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邓家先

增加 3,28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称 号 “两弹”元勋
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志成中学,在读书求学期间,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他曾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后在父亲邓以蛰的安排下,他随大姐去往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当年,他就毅然回国。 [1]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ref>[3http://www.china.com.cn/tech/zhuanti/2008-407/07/content_16887144.htm 邓稼先]中国网[引用日期2013-09-28]] </ref>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ref>[5http://junshi.xilu.com/2009/0902/news_56_13265.html1986:“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 ],西陆网[引用日期2013-09-28]] </ref>
== 人物关系 ==
'''早期经历'''
邓稼先,邓石如的六世孙 <ref>[6http://xuewen.cnki.net/R2006060900001127.html 邓稼先父亲],清华大学中国知网] </ref>
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怀宁县的邓家祖屋,也叫铁砚山房的祖居内。父亲邓以蛰当时是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哲学系教授, <ref>[6http://xuewen.cnki.net/R2006060900001127.html 邓稼先父亲],清华大学中国知网] </ref> 与杨振宁父亲杨武之是多年之交, 母亲[[王淑蠲]],操持家务。 <ref>[7http://news.ifeng.com/history/today/200907/0729_7187_1274199.shtml 1986年7月29日 “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 凤凰网[引用日期2013-09-28] ]</ref> [[邓以蛰]]四个子女,邓稼先排行第三,邓稼先出生8个月以后,随母亲和两个姐姐来到北平(即北京);1936年,考入北平崇德中学初中二年级,读至高一(因抗日战争,崇德中学在1939年停办)。这三年,他在英文、数学、物理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崇德中学,与高他两班的[[杨振宁]]成为好友。 <ref>[https://www.maigoo.com/mingren/2057.html 邓稼先-两弹元勋]精英名人堂[8引用日期2013-09-28]] </ref>
== 求学报国 ==
邓稼先少年时光生活在国难深重的年代,七七事变以后,
日本侵略军进入了北平城。不久北大和清华都撤向南方,邓稼先的父亲身患肺病,咳血不止,全家滞留下来。 <ref>[7http://news.ifeng.com/history/today/200907/0729_7187_1274199.shtml 1986年7月29日 “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 凤凰网[引用日期2013-09-28] ]</ref> 1939年9月,邓稼先再入北平志成中学,读高中二年级。 [9]
1940年5月,邓稼先为避迫害,未读完高二,途径上海、香港和越南的海防、老街,到达昆明。7月-9月,在昆明升学补习班学习。9月,入四川江津国立第九中学,读高中三年级至毕业。 <ref>[8https://www.maigoo.com/mingren/2057.html 邓稼先-两弹元勋]精英名人堂[引用日期2013-09-28]] </ref>
1941年,邓稼先进入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成立于抗战极端困难时期,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合并而成,条件简陋,生活清苦。尽管如此,联大却有非常良好的学术空气,先后培养出了不少优秀人才,邓稼先受业于[[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以良好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 <ref>[7http://news.ifeng.com/history/today/200907/0729_7187_1274199.shtml 1986年7月29日 “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 凤凰网[引用日期2013-09-28]]</ref> <ref>[http://qclz.youth.cn/djx/wdld/201202/t20120211_1952792_1.htm 把生命放在危险之间,把国家领向安全地带],中国青年网[引用日期2013-09-28]] </ref> 抗日战争胜利时,他拿到了毕业证书,在昆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10[北京大学教职工联合会主席]]。<ref>[http://news.ifeng.com/history/today/200907/0729_7187_1274199.shtml 1986年7月29日 “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 凤凰网[引用日期2013-09-28]] </ref>
抗日战争胜利时,他拿到了毕业证书,在昆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京大学教职工联合会主席]]。 [7]  邓稼先在北京大学教学,他想的是,要到科学水平更高的美国去,学习更先进的知识,掌握更先进的知识后,报效祖国。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ref>[http://news.ifeng.com/history/today/200907/0729_7187_1274199.shtml 1986年7月29日 “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 凤凰网[7引用日期2013-09-28]] </ref> <ref>[http://qclz.youth.cn/djx/wdld/201202/t20120211_1952792_1.htm 把生命放在危险之间,把国家领向安全地带],中国青年网[10引用日期2013-09-28]] </ref>
邓稼先留学的时候,生活很艰苦,开始没有奖学金,吃饭不敢按饭量吃,只能按钱吃。有一段时间,他和洪朝生(后在科学院低温物理中心工作)合住在一位美国老太太的阁楼里,有一次他俩去吃饭,两份牛排端上后,邓稼先看了看,对洪朝生说:“我这块小,你那块大。”洪朝生就把自己那份给了稼先。
邓稼先的成就,也纳入了美国政府的视线,他们打算用更好的科研条件、生活条件把他留在美国,他的老师也希望他留在美国,同校好友也挽留他,但邓稼先婉言谢绝了。
1950年10月,他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和二百多位专家学者一起回到国内。 <ref>[7http://news.ifeng.com/history/today/200907/0729_7187_1274199.shtml 1986年7月29日 “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 凤凰网[引用日期2013-09-28]] </ref> [11] 一到北京,他就同他的老师王淦昌教授以及彭桓武教授投入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设,开设了中国原子核物理理论研究工作的崭新局面。
1956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 同年与何祚庥、徐建铭、于敏等人合作,在《物理学报》上相继发表了《β衰变的角关联》、《辐射损失对加速器中自由振动的影响》、《轻原子核的变形》等论文。为中国核理论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 <ref>[8https://www.maigoo.com/mingren/2057.html 邓稼先-两弹元勋]精英名人堂[引用日期2013-09-28]] </ref>
== 两弹元勋 ==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他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的单身汉生活,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17]
1959年,邓稼先根据中央决策“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8年时间搞出原子弹”,选定中子物理、流体力学和高温高压下的物理性质这三个方面作为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主攻方向。选对主攻方向,是邓稼先为[[中国原子弹理论设计]]工作做出的最重要贡献。 <ref>[5http://junshi.xilu.com/2009/0902/news_56_13265.html1986:“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 ],西陆网[引用日期2013-09-28]] </ref> [18-19]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处在严重的困难时期。对于中国的原子能事业来说,那是一个卡脖子的时代。1959年6月20日苏共中央来信,拒绝提供原子弹数学模型和有关技术资料。8月23日,苏联又单方面终止两国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撤走全部专家,甚至连一张纸片都不留下,还讥讽说:“离开外界的帮助,中国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就守着这堆废铜烂铁吧。” [13] [21-22]
1963年2月,在华北某地参与并指导了核试验前的轰炸模拟试验。9月,接[[聂荣臻元帅]]命令,[[邓稼先、于敏率]]领九院理论部研究原子弹的原班人马,承担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理论设计任务。
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 8年零6个月 、美国用7年零3个月、苏联用6年零3个月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ref>[7http://news.ifeng.com/history/today/200907/0729_7187_1274199.shtml 1986年7月29日 “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 凤凰网[引用日期2013-09-28]] </ref> [14] [16]
中国能在那样短的时间和那样差的基础上研制成[[“两弹一星”]] [23] (前苏联8年、美国6年、法国4年、中国2年8个月),西方人感到不可思议。[[杨振宁]]来华探亲返程之前,故意问还不暴露工作性质的邓稼先说:“在美国听人说,中国的原子弹是一个美国人帮助研制的。这是真的吗?”邓稼先请示了[[周恩来]]后,写信告诉他:[[“无论是原子弹,还是氢弹,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 [14] [[杨振宁]]看后激动得流出了泪水。正是由于中国有了这样一批勇于奉献的知识分子,才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 [24]
1971年, 造反派侵袭九院,许多建立过大功的科学家蒙冤被整,[[邓稼先和于敏、胡思得]]等人也被集中到青海基地遭受批斗。
有的造反派还在批斗中要求科学家们把核武器研究关键数据“交待”出来,这使身处逆境的邓稼先经受了严重的考验。在被批斗时,邓稼先为了不给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他没有说一句违心的话,虽然处境很危险,他却和其他科学家一起,决不把重要科研成果披露一丝一毫。
正在此时,[[杨振宁]]自美国经巴黎飞抵上海,首次回大陆探亲访问。他开列了在北京要见的人名单,第一个人就是邓稼先,[[周恩来总理]]批示要邓稼先回京会见,救出了邓稼先,也解救了一批中国宝贵的科学家;依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邓稼先连夜写信告诉杨振宁:“中国的原子弹氢弹全部都是由中国人自己研制成的,没有一个外国人参加。”此信派专人乘民航航班送到上海,在1971年8月16日饯行的晚宴上送到杨振宁手中。 <ref>[8https://www.maigoo.com/mingren/2057.html 邓稼先-两弹元勋]精英名人堂[引用日期2013-09-28]] </ref> [18]
1972年, 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 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院长。是年,在一次试验中,身体受辐射影响,但仍坚持工作。
== 主要成就 ==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 [32] 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ref>[8https://www.maigoo.com/mingren/2057.html 邓稼先-两弹元勋]精英名人堂[引用日期2013-09-28]] </ref>
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 [32-33] 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 [34]
邓稼先不仅注重科技实验,还格外注重对科学理论的及时梳理和总结。邓稼先和周光召合写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是一部核武器理论设计开创性的基础巨著,它总结了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部著作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而且还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邓稼先对高温高压状态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他还写了电动力学、等离子体物理、球面聚心爆轰波理论等许多讲义,即使在担任院长重任以后,他还在工作之余着手编写[[“量子场论”]]和“[[群论”]]。 <ref>[1] https://www.maigoo.com/mingren/2057.html 邓稼先-两弹元勋]精英名人堂[8引用日期2013-09-28]] </ref> [35]
== 担任职务 ==
邓稼先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研、副研究员,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等职。邓稼先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 [1]
== 人物评价 ==
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他的祖国中国的强盛,为了中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他死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 他是最具有农民朴实气质的科学家。邓稼先敏锐的眼光使中国的核武器发展继续快步推进了十年,终于赶在全面禁止核试验之前,达到了实验室模拟水平。 <ref>[8https://www.maigoo.com/mingren/2057.html 邓稼先-两弹元勋]精英名人堂[引用日期2013-09-28]] </ref> [28] [35]
核工业部为表彰邓稼先20多年来为发展中国核武器做出的重大贡献,为使他那不计名利、甘当无名英雄和艰苦奋斗、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号召广大科技人员向他学习。 [37]
'''当众撕碎侵略者的旗子'''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枪声响起。22天后,北平沦陷了。日本侵略者召开了 [[“庆功会”]] 。 [38] 时年13岁的邓稼先无法忍受这种屈辱,当众把一面日本国旗撕得粉碎,并扔在地上踩了几脚。这件事发生后,邓以蛰的一个好友劝他说,此事早晚会被人告发,你还是尽早让孩子离开北平吧。无奈之下,邓以蛰让邓稼先的大姐带着他南下昆明,那里有南迁的清华和北大教授,还有众多的老朋友。临走前,父亲对他说“稼儿,以后你一定要学科学,不要学文,科学对国家有用。”邓以蛰凭自己的经验寄希望于邓稼先,但这句话在邓稼先的脑海里却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ref>[10http://qclz.youth.cn/djx/wdld/201202/t20120211_1952792_1.htm 把生命放在危险之间,把国家领向安全地带],中国青年网[引用日期2013-09-28]] </ref>
'''“许身国威壮河山”'''
'''妻子'''
许鹿希,1953年,他与许鹿希结婚(其父许德珩是五·四运动重要学生领袖、后来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ref>[8https://www.maigoo.com/mingren/2057.html 邓稼先-两弹元勋]精英名人堂[引用日期2013-09-28]] </ref>
'''子女'''
1996年7月29日,是[[“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十周年的纪念日。这一天,中国政府进行了第45次也是最后一次核试验,以使人们永远铭记他对中国核武器研制事业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并郑重声明:“自1996年7月30日起,中国开始暂停核试验。”这标志着中国终于和其他核大国一样,跨过了原子弹、氢弹、第二代核武器、核禁试等四个阶段,进入了实验室模拟的自由天空。 [31]
199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追授邓稼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8年,邓稼先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评选的中国十大传播科技优秀人物。 [1] [14] [34]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邓稼先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1]
== 旧居 ==
==视频==
 {{#ev:youku|httphttps://baishiv.baiduyouku.com/watchv_show/8065798862186050162id_XOTE4Mjg4MDc2.html?frm=FuzzySearch&page=videoMultiNeed|460|inline| 爱剪辑-两弹元勋 感动中国人物 邓稼先 |frame}} == 参考资料 ==<ref>[http://ent.sina.com.cn/y/2008-05-22/15342033661.shtml SM公司打造新星五人帅男组合SHINee出道(附图)]新浪网,2017-12-19]</ref>
9,27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