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293
次編輯
變更
同心
,無編輯摘要
[[File:同心.jpeg|有框|右|<big></big>[http://photocdn.sohu.com/kis/fengmian/1149/1149831/1149831_ver_big.jpg 原图链接][http://tv.sohu.com/item/MTE0OTgzMQ==.html 来自 搜狐视频 的图片]]]
《 ''' 同心 ''' 》主要讲述了1936年,西征 [[ 红军 ]] 在执行“宁夏战役计划”的过程中,建立第一个县级回民自治政府以及红军三大主力会聚同心城与当地回汉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团结奋斗的历史背景下,回族 [[ 英雄 ]] 马和福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一名坚定的 [[ 共产主义 ]] 者,并最终为捍卫我国第一个回族自治政府而壮烈牺牲的感人故事。 [1]
==剧情简介==
3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国共两党内战和抗击日本 [[ 帝国主义 ]] 入侵的纷乱社会局面中。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的毛泽东在中国的临时首都陕西保安坐镇指挥。地处 [[宁夏|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部的同心县,深受国民党发动内战困扰的同时也不断遭到来自地方强权势力马家军的压榨掠夺。马家军无恶不作,欺压百姓、广抓壮丁、掠夺妇女,致使众多家庭残败, [[ 百姓 ]] 对此敢怒不敢言,长期饱受压迫,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43岁的宁夏回教徒马和福一年之前在六盘山遭到马家军攻击,身受重伤,醒来后发现自己已经被人救治,身边还放着一个红军的干粮袋。从此马和福一心要寻找到当年的救命恩人,寻找红军,他视这段经历为 [[ 生命 ]] 中的“奇迹”。
红军西征的队伍来到宁夏,马家军坚决阻止红军进入下马关城,并不顾百姓生死放火烧毁城外民房。马和福与回族汉子马十三赶来冲入火中救助百姓,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也率红军部队赶到帮助灭火。看到红军 [[ 战士 ]] 与自己一模一样的干粮袋,马和福终于找到了他心中的“奇迹”。
红军喊话劝说马家军停止战斗一致对外,马家军非但不停火,打击红军的炮火还更加密集。在百姓的协助下红军将长木板搭上城墙, [[ 步兵 ]] 、 [[ 骑兵 ]] 队伍沿着长板冲上城头。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整夜,拂晓时分马家军和民团官兵举手投降,红军入城展开整理清扫工作。百姓们听到马和福的召唤,重新回到城中进行晨礼。下马关之战失败后马家军到处抓捕红军,在马和福和大阿訇的协助下,两位红军战士顺利躲过了马家军的抓捕,彭德怀率军代表感谢马和福等人的帮助,军民鱼水情更加深厚。
红军带来的新气象令马和福一家人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红军实行的免税和免交公粮的政策也减轻了百姓的负担,给百姓带来了切实的利益,人民群众自发筹集物资资助红军。在红军的主持下,马和福顺应民意当选为豫海县回民自治 [[ 政府 ]] 主席。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县级回民自治政府,具有代表性的 [[ 历史 ]] 意义。红三军在同心的顺利会师更加鼓舞着同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 [[ 彭德怀 ]] 的指挥下,红军与 [[ 国民党 ]] 中央军、马家军展开多次激战。大兵压境,红军决定进行战略转移,县城回到国民党与马家军统治之中。马和福拒绝撤离,仍旧坚守在县政府工作岗位上,惨遭敌人杀害。
埃德加·斯诺是第一位深入抗战最前线如实记录战争和社会状况并将其真实报道于国际社会的外国 [[ 记者 ]] ,他采访 [[ 毛泽东 ]] ,了解中国红军西征进程及百姓生活,结识了以马和福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回族民众,以真实的笔触和客观的镜头记录了中国人民争取民主和平、捍卫民族尊严、在红军的帮助下建立自治政府的历史过程。他的报道从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西方社会从日本帝国主义方面得到的不实消息和虚假言论。在斯诺回国后于美国大使馆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来自中国、 [[ 日本 ]] 及众多西方媒体的记者们深深的惊叹于斯诺的所见所闻,斯诺拍摄的一张张照片记录了同心县的变化和中国红军的足迹。
作为中国历史上成立的第一个回民自治政府,宁夏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不仅代表了广大 [[ 回族 ]] 群众向往自由平等、争取自主的根本利益,还代表着全中国的民族 [[ 解放 ]] 事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国民党和马家军数十年的黑暗统治下,马和福带领回族群众积极配合红军的西征战略部署,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团结一心,以坚韧的品格和顽强的 [[ 精神 ]] 为争取民主自治进行着坚持不懈的斗争。
==视频==
==参考文献==
[[Category: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