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937
次編輯
變更
卡西莫多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卡西莫多
| 圖像 = [[File:卡西莫多1.jpg|缩略图|center|[https://p1.ssl.qhmsg.com/dr/270_500_/t018eee787692921471.jpg?size=141x200 原图链接]]]
| 圖像說明 = 钟楼怪人[[卡西莫多]]
| 出生日期 =
| 國籍 =
| 别名 =
| 職業 = 他天生[[驼背]],相貌丑陋。但他有着一颗善良的心,是真善美的代表。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
'''卡西莫多'''({{lang-en|Quasimodo}})是[[维克多·雨果]]1831年的小说《[[巴黎圣母院 (小说)|巴黎圣母院]]》中主要的虚构角色,得名于{{Le|卡西莫多星期日|Quasimodo Sunday}}<ref>{{Cite web|url=http://www.etymonline.com/index.php?term=quasimodo|title=quasimodo (n.)|accessdate=2017-04-24|last=Harper|first=Douglas|publisher=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ref>)他天生[[驼背]],相貌丑陋 。但他有着一颗善良的心,是真善美的代表。==基本情况==卡西莫多是被命运所背弃的,他从来就不被人关注,收养他的[[克洛德]]从来不把他当人看,就好比自己的奴隶一般。就好比当时的[[法国]]最底层的人民,他们从来不被世人关注,有的只是无尽的压迫和负担,在这样的压迫和负担下他们变得扭曲,变得毫无生气。他爱慕[[爱丝梅拉达]]却不敢表达,他害怕,从来都只能躲在暗处默默关心着她,直到她被送上绞刑架,他再也无法沉默终于挺身而出救爱丝梅拉达。爱丝梅拉达是革命者的代表,法国最底层的人民向往革命甚至羡慕革命,可是他们终究不敢革命。他们把自己的命运和法国封建贵族的命运捆绑在一起。当压迫触及了他们的底线时他们忍无可忍,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去,从而改变命运。 ===夸张描写===夸张的描写是这部书的特色之一。在《[[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有着丑到极点的相貌:几何形的脸,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参差不齐的牙齿,独眼,耳聋,驼背,难听而忠厚的声音……似乎上帝将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在了他的身上。[[雨果]]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把一个世界文学中外貌最丑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这种夸张并不是"无病呻吟"的做作,而是一种铺垫。雨果通过夸张为后文的强烈对比做好了准备。 ==隐喻==卡西莫多的外貌、性格、身世都不是简单作者设定,而是对当时工业生产者的精神状态非常完整的隐喻,克罗格是隐喻天主教宗教思想的,爱斯梅拉达是用来隐喻新兴资产阶级自由博爱思想的,有了这些基本认识才能比较准确的理解作品表达。 比如最后卡西莫多的尸骨离开艾斯梅拉达化成粉,是因为作者认为工业生产者的思想并没有牢固的基础(坚强的骨架), 其对爱斯梅拉达(自由博爱思想)的感情是对自由思想中善和美的崇拜及依附(原来依附于宗教思想),但是因为先天的严重缺陷,并不能与其结合产生什么有意义的结果。 ==感受=====强烈对比===强烈的对比便成为了《巴黎圣母院》的另一个写作特色。雨果塑造的绝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丑八怪",他赋予了卡西莫多一种"美丽",一种隐含的内在美。卡西莫多的外貌丑陋,但是他的内心却是高尚的。他勇敢地从封建教会的"虎口"中救出了爱斯梅拉达,用"圣殿避难"的方法保住了姑娘的性命。在圣母院中,卡西莫多无微不至地照顾爱斯梅拉达。这种无私的奉献和副主教膨胀的私欲恰好形成鲜明的对比。雨果通过对比,使主人公截然相反的两种性格更加凸显,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同时,这种"表里不一"的缺陷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存在着的不足--卡西莫多的"美丽"根本不为人所认识,甚至承认。难怪卡西莫多会在钟楼上绝望地疾呼"天厌弃啊!人就只应该外表好看啊!" ==="缺陷美"===说到"缺陷",我认为"缺陷美"也未尝不是雨果创作《巴黎圣母院》的一个成功之处。雨果笔下的卡西莫多决不是一个完美的人物:卡西莫多被副主教克洛德收养。对卡西莫多来说,克洛德是他的"再生父母",他对他只有惟命是从。然而,为何卡西莫多在爱斯梅拉达的问题上对副主教有了一丝"叛逆"之心呢?--副主教得不到爱斯梅拉达就要将她处于死地,而卡西莫多却誓死保护着她。这难道是因为卡西莫多 也认识到了克洛德肮脏的内心以及封建教会势力的黑暗吗?我想,对于卡西莫多来说恐怕有些"勉为其难"了。他这么做只是因为他对爱斯梅拉达的爱,虽然这是一种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不求回报的爱,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自私的。不然的话,就不会有卡西莫多和流浪的乞丐们在巴黎圣母院的那场大战了。关于这一点,我了解到有人说这是雨果塑造卡西莫多的一个败笔。但是我想,卡西莫多有了"缺陷"才显得真实--他不是一个神,而是一个人,一个普通人。 ===戏剧场面===最后,戏剧性的场面也是《巴黎圣母院》吸引我的一个原因。卡西莫多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戴上了"丑八怪大王"的花环;他誓死保护爱斯梅拉达却又是道貌岸然的克洛德的帮凶;他刚在钟楼上目视着自己心爱的姑娘嫁给了"绞架",却又不得不再将自己的"再生父母"摔成碎片……作为一部浪漫主义著作,戏剧性的场面即给我们以扣人心弦的震撼,又把人物之间和自身内心和的矛盾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一幕幕场景栩栩如生,我仿佛身临其境。 夸张的描写、强烈的对比、"缺陷美"的成功塑造、戏剧性的场面烘托,以上的这些写作特色使得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浪漫主义作品的典范。 ===角色经历===他是巴黎圣母院大堂敲钟人,外表丑陋异常,但心地却极为善良,对爱斯梅拉达怀着一种高贵、圣洁的爱。他从行刑队手里奋力抢救出即将被处死的爱斯梅拉达,将她带入巴黎圣母院避难。最后爱斯梅拉达仍被处死,卡西莫多在愤怒地将克洛德从圣母院顶上推下摔死后,到公墓里找到少女的尸体,死在她身旁 。他多次出现在电影和舞台上 。2010 。 2010 年,一名英国研究人员发现有证据表明在维克多·雨果写作《巴黎圣母院》的同一时期,真的存在一个驼背人的{{link-en|石雕|Stone sculpture}},雨果甚至可能已经知道这回事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