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厉麟似

增加 43 位元組, 6 年前
人物生平
<p style="text-indent:2em;">'''<big>厉麟似</big>''',生于浙江杭州,中国近现代教育界代表人物,著名教育家、外交家、语言学家,中国电化教育奠基人、中欧教育文化交流<先驱、联合国中国分部创办人、文化界抗日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甘地",在促进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是清代诗坛名宿厉鹗之后,晚清金石书画名家厉良玉之子。其长子是著名外交家厉声教。
== 人物生平 ==
<p style="text-indent:2em;"> ''' 厉麟似 ''' 原名厉家祥,字麟似,浙江省杭州市人。1896年出生在江南书香世家,父亲 [[ 厉良玉 ]] 是晚清金石书画名家。厉麟似自小便受到了很好的家庭熏陶,打下了十分扎实的国学功底。在杭州府中学堂就读时,与 [[ 徐志摩 ]] [[ 郁达夫 ]] 是同窗挚友。</p>
<p style="text-indent:2em;">191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ref>[https://baike.so.com/doc/2902568-3063006.html  同济大学 ]360搜索</ref>语言科后,厉麟似赴日本上智大学留学四年,回国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官费赴德留学生,在德国期间先后获得了德国耶拿大学法学硕士学位与海德堡大学<ref>[https://baike.so.com/doc/5569163-5784345.html  海德堡大学 ]360搜索</ref>哲学博士学位。</p>
<p style="text-indent:2em;">厉麟似在德国游学达十年之久,除获得法学与哲学学位外,他还修习了政治学、教育学、军事学及英文、法文和俄文,并游历了瑞士、法国、比利时、英国、荷兰、苏联等欧洲各国。</p>
<p style="text-indent:2em;">在德国求学期间,他十分热衷于向西方知识界人士介绍和传播东方文化。他曾加入德国首个"中国学社"。该学社由德国著名汉学家卫礼贤创建,致力于帮助西方人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厉麟似曾协助学社创办了数种汉学研究报刊,并积极参与主办各类中国文化报告会和展览会。</p>
<p style="text-indent:2em;">在留德的十余年间,厉麟似接触到了很多西方的进步思想,并结识了 [[ 周恩来 ]] [[ 朱德 ]] [[ 林语堂 ]] 、陈寅恪、朱家骅等一批留德学人,同时与汉学家卫礼贤结下了深厚的交谊。甚至希特勒也曾对其赏识有加,并与其合影留念。</p>
<p style="text-indent:2em;">1930年,厉麟似结束了自己14年的海外求学历程,怀着满腹经纶与满腔爱国热忱返回祖国。学成归国的厉麟似通过蒋介石进入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自此开始了他在文教、外交舞台上的职业生涯。</p>
<p style="text-indent:2em;">20世纪30年代,厉麟似曾受聘于国民政府最重要的智库之一--国防设计委员会,任国际组专门委员,为蒋介石提供对德方面的专家意见。</p>
<p style="text-indent:2em;">此外,厉麟似还积极投身国家教育事业与文化外交事业。他分别与 [[ 蔡元培 ]] [[ 朱家骅 ]] 、陶行知、陈立夫等人一同发起创立了国联世界文化合作中国协会、中德文化协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等民国时期较有影响的对外组织与文教组织。</p>
<p style="text-indent:2em;">1932年8月,为了积极加强中国与国联及其各其他成员国的联系,厉麟似代表中国政府出使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奥地利及苏联等欧洲八国,进行教育考察与合作,途中与各国外交部、教育部及各文教机构等代表进行了广泛的接洽,有力地加强了中欧文教合作的纽带。 回国后,他积极投身教育建设与中欧文教事业的交流与合作,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中欧文化交流。</p>
<p style="text-indent:2em;">1933年6月,为进一步加深中国与其他国联成员国间在文化、教育上的合作关系,厉麟似与蔡元培、张静江、宋子文等人联合国联,筹备成立了世界文化合作中国协会。</p>
<p style="text-indent:2em;">1942年上海全面沦陷后,厉麟似仍留在上海,与侵略者进行着他的"非暴力不合作"抗争。因厉麟似是当时的社会名流,曾身居教育部要职,又曾留学日本,日本侵略者与日伪当局曾多次试图拉拢他,并采用各种腐蚀诱惑的手段逼他出来为他们做事。日本人对厉麟似说,只要他合作,可以给他安排教育部部长或考试院院长的高位。面对威逼利诱,厉麟似不卑不亢,找出了各种理由推脱。他曾暗下决心,决不能为日本侵略者服务。他深信抗日战争终会胜利。厉麟似不卑不亢,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令日本人也无可奈何。这段时期,厉麟似默默翻译了很多日本和德国的军事著作,并做了大量的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厉麟似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影响了上海大批的文化人。教育家钱均夫、历史学家吕思勉、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等上海文化名人都深受其影响,在面对敌人威逼利诱时表现出了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智慧与胆识。</p>
<p style="text-indent:2em;">1949年上海解放后,厉麟似重新回到了文教岗位,先后担任浙江省文史馆馆员、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等职,并为新中国培养出了大批高端外语人才。他于1970年10月病逝于上海,终年74岁。</p>
<p style="text-indent:2em;">1998年,厉麟似被 [[ 《浙江古今人物大辞典》 ]] 作为近现代教育界的代表人物之一收录。 其生平事迹等亦同时收录于《中华民国外交史辞典》、《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中外电影永远的巨星》、《中国电影七十年》、《中国电影卅年》、《中国近现代文学艺术辞典》、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日本《现代中国研究》(日文)等辞书及文献。</p>
<p style="text-indent:2em;">厉麟似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外交家和语言学家,也是中国电化教育的奠基人和中欧教育文化交流的先驱。 他曾参与创建联合国中国分部,是文化界抗日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甘地",在促进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 主要贡献 ==
一、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中欧文化交流
1,9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