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吕碧城

移除 14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为了实践自己的理论,吕碧城积极筹办女学,崭露头角的吕碧城活跃于天津的知识阶层,结识了[[严修]]、[[傅增湘]]、[[卢木斋]]、[[林墨青]]等津门名流,以求支持和帮助。傅增湘很欣赏吕碧城的才华,想要她负责女子学堂的教学。于是, [[ 英敛之 ]] 带着吕碧城遍访[[杨士骧]]、[[唐绍仪]]、[[林墨青]]、[[方若]]、[[梁士诒]]、[[卢木斋]]等在津的社会名流,着手筹资、选址、建校等工作。在天津道尹[[唐绍仪]]等官吏的拨款赞助下,1904年9月,“北洋女子公学”成立,11月7日,天津公立女学堂在天津河北二马路正式开学。《大公报》次日报道:“昨日午后二点钟,由总教习吕碧城女师率同学生30人,行谒孔子礼。观礼女宾日本驻津总领事官 [[ 伊集院 ]] 夫人……男宾20余位。诸生即于是日上学。”吕碧城担任总教习,负责全校事务,兼任国文教习。按照 [[ 英敛之 ]] 、吕碧城等人的意见,学校定名为“北洋女子公学”。在傅增湘的“学术兼顾新旧,分为文理两科,训练要求严格”的办学方针的指导下,1906年春天,北洋女子公学增设师范科,学校名称遂改为北洋女子师范学堂,租赁天津河北三马路的民宅作为校舍,第一期只招学生46人,后又在津、沪等地招生67人,学制一年半,称为简易科。
北洋女子师范学堂针对中国女性数千年来身体被摧残、心灵被桎梏、智识不开明的状况,吕碧城在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上,提出了让学生在“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的方针。“德”在首,是因为无道德,徒具知识,只能“济其恶,败其德”;但同时又必须重智识教育,因为智识不开,则事理不明,道德也就无从谈起;重视“体育”,是为了让学生在拥有健康人格的同时,也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对于“德”的认识,吕碧城也别具一格:“世每别之曰女德,推其意义,盖视女子为男子之附庸物,其教育之道,只求男子之便利为目的,而不知一世之中,夫夫妇妇自应各尽其道,无所谓男德女德也。”
交谈中,[[秋瑾]]劝吕碧城跟她一起去日本从事革命运动,而吕碧城“持世界之人,同情于政体改革”,愿意继续留在国内办报,以“文字之役”,与[[秋瑾]]遥相呼应。此后不久吕碧城在《大公报》上发表的《兴女权贵有坚韧之志》、《教育为立国之本》两篇文章,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秋瑾的影响。1907年春,[[秋瑾]]主编的《中国女报》在上海创刊,其发刊词即出于吕碧城之手。
1907年7月15日,[[秋瑾]]在绍兴遇难,无人敢为其收尸,中国报馆“皆失声”,吕碧城设法与人将其遗体偷出掩埋,又在灵前祭奠。她后来南游杭州,又拜谒了[[秋瑾]]墓,不禁感慨万端,作一首《西泠过秋女侠祠次寒山韵》,追怀这位志同道合的挚友。之后,吕碧城用英文写了《革命女侠秋瑾传》,发表在美国纽约、芝加哥等地的报纸上,引起颇大反响,也使自己陷于险境。吕碧城与[[秋瑾]]的交往也引起了官方注意,以致直隶总督 [[ 袁世凯 ]] 一度起了逮捕吕碧城的念头。介于找不到更多的借口,才没有实行。
1908年,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又招完全科,学制四年。同年夏,北洋客籍学堂停办,遂将其地纬路新址让与北洋女子师范学堂,该学堂渐具规模。由傅增湘提名,吕碧城出任该校监督(即校长),为历史上中国女性任此高级职务的第一人。
吕碧城在这所当代女子的最高学府,从教习提任到学校的监督,待了七、八年。她希望培养的学生将来也致力于教育和培养下一代,“为一个文明社会的将来尽各自的力量”。她把中国的传统学问与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结合起来,使北洋女子公学成为中国现代女性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她希望她所培养的学生将来也能致力于教育和培养下一代,为一个文明社会的到来尽各自的力量。在此学习的许多学生后来都成为中国杰出的女权革命家、教育家、艺术家,如刘清扬、许广平、郭隆真、周道如等,她们都曾听过吕碧城授课。周恩来的夫人 [[ 邓颖超 ]] 曾经在这里亲聆吕碧城授课。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北洋女子公学停办,后改为河北女子师范学校,吕碧城离职,她移居上海游世界。
=== 晚年游历 ===
吕碧城认为在这竞争的世界,中国要想成为一个强国就必须四万万人合力,因此不能忽视二万万女子的力量。解放妇女,男女平权是国之强盛的唯一办法。她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影响世人,济世救民。1912年,袁世凯在京登上民国总统宝座,吕碧城凭借与 [[ 袁世凯 ]] 的旧交,出任总统府机要秘书,后又担任参政一职。[19]她雌心勃勃,欲一展抱负,但黑暗的官场让她觉得心灰意冷,等到1915年袁世凯蓄谋称帝野心昭昭时,吕碧城毅然辞官离京,移居上海。她与外商合办贸易,两三年间,就积聚起可观财富,在上海静安寺路自建洋房别墅,其住宅之豪华,生活之奢侈,为沪上人士所艳羡生妒。可见同时也有非凡的经济头脑。<ref>{{cite news|url=http://news.cri.cn/gb/3601/2005/11/04/1266@767288.htm|title=
文坛宠爱的民国才女吕碧城(图}}</ref>
[[File:吕碧城5.jpg|缩略图|吕碧城]]
[[File:吕碧城6.jpg|缩略图|吕碧城]]
关于吕碧城一生未嫁一事,各种说法都有。那时,各种聚会上常常会出现吕碧城的丽影芳踪,当时各界名流也纷纷追捧吕碧城,与她交往的社会名士中,不乏才子和高官,如著名诗人 [[ 樊增祥 ]] [[ 易实甫 ]] [[ 袁世凯 ]] 之子 [[ 袁寒云 ]] [[ 李鸿章 ]] 之子 [[ 李经羲 ]] 等,但她在婚姻一事上,看透世态炎凉,再加上她自恃清高,始终觉得身边无可匹配之人,所以宁愿独身终老。对这些名士的态度总是“这个不行,那个也不合适”。在她看来“生平可称许之男子不多,梁任公即 [[ 梁启超 ]] 。早有妻室,汪季新即 [[ 汪精卫 ]] 。年岁较轻, [[ 汪荣宝 汪荣宝 ]] ,曾任民政部右参议、国会众议院议员,驻比利时、驻日公使等职,擅书法,工诗文。尚不错,亦已有偶。 [[ 张蔷公 ]] 曾为诸贞壮作伐,贞壮诗固佳,耐年届不惑须发皆白何!” 吕碧城曾说:“我之目的不在资产及门第,而在于文学上之地位。因此难得相当伴侣,东不成,西不合,有失机缘。幸而手边略有积蓄,不愁衣食,只有以文学自娱耳!”
吕碧城是少年抱得大名的人,时人对她的文学才华评价非常高,高到什么地步,说是可以和 [[ 李清照 ]] 相比,所以她自小心气就高,更不肯屈就自己。于是,吕碧城虽姿容优雅,终身未婚。
现代作家 [[ 止庵 ]] 认为,吕碧城为什么未嫁,关键点在于经济权,她在 [[ 袁世凯 ]] 称帝之前辞职到上海做生意,在那两年里跟外商合作挣了好多钱,生活非常奢华。“有才,有名,有财,事业上又有很大的成就,这女人就没有当时女性结婚的理由——找个男人养着,她没有结婚的实际需要。
=== 女权高唱 ===
|-
|}
(参考资料<ref>{{cite news|url=http://news.ifeng.com/history/minjianshuoshi/jinmanlou/detail_2012_02/12/12454949_1.shtml|title=民初"剩女"吕碧城:只叹梁启超已婚 汪精卫太小}},凤凰网 . 2015-01-10</ref> )
== 人物评价 ==
1,8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