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贺麟

增加 15,118 位元組, 6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贺麟(1902—1992),四川省金堂县人,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黑格尔研究专家、教育家、翻译家。
早在20世纪40年代,贺麟就建立了“新心学”思想体系,成为中国现代新儒家思潮中声名卓著的重要人物.贺麟学贯中西,在中国哲学方面也有极高造诣,是“新心学”的创建者,是当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贺麟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贺麟.jpg|缩略图|center |[http://y2.ifengimg.com/news_spider/dci_2012/09/5f33fa27c3bf15ba0559b340ef521856.jpg 原图链接] [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2_09/23/17830652_0.shtml 来自凤凰网]]]
| 出生日期 = 1902年9月20日
| 出生地点 = 四川金堂
| 逝世日期 = 1992年
| 国籍 = 中国
| 毕业院校 = 清华大学 <p style=text-indent:2em;>内容</p >
| 职业 = 哲学家、教育家、翻译家
| 主要成就 = 新心学"的创建者 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 知名作品 = 《近代唯心主义简释》<br> 《文化与人生》 <br> 《当代中国 <br>
}}
'''<big>贺麟</big>''',
[[ ]]
== 人物经历 ==
<p style=text-indent:2em;>'''<big>贺麟</big>'''(1902年-1992年),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贺麟从小就受到儒学熏陶,尤其对宋明理学产生浓厚
的兴趣。1919年考入清华学堂,受到梁启超的一定影响。1926年赴美国留学,先在奥柏林学院获学士学位,后又入哈佛大学获硕士学位。1930年转赴德国柏林大学专攻德国古典哲学。回国后长期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并在清华大学兼课。1955年以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所西方哲学史研究室主任、哲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以及中国民主同盟北京市委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第三届、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并于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贺麟对西方哲学有很深的造诣,对黑格尔、斯宾诺莎、怀特海等西方近现代哲学家都有深入的研究。就中国哲学和儒家思想而言,他早年主张"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认为"不可离心而言物",在三十年代曾创立了与冯友兰"新理学"相对的"新</p >
== 著名作品 ==
<p style=text-indent:2em;>贺麟的著作主要有《近代唯心主义简释》《文化与人生》、《当代中国哲学》、《现代西方哲学讲演集》
等;主要译作:《小逻辑》、《黑格尔》、《黑格尔学述》、《哲学史演讲录》(与王太庆等合译)、《精神现象学》(与王玖兴合译);主要论文:《朱熹与黑格尔太极说之比较观》、《知行合一新论》、《宋儒的思想方法》、《黑格尔关于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的关系的理论》、《黑格尔的早期思想》、《费希特的唯心主义和辩证法思想述评》、《斯宾诺莎哲学的宗教方面》等。</p >
== 简编 ==
'''<big>1902到1908</big>'''
<p style=text-indent:2em;>年0-7岁:贺麟,字自昭,清光绪二十八年八月十九日(1902年9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金堂县(位于成
都市东北部)五凤乡(今五凤镇)杨柳沟村一个士绅家庭。父亲贺松云,晚清秀才,毕业于金堂正精书院,曾主持乡里和县里的教育事务--当过金堂中学校长、县教育科长。居家期间,贺松云常教贺麟读《朱子语类》和《传习录》。</p >
'''<big>1909年</big>'''
<p style=text-indent:2em;>8岁:贺麟入私塾读书,不久随姑太到镇上读小学。虽然所学仍不外乎《四书》、《五经》,且重在记诵而轻乎理解,但幼年贺麟却凭其聪慧,亦稍能领悟儒家思想之奥义而深受其熏陶,尤其是对宋明理学,虽只是一知半解,浅知粗义,但却特别感兴趣,这为他后来研习国学打下了基础。贺麟后来说他"从小深受儒家熏陶","特别感兴趣的是宋明理学"。</p >
<p style=text-indent:2em;>1914-1916</p >
<p style=text-indent:2em;>年13-15岁:贺麟13岁小学毕业,但因身材矮小、身体瘦弱,父母不放心他独自到外地读书,遂命贺麟仍在小学进修。书籍为贺麟打开了一扇超越时空的窗口,他暗暗立下志愿,"我要读世界上最好的书,以古人为友,领会最好的思想"。</p >
'''<big>1917到1918</big>'''
<p style=text-indent:2em;>年16-17岁:1917年,贺麟考入省立成(都)属联中--石室中学,主学宋明理学。贺麟的普通科目成绩平平,但国文课却锋芒大露,是"全校能把文章写通的两个人之一"(国文老师语)。</p >
'''<big>1919年</big>'''
<p style=text-indent:2em;>18岁:秋,贺麟以优秀成绩考入北京清华学堂(后更名为"清华学校",清华大学的前身),属中等科
二年级,开始接受长达七年的正规高等教育。清华期间,贺麟在思想上受到梁启超(1873-1929)、梁漱溟(1893-1988)、吴宓(1894-1978)等人的影响。9月,贺麟所撰《新同学新校风》刊于《清华周刊》第24卷第2期,文章提倡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中国固有之美德"和孔孟"忠恕之道"。1920年19岁:校内服务性的《平民周刊》选编辑,贺麟被选中。暑假,随学校组织的消夏团到北京西山开展集体活动。1921-1922年,20-21岁:仍在清华学校学习。
'''<big>1923年</big>'''
20-21岁:仍在清华学校学习。</p >
<p style=text-indent:2em;>22岁:贺麟先后听梁启超所开几门关于中国学术思想史的课程,对学术研究产生浓厚兴趣。在梁启超指导下,贺麟写成《戴东原研究指南》一文,发表于《晨报》副刊(1923年12月8-12日),又在《清华周刊》发表《博大精深的焦理堂》。</p >
'''<big>1924年</big>'''
<p style=text-indent:2em;>23岁:仍在清华学校学习。本年,梁漱溟应邀来清华短期讲学,贺麟抓住这一良机,拜访梁漱溟几次。梁漱溟推崇王阳明,他对贺麟说:"只有王阳明的《传习录》与王心斋的书可读,别的都可不念。"</p >
'''<big>1925年</big>'''
<p style=text-indent:2em;>24岁:任《清华周刊》总编辑。吴宓为高年级学生开设选修课"翻译"(外文翻译),讲授翻译的原理和技巧,并辅导翻译练习。贺麟、张荫麟(1905-1942)、陈铨(1905-1969)是选修此课最认真的学生,三人后被称为"吴门三杰"。在吴宓的悉心指导下,贺麟的翻译水平迅速提高。贺麟开始翻译英文诗歌和散文,阅读严复的译作。后撰成《严复的翻译》一文,发表于《东方杂志》第22卷第21期(1925年11月)。在吴宓的影响下,贺麟打算"步吴宓先生介绍西方古典文学的后尘,以介绍和传播西方古典哲学为自己终身的'志业'"[3]。本年,基督教大同盟在北平举行会议。贺麟代表《清华周刊》,在本刊发表《论研究宗教是反对外来宗教传播的正当方法》,表明他对外来宗教所持有的理性的同情态度。同年,贺麟被选为"沪案(五卅惨案)后援团"的两个宣讲人之一,于暑假公费到石家庄、太原、开封、洛阳、信阳等地宣传鼓动,宣传三民主义。</p >
'''<big>1926年</big>'''
<p style=text-indent:2em;>25岁:夏(7月),贺麟毕业于清华大学。多年的求学生涯使他深刻地认识到,“一个没有学问的民族,
是要被别的民族轻视的”。为此,他决定远涉重洋,赴美求学。8月,贺麟乘一艘美国客轮离开祖国,踏上了“取经”之路。9月,贺麟插入俄亥俄州的奥柏林(Oberlin)学院哲学系三年级学习,希望学得西方古典哲学这个西方文化的正宗,并把它介绍到中国,借以帮助解决中国的根本问题。在奥柏林学院,学习拉丁文、心理学、哲学史、宗教哲学、伦理学以及圣经等课程。在奥柏林学院学习期间,贺麟先后撰写了《神话的本质和理论》、《魔术》、《村社制度研究》、《结婚、离婚的历史和伦理》、《论述吉伍勒的伦理思想》等论文,诸文后皆收入《哲学与哲学史论文集》。</p >
 
<'''<big>1927年</big>'''
p style=text-indent:2em;>26岁:为纪念斯宾诺莎(BaruchdeSpinoza,1632—1677)逝世250周年,耶顿夫人(Mrs。Yeaton)在家组办读书会,贺麟是该读书会的七位成员之一。耶顿夫人教授伦理学,但在课外还给贺麟等几位同学讲黑格尔和斯宾诺莎哲学,“由于她的启发,奠定了我后来研究黑格尔和斯宾诺莎哲学的方向和基础,所以她是我永生难忘、终身受益的老师”[4]。暑假,贺麟加入设于芝加哥泰勒沙龙的东方学生会。北伐胜利挺进的消息传至美国,贺麟极其兴奋,在“东方学生会”举办的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中国革命的哲学基础》。所谓“中国革命”,指的是广东革命军挥师北伐。 该文后发表于《清华周刊》英文版。10月,在《东方杂志》第24卷第19期发表《西洋机械人生观最近之论战》,该文后收入《近代唯心论简释》。</p >
<'''<big>1928年</big>'''
<p style=text-indent:2em;>27岁:2月,贺麟修满学分,以优异成绩提前半年从奥柏林学院毕业,获文学士学位。贺麟的学士论文是《斯宾诺莎哲学的宗教方面》。3月,转入芝加哥大学专攻哲学。在芝加哥大学,贺麟选习了米德教授讲
授的“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柏格森生命哲学”课程,斯密士教授的“格林、布拉德雷、西吉微克、摩尔的伦理学”课程以及塔尔兹的“政治伦理”课程。贺麟十分推崇格林哲学,并开始接受新黑格尔主义思想,写成《托玛斯·希尔·格林》一文。另外,在《芝加哥道德论坛》上发表《中国革命胜利的主导思想》。9月,贺麟因“不满于芝加哥大学偶尔碰见的那种在课上空谈经验的实用主义者”,遂于1928年下半年(9月)转入哈佛大学,“目的在进一步学习古典哲学家的哲学”[5]。哈佛大学是美国名牌大学,极重西方古典哲学,这很合一向注重义理的贺麟的兴趣。贺麟在哈佛大学选听“康德哲学”、“斯宾诺莎哲学”等课,以及哲学家怀特海教授的“自</p >
<'''<big>1929年</big>'''
<p style=text-indent:2em;>28岁:4月,贺麟在听霍金(W。E。Hocking)教授“形而上学”课后,写成论文《斯宾诺莎身心平行论的意义及其批评者》。霍金教授认为论文有创新思想,给以满分。随后,贺麟根据霍金教授的意见对论文又加以补充、修改。本年,贺麟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贺麟完成两篇论文,即《道德价值与美学价值》、《自然的目的论》。</p >
<'''<big>1930年</big>'''
<p style=text-indent:2em;>29岁:担任东方学生会主席。夏,为了真正掌握黑格尔哲学的精髓,贺麟谢绝了乌尔夫教授要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挽留,离开美国赴德国柏林大学专攻德国古典哲学。在柏林大学,贺麟选修了迈尔的“哲学史”课、著名哲学家哈特曼教授的“历史哲学”课,研读了有关黑格尔生平及其学说的德文论著,如克朗纳的《从康德到黑格尔》、格罗克纳的《黑格尔》、哈特曼的《黑格尔》、狄尔泰的《青年黑格尔的历史》。其中,哈特曼对贺麟的影响最大,他使贺麟认识到辩证法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核心作用。8月,贺麟完成了其学说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朱熹与黑格尔太极说之比较观》。贺麟试图把儒家传统哲学同西方哲学融合起来,以推进儒家哲学的现代化,这是他开始从事中西哲学比较的标志。该文后刊于《大公报·文学副刊》第149期(1930年11月6日),后又作为附录收入《黑格尔学述》一书(1936年)。贺麟说:“我是想从对勘比较朱熹的太极和黑格尔的绝对理</p >
<'''<big>1931年</big>'''
<p style=text-indent:2em;>30岁:结识著名的斯宾诺莎专家格希哈特(犹太人),被邀请到法兰克福附近的“金溪村舍”做客。由格希哈特介绍,贺麟加入国际斯宾诺莎学会。7月,为纪念黑格尔逝世100周年,贺麟完成《黑格尔学述》译序,发表在《国风》半月刊第2卷第5、6号上。8月,贺麟结束了5年的欧美求学生涯,自柏林出发经欧亚铁路回到祖国。8月28日,抵达北京。同路回国的,有贺麟在清华上学时的老师吴宓教授。9月,由杨振宁的父亲、数学家杨武之教授推荐,贺麟受聘为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主讲“哲学问题”、“西方现代哲学”、“伦理学”等课程。在吴宓陪同下,贺麟拜访了时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的冯友兰教授。冯友兰邀请贺麟在清华大学开课,讲授“西洋哲学史”、“斯宾诺莎哲学”两门课程,每周四小时。他讲课的最大特点是“情理交融”。他的讲课深入浅出,语言生动,如行云流水,引人入胜,深受学生的欢迎。“九·一八”事变后,贺麟接受《大公报·文学副刊</p >
<'''<big>1932年</big>'''
<p style=text-indent:2em;>31岁:被北京大学聘为副教授。应北京燕京大学学生会代表许宝骙的邀请,作题为《论意志自由》的演讲,此乃贺麟回国后初次讲演。在座者有演张君劢等。讲词后以《我之意志自由观》为名,刊于《大公报·现代思潮》第36、38期,1932年5月28日、1932年6月1日。夏,贺麟路过南京,与柳诒徵、郭斌龢、范存忠、缪培林、景昌极诸人餐饮。次日,贺麟由景昌极陪同,至支那内学院拜见欧阳竟无(1871年—1943年)老人,“受到亲切的接见,并愉快地谈了约两个小时”[7]。11月,发表《大哲学家斯宾诺莎逝世三百年纪念》,《大公报·文学副刊》第254、255期,1932年11月14日、11月21日。</p >
<'''<big>1933年</big>'''
<p style=text-indent:2em;>32岁:在张荫麟陪同下,贺麟前往清华大学访问了哲学系教师张岱年。后来张岱年与冯让兰举行婚礼,贺麟还临时充当了介绍人。春,《华北日报》主编邀请贺麟担任该报“哲学副刊”编者,贺麟为其撰《〈华北日报〉哲学副刊发刊词》,该文后收入《哲学与哲学史论文集》。1月,发表《斯宾诺莎的生平及其学说概要》,《大公报·文学副刊》第264期,1933年1月23日。该文后作为1943年商务印书馆初版《致知篇》一书的译者导言,又收入《近代唯心论简释》。3月,发表《黑格尔之为人及其学说概要》,《大陆》第1卷第4期,1933年3月。7月,翻译鲁一士( J。Royce)所著《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译文刊于《哲学评论》第5卷第1期。12月,发表《道德进化问题》,《清华学报》第9卷第1期。</p >
<p style=text-indent:2em;>内容</p >
<p style=text-indent:2em;>内容</p >
<p style=text-indent:2em;>内容</p >
 
<p style=text-indent:2em;>内容</p >
<p style=text-indent:2em;>内容</p >
<p style=text-indent:2em;>内容</p >
<p style=text-indent:2em;>内容</p >
1,01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