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欧阳予

增加 8,450 位元組, 6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 = 欧阳予| 图像 = [[File:欧阳予.jpg|缩略图|center|[http://www.casad.cas.cn/wcm/sourcedb_ad_cas/zw2/json/jskxb/200906/W020100512659566569010.jpg 原图链接][http://www.casad.cas.cn/aca/371/jskxb-200906-t20090624_1808292.html 来自中国科学院学部网]]]| 图像说明 = 欧阳予|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and age|1927|07|26}}| 国籍 = 中国| 民族 = 汉| 籍贯 = 四川乐山| 职业 = 核反应堆及核电工程专家| 母校 = 武汉大学工学院电机系}} <big>'''欧阳予'''</big><ref>[http://www.casad.cas.cn/aca/371/jskxb-200906-t20090624_1808292.html 欧阳予] 中国科学院学部网</ref><br><p style="text-indent:2em"> 核反应堆及核电工程专家。1927年7月26日生于四川乐山 。1948 。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担任中国第一座军用生产核反应堆的设计总工程师,提供国防所需的核燃料。担任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秦山核电站的总设计师,全面负责技术指挥和决策。主持制定了核电站技术方案。审定并组织完成了核电站设计中的重大科研课题。主持完成了秦山核电站的可行性报告、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解决了建造中一系列重大技术问题。担任最终安全分析报告编委会主任,主持完成了这份全面、系统、详细论述秦山核电站安全性的报告。秦山核电站已并网发电成功,是中国在核电技术上的重大突破。</p>== 教育背景 ==# 1948 毕业于武汉大学工学院电机系 。1957 ,获学士学位。# 1953 ,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热工系热工控制与自动化专业, 研究生学位。# 1957年,毕业于 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技术科学 ,获 博士学位 。2000 == 工作经历 ==* 1948 当选为俄 ,武汉大学电机系电力工程专业后,在武昌发电厂和中南电力建设公司任工程师。* 1957年,获得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后,回 在二机部的北京核 工程 研究设计 外籍 历任主任工程师、设计总工程师。* 1958年,再度赴苏联,在原子能研究设计 士。1991 等单位考察、工作了半年。回国后,出任中国第一座生产原子弹燃料钚-239的反应堆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是苏联专家。* 1982年,担任秦山核电站工程的总设计师,秦山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成功的核电站,已于1991年并网发电,1995年通过了国家验收。* 1991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 院士( 学部委员 (院士 )。 * 1992年,被任命为中国第一座向中国国外出口建造核电站的总设计师(这座以交钥匙方式承建的商用核电站,是中国最大的援外工程)。* 2000年,当选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主要成就<ref>[http://uzone.univs.cn/news2_2008_241296.html 【史话】“中国核电之父”欧阳予院士] 中国大学生在线</ref> ==<p style="text-indent:2em"> 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担任中国第一座军用生产核反应堆的设计总工程师,提供国防所需的核燃料。担任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秦山核电站的总设计师,全面负责技术指挥和决策。主持制定了核电站技术方案。审定并组织完成了核电站设计中的重大科研课题。主持完成了秦山核电站的可行性报告、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解决了建造中一系列重大技术问题。担任最终安全分析报告编委会主任,主持完成了这份全面、系统、详细论述秦山核电站安全性的报告。秦山核电站已并网发电成功,是中国在核电技术上的重大突破。</p>* '''<big>中国第一座军用核反应堆总设计师</big>'''<p style="text-indent:2em">1957年,欧阳予获得苏联副博士(相当于欧美的博士)学位归来,在二机部新建不久的北京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历任主任工程师、设计总工程师。那年头,社会主义阵营关系密切,从1955年到1958年,中苏两国政府在核科学技术和核工业领域,先后签订了6个协定,苏联派出200多名专家帮助我国发展核工业。<p style="text-indent:2em">1958年,欧阳予再度奔赴苏联,在原子能研究设计院等单位考察、工作了半年。回国后,出任我国第一座生产原子弹燃料钚-239的反应堆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是苏联专家。不料风云突变。1960年苏联政府背信弃义,撕毁合作协议,在设计刚刚起步之时,撤走了全部援助专家,带走所有技术资料,停止器材设备供应。中国第一座军用核反应堆的研究设计停顿了。惊涛裂岸,鲲鹏扶摇。就像狂风卷起海浪凶猛摔向礁石一样,为了祖国跻身世界强国之梦的使命感强烈撞击着欧阳予的心扉。外国人能干的,我们中国人也能干。作为这项工程的技术总负责人,年方33岁的欧阳予凭着一腔热血,咬紧牙关,立足于自力更生,重新调整了部署。他先后带领科技人员到上海、沈阳、哈尔滨、长春、武汉等工业相对发达地区考察、调研,了解全国各地的科研水平和生产制造能力,系统全面地排出了工程设计建造中可能遇到的360项科研试验项目,又分解、落实到全国上百个厂校院所,协同攻关。位于北京城西的一座9层大楼里,常常灯火彻夜通明。年轻的核工程师们心里憋着一团火,通宵达旦地苦战成为家常便饭。那时正是“三年困难”时期,到处都提倡勤俭节约,附近的居民向北京市政府写信,说这座楼里的人老是夜不关灯,太浪费了,简直不懂得电力的宝贵!这些可爱的同胞不知道这是周总理特批建立的核研究大楼,他们更不知道欧阳予和他的同事们在楼里为执行特殊使命而夜以继日的艰辛。</p><p style="text-indent:2em">“反应堆冷却通道的宽度到底应该确定为多少?”这个关键性的难题从一开始就困扰着欧阳予。没有任何现成的图纸可以参考,只能苦苦思索,反复论证。梦里寻它千百度,终于在一个旭日东升的早晨,找到了精确的尺度。随着这一难题迎刃而解,欧阳予欣喜地登上了核工程科学高峰的一个重要台阶。成功永远属于不甘示弱的人们。经过6年的呕心沥血,1966年,我国第一座军用生产核反应堆傲然倔起在西北戈壁滩上。让苏联专家感到吃惊的是,欧阳予为总设计师的这一反应堆,不仅可以自行生产核爆炸燃料钚-239,而且还能生产出氢弹所必须的氖!当我国第一颗氢弹于1967年成功爆炸时,欧阳予望着腾空而起的蘑菇云,激动得热泪盈眶。</p>* '''<big>选择压水堆型方案</big>'''<p style="text-indent:2em">摆在欧阳予面前的第一个棘手难题,是核反应堆堆型的选择。当时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已经搞了一个熔盐堆型的方案,那是一部分技术人员根据国外一些报刊的介绍,认为这种堆型发电效益高,再生核燃料多,好比鸡生蛋,蛋又孵鸡。那年代,什么事情都要从政治方面“上纲上线”,虽然也有人主张选择别的堆型,但有人却以“赞不赞成搞熔盐堆是多快好省与少慢差费两条路线的斗争”来压制科学技术不同意见的争论。于是选择熔盐堆的方案便大致确定下来了。</p><p style="text-indent:2em">欧阳予仔细读了这个方案,反复推敲,觉得把握性不大。他翻阅了大量资料,经过再三再四对比、论证,认为熔盐堆还处在试验阶段,离建工程还有很大距离。而压水堆型核电站占了世界已建核电站的一半以上,从技术上来讲,是迄今国际上最为成熟的堆型,具有设计所赋予的内在安全特性。当核能释放太快时,反应堆能自动限制核能释放的速度,使其功率维持在一个比较安全的水平上。在国内,也有用于小型核潜艇的军用压水堆型的实验可借鉴。</p><p style="text-indent:2em">成功的首选往往具有深远的影响力。欧阳予等对压水堆型的选择,其意义不限于泰山核电站一家。1983年,国务院确定压水堆为我国现阶段发展核电的基本堆型。其后的深圳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秦山二期工程,连云港核电站,都是压水堆型。</p>== 主要奖项 ==<small>{| class="wikitable"|-! 时间 !! 奖项|-|1962年 || 国家科委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 |1988年 || 国防科工委颁发“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章|- |1989年 || 建设部授予国家级设计大师称号|- |1991年 ||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92年 || 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 |1992年 || 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劳模)称号|- |1994年 || “秦山核电工程设计”获得全国最佳工程设计特奖|- |1995年 ||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1997年 ||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2000年 ||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2000年 || 武汉大学第一届杰出校友|- |2006年 || “恰希玛核电工程技术研究设计”获得中核集团公司科学技术特等奖|}</small>== 参考资料 =={{Reflist}}== 外部链接 ==
88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