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534
次編輯
變更
江阴市
,無編輯摘要
地处 [[ 太湖 ]] 水网平原北端,长江冲积平原南部,全境地势平缓,平均 [[ 海 拔6 拔]]6 米左右,西南边缘地势偏低,中部、东北部有零星低丘散布其间,地势较高亢。中部山丘多在海拔200米左右,以定山273.8米为最高,东北部 [[ 黄山 ]] 海拔91.7米。滨临长江,全境有干、支河流550余条。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1摄氏度,年降雨量1040.7毫米。
==历史沿革==
春秋晚期(前547年)为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封地。 [[ 战国 ]] 时期(公元前333年)为楚相春申君黄歇封地。 [[ 秦始皇 ]] 二十六年(前221年)为会稽郡延陵乡。汉高帝五年(前202年)为毗陵县暨阳乡。 [[ 东汉 ]] 永建四年(135年)会稽郡以浙东为会稽郡,浙西分为吴郡,暨阳乡从县属吴郡毗陵县。晋太康二年(281年)分吴郡置毗陵郡,并分无锡县地与暨阳乡,始置暨阳为县,治今境东南长寿集镇南莫城弄,为江阴设县之始。
五代南唐升元(937—942年)中于县置江阴军,领江阴县。 [[ 北宋 ]] 熙宁四年(1071年)军废,县属常州。 [[ 南宋 ]] 建炎(1127—1130年)初又于县置军;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军复废,三十一年再置,仍领江阴一县,属两浙西路。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江阴路,后降为州,属常州路,寻直属江浙行省。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改为连洋州。明 [[ 洪武 ]] 元年(1368年)复为江阴州,二年降州为江阴县,属常州府;成化七年(1471年)析马驮沙置靖江县。清因之。
1914—1927年属苏常道。1934年起属无锡行政督察区(1937年改称第二区)。1949年末属苏南行署区常州专区。1953年改属江苏省 [[ 苏州 ]] 专区。1961年12月,县东境后塍、南沙、中兴、积德、晨阳、大新、泗港、杨舍8个公社及塘市公社大部划归沙洲县(即今张家港市),于是江阴辖区如现境。1970年属苏州地区。1983年3月划属无锡市。1987年4月撤县建江阴市。
1996年,江阴市 [[ 面 积983 积]]983 平方千米, [[ 人 口113口]]113.7万人。辖28个镇:澄江镇、要塞镇、石庄镇、利港镇、申港镇、夏港镇、璜土镇、西石桥镇、南闸镇、山观镇、云亭镇、周庄镇、华士镇、月城镇、桐岐镇、峭岐镇、长寿镇、陆桥镇、新桥镇、青阳镇、璜塘镇、祝塘镇、马镇镇、文林镇、河塘镇、长泾镇、北氵国镇、顾山镇。市政府驻澄江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
2000年 [[ 第五次人口普 ]] 查,江阴市总人口1315472人,其中:澄江镇194214人,要塞镇71531人,南闸镇49261人,云亭镇44966人,山观镇40012人,璜土镇34130人,石庄镇22843人,西石桥镇26074人,利港镇33829人,申港镇46925人,夏港镇39811人,月城镇44469人,青阳镇52191人,马镇镇28090人,璜塘镇35303人,峭岐镇48061人,桐岐镇21086人,长寿镇34306人,华士镇72407人,周庄镇83798人,陆桥镇35986人,新桥镇29684人,文林镇33573人,长泾镇45038人,顾山镇29616人,北国镇33966人,河塘镇19854人,祝塘镇35891人,经济开发区28557人 。2001年6月,江阴市将28个镇合并为20个镇:长寿镇并入周庄镇,陆桥镇并入华士镇,要塞镇并入澄江镇,河塘镇并入长泾镇,文林镇并入祝塘镇,石庄镇并入璜土镇,西石桥镇并入利港镇,桐岐镇并入青阳镇,其它镇行政区划不变。即:周庄镇、璜瑭镇、马镇镇、南闸镇、月城镇、青阳镇、峭岐镇、顾山镇、山观镇、北漍镇、申港镇、华士镇、利港镇、夏港镇、新桥镇、云亭镇、澄江镇、璜土镇、长泾镇、祝塘镇 。
2011年末,江阴市面积986.98平方千米,人口120.88万人。辖璜土、利港、月城、青阳、徐霞客、华士、周庄、新桥、长泾、顾山、祝塘11镇和澄江、城东、夏港、申港、南闸、云亭6街道,共有108个[[社区]](其中17个村居合一)、226个行政村。市[[政府]]驻澄江中路9号。2012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21.26万人,常住人口162.43万人。 2013年3月18日,江苏省政府(苏政复[2013]38号)批复同意撤销利港镇,设立利港街道。同年,撤销夏港街道、申港街道、利港街道,设立临港街道,管理夏港、申港等17个社区和于门、滨江等21个 [[ 村委会 ]] ;将原夏港街道东部临近澄江街道的通江路、望江、普惠苑、澄西新村等4个社区和黄田港、江锋、夏东、普惠、葫桥等5个村委会并入澄江街道,澄江街道管理大桥、城中等28个社区和皮弄、绮山等20个村委会。江苏江阴临港新城管委会更名为江苏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视频==
==参考文献==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