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上大夫

增加 3,729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上大夫'' File:U=4008126651,995785553&fm=173&app=49&f=JPEG.jpg|缩略图|右|[https://image.so.com/view?q=%E4%B8%8A%E5%A4%A7%E5%A4%AB&src=tab_baike&correct=%E4…”
''上大夫''
[[File:U=4008126651,995785553&fm=173&app=49&f=JPEG.jpg|缩略图|右|[https://image.so.com/view?q=%E4%B8%8A%E5%A4%A7%E5%A4%AB&src=tab_baike&correct=%E4%B8%8A%E5%A4%A7%E5%A4%AB&ancestor=list&cmsid=72078082aa2360490d5c92677fbbfdef&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65#id=51146b93baf0f5f6a1f57b37ddb001d3&currsn=0&ps=59&pc=59 原图链接]]]
上大夫,先秦官名,战国时,官爵分为卿和大夫两级,在卿中有[[上卿]]、[[亚卿]]之分。在大夫之中,有长大夫、上大夫、中大夫等。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
== 基本信息 ==
{| class="wikitable"
|-
| 名称 || 上大夫  || 朝代 || 先秦
|-
| 性质 || 官名  || 后世 || 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
|}
== 发展演变 ==

大(dài)夫:官名。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
战国时,官爵可分为卿和大夫两级:在卿当中有上卿、亚卿之分。在大夫之中,有长大夫、上大夫、中大夫等。例如魏国,吴起做西河守时,奖励军功,曾以长大夫赏人。后来须贾曾为魏国的中大夫。在赵国蔺相如做过上大夫,《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当时蔺相如比上卿廉颇官位要低。在齐国,淳于髡、田骈、接子、慎到、环渊等都做过上大夫。

秦汉时,大夫为皇帝近臣,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秦有中大夫,为郎中令属官。
[[周王室]]与诸侯国的大夫,有上、中、下之别。大夫在卿之下。然《周礼》卿之下,依次为中大夫、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而无上大夫。是卿即上大夫。《左传·桓公三年》则谓侯国有上卿、下卿、上大夫,与此有异北周依《周礼》设六官(天、地、春、夏、秋、冬),卿之下有上、中、下大夫等,大冢宰下为小祖宰上大夫,下司徒下为小司徒上大夫,大宗伯卿下为小宗伯上大夫,大司马卿下为小司马上大夫,大司寇卿下为小司寇上大夫,大司空卿下为小司空上大夫。民国三年(1914),袁世凯规定文官分九秩,上大夫列三卿(上、中、少)之下,为第四秩,简任。加秩者为同上大夫。五年七月废。参见"上卿"。

汉代初分为中大夫、太中大夫、谏大夫。汉武帝时,改中大夫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为掌议论之官。

至唐宋尚有御史大夫及谏议大夫之官,至明清废。又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之称号。清朝高级文职官阶称大夫,武职则称将军。宋徽宗政和年间重订官阶时,在医官中别置"大夫"以下官阶,故今仍沿称医生为大夫。明、清职事官不用大夫为官名。
== 历史记载 ==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du等。《廉颇蔺相zhi如列传》:“拜相如为上dao大夫。”当时蔺相如比上卿廉zhuan颇官位要低。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上官大夫”,一般认为是指上官靳尚。“子非三阊大夫欤?”屈原担任的是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长官。《〈指南录〉后序》:“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指的便是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
== 参考资料 ==
<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500683942712494779.html?fr=iks&word=%C9%CF%B4%F3%B7%F2&ie=gbk 上大夫是什么官职?]</ref>
[[Category:言官]]
[[Category:史官]]
[[Category:御史| ]]
[[Category:570 政治學總論]]
15,72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