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臺灣水韮

增加 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1臺灣水韭復育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初期對於夢幻湖的維護方式,是針對湖區進行清理淤泥,並且在湖濱地區大肆整地與種植外來賞花類植物,如日本杜鵑﹑巴西野牡丹等,結果非但讓臺灣水韭的生長區間大大縮減,更提供了外來物種方便入侵湖區的契機。雖然後期在管理作業上有了極大的改善,臺灣水韭生態環境遭受的破壞卻已經不可回復了。近幾年來,雖然有保育團體為臺灣水韭奔走不遺餘力,也看似成效卓越;不過,諸如「強勢移除狹葉泥炭蘚以清出臺灣水韭的生長空間」的做法,就自然生態的管理與經營而言,還是難免有所爭議。
2認識臺灣水韭
 
臺灣水韭為多年生沉水至短暫濕地生的蕨類植物,在蕨類植物的分類系統上隸屬於水韭目(Isoetales)、水韭科(Isoetaceae);外觀一如公園綠地裡的草地植被,或是如同出生的韭菜嬰一般,於是有「水韭」的稱呼。所以,到夢幻湖拜訪臺灣水韭,如果是站在湖濱遙望,是無法窺得混在一群植被中之臺灣水韭的真面目,而必須作近距離的接觸,才有可能尋得真正的臺灣水韭。
3栽培與管理
 
為因應環保的概念與經濟效益,栽培介質當然不能前往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夢幻湖直接挖取;因此,必須是就市面上常見的栽培介質做選擇。經過分析與比較之後,選取了市場上頗為易得的,以泥碳土為主要原料的綜合泥炭培養土做為栽培用土。不過,由於綜合泥炭培養土的質地過輕,遇水容易浮起,且在澆灌作業上容易被沖刷﹑流失;於是,在綜合泥炭培養土的上方,就必須再覆蓋一層質地重的土壤以為鎮壓。覆蓋土壤的選用可以很多樣,諸如河砂﹑田土等等都可以取用;不過,仍是以市售所謂的「陽明山土」效果為佳。
4絲狀藻干擾
 
在經過長期的栽培觀察,也大致有了管理的模式,就是在春、夏季的臺灣水韭營養生長旺盛期,供水必須充足,並得讓植株處於完全沉水的條件下以利增長;在這個時期,由於水體長期曝曬在日照下,水溫於早上10:00至午後3:00間經常高達30℃以上,因此,得經常澆灌以降低栽培箱槽的水溫;此外,淡水絲狀藻的產生也會干擾臺灣水韭的增長,因此,人工除藻的作業也是此時期的重要管理工作。夏末以後,臺灣水韭的營養生長會明顯遲滯,特別是入秋以後,老熟的蕨葉往往會大量脫落,更經常會在水面上看到多數的蕨葉漂浮,其實,這正是臺灣水韭大量釋出孢子的時間與情況;由於這段時間的光照強度已不若盛夏,絲狀藻的增生情形也明顯趨緩,除藻作業相對輕鬆許多。
5繁殖
 
移除了原有臺灣水韭的栽培箱槽,必須維持斷水的處理,並將之置於全日照環境下管理至土壤約略地裸露,如果直接將水倒出,或許也同時流失多數的臺灣水韭孢子,在此不作建議。在土壤裸露的期間,除了保持栽培箱槽中的土壤濕潤(最多維持著略為淹水的狀態),也要不定時將箱槽中的雜草拔除,以免妨礙臺灣水韭苗株的發育。關於保持栽培箱槽中的土壤濕潤,是很重要的管理措施,因為,臺灣水韭孢子發育的過程中,水份是決定其存活率相當重要的因子,因此,絕對不能讓土壤有乾至龜裂的情事。約莫一個月的時間,這些栽培箱槽土壤表層便會出現多數的臺灣水韭小苗了。
26,16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