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2
次編輯
變更
陈宜瑜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陈宜瑜
| 圖像 = <ref>[ https://baike.baidu.com/pic/%E9%99%88%E5%AE%9C%E7%91%9C/3395439/0/86d5bac218018a050ef4771a?fr=lemma&ct=single#aid=0&pic=86d5bac218018a050ef4771a 百度百科] </ref>
[[File:陈宜瑜肖像.jpg|缩略图|陈宜瑜肖像]]
|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and age|1944|04|22}}
'''陈宜瑜''',1944年4月22日出生于福建省仙游县。 高中毕业于仙游第一中学,196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生物系。 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改称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所长,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1995年调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任国际地圈一生物圈计划(IGBP)中国委员会主席、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SITAS)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动物学报》、《生态学报》、《水生生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动物学研究》和《地理科学》等学术刊物编委,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长[1]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等职。曾当选过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湖北省委候补委员,武汉市科协副主席、湖北省科协常委。[2]
[[File:陈宜瑜.png|缩略图|陈宜瑜1]]
<ref>[https://baike.sogou.com/h2638.搜狐] </ref>
1988年,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高级访问学者
[[File:陈宜瑜3.jpg|缩略图|陈宜瑜3]]
<ref>[ http://www.npc.gov.cn/npc/zxft/zxft8/2009-08/24/content_1515064.htm中国政府网] </ref>
==研究领域==
'''陈宜瑜'''院士主要从事淡水鱼类分类和系统进化的研究。对鲤科和平鳍鳅科鱼类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发现了5个新属30多个新种,倡导并应用分支系统学的原理和方法,对鲤形目科间和平鳍鳅科科下类群提出了新的分关系统,被国内外同行所引用。在对鱼类系统发育研究的基础上,强调生物进化与地球进化同步;与他人合作通过对裂腹鱼类的起源和演化的分析,探讨了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证明青藏高原在第三纪晚期以后曾经历过三次急剧上升和相对稳定的交替阶段,并推测了三次隆升的幅度,推动了我国生物地理学从描述向解释发展。研究了沪沽湖和程湖的鱼类区系形成历史,提出了可用以解释云贵高原特定湖泊区系起源的同域成种进化模式,及边域快速成种的实例,在实践中丰富了进化理论。他还开创了珍稀濒危动物白暨豚的研究。推动并组织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开展。呼吁开展我国淡水渔业结构性调整的研究工作,运用生态学原理,进行了渔业一环境优化对策分析,在湖北洪湖连续十年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示范研究,减缓了沼泽化进程,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积极参与中国生态网络研究的组织工作,是淡水和海洋水域生态系统联网研究的主要学术带头人。[2]
[[File:陈宜瑜4.jpg|缩略图|陈宜瑜4]]
<ref>[https://www.xzbu.com/7/view-2962801.htm 环保网] </ref>
==学术兼职==
[16]洪湖水体生物生产力开发及环境优化对策。洪湖水体生物生产力综合开发及湖泊生态环境优化的研究论文集,海洋出版社(1991)。
==参考视频==
{{#ev:youku|XMjI2NDA1MTI|alignment=left}}
{{#ev:youku|XMzYyMDkzOTU2|alignment=left}}
==參考資料==
{{reflist}}
==外部链接==
<ref>[https://www.xzbu.com/7/view-2962801.htm 中国论文网 环保诺贝尔奖] </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