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陈言

增加 247 位元組, 6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陈无择1.jpg|right|300px|thumb|陈无择[http://img.wzrb.com.cn/articlefile/20110521/20110521108638.jpg 原图链接][http://www.wzrb.com.cn/article251935show.html 图片来源网址]]]  '''<big>陈言</big>'''    (1131~1189年)字无择,号鹤溪道人,青田(今浙江青田)人。 <br>   陈氏幼年敏悟超人,及长学医,精于方脉,治病很有应效。他博览医籍,搜集众长,将《内经》、《金匮》之旨,前贤明哲之论悉心深究,从而穷研受病之源,阐发“三因学说”,著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18卷,简称《三因方》,又称《三因极一病源论粹》(1174年),为中医病因学的专著,对后世病因病理学有很大影响。 <br>   陈氏在《内经》和《金匮要略》有关病因理论的启迪下,结合临床治疗详尽地阐述了“三因学说”,即内因、外因、不内外因。这三种致病因素,既可单独致病,又能相兼为病,彼此并非完全割裂。陈氏认为三因致病后形成的病理产物,如痰饮、瘀血等,又可作为病因导致不同的病证。陈氏注重病因,其目的是为正确地辨证施治,即“分别三因,归于一治”。他指出:“凡治病,须识因。”“不知其因,施治错谬,医之大患,不可不知。”“治之之法,当先审其三因,三因既明,则所施无不切中。”并把三因理论具体运用于临床各种病证的辨证之中,并具体论述了内因、外因、不内外因所致眩晕的不同症状特点。这些见解,显然与后世“辨证求因”,“审因论治”,重视病因的观点相吻合。 <br>   陈无择在详究三因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察脉辨证,强调学医必识“脉、病、证、治,及其所因”,因脉以识病,因病以辨证,随证以施治。他在前人学说的基础上,提出“分人迎气口,以辨内外因;列表里九道,以叙感伤病”的诊脉方法。以人迎气口分内外所因,陈氏认为是“学诊之要道”,其诊法是左手关前一分为人迎,候六淫外感;右手关前一分为气口,候七情内伤;其不应于人迎、气口者,为不内外因。然以左右关前分主内伤、外感,不及分候脏腑之说为优。 <br>   陈言三因学说源于《金匮要略》,但不同于仲景之论而多有发挥。以三因分类各种复杂的疾病,虽不免过于局限,但他抓住病因以推究疾病诊治的作法,促进了中医病因病理学的发展。
7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