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沈尹默

增加 16,333 位元組, 6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_Person
| name = 尹默
|image=
|box_width= 200px| caption = 尹默
| period =
|birth_name= 君默
| other_names =
| Sex = 男
|birth_place= {{QIN1890}}[[陕西]][[汉阴县]]
|death_date= {{death date and age|1971|6|1|1883|6|11}}
|death_place= {{CHN}}[[上海]]| nationality ={{PRC}}
| residence =
| party = 无
| religion =
| spouse = 褚保权
| relatives = 兄长:[[ 士远]]<br>胞弟:[[ 兼士]]
|education=
| past = [[北京大学]]教授<br>[[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br>河北省教育厅厅长<br>中央文史馆副馆长
|awards=
}}
'''沈尹默'''({{bd|1883年||1971年|catIdx=Shen沈}}),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出生于[[陕西省]][[汉阴厅]](今陕西省[[汉阴县]])。中国书法家,早期[[尝试派]]诗人。
== 生平 ==<big>'''沉尹默'''</big>
({{bd|1883年||1971 留学[[日本]] |catIdx=Shen沉}}),原名君默 别号鬼谷子。[[ 五四运动浙江]] ”期间从事[[ 新文化运动吴兴]] ,为《(今浙江省[[ 新青年湖州市]] 》杂志的编辑之一 吴兴区)人 新诗作品多发表 出生 《新青年》。书法与[[ 于右任陕西省]] 并称“南沈北于”。后任[[ 北京大学汉阴厅]] 教授和校长、(今陕西省[[ 輔仁大學汉阴县]] 教授。1949年后历任[[ )。 央文史馆]]副馆长 国书法家 早期[[ 上海尝试派]] 市人民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 大代表等职务
1967 沈尹默1949 [[ 后历任中央 革]]期間 史馆副馆长 因擔心「反動書畫」累及家 上海市 民委员会委员 將畢生積累的自己的作品以及明、清 第三届全国人 書法家的真跡一一撕成碎片,在洗腳盆裡泡成紙漿,再捏成紙團,放進菜籃,讓兒子在深夜拿出家門,倒進[[蘇州河]] 代表等职务
沈尹默 以书法闻名,民国初年,书坛就有“南沈北于(于右任)”之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书坛有“南沈北吴(吴玉如)”之说。与李志敏合称“北大 书法 史上两巨匠”。著名文学家[[徐平羽]]先生,谓沈老之书法艺术成就,“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已故全国文物鉴定小组组长谢稚柳教授认为:“数百年来,书家林立,盖无人出其右者”。已故台北师大教授、国文研究所所长林尹先生赞沈老书法“米元章(米芾)以下”。北京大学书画协会会长[[ 张辛]]教授评价:“北大历史上的名 法家只有[[章梫]]、[[金息侯]]、[[罗复堪]]、[[沈尹默]]等寥寥几人而已,[[李志敏]]是改革开放新时代第一人。” == 生平简介== ===人物简介=== 早年二度游学[[日本]]的沈老,归国后先后执教于北大、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与[[陈独秀]]、[[李大钊]]、[[ 鲁迅]]、[[胡适]]等同办《新青年》,为新文化运动的得力战士。 法与[[于右任]]并称“南沉北于”。 [[陈独秀]]曾批评沈尹默“字则其俗在骨”,因此两人关系不佳。1925年,在“女师大风潮”中,沈老与[[鲁迅]]、[[钱玄同]]等人联名发表宣言,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后由[[蔡元培]]、[[ 李石曾]]推荐,出任河北教育厅厅长,北平大学校长等职。1932年,因不满政府遏制学生运动、开除学生,毅然辞职,南下上海,任中法文化交换出版委员会主任。抗战开始,应监察院院长于右任之邀,去重庆任监察院委员,曾弹劾孔祥熙未遂,不满政府之腐败,胜利后即辞职,卜居上海,以鬻字为生,自甘清贫,足见沈先生高风亮节。1971年6月1日,备受"文革"迫害的一代 法大师沈尹默,病逝于上海,享年88岁。 ===曾任职务=== 沈尹默先生是[[陈毅]]先生进城后第一位拜访的民主人士,是第一届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是[[周恩来]] 总理任命的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历届上海市人委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1949年后,他先后参加了市政协、市博物馆、市文管会、中国画院、市文联、市文史馆的工作,亲自创建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书法组织——上海市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为祖国文化事业的繁荣 ,尤其 对中国书法艺术和理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毛主席曾接见过他,对他的工作和艺术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中南海收藏书画集》的第一页乃是沈老写给主席的书法。总理家中和办公室都曾挂过沈老的字。着有《二王法书管窥》、《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等。出版主要书法集、字帖有《沈尹默法书集》、《沈尹默手书词稿四种》、《沈尹默入蜀词墨迹》等,约二十种。诗词著作有《秋明室杂诗》、《秋明室长短句》等。 ===北大岁月及影响=== 1917年蔡元培先生任北大校长后,成立了北京大学书法研究会,会长是书艺书论双臻、蜚声书坛、深孚众望的沈尹默教授,其影响在北大代代相传。沈尹默除了在书法创作实践致力于弘扬帖学以外,还花大心血以北大、上海为中心培养了大量的书法精英人才,渐行渐远而影响了整个中国。沈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制度中第一位“书法研究会”的领导人。沈先生书法有三大功绩:一是沈尹默成为了现代书坛的领袖人物,具有新文化名人、学者、诗人等多重身份,而又全身心地在书法被边缘划时代坚持书法大业,努力实现书法的伟大复兴,为身体力行推进书法文化发展的第一人。第二,重视书法研究会的研究功能,进而推进国际化书法的发展,促成了多次中日书法展,功不可没。第三,把书法从晚清文人的馆阁体中解放出来,变成了20世纪中国书法的一次较大规模的群众书法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北大燕园书画会(北京大学书画协会前身)应运而生。会长李志敏上承沈尹默遗绪,思有所发扬光大:下启燕园之新秀、务求其根深叶茂。取精用弘,任重道远。他德、艺、论俱佳,冠绝燕园,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深刻洞悉书法发展趋向,在汲取前辈书家碑帖结合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率先明确提出“引碑入草”的命题,并进行了开创性的尝试和探索,不愧为沈尹默以后的后继者。在沈尹默的影响下,李志敏作为引碑入草的开创者所进行的探索,为当代书法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值得书法理论界认真研究和借鉴。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书画协会会长张辛教授评点:“北大历史上的名书法家只有章梫、金息侯、罗复堪、沈尹默等寥寥几人而已,李志敏是改革开放新时代第一人。”  ==生平年表== 1883年6月11日,生于陕西省兴安属之汉阴厅。姓沈,名君默,后更名尹默。尝署名沈中、长名思渊次。斋名秋明、匏瓜,人以斋为号焉。原籍浙江省吴兴县竹墩村人。沈姓为吴兴望族。 1887年入家塾读书,启蒙李老师为年逾七十的不第秀才,爱好诗歌,常以千家诗中名句吟诵。 1894年 始习书法,从欧阳询《醴泉铭》、《皇甫诞碑》入手。先生对叶蔗田所刻《耕霞馆帖》最为欣赏,此贴所收,自钟王以至唐宋元明清诸名家,皆略有选取,足资取法。于是写字的兴趣也就浓厚起来。 1896年 先生因背不过书,急至生病,在家疗养,于是连读《红楼梦》数遍,于李、杜、韩、白等唐人亦多所诵读。春秋佳日,别无朋好可与往还,时邀兄弟姊妹同作韵语,篇成呈请父亲为评甲乙。 1897年 先生从父命书写三十柄带骨扇,又从父命把祖父在正教上所书赏桂花 篇古诗,以鱼油纸钩下来。 1902年 居西安。先生与[[ 蔡师愚]]相识,师愚大事宣传包世学说。又遇父执仇涞之先生,爱其字流利,心摹手追。当时先生应人请索,即用这种字体。 1903年 先生之父逝世。遂举家离山城,返居长安。 1905年 赴日本留学。先生与其三弟兼士,自费往日本求学。抵日本时,同乡许炳方来迎。先生不仅擅长书法,亦以诗词着名。 1906年 因家庭经济关系,无力供应先生继续求学,游日一年即返国。随回陕西居住。是年作诗,存稿二十首,词四首,见《秋明集》上下二册。 1910年 12月,东坡生日,周梦坡燕集灵峰补梅庵,先生与戴子开 (启文),褚伯约(成博),褚稚昭(成昌),沈衡山(钧儒)等十四人皆至。是年作诗存稿二十六首,词一首,见《秋明集》。 1911年 先生能悬腕作字,笔画也能平正。先生为灵峰补梅庵定记,词精意雅,现能见到的早期文章此为鳘篇,有墨迹影印 世。是年作诗存稿七首,见《秋明集》。 1912年春节,杭州工业学校长许炳坤访见先生。并向北京大学代理校长何鹬时,预科学长胡仁源推荐先生到北大任教。是年作诗,存《破晓》一首,见《秋明集》。 1913年 到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寓南小街什方院36号, 斋悬颜平原《家庙碑》旧拓全幅。又把[[杜甫]],[[李义山]],[[杜牧]]等诸家诗集认真从事研究。 1915年 2月14日,诣章太炎先生寓所,先后至章寓者有[[钱玄同]],[[朱希祖]],[[马裕藻]],[[许寿裳]] ,[[马叙伦]],[[周树人]]等人  1916年 在北京医科专门 校课,医专校长汤尔和,与[[ 褚遂良蔡元培]] 为知交 后遍 先生得元魏新出土碑刻元显俊,元彦诸志,暇即临 晋唐诸名家  1917年 1月,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欲革新北大,先生积极参与。蔡元培到任之前访见先生,目的在于相识。 1918年 《新青 》成立编委 ,由六教授分期轮流担任编辑。先生与[[陈独秀]],[[ 苏轼李大钊]] [[ 米芾钱玄同]]等人 为编辑。 1919年 积极投身"五四"运动,许多学生活动,曾得到先生支持。并时为北大的事,请蔡元培大力帮助。陈独秀辞去北大文科学长。先生在《新青年》发表的白话诗,《生机》,《赤裸裸》,《小妹》。 1920年 在新青年发表白话诗《白杨树》,《秋》。先生的诗选入九首,为此书入选入选最多的一位。北大章程规定,教授任满七年,可以出国进修一年,先生在评议会上提出出国进修,评议会即予通过。 1921年 去日本西京大学进修,与郭沫若相识。十月辑《曼殊上人诗稿》,由亚东图书馆写本印行。 1922年 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 1924年 女子师范大学校长[[许寿裳]]被迫辞职,杨荫榆继任。杨氏反对新文化,将学生自治会干事六人揭示开除,遂有拒杨风潮之爆发。先生积极支持学生之正义行动。 1925年1925年 5月26日先生与马裕藻,周树人,李泰叶,钱玄同,沈兼士 ,周作人等教员联名在《京报》发表《关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公开支持女师大学生的正义斗争。 1926年刘半农校点唐韩偓《香奁集》,先生为之序,论述韩冬郎诗 造诣, 风格 及得失,由北新书店出版。先生序文缩小手迹印行。 1927年 手书《秋明小词》稿本二卷,请朱孝臧圈阅,朱疆村为写评语。 1929年 任河北省教育厅厅长。所作诗词,辑为《秋明集》,上下二册,由北京书局出版。 1930年 赠保权君东涧写校本义山诗集后记。先生开始致力行草,从米南宫而智永,虞世南,褚遂良,再上溯二王。以褚遂良能推陈出新,树立唐代新规范,曾遍临其传世诸碑。 1931年 辞去河北省教育厅厅长职务,返回北京大学任教。 1932年任北平大学校长,兼任农学院院长。旋因反动政府开除学生事,先生愤然辞去校长职务,当局未披露,先生即行离校。年底卜居上海环龙路,任中法文化交换出版委员会主任,兼孔德图书馆馆长。 1937年 郭沫若从日本秘密潜回上海,与先生往来甚密。先生以所着《秋明集》二册奉赠。吴湖帆,陈定山为先生所书卷子题句,先生写绝四首报之,题为《湖帆蝶野各为拙书卷子题句,辄以小诗报之》,这是先生最初的论书法诗。 1938年汪亚尘招宴,先生与徐悲鸿皆至。饭后,悲鸿画竹赠先生。先生题《蒋谷孙所藏怀仁圣教序》,及《与谷孙论帖书》。 1939年吴梅卒,先生以诗挽之。钱玄同卒于北京,先生亦有诗挽之。下半年,日冠侵沪,先生西去重庆,中法文化交换出版委员会及孔德图书馆亦抗战而结束。是年作论书诗《题群玉堂米帖》,《与豫卿夜话因赠》,《柬植之》等篇。 1940年 居成都,重庆。重庆住在上清寺考试院陶园之鉴斋,先生有六言诗咏鉴斋。题沈祖叶《涉江词》乙稿。是年作论书法诗《观履川家二音子作大字因赠》,《劝履川学书》,《学书一首叠竟字韵》。 1941年 先生所作诗,为同时诗人所称道,以秀逸闻名诗坛,尝谓无字不可入诗。是年,先先生得谢稚柳自敦煌千佛洞来书,言壁间书画之胜 先生因取其语赋寄稚柳并简张大千。 1942年 先生在重庆曾家岩借地营屋以卜居,室名为"石田小筑"。先生卧病住院,作《病室中吟》,先生将1940年所作词成一卷,名为《念远词》。也写了一些曲子,未结集。观谢稚柳画展,作诗相赠。 1943年 撰《执 五字法》,分 圆秀润 了五字执笔法与四字拔镫法的混淆,当时他对书法的体会与认识 已可于此文 有劲健遒逸 姿 这是先生第一篇论书着作。 1944年 《世界美术大辞典》 笔荷兰高罗佩,称先生为民间第一大书家,并撰对联一副求教于先生。是年,先生为许寿裳书鲁迅诗。 1945年 先生关于词的问题,给马一浮写信,发表见解,并酬词四首;又资助马一浮《复性书院丛书》。作论书诗《题伯鹰书评五绝句》。题跋有《题 镜轩所改熹平石经春秋残石拓本》,《题庞镜塘藏汉刘熊碑》,《跋枯树赋》。 1946年 抗日胜利,先生东归,辞去星空委员。住上海虹口区海伦路。10月以后所作诗为《归来集》。三年间,先生 腕行 鬻书自给。作《跋王石谷仿巨然山水》。 1949年 即聘请先生为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员。嗣后,中央人民政府聘请先生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历届被选为市人民代表及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历届讪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 1950年 参加市第一次文代会。撰写《回忆五四》,是年何君携先生与陈独秀往返书诗稿见示,先生为之题记。 1951年 先生撰《谈书法》一文,又《跋翁松禅临平原李玄靖碑》。先生将重庆及解放前所作诗词,选写一通,为《秋明室杂诗》及《秋明长短句》。 1952年 先生题跋有《题徐平羽所藏明人手札》及《跋徐平羽藏郑板桥自叙册子》。 1953年 题文怀沙离骚今译《减字木兰花》一首。 1954年 先生再题沈祖叶《涉江词》诗五绝句。 1955年 《书法漫谈》在5月8日至30日于《新民晚报》上连载。又在《光明日报》发表《怎样为拼音化准备条件》。 1956年上海中国画院成立,先生被聘为画师。在《文汇报》上,发表《关于文学遗产的继承问题》,及《关于"锦上添花"的意义》两文。新作《鲁迅生活中的一节》,刊《文艺月报》,题跋有《为叔藏通君笔拓跋》。 1957年 《学术月刊》创刊,先生为编辑委员。在《学术月刊》上,先生发表《书法论》一文,系统地论述笔法,笔势和 意。其阐述的透辟,远胜古人论书之作。 1958年 观四川省革命残废军人教养院课馀演出队表演赋诗四首为赠。《学书丛话》刊载在《文汇报》上。同时撰写了《王羲之和王献之》 反对模拟 《谈谈魏晋以来的主要几个书家》,《书法的今天和明天》。先生应邀演讲《陶渊明及陶诗》。 1959年 先生为僵政协委员。在会议期间,毛主席鼓励了先生。上海解放十周年,先生作《哨遍》一首为纪念。又作《回忆上海解放时情事三绝句》。国庆吉年,先生作诗一百一十五首向中央献礼。 1960年 先生被国务院聘请为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同时被聘请为副馆长的还有陈寅恪,谢无量,徐森玉等。国庆节,先生发表《给海外侨胞公开信》,宣传国内突飞猛进的建设,民生康泰,科技进步,与团 协作精神。 1961年 4月8日,上海市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成立,先生出席了大会,被选为该会的主任委员。会后举行书法展览,先生展出所书正,行,隶等作品,1月1日,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也谈毛主席书赠日本的鲁迅诗》  1962年 参加第二次上海市文联,先生被选入主席团成员,在文代会上先生被 选为市文联副主席。6月,先生八十生辰,全家出游太湖,先生作"定风波"词为纪念。《谈中国书法》发表在《光明日报》上。 1963年 先生被选为第三届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和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三届全国委员。 1964年 9月14日,日本丰道春海书法展览在沪揭幕,先生与郭绍虞,丰子恺,王个等出席开幕式。9月26日,在上海市五届一次人代会上,先生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2月,先生赴京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65年 先生书法在湖州展出。《兰亭叙》真伪问题曾引起争论,先生 了多首有关兰亭的诗,与赵朴初互 唱和。撰写 《历代名家 经验谈辑要释义》 《二》,发表于香港《大公报》,《艺林》周刊。 1966年 1月 [[二王]] 文史资料》撰写《我和北大》。2月,先生因肠阻塞入华东医院进行开刀治疗,割去肠约十寸,手术良好。2月20日,先生在病室中口占《西江月》一首。6月,先生返回上海,身体恢复如旧,刀痕已长得看不出了 1967年 马一浮卒于西湖先生含泪吟诗纪念一代儒宗。 1971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出版工作会议上,询问先生近况,但"四人帮"对总理指示拒不传达。相反,对先生进行疯狂迫害。6月1日,带着满怀抑郁的心情在上海与世长辞。6月4日在上海西宝兴路火葬场中厅家属向遗体告别。 1978年 经中共上海市委批准,为先生平反昭雪,开追悼会。追悼会在12月29日于上海龙华革命公墓大厅举行,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杨恺主持,市革命委员会秘 法管窥》等 长致悼词,参加者约五百人,各地致电致函惧者为数甚众
== 主要作品 ==
*《历代名家书法经验谈辑要释义》
*《二王书法管窥》
*《 尹默论书丛稿》*《 尹默手稿墨迹》
== 知名 生 ==* [[陶希 ]],[[中 國國 国国 ]]理 家,曾 [[ 中正]] 執筆寫 执笔写 《[[中 之命 ]]》、《[[ 俄在中 ]]》等 。1915年考上北京大 學時師從沈 学时师从沉 尹默。
1,49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