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無編輯摘要
1974年辞职时的[[ 尼克松]]已61岁,一般而言应该长期隐居,安度晚年,可尼克松不是这样,他要做一件看来几乎没有可能实现的事情——用另一种努力改变他在美国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挽回自己的声誉。在此后20年的时间里,尼克松不断反思自己,积极参与国际间事务,为美国的在任总统出谋划策,在国内外讲演数百次,写出了包括《尼克松回忆录》、《六次危机》和《领导人》在内的8部畅销书。这期间,每年的6月17日——水门事件的纪念日,对尼克松来说都是一个痛苦的关卡,因为许多媒体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反思那段对尼克松来说极不光彩的日子,不断有新的录音资料公布出来,记者会在不同的场合发出攻击性的提问责难尼克松。尼克松以极大的耐心和真诚的悔恨来求得公众的原谅,并用实际行动来等待时间的裁决。他的行为终于让美国人感动了,他重新赢得了人们的信任。这也是尼克松真正打动少女莫尼卡的地方。
1993年4月8日,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最后一次访问中国。   因当时的中国政府怕引起外交事件,所以当时中国的媒体对此只做了有限的报道,这些报道一个也没有作为重点,更没有一个放在头条位置。尼克松曾在后来的谈话中对此表示过不满,但他已不是美国权力塔尖上的那个人,不满也只能不满了。后来这次访问被详细地记录在《冬天里的尼克松》一书里,对出访背景、访问行程、与谁谈过话、到过哪些地方都叙述得清清楚楚,多少弥补了尼克松的一点缺憾。这本书的作者就是陪同尼克松的女助手莫尼卡·克罗利。莫尼卡之所以能成为尼克松晚年最得力、最亲近的女助手,有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1989年5月,刚满20岁,就读于柯尔格特大学的莫尼卡,在一位教授的建议下读完了尼克松的新书《1999年:不战而胜》,其中的外交思想对她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她马上写了一封长信寄给尼克松,信中表达了她的许多外交见解以及对尼克松的不同意见。暑假过后,莫尼卡竟收到了尼克松的亲笔回信,对她的信大加称赞,并承诺在适当的时候与她当面讨论美国的外交政策。10月2日,莫尼卡如约来到新泽西北部尼克松的办公室,和他就与美国有关的国际政治问题面谈了两个小时,从此这个比尼克松小56岁的美国女孩走进了尼克松的工作和生活中,直到他在1994年中风去世。在尼克松最后的四年里,莫尼卡“成了他一个专职的知己和女友,成了他允许进入自己营造的避风港的少数人之一”。莫尼卡陪尼克松到国内外旅行,准备研究和讲演的资料,与他一同讨论有关事件和他的思想、观点,“有时干脆同情地倾听他的诉说”,不仅帮助尼克松顺利地完成了他的最后两部著作《只争朝夕》和《超越和平》,而且在他死后又独立完成了《记录外的尼克松》和《冬天里的尼克松》,使得尼克松的晚年生活得以生动、真实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经济政策==
1971年8月到1974年4月尼克松政府为克服美国经济滞胀危机采取的刺激经济发展的措施。60年代末70年代初,失业、通货膨胀和美元危机是美国经济的三大严重问题。尼克松就任之初,试图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限制经济增长速度,削减政府开支,但未能缓解通货膨胀,反而加剧了失业。
1,41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