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冯道

增加 18,75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冯道(| 外文名 = Dao Feng| 图像 = [[File:20160929211939793.jpg|缩略图|center|[http://imgcache.cjmx.com/star/201609/20160929211939793.jpg 原图链接] [https://star.cjmx.com/201609/1182431.shtml 来自明星网]]]| 图像说明 = 冯道|center| 出生日期 = 882年- | 出生地点 = 中国河北| 逝世日期 = 954年) | 国籍 = 中国| 职业 = 官员| 知名作品 = 《长乐老自叙》<br> }}'''<big>冯道</big>''',冯道(882~954) 中国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创始人。 字可道, 号长乐老 <p style="text-indent:2em;"> </p>冯道(882~954),中国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创始人。字可道,自号长乐老。汉族 五代 瀛州景城( 今河北 沧州西 交河东 ) )人。历仕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后周四朝十君,拜相二十余年, 称官场“不倒翁”。好学能文,主持校定了《九经》文字,雕版印书 世称“ 五代 宰相 蓝本”,为我国官府正式刻印书籍之始 <p style="text-indent:2em;"> </p>
==人物生平 ==<p style="text-indent:2em;"> </p> 冯道 早年 曾效力于燕王刘守光, 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先后效力于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闵帝、后唐末帝、后晋高祖、后晋出帝、后汉高祖、后汉隐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间还向辽太宗称臣,始终担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冯道出身于耕读之家,年轻时品行淳厚,勤奋好学,善写文章,且能安于清贫。他平时除奉养双亲外,只以读书为乐事,即使大雪拥户、尘垢满席,也能安然如故。天祐年间,冯道被幽州节度使刘守光辟为掾属。<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投效庄宗<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乾化元年(911年),刘守光率军征讨定州,并询问僚属意见。冯道加以劝谕,惹怒刘守光,被关入狱中,幸遇营救,得以出狱。刘守光兵败后,冯道逃往太原,投奔晋王李存勖,被监军使张承业辟为本院巡官。张承业看重他的文章操行,对他非常礼遇,后又荐为霸府从事。后来李存勖占据河北,将霸府文书全部委托给冯道,任命他为太原掌书记。<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勖在邺都称帝,是为后唐庄宗。冯道被授为省郎,充任翰林学士,获赐紫衣。庄宗灭梁后,擢升冯道为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后来,冯道因父丧离职,返回景城守孝。当时年成不好,他便将剩余的俸禄全部赈济乡民,自己却居住在茅草棚中,而对官吏所赠财物,分毫不受。这时契丹强盛,素闻冯道之名,想把他掠到契丹。但因边将有备,冯道才得以幸免。<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历相唐晋<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天成元年(926年),冯道守丧期满,被征拜为翰林学士,到洛阳赴任。这时,李嗣源在邺都被叛军拥立为帝,并反攻京师洛阳。冯道正行至汴州,不顾孔循的劝阻,急速赶赴洛阳。四月,唐庄宗在兵变中遇害,李嗣源继位,是为后唐明宗。明宗素知冯道之名,授其为端明殿学士、兵部侍郎。<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 天成二年(927年),冯道被拜为宰相,担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对有才识的孤寒士子加以引荐任用,而对品行浮躁的士人子弟则加以抑制。当时,百官为明宗加徽号,都由冯道起草奏章。他的文章浑然一体,不是一般流俗的风格,举朝臣僚无不钦服。 来,冯道改任门下侍郎、吏部尚书、集贤殿弘文馆大学士,加授尚书左仆射,封爵始平郡公。<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清泰元年(934年),潞王李从珂在凤翔起兵反叛,攻打洛阳,后唐愍帝逃往卫州。冯道便率百官开城迎接李从珂,并拥其继位为帝,是为后唐末帝,三日后愍帝被杀害。同年五月,唐末帝罢去冯道的宰相之职,让他出镇同州,授任匡国军节度使。清泰二年(935年),冯道被召拜为司空。<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天福元年(936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灭唐称帝,建立后晋,是为后晋高祖。冯道再次被拜为宰相,授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天福二年(937年),契丹皇帝耶律德光遣使到汴梁,为晋高祖加徽号。晋高祖也为耶律德光献徽号,并遣冯道为使,出使契丹。<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天福四年(939年),冯道自契丹归国。晋高祖废除枢密使,将枢密院职权划归中书省,将政务都委托给冯道,加授他为司徒、兼侍中,进封鲁国公。冯道曾上表高祖,请求退隐。晋高祖也不看表,便让侄子石重贵前去探视,对他道:“您明日若不上朝,朕就亲自来请。”冯道无奈,只得继续任职。当时晋高祖对冯道的恩宠礼遇,满朝无人能及。<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辗转归汉<p style="text-indent:2em;"> </p> 天福七年(942年),晋高祖病重。他在冯道独自侍疾时,命幼子石重睿叩拜冯道,并让宦官将石重睿抱到冯道怀中,希望冯道能辅佐石重睿即位。高祖病逝后,冯道却与景延广商议,以“国家多难,宜立长君”为由,拥立石重贵为帝,是为后晋出帝。出帝继位后,加授冯道为太尉,进封燕国公。<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开运元年(944年),朝臣中有人在晋出帝面前离间道:“冯道只能做和平时期的宰相,不能靠他度过艰难时期,就像参禅的僧人用不上鹰犬一样!”出帝遂授冯道为匡国军节度使,让他出镇同州。后来,冯道又移镇南阳,改任威胜军节度使,加授中书令。<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天福十二年(947年),耶律德光攻入晋都汴梁,灭亡后晋。冯道前去朝见耶律德光,耶律德光问道:“天下百姓,如何可救?”冯道答道:“此时的百姓,佛祖再世也救不得,只有皇帝您救得了。”此后中原百姓能不受侵害,都是冯道和赵延寿暗中庇护的结果。二月,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是为后汉高祖。<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同年四月,耶律德光北归契丹,命冯道等后晋降臣随行。不料,耶律德光途中病逝于栾城杀胡林,永康王耶律阮接掌兵马,返回契丹争夺皇位,冯道等人都被留在镇州。八月,汉军收复镇州,驱逐契丹守将嘉里。冯道与同僚四处安抚,采取适宜措施处理各类事务,使人各安其所。九月,冯道自镇州入朝,归附后汉。<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乾祐元年(948年),冯道被授为太师,以“奉朝请”的名义参加朝会。后来,汉高祖病逝,太子刘承佑继位,是为后汉隐帝。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联兵反叛。朝廷屡次征讨,都未能平叛。八月,隐帝命大将郭威节度讨叛诸军。郭威临行前向冯道问策,冯道道:“李守贞自恃朝廷老将,深得士卒之心。您不要爱惜财物,多赏赐士卒,便能化解他所倚仗的优势。”郭威听从他的建议,果然使军心归附,终于平定叛乱。<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晚年入周<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乾祐三年(950年),郭威在邺都起兵,攻入汴梁,汉隐帝遇害。郭威认为后汉群臣一定会拥戴自己即位,在见到冯道时,如往常一样向他下拜。冯道安然受礼,毫无拥戴之意。郭威方知还不到称帝的时机,便扬言欲立武宁节度使刘赟为皇帝,并派冯道到徐州迎接刘赟。刘赟尚未到达汴京,郭威便在澶州军变中被士卒拥立为帝。后汉太后册郭威为监国,并将刘赟废为湘阴公。<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广顺元年(951年),监国郭威继位,建立后周,是为后周太祖。冯道被拜为太师、中书令。 太祖对冯道非常敬重,每逢冯道觐见,从不直呼其名。不久,河东节度使刘崇(刘赟之父)也在太原称帝,建立北汉。<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 显德元年(954 (954年),周太祖病逝,养子柴荣继位,是为后周世宗。刘崇趁机入寇,攻打上党。周世宗欲御驾亲征,冯道极力进谏。世宗道:“昔日唐太宗平定天下,都是亲自出征。”冯道道:“陛下不能和唐太宗相比。”世宗又道:“汉军乃是乌合之众,若遇我军,如泰山压卵。”冯道仍道:“陛下不是泰山。”世宗大怒。<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 三月,周世宗亲征北汉,不让冯道随行,命他担任太祖皇帝山陵使,主持太祖丧事。不久,周世宗在高平之战中大败北汉。 四月 ,周太祖入葬嵩陵,还没来得及袝祭太庙 ,冯道 便在十七日 病逝 ,终年七十三岁。周世宗听闻,废朝三日,册赠尚书令 ,追封瀛王, 文懿 。<p style="text-indent:2em;"> </p>   == 主要成就==<p style="text-indent:2em;"> </p>冯道曾主持国子监对《九经》进行刻板印刷,是中国历史上首度大规模以官方财力印刷套书。<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后唐长兴三年(932年),冯道奏请唐明宗,以唐代开成石经为底本,雕印儒家《九经》,得到明宗批准,于当年开始印行 。后 周广顺三年(953年),《九经》全部刻印完成,前后共历时二十二年。<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根据《宋 学家 •艺文志》记载,冯道著有文集六卷、《河间集》五卷、《诗集》十卷。而吉林摄影出版社在2005年 版有《荣枯鉴》,作者署名“五代长乐老”(即冯道)。但此书在宋朝以来的各种艺文志及书目中均未提及,疑是当代人托名伪作。<p style="text-indent:2em;"> </p>  == 轶事典故 ==<p style="<p style="text-indent:2em;"> </p>text-indent:2em;"> </p>貌类司空<p style="text-indent:2em;"> </p>冯道在太原时与周元豹不睦。周元豹善 忠君观念 品鉴,曾对张承业道:“冯生没什么前途 您不可 对他 过于信任。”河东记室卢质听闻,对张承业道:“我曾经见过杜黄裳(唐朝元和名相)司空的画像,冯道的相貌与杜司空 非常 相似,将来必能充当大任,周元豹的话 齿 值得相信。”[29] <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谏君和臣<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梁晋隔河对峙,郭崇韬因军中伴食人员过多,要求裁减闲散者。唐庄宗大怒道:“我连为效命者设食的自由都没有吗?那还是让三军另择主帅 欧阳修骂 我返回太原好了。” 当即命冯道起草文书,宣示三军。冯道犹豫良久,不肯下笔,庄宗在旁催促。冯道徐徐进言道:“如今大王屡建大功,正待平定南寇。郭崇韬所言并不过分,顶多不听便是,何必大动肝火?如让敌军知道,认为我们君臣不和,对我们大为不利。”庄宗醒悟。不久,郭崇韬向庄宗道歉,经过冯道的调和,此事顺利解决,而人们也开始敬重冯道的胆量。<p style=" 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贵而 知廉耻骄<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 </p>梁晋争霸时,冯道也随军出征,住在茅草屋中,连床席都没有 就睡在一捆喂 光更斥 用的干草上。他用自己的俸禄备办饮食,与仆役们同锅吃饭。有的将领将掠得的美女送给他,他退却不掉,便将美女安排在别室之中,然后再寻访她们的主人,将 送还。<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冯道在景城守父孝时,正逢灾荒。他将家财赈救乡里,亲自耕田砍柴。同乡中如有土地荒芜或无力耕作者,冯道都会在夜里偷偷去 其耕种。主人得知后登门致谢,他却感到没有什么值得别人感谢的地方。<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出使契丹<p style=" 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晋高祖欲命大臣出使契丹,群 都不敢前往。冯道当时正在政事堂,获悉此事,便在纸上写下“道去”二字,并命书吏草拟出使敕令。书吏闻 变色,双手颤抖,泪流不止。冯道也不回家,只命人代他向妻子告别,当晚便住在驿馆中,准备出使。晋高祖担心他的安危,道:“你官高德重,不宜深入契丹。”冯道道:“陛下受契丹的恩惠,臣受陛下的恩惠,臣去有何不可。”<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冯道到达契丹后,耶律德光欲到郊外迎接,以示尊敬。契丹群臣谏道:“自古没有天子迎接宰相的礼节。”耶律德光这才作罢。后来,耶律德光赏赐冯道牙笏、牛头,这在契丹是一种特别的礼遇。冯道为此赋诗纪念:“牛头偏得赐,象笏更容持。”耶律德光大喜,有意将冯道留在契丹。冯道道:“晋朝与契丹是父子之国。我在两国都是臣子,在哪都一样。”<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 </p>冯道在契丹两年,他将获得的赏赐都用来购买薪炭,还扬言道:“北地苦寒,我年老不堪忍受,所以早做准备。”好像是要永远留在契丹 他在 事亲济民、提携贤 获准归国时三次上表,表示愿意留下,被拒绝后又磨蹭了一个月,方才启行南下。冯道走后,每到驿站都要停留,用了两个月才走出契丹国境。随从问道:“别人能从契丹生还,都恨不能肋生双翼,您为什么还要住宿停留呢?”冯道道:“纵使急速返回,若契丹人真要追赶,也终究逃不掉。慢慢走反倒安全。”<p style="text-indent:2em;"> </p>  == 人物评价 ==<p style="text-indent:2em;"> </p>李嗣源:冯道性纯俭,顷在德胜寨居一茅庵,与从人同器食,卧则刍藁一束,其心晏如也。及以父忧退归乡里,自耕樵采,与农夫杂处,略不以素贵介怀,真士大夫也。<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石敬瑭:经邦致理翊戴功臣特进守司空上柱国始平郡公食邑二千五百户食实封三百户冯道,礼天苍璧镇国元龟,夏璜为稀世之珍,轩镜是辟邪之宝,方诸才业, 平有可差其肩,较彼忠贞,姚宋不得并其辔,可谓人臣之刀尺,造化之丹青。<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薛居正:① 道尤长于篇咏,秉笔则成,典丽之外,义含古道,必为远近传写,故渐畏其高深,由是班行肃然,无浇漓之态。②道历任四朝,三入中书 ,在 五代时期却 相位二十余年,以持重镇俗为己任,未尝以片简扰于诸侯,平生甚廉俭。逮至末年,闺庭之内,稍徇奢靡,其子吉,尤恣狂荡,道不能制,识者以其不终令誉,咸叹惜之。③道之履行,郁 古人之风;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礼。然而事四朝,相六帝,可得为忠乎!夫一女二夫,人之不幸,况于再三者哉!所以饰终之典,不得谥为文贞、文忠者,盖谓此也。<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 </p>欧阳修:①道为人,能自刻苦为俭约。②道少能矫行以取称于世,及为大臣,尤务持重以镇物,事四姓十君,益以旧德自处。然 当世之士无贤愚 皆仰道为元老,而喜为之 。③议者谓道能沮太祖之谋而缓之,终不以晋、汉之亡责道也。然道视丧君亡国亦未尝以屑意。④《传》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予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p style="text-indent:2em;"> </p>  ==家庭成员 ==<p style="text-indent:2em;"> </p>先世<p style="text-indent:2em;"> </p><p style="text-indent:2em;"> </p>曾祖父母<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冯凑,累赠至太傅。<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崔氏,追封梁国太夫人。<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祖父母<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冯炯,累赠至太师。<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褚氏,追封吴国太夫人。<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父母<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冯良建,官至秘书少监,累赠尚书令。<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张氏,追封魏国太夫人。<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妻子<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褚氏,德州户掾褚濆之女。<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孙氏,景州弓高县令孙师礼之女,累封蜀国夫人。<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子女<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儿子<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冯平,历任秘书郎、右拾遗、工部度支员外郎。<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冯吉,历任校书郎、膳部金部职方员外郎、屯田郎中。<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冯可,历任秘书正字、殿中丞、工部户部员外郎。<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冯某(无名),幼年夭折。<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冯义,历任秘书郎、检校国子祭酒兼御史中丞、定国军衙内都指挥使、朝散大夫、司议郎、太常丞。<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冯正,历任协律郎、检校国子祭酒兼御史中丞,定国军节度使、朝散大夫、太仆丞。<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p>女儿<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的声望 > </p>冯氏,封万年县君,嫁兵部侍郎崔衍之子太仆少卿崔绚 <p style="text-indent:2em;"> </p>
1,9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