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95
次編輯
變更
大通县明长城
,無編輯摘要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建立时间1546年'''<big>大通县明长城</big> '''
| [[File:大通县明长城1.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朝代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明代中叶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中文名;大通县明长城 建立时间;1546年 位置;青海省 朝代;明代中叶 |}根据文献记载,青海省'''大通县明代长城'''始建于[[明代]]中叶,自1546年始,至1596年止,历时51年。 ==序言介绍==修建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位于西宁市大通县境内的明长城是明代隆庆六年修筑的。全长约二十九里,坐落于娘娘山东麓及老爷山与互助[[五峰山]]的山梁上。从全省长城的保存现状看,大通境内的明长城是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段,也是青海省境内明长城中的精华部分。1986年批准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概述==大通明长城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明长城遗址,现存50245米,东起大通与互助县交界的阎王边西止大通与湟中县的交界处。从老爷山过北川河,再从小石山至拱北岭,这一段的长城不仅集中了众多的敌楼、关城、营城、卫所、烽火台,而且还巧妙地与巍峨险峻的[[自然]]山体结合在了一体,形成了易守难攻的气势,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被专家誉为青海[[八达岭]]。2007年,大通县境内的明代长城遗址被列入国家长城保护计划。这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明代长城遗址。根据近年来国内[[专家]]的考证发现:大通明长城是围绕着西宁卫而修筑的防御体系,被人们称做是青海的八达岭长城。<ref>[http://www.datong.gov.cn/index.php?c=show&id=592&s=news 明长城] , 大通县政府 2019-04-19 </ref> ==历史==史料记载,西宁近境的明长城,从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开始,由西宁兵备副使[[王继芳]]、[[周京]]等官吏主持修筑,后来经过了隆庆元年、隆庆六年、万历元年、万历二年、万历二十四年多次大规模的修筑才初步完成青海西宁近境[[长城]]的[[工程]]。 大通境内的明长城在清代时先后进行过二次维修。据[[《西宁府新志·建置》]]记载:"国朝雍正十年,署西宁总兵官印务范散秩大臣时捷奏请动工重修。乾隆十年应琚率同知县张渡于残缺处复捐俸葺理,虽垣堑时有损益,而规模仍旧。""规模仍旧"表明当时西宁近境的明长城,虽然经过了二次修葺,但是,没有改变明长城的[[原貌]],也没有进行"重修"。 2008年3月25日,省文物局抽出业务骨干和省测绘局组成 [[ 调查 ]] 队,对其展开了调查。目前,大通明长城已列入国家长城保护计划,属国家重点保护单位。为完整保存这一珍奇的历史景观,进一步丰富西宁周边的历史 [[ 文化 ]] 旅游内涵,近期,大通县聘请兰州大学和敦煌艺术研究所的 [[ 专家]],再次对明长城遗址作了全面考察,根据考察结果,制订了详细的 [[ 《大通县明长城保护规划》 ]] ,拟将大通明长城建设成一个明长城遗址公园,最终实现保护和开发双赢的目标。同时,申报了"大通明长城"抢险加固 [[ 工程 ]] ,已被国家文物局下达立项批复,前期设计规划 [[ 工作 ]] 正在进行。== 相关视频 ==<center>{{#iDisplay:j3208oaiagq|480|270|qq}}<center>青海“明长城大通县段”入选首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center></center>== 参考资料 ==[[3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