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林昭

增加 10,729 位元組, 6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林昭 | 圖像 = [[File:T01c20046177fac0b44.jpg|缩略图|center|[https://p0.ssl.qhimgs1.com/bdr/_240_/t01c20046177fac0b44.jpg 原图链接]]]| 圖像說明 = 政治 民主人士| 出生日期 = 1932年12月16日| 國籍 = 中國| 别名 = 彭令昭| 職業 = 政治 民主人士| 知名原因 =| 知名作品 = 《告人类》。}} '''[[林昭]]''' ,原名彭令昭。在毛泽东执政期间,林昭发表了一些在当时看来"大逆不道"的言论,被长期关押,最终以"现行反革命"罪被枪决  == 个人简介 == (1932年12月16日-1968年4月29日),原名彭令昭,林昭是其 笔名。苏州人。林昭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因公开支持北京大学学生张元勋的大字报"是时候了"而被划为[[右派]],后因"阴谋推翻人民民主专政罪,反革命罪"在1960年起被长期关押于上海提篮桥监狱,在狱中她坚持自己的信仰,并书写了二十万字的血书与日记,控诉了中国当局的对她残酷政治迫害和压迫,表达自己追求人权,自由和平等的信念和追求。1968年4月29日林昭被当局在上海秘密枪决,当局从未正式公布过判处林昭死刑的罪名。 1980年8月22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撤销之前判决,以精神病为由平反为无罪,并认定该案为冤杀无辜。1980年上海高院再次做出复审,认定以精神病撤销判决不妥,撤销1980年裁定,但仍与之前判决一并撤销,宣布林昭无罪。 == 家世 == 林昭出生于苏州。父亲彭国彦曾做过吴县县长,母亲[[许宪民]]很早就参与进步革命,大舅舅[[许金元]]曾任中共江苏省委青年部长,四·一二事变中,被国民党处决。林昭毕业后随苏南农村工作团参加苏南农村土改。1952年开始在《常州民报》、常州文联工作,期间林昭深入工人之中,撰写了许多报导。 == 革命 == 受家庭的影响,年幼的林昭对共产党闹革命抱有很大的热情,在景海中学 高中毕业后,林昭不顾母亲反对,于1949年7月考入了"[[革命摇篮]]"苏南新闻专科学校,决心"与家庭生不来往,死不吊孝",投身到革命中去,甚至曾经无中生有地揭发过自己的母亲,多年后,林昭对此感到很不安:"他们要我井里死也好,河里死也好,逼得我没办法,写了些自己也不知道的东西,我不得不满足他们……我没存心诬陷你"。 毕业后林昭随苏南农村工作团参加苏南农村土改。1952年开始在《常州民报》、常州文联工作,期间林昭深入工人之中,撰写了许多报导。 == 北大 == 1954年,林昭以江苏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由于林昭勤学多思,受到[[游国恩]]教授的赞赏,建议林昭调入文学专业,未果。林昭与另一位才女张玲任校刊编辑,负责副刊《未名湖》。1955年春,林昭参加了北大诗社,任《[[北大诗刊]]》编辑。1956年秋,《北大诗刊》停办后,林昭成为综合性学生文艺刊物《红楼》的编委会成员之一,被称为"红楼里的林姑娘"。该刊物主编是[[乐黛云]]。《红楼》第2期的责任编辑是林昭和张元勋。 1957年5月19日,[[张元勋]]等贴出大字报《是时候了!》,这是为了 响应中央的鸣放号召,随后几天,北大的大字报越来越多,学生互相辩论,有人认为大字报中的右倾言论是反革命煽动。5月22日,林昭在辩论中,公开反对那些上纲上线的批评,并说:"我料到一旦说话也就会遭到像今晚这样的讨伐!我一直觉得组织性与良心在矛盾着??月29日,《红楼》编辑部举行会议,宣布开除张元勋与李任出《红楼》编委会,原因是他们参加了右派刊物。?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这是为什么?》,将提意见的言论说成是右派分子乘机向党进攻。 1957年秋,[[张元勋]]、林昭等人被打成右派分子,林昭吞服大量安眠药自杀,但被及时抢救过来。于是被认定她在对抗、"态度恶劣",于是她被加重处分:劳动教养三年。林昭不服,跑到团中央质问:"当年蔡元培先生在北大任校长时,曾慨然向北洋军阀政府去保释'五四'被捕的学生,现在他们(指北大领导)却把学生送进去,良知何在?"后因新闻专业副系主任[[罗列]]怜其体弱多病,冒险为之说情,林昭得以留在新闻专业资料室接受群众"监督改造"。 1957年12月25日,[[张元勋]]被秘密逮捕,判刑八年。北大当时约有八千学子,约有1500名师生被打成右派,他们中的许多人,被开除公职与学籍,发配到边疆荒野,20多年后才得以平反。[[File:T0142b483ac7e621f85.jpg|缩略图|左|center|[https://p1.ssl.qhmsg.com/dr/220__/t0142b483ac7e621f85.jpg 原图链接]]] 1958年6月起,林昭在人大新闻系资料室监督劳动,期间与同在资料室"劳动考察"的人大学生"右派分子"[[甘粹]]产生爱情,他们提出结婚申请,但上级批评他们谈情说爱是抗拒改造,不准他们结婚。 1959年9月,[[甘粹]]被发配到新疆进行劳动改造。林昭病情加重,冬天咳血加剧,请假要求回上海休养。 1960年春,人大校长[[吴玉章]]先生批示准假,林昭由母亲接回上海。 == 上海 == 通过调养,林昭病情渐有好转,并在上海认识了[[兰州大学]]的研究 生[[顾雁]]、[[徐诚]],当时兰大的[[张春元]]等人,正在准备筹办针砭时弊的《[[星火]]》杂志,随后林昭的长诗《海鸥之歌》和《普鲁米修斯受难之日》,在《星火》第一期上发表。但很快涉及《星火》的人员,都被抓捕。1960年10月,林昭被逮捕入狱。 1962年初,林昭得以保外就医。期间曾要求上海的无国籍侨民阿诺,将《我们是无罪的》、《给北大校长陆平的信》等带到海外发表。 1962年12月,林昭又被捕入狱。在狱中林昭曾多次绝食、自杀,并分别两次给当时的上海市长[[柯庆施]]、《人民日报》写信,反映案情并表达政治见解,都没有回音。林昭在狱中,没有笔和纸,竟然都是用血在白色的被单上写作(有二十万字之多)。另外,由于林昭拒绝违心地服从,被狱卒视为表现恶劣,遭受较严重的虐待,林昭在血书中写到:"光是镣铐一事人们就玩出了不知多少花样来:一副反铐,两副反铐;时而平行,时而交叉,等等不一。臂肘之上至今创痕犹在不消说了,最最惨无人道酷无人理的是:不论在我绝食之中,在我胃炎发病痛得死去活来之时,乃至在妇女生理特殊情况--月经期间,不仅从未为我解除过镣铐,甚至从未有所减轻!--比如在两副镣铐中暂且除去一副"。 1965年3月23日,林昭开始写《告人类》。 1965年5月31日,开庭审判,林昭被判有期徒刑20年。林昭随后血书《判决后的申明》. 1965年下半年,第三次给《人民日报》写信。 1966年5月6日,北大同学张元勋来到上海,同林昭母亲许宪民到上海提篮桥监狱看望她。 1968年4月29日,林昭接到改判的死刑判决书,随即在上海龙华被枪决,年仅36岁。5月1日,公安人员来到林昭母亲家,索取5分钱子弹费。 == 尾声 == 林昭父亲在女儿被捕后,服药自杀。林昭母亲则精神失常,后死于上海街头。林昭的弟弟彭恩华,2004年8月3日逝世于美国Sandy, Utah, 享年59岁。 林昭的妹妹彭令范现居美国。 1980年8月22日,上海高级法院"沪高刑复字435号判决书",宣布林昭无罪,结论为"这是一次冤杀无辜"。林昭被平反后,在北大的追悼会上,有一副挽联,上联是"?",下联是"!"。无声胜有声。 2004年4月22日,林昭骨灰被安葬在[[苏州灵岩山]],但只是"衣冠冢",尸体至今不知所在。仿佛是命运的巧合,其舅舅[[许金元]]也在万物复苏的四月天(中共江苏省青年部部长,"四·一二"事变中牺牲)被装入麻袋尸沉长江,尸骨无存。 林昭曾在狱中做《家祭》一首祭奠舅舅许金元:"四月十二日--沉埋在灰尘中的日期,三十七年前的血谁复记忆?死者已矣,后人作家祭,但此一腔血泪。舅舅啊--甥女在红色的牢狱中哭您!我知道您--在国际歌的旋律里,教我的是妈,而教妈的是您!假如您知道,您为之牺牲的亿万同胞,而今只是不自由的罪人和饥饿的奴隶!" 林昭的档案,包括在狱中写的大量血书,1980年代曾一度开放,但不久又被封存。至今流传的关于林昭的资料多为其生前亲友的回忆,[[许觉民]]有一本书叫《林昭,不再被遗忘》,可时至今日究竟还有多少人记得那些在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中陨灭的英灵! 林昭的舅舅[[许觉民]]在2006年11月13日逝世。 == 人物评价 == 在一批北大人相继入狱,全国景象一片肃杀的情况下,林昭竟不可 自已地按着自己的良心走了下去。根据越来越清晰可靠的材料,林昭本来并不激烈,厄运本来是可以逃过的。但是,当"[[右派分子]]"们受到讨伐的时候,她跳出来了,被打成右派分子之后,她的处境并不是很惨。但是,在大饥荒的年月,她又站出来了。她与[[张春元]]等合编《星火》,不仅发表诗歌,还与他们一样四处搜集各地党政负责人和[[民主党派]]负责人名字,企图把他们的文章寄给他们,使他们正视人民的苦难,遏止极左政策。结果众所周知,围绕《星火》的几十个人被作为"反革命集团"全部抓捕。 被捕之后,林昭仍然在抗争。她的一些抗争看上去毫无意义,考察林昭的行为,正如她的难友们所说,的确是"拿鸡蛋去碰石头"。林昭偏偏要以自己这颗鸡蛋的微薄之力去碰石头。她说:"我相信成千上万个鸡蛋去撞击,这顽石最终会被击碎的!"这话一点儿说服力也没有,将军或政治[[领袖们]]在做战前动员时是不会说这种话的。但正是这样的话,使人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一个真正为理想而献身的战士。在广州的黄花岗上,就埋着不少这样的人。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是黯淡的,在[[顾准]]带来光彩之后,林昭再次带来了光彩。她是一个象征,一种精神和人格的象征。 对林昭进行人格评价,人们不能不顾及偷生的大多数,同时,却不能不面对林昭。从这个意义上说,林昭的姿态不仅使一段历史有了些许亮光,而且拯救了人们的道德底线
3,11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