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78
次編輯
變更
田间
,無編輯摘要
| 别名 = 童天鉴
| 職業 = 著名诗人
| 知名原因 = 田间的诗形式多样, [[ 信天游 ]] 、 [[ 新格律体 ]] 、 [[ 自由体 ]] 都有尝试。在新诗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他作过一些探索,以平朴的描述和激昂的呼唤形成了明快质朴的风格。誓辞| 知名作品 =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br>《 [[ 抗战诗抄 ]] 》</br>《田间短诗选》</br>《 [[ 非洲游记 ]] 》</br>《誓辞》。
}}
'''田间'''(tianjian) 著名诗人
= = 人生经历= =
田间 (1916-1985),原名童天鉴,安徽省无为县开城镇羊山人,著名诗人。
1933年考入上海 [[ 光华大学 ]] 外文系。
1934年加入 [[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 ,参加《文学丛报》、《新诗歌》的编辑工作。 1935 年任《 [[ 每周诗歌 ]] 》主编,创作并出版处女作《未明集》。
1936年出版描写东北人民抗日斗争 的短诗集《中国牧歌》和以 [[ 红军 ]][[ 长征 ]] 为背景,写农民反抗斗争的长诗《中国·农村的故事》。这两部书都被 [[ 国民党政府 ]] 列为禁书,作者险遭逮捕。
1937年春到东京学日文。" [[ 七.七事变]]"后,回上海写抗战诗歌。是年秋,去武汉,写成《给战斗者》。该诗表达了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鼓舞了人民的战斗意志,是当时公认的优秀政治抒情诗。年底,到八路军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当战地记者。
1938年春夏,到延安与文艺界同仁共同发起街头诗运动日(8月7日)。其诗作《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传遍全国,被闻一多称为"擂鼓诗人"、"时代的鼓手",是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到敌后晋察冀边区当战地记者。参加过 [[ 百团大战 ]] 。
1940年创作《 [[ 名将录 ]] 》。
1941年任晋察冀边区文协副主任,被选为边区参议员。1943年任孟平县抗联和县委宣传部长。1944年创作《太原谣》。
1945年任冀晋边区《 [[ 新群众 ]] 》杂志社长兼主编,创作著名 [[ 叙事诗 ]] 《戎冠秀》及《赶车传》,出版《民歌杂抄》。
1946年任雁北地委宣传部长、秘书长,参加土改复查,创作《宋村纪事》。
1950年任全国文联研究会主任。
1951年任 [[ 中央文学研究所]]秘书长兼研究员。在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期间,任二分团秘书长。
1954年出访东德、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次年写作《欧游札记》。
1958年兼任河北省文联主席。
1964年出席第三届全国人大,到开罗参加亚非作家大会。" [[ 文化大革命]]"后期,任河北省文艺组党组书记兼组长。
1978年出席第五届全国人大。以后,任河北省人大常委、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会员等。
1985年病逝。
《赶车传》(第一部)有德、捷两个译本。《田间诗选》有朝文译本。日本、苏联、法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蒙古等10多个国家翻译了田间的不少短诗,如《给战斗者》、《 [[ 斯大林 ]] 颂》和《鹿》等 。 == 诗歌特点 == 田间(1916--1985)从一开始作诗就注意诗的战斗性。他的《未名集》、《中国牧歌》和《中国农村的故事》都表现了农村的苦难。1937年12月,他发表了长诗《给战斗者》,这是他最优秀的政治抒情诗。富于战斗性和现实性依然是他这部长诗的思想特色。这部诗的艺术特色是:诗句短促、节奏强劲、语言质朴、铿锵有力,全诗跌宕有致 。
= = 诗歌特点创作道路 = =田间(1916--1985)从一开始作诗就注意诗的战斗性。他的《未名集》、《中国牧歌》和《中国农村的故事》都表现了农村的苦难。1937年12月,他发表了长诗《给战斗者》,这是他最优秀的政治抒情诗。富于战斗性和现实性依然是他这部长诗的思想特色。这部诗的艺术特色是:诗句短促、节奏强劲、语言质朴、铿锵有力,全诗跌宕有致。
他写第一部诗集《未明集》中的作品时,还不到二十岁。由于创作时距长达三四年,因此这些诗作的情况也不一样。它们大多描写工人、农民、兵士等受苦者的命运,含有真切的感情,又表达了作者反抗的愿望,也有一些则缺乏向往和希望。在语言上,田间的诗作大多朴实明朗,可以看出他当时追求大众化,学习民歌的努力,也有少数诗句比较晦涩欧化。但不论内容或语言上如何存在差异,这些诗歌具有明显的特点:出发于现实,有所为而作。正如作者在《我怎样写诗的(代序)》中写的:"没有诳语,诚实的灵魂,解剖在草纸上,……"这是对他早年诗歌特点的确切的自评。
写于抗战前的集子还有《 [[ 中国牧歌 ]] 》和《中国农村的故事》等。《中国牧歌》集中地反映了中国农村的苦难和斗争,表现出作者对农民日益深切的关心,诗集的情绪比《未明集》强烈,反映生活也较为充实。作者热爱农村,呼喊着"田野,我底母亲"(注:《中国牧歌·唱给田野》),向往农村中新鲜活跃的生命力。但侵略战争给祖国农村、尤其是东北大地带来了苦难,诗歌发出了激昂的呼声,号召斗争:"在中国,养育吧,斗争的火焰"(注:《中国牧歌·走向中国田野的歌》),"射击吧,东北的民众呵"(注:《中国牧歌·松花江》)。这些诗歌的句子是"燃烧"、"粗野"、"愤怒"的(注:《中国牧歌·诗,我的诗呵(跋语)》),充满了对苦难的抗议和反侵略斗争的激愤。作于一九三六年夏的长诗《中国农村的故事》共分三部:《饥饿》、《扬子江上》、《去》,它以高昂的情绪,激动的语言,揭露和控诉着农村中的不平:农民的饥饿,母亲的哭泣,地主的欺压, [[ 帝国主义 ]] 的著杀……。长诗以扬子江象征祖国和人民,呼吁它觉醒,号召它战斗,并相信"人民的春天"将"踏着战斗的路回来"。长诗写作在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要求日益高涨之际,民族的愤怒,阶级的仇恨,都在诗中有所体现。通过对"农民军队"的歌颂,并"寄托着对红军的希望"(注:《家》,1962年第4期《安徽文学》)。
和当时一些有成就的作者一样,田间通过这两部诗集,把自己的深厚感情呈献给祖国的农村、原野,关切着农民问题这个中国革命的基本课题。这两部诗集也反映了作者更善于表现的是激昂高亢的情绪、坚定强烈的斗志,但在当时还缺少凝炼成熟的形象。
抗战开始后,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创作都有了较大的进展。一九三八年初写的《论我们时代的歌颂》(注:《给战斗者》诗集的《代序》),表现出他要为保卫祖国的战士自觉地创作出"情绪饱满"的能反映现实苦难和斗争的好诗的愿望,并进一步表示了参加到实际斗争中去的决心。不久,他就去到延安,同年冬天,又过封锁钱,以后较长期生活、战斗于晋察翼边区。在延安和抗日民主根据地,田间都是当时街头诗运动的"积极分子,是发起人和坚持人之一"(注:《写在〈给战斗者〉的末页》,见1959年版《给战斗者》),他写出了一些很有影响的作品。如曾经传诵一时的《 [[ 义勇军 ]] 》。 == 艺术成就 ==
田间的诗形式多样,信天游、新格律体、自由体都有尝试。在新诗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他作过一些探索,以平朴的描述和激昂的呼唤形成了明快质朴的风格。
= =评价= =
田间是抗战前夕诗坛上崛起的新星,田间从延安到晋察冀,一直是街头诗运动的积极推动者。他这时期写的街头诗,像《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等,诗行简短,寓意深长,在朴素的诗句里,充满着火热的时代气息和强烈的爱憎感情。他以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在新诗发展史上产生过较大影响。闻一多谈论田间的诗作时,曾以本诗集内的街头诗《多一些》等为例,肯定作者是抗战"时代的鼓手",并指出他诗歌中具有一种积极的"生活欲","鼓舞你爱,鼓动你恨,鼓励你活着,用最高限度的热与力活着,在这大地上"(注:《时代的鼓手--读田间的诗》,见《闻一多全集》(三),1948年开明书店版)。
他是一位战斗诗人,曾有"时代的鼓手"的美誉。
= = 作品欣赏= = 《 '''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 》-- ''' 田间'''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像海燕。
= = 折叠编辑本段 作品集= = 未明集(短诗集)1935,上海 [[ 群众杂志公司]]
中国牧歌(短诗集)1936,诗人社
给战斗者(诗集)1943,希望社
戎冠秀(长诗)1946, [[ 冀晋日报社]]
她的歌(长诗,又名《她也要杀人》)1947,海燕
赶车传(第1部,长诗)1949, [[ 新华书店]];上下卷,1959-1961,作家 抗战诗抄(短诗集)1950,新华书店
抗战诗抄( 短 歌( 诗集)1950,群益《赶车传》 一竿红旗(叙事长诗)1951,工人
拍碗图(中篇小说)1951,三联
欧游札记(散文集)1956,作家
芒市见闻(诗集)1957, [[ 云南 ]] 人民
马头琴歌(街头诗集)1958,中青
英雄战歌(长诗)1959,作家
新国风赞(诗歌)1964,作家
太阳和花(诗集)1965,作家
云南行(诗集)1982,云南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