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西蒙娜·波伏瓦

增加 321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圖像 = [[File:西蒙娜·波伏瓦.jpg|缩略图|居中|[http://a3.att.hudong.com/63/69/01200000028778136323698895465.jpg 原图链接]]]}}
'''西蒙·波伏娃'''(1908年1月9日–1986年4月14日 ), 龔古爾文學獎獲得者,其《第二性》風靡全球,成為女權主義經典。[[法國]]存在主義作家,女權運動的創始人之一,畢業於巴黎高等師範學院,1945年與讓-保爾·薩特、莫里斯·梅格-龐蒂共同創辦《現代》雜誌,致力於推介存在主義觀點。  个人经历比任何文学虚构所能达到的程度更丰富更复杂更精彩。历史上,还从未有过哪位女性,能像她这样在那么多的领域获得赫然的座席、赢得震耳的名声:现代妇女运动最早的权威理论家;现代存在主义思潮的发起者之一;龚古尔文学大奖获得者;圣西门式的传记家;激进的左派人士;社会主义阵营的朋友;惊世骇俗的才女 ......法国的两届总统[[密特朗]]和[[希拉克]],都把她的才华和成就引为[[法兰西]]的骄傲。==人物简介==
存在主义的哲学家让-[[保罗·萨特]]的终身伴侣,她的存在主义的女权理论,对西方的思想和习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波伏娃还将自己作为 "一种特殊的女性状态 ",在四卷本回忆录中 "暴露给世人 "。她用[[卢梭]]《[[忏悔录]]》式的笔调坦诚率真地剖析自己。尽管《第二性》曾经使她遭受到恶毒狂怒的攻击,而诸如 "性贪婪 "、"性冷淡 "、 "淫妇 "、 "慕雄狂患者 "、 "女同性恋者 "等诽谤之声仍不绝于耳。但是,这一切不能阻止她将自身作为反传统、追求个体独立的典范,不加粉饰和修改地奉献出来。 1955年9月,也就是波伏娃47岁的时候,她和萨特接受我国政府的邀请,联袂来到中国访问了两个月,两年后发表了《长征》一书。
==几个焦点==
波伏娃与萨特的关系一直备受人们关注。他们曾就一些敏感问题回答过记者的提问。谈到不生孩子的选择,波伏娃说:对我而言,那是理所当然的。并不是我对养育小孩这件事本身感到厌恶。当我还很年轻,并憧憬着与表兄[[杰克]]缔结一个布尔乔亚式的家庭时,我也许想要有小孩。但我与萨特的关系主要是建立在知性而非婚姻或家庭的基础上,因此我从无生小孩的欲望。我并没有特别的欲望去复制一个萨特。
99,3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