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752
次編輯
變更
科涅夫
,無編輯摘要
| 圖像 = [[File:科涅夫.jpg|缩略图|居中|[http://img2.cache.netease.com/cnews/2010/5/7/2010050723411848e9a.jpg 原图链接]]]}}
[[伊凡·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1897年12月28日(俄历12月15日)出生于基辅区洛杰伊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2岁从地方学校毕业后,因生活所迫成了一位小木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在1916年春应征入伍,在俄军西南战线的一个炮兵师里当士官。1917年十月革命后,俄国军队被解散,科涅夫复员回乡,在家乡参加地方[[苏维埃]],并在1918年初加入苏联共产党,担任当地工农“[[战斗支队]]”的政委。时值苏联内战烽火连天,他向军区政委伏龙芝主动请缨,率领他的工农支队开赴东线作战,被任命为第102装甲列车的政委,率领装甲列车执行在敌后骚扰作战的任务。后来又先后担任旅政委和师政委。1922年,他担任远东共和国人民革命军司令部政委,在一代名将[[乌博列维奇]]指挥下对盘踞远东的日军作战,将其最后赶出苏联领土。<ref name="价值中国">{{cite web |url=http://www.chinavalue.net/wiki/showcontent.aspx?titleid=348461 |title=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 accessdate=2019-09-20}}</ref>
1939年,科涅夫在联共(布)十八大上成为候补中央委员。1940年,他晋升为中将,被任命为外贝加尔军区司令员,成为红军的高级将领。1941年1月,他又被任命为外高加索军区司令员。
==艰难战争初期==
在撤退中晋升伟大卫国战争爆发后,科涅夫作为19集团军司令率军在西部方向作战。战争初期,西部方向是德军的主要进攻方向,德军中最为强大的“[[中央]]”集团军群来势凶猛,在明斯克围歼了苏军西部军区的主力,直扑莫斯科的最后屏障斯摩棱斯克。科涅夫在这惊涛骇浪、乱云飞渡的危急之秋,从容镇定,首次显示出他出众的指挥才能。他一面指挥部队顽强固守,阻住了当面德军的进攻;一面向敌军发起反攻,有力地钳制住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突击尖刀——第3坦克集群。科涅夫在战争初期苏军节节溃败之际建立的功勋——由于他在1941年初德国猛烈进攻中顽强反击、寸土必争,丢失地盘较少,而被称做“永不后退的将军”,很快引起了苏军最高统帅部的重视。当西部军区司令员[[巴甫洛夫]]和几位集团军司令员因为部队的惨败而被送上法庭审判和枪毙之时,科涅夫却得到晋升,摩棱斯克战役末期苏军的反攻中表现突出。在9月11日擢升为上将,次日接替去西南方向救火的铁木辛哥元帅为西方方面军司令员,接过了防守莫斯科方向的重任。
===抗命又坐冷板凳===
1942年夏季,德军在南方重新发起进攻,一路势如破竹,直逼斯大林格勒城下。[[斯大林]]紧急将朱可夫召回莫斯科,任命他为最高副统帅,让他去应付南线的危急形势。朱可夫推荐科涅夫接替他的西方方面军司令员一职。科涅夫在重掌西方方面军后,按照斯大林和朱可夫的部署,指挥部队在阴雨连绵中继续对中央战场的德军猛攻,使之陷入无尽苦战之中,无法抽调大军去增援斯大林格勒。但是,苏军在连续强攻德军的坚固防线中,也遭到了很大伤亡,这给方面军司令部招来了批评。1943年3月,科涅夫被调任西北方面军司令,由于他接受了前一时间的教训,不愿在条件不成熟的时候反攻,斯大林大怒,再次撤了他的职,将他后方任二线的草原军区司令。
==南方战场转折==
从替补到主力从苏军最重要的西方方面军司令,降到次要地位的草原方面军司令,这是科涅夫戎马生涯中的又一次挫折,说明他在1942年的战场表现仍未得到斯大林的赏识。此时,苏军在二战中的其他几位新星已经大放异彩: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都已晋升为元帅,成为最高统帅部主要成员;罗科索夫斯基和[[瓦杜丁]]都因为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卓越战功,双双跃升为大将,在前线指挥着主要的方面军。而科涅夫此时还挂着上将肩章,在后方指挥作为战略预备队的草原方面军。但对科涅夫来说,他却是因祸得福,因为这以前,他统率的部队主要是步兵,而这一次,他手中首次握有了强大的装甲机械化部队。草原方面军除4个步兵集团军外,还有罗特米斯特罗夫将军的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这是一支令德军闻风丧胆的钢铁雄师,在斯大林格勒之战中建立了殊勋。而且这一调动使他从中央战场转到了南方战场。莫斯科战役之后,苏德战局重心已经移到南线,双方在此集结重兵展开主力决战,这就使科涅夫有了建立功勋的机会。
===冰原血屠夺帅===
随后,瓦杜丁和科涅夫两个方面军(1943年10月起改名为乌克兰第1、第2方面军)继续向西进攻。1944年1月下旬,他们两军以勇猛突击将德军约10个师合围在科尔松——舍甫琴科斯基突出部(切尔卡瑟钢铁合围战)。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泰]]因眼见德军重兵陷入合围,赶紧集结了6个坦克师前去解救。[[汉斯·瓦伦丁·胡贝]]上将亲自向被围德军发电报说:“可以像依靠石头墙一样依靠我。你们将从合围中被解救出来。”德军强大的坦克集团发起了凶猛的进攻。突破瓦杜丁部队的防线,科涅夫立即命令自己的部队冲过两个方面军的分界线,封闭了德军杀开的缺口。此举大受最高统帅斯大林的赞赏。斯大林决定,由科涅夫指挥所有对内正面的部队,负责歼灭被围德军;在对外正面的部队则由瓦杜丁集中指挥,负责阻击敌人的援军。实际上,斯大林是把消灭德军重兵集团的荣誉给了科涅夫,因为按当时的惯例,只有歼灭敌人的部队才能得到首都莫斯科的礼炮致敬。科涅夫没有辜负最高统帅的期望,在他的劝降书没有得到德国人的响应后,他下达攻击令,小伙子们,我们给了他们机会,他们自己放弃了,随后就展开了一场大屠杀,在他的猛攻下,许多失魂落魄举手投降的德国士兵的双手都被他的骑兵连手一起砍断。这是苏军继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又一次围歼德军的重兵集团。2月18日,苏联首都莫斯科隆重鸣放礼炮,向科涅夫和乌克兰第2方面军部队致敬。最高统帅斯大林亲自在电话中向科涅夫表示祝贺。这场大捷使科涅夫得以超越斯大林格勒的英雄罗科索夫斯基和瓦杜丁,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继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和斯大林之后第4位荣获苏联元帅军衔。
==无人可挡攻势==
把曼斯坦因送回老家科尔孙-舍甫琴科夫斯基战役之后,由于春季解冻的雪水融化,使苏联南方成为泥泞的海洋,德军以为在这种天气里,苏军的坦克机械化部队无法行动,而且经过冬季的苦战后,红军也必须休整,难以开展新的攻势。他们希望能获得喘息的机会,以重整旗鼓,但德军不曾想到的是,苏联T—34坦克的履带比德国坦克宽,能在泥泞中行驶自如,同时[[美国]]援助苏联的大量卡车具有比德国军用车辆更出色的越野性能,更重要的是苏军在经过整个冬季的激战之后,仍然具有饱满的精神和高昂的士气。结果,苏军出乎德军的意料,在南方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春季攻势,3个乌克兰方面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南部战场。科涅夫指挥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攻势凌厉,发起了乌曼—博托沙尼战役,尽管无边的泥泞使苏军的T—34这样出色的坦克也时常陷入泥中,汽车和大炮更难以前进,只能用人力推动,但科涅夫的大军还是在短短一月内挺进了200—600公里。在苏军的神勇进攻面前,德军丢下陷在泥中的坦克、大炮和车辆,依靠骑牛或步行,几乎是“赤条条地”从乌克兰逃走。科涅夫部队在进攻中毙俘敌8万余人,冲入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在文尼察的总部和补给中心。击毁和缴获600辆坦克和220辆装甲车。3月底,前锋部队进入罗马尼亚境内。这是苏军在伟大卫国战争中首次前出到国境线。消息传出,苏联举国振奋,首都莫斯科以最高等级的礼炮——324门火炮齐鸣24响,庆祝这一重大事件。德军的南方战线在3个乌克兰方面军排山倒海的进攻之下迅速崩溃,曾是德军显赫战将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曼施泰因和“A”集团军总司令克莱斯特为此双双被希特勒免职。
===消灭北乌克兰集团军群===
科涅夫续维持他在苏联红军里最受人钦佩的众多军事偶像之一,直到1973年他仙逝止;身为苏联元帅,两次荣获苏联英雄勋章,伊万·科涅夫最后葬在有着众多苏联最伟大的英雄人物们长眠归宿克里姆林宫红场墓园,至今仍可探视的到。
==科涅夫与朱可夫==
科涅夫可以说是在生命中最危险的时刻,被朱可夫解救和提拔上来的,但科涅夫和朱可夫的矛盾也是公开的,这里面有他们两位对建设现代化军队的不同见解,但更多的是两个个性很强的军人的碰撞的结果。朱可夫元帅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军事统帅,但他性格中的一个重大缺点是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从而有时没有注意尊重别人的感觉,他很难容忍部下的不同见解。由于朱可夫的杰出历史功绩,他的这些缺点往往被大多数人所忽略,但这不包括个性同样很强的科涅夫,即使在朱可夫元帅的威望处于最顶峰的时期,科涅夫也从不讳言对朱可夫的某些行为的不满。
科涅夫曾获列宁勋章7枚,十月革命勋章1枚,红旗勋章3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2枚,一级库图佐夫勋章2枚,红星勋章1枚,奖章及外国勋章多枚,“胜利”最高军功勋章1枚,荣誉武器1件。著有:《1945年》,莫斯科1970年第2版;《[[方面军司令员笔记]]》,莫斯科1972年版。
1973年5月21日在莫斯科逝世,葬于克里姆林宫墙下<ref name="俄罗斯旅游中文网">{{cite web |url=https://baike.baidu.com/redirect/c4ffKdrpkf0aoNNKce33WqumkvMaAabFqgS92RwFDMUrNmYX5ZqlUKWYQBMIOY9l8YgEF5HDdDuUN-Zr0CCO4Sz1E5gOYYckiP8ZVEwnTZAhohQSQg |title=1897年12月28日,前苏联军事家伊万•科涅夫出生| accessdate=2013-12-28}}</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俄罗斯军政人物]]
[[Category:军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