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皮囊式陶瓷壺

移除 33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皮囊式陶瓷壺'''<br><img src="httphttps://www.zhongguociwanghkgpao.com/upload/2016-09img/1609041209987720191219_2.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https://www.zhongguociwanghkgpao.com/show.aspx?id=14105&cid=136 articles/1008118 圖片來 自瓷網自HKG報]</small>
|}
按照材質劃分,皮囊壺可分為瓷質、陶質、金銀質、木質等類型,而以瓷質、陶質為主。瓷質皮囊壺有許多是白釉的,一個原因是北方少數民族多尚白,契丹族有“青牛白馬”的古老傳說,這種好尚影響到契丹族生活的各方面;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受定窯影響,定窯精美的白瓷極受契丹人的喜愛。許多貴族墓和窖藏中都有白瓷器出土,一些遺址亦出土大批白瓷片。
除了三彩皮囊式陶瓷壺作品外,唐代的皮囊式壺中還有許多作品,其中不乏也有一些高溫的[[白瓷]]和[[青瓷]]器件,樣式上可被分為三類。其中第一類壺的壺身均有仿[[皮革]]縫合痕跡的裝飾泥條,提梁高於或平行於注口及羽翼裝飾,注口下方多帶有仿皮帶狀的箍扣裝飾,底部平坦無圈足或是呈圜底,此類的壺可以[[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蒐藏的白瓷皮囊壺為例子<ref>[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443 唐至宋 白瓷皮囊壺] {{Wayback|url=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443 |date=20180401075359 }} ,器物典藏資料檢索系統 - 國立故宮博物院</ref>;第二類的壺,壺身呈現上窄下豐,注口短直,提梁一邊緊接注身,一邊則由仿皮帶的泥條扣於壺身上,導致提梁尾端翹起呈尾翼形狀,此樣式的壺曾在1990年初期在[[江蘇]][[揚州市]]唐代文化宮建築基址中的唐代文化層出現,目前蒐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另一件白瓷皮囊壺<ref>[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307524 晚唐~五代 九~十世紀 白瓷皮囊壺] {{Wayback|url=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307524 |date=20180401075205 }} ,器物典藏資料檢索系統 - 國立故宮博物院</ref>便是屬於此類作品,以上兩類作品被認為應該是晚唐時期的產物;第三類壺的樣式則是有一拱形提梁,提梁的一側有短直流,另外一側則有平行的柱栓,短直流還配置了活動式的鳳首插栓,提梁和短直流及柱栓相接的部分有仿皮帶狀的箍扣,壺身除了也有仿皮革縫合痕跡的裝飾泥條,還有許多繁複裝飾,例如花卉貼紋等等,在年代上這一類的作品則還沒有切確的定論。另外,在英國[[維多利亞與亞伯特美術館]]的一件白釉鐵班皮囊壺館藏<ref>[http://collections.vam.ac.uk/item/O14545/flask-unknown/ C.103-1913] {{Wayback|url=http://collections.vam.ac.uk/item/O14545/flask-unknown/ |date=20180401080341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ref>,此壺壺身上有[[晚唐]]時期流行的褐斑裝飾,注口和提梁及羽翼裝飾之前的關係,比較相近於三彩皮囊式陶瓷壺作品,但其壺身又有仿皮革縫合痕跡的裝飾泥條,注口下方又帶有仿皮帶狀的箍扣裝飾,可以看出樣式上從三彩皮囊式陶瓷壺轉變到第一類壺的演變。
從墓葬出土的皮囊壺看,其墓主大都是權貴階層,其中有地位顯赫的宰相,也有耶律羽之、駙馬等與皇族關係密切的貴戚,身份最低的也是小貴族,平民墓中尚無皮囊壺出土。這似乎說明皮囊壺是身份的象徵。此外還有鎏金銀皮囊壺和木皮囊壺出土,其中前者被認為是窖藏的禮器或貢品。金銀自古便是貴重物品,各朝都有對各階層使用金銀的規定。貴為公主,卻以木壺隨葬,看重的絕不是它的材質,而是皮囊壺代表的非物質的東西。
22,0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