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55
次編輯
變更
邁克爾·揚
,無編輯摘要
}}
[[File: Michael_Young_bio_cycle.jpg |缩略图|right|300px|[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1003000090-260203 圖片來自 (圖一) :解密生理時鐘 美3學者獲諾貝爾醫學獎] ]] [[File: Michael_Young_per.png |缩略图|right|300px|[https://geneonline.news/index.php/2017/10/12/nobelprize-2017-circadian-rhythm/ 圖片來自 (圖二) :2017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掌管晝夜律動的生理時鐘] ]]
'''迈克尔·沃倫·扬'''({{lang-en|'''Michael Warren Young'''}},{{bd|1949年|3月28日}}),美国遗传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75年获[[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博士学位,1978年起任[[洛克菲勒大学]]教员,后成为该校副校长。2013年获得[[邵逸夫生命科学及医学奖]]<ref>[http://www.shawprize.org/gb/shaw.php?tmp=3&twoid=94&threeid=219&fourid=370 得奖人简介]</ref>,後於2017年與同屬[[美國]]籍的[[迈克尔·罗斯巴什]]和[[杰弗里·霍爾]]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ref name="nobel-2017">{{cite web|url=https://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medicine/laureates/2017/|title=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17|publisher=Nobel Foundation|accessdate=2 October 2017}}</ref><ref name="Nobel_Med_2017_En">[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2017/press-release/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17]</ref><ref name="Nobel_Med_2017_Ch1">[http://scimonth.blogspot.com/2017/11/2017.html 2017諾貝爾生醫獎——晝夜節律]</ref><ref name="Nobel_Med_2017_Ch2">[https://geneonline.news/index.php/2017/10/12/nobelprize-2017-circadian-rhythm/ 2017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掌管晝夜律動的生理時鐘]</ref><ref name="Nobel_Med_2017_Ch3">[https://tw.saowen.com/a/8411ebd437df39eecd4dd90abf6b6e4b1dcb21021d20e135c890100a4d590a0b 新晉諾獎得主邁克爾·揚:我用果蠅揭開生物鐘的面紗]</ref>
* 下午3點已飢腸轆轆,但過了晚餐時間就沒有食慾了;晚上7、8點左右就想上床睡覺,然後凌晨4點左右醒來就無法再入睡。
* 從[[美國]]東海岸飛到西海岸,其間有3小時的[[時差]],為期一週的商務旅行或度假後,身體才剛適應新地區的作息時間表,卻又必須馬上返回東海岸,再次要適應以前在東海岸的例行時間表。
想到這些,是否有時感覺[[生理時鐘]] (如圖一) 在和自己開玩笑!
==='''拿[[果蠅]]作實驗'''===
==='''[[果蠅]]的定時活動'''===
* 1986年,[[迈克尔·扬]]在[[洛克菲勒大學]]的研究小組與由[[布蘭迪斯大學]]的Jefrey Hall、[[布蘭迪斯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 Michael Rosbash 團隊一同發現,3隻突變果蠅在被稱為 Period(或Per )(如圖二 )的單個[[基因]]上具有3種不同的變異。他們得出結論,[[Per]][[基因]]在某種程度上積極參與了[[果蠅]]晝夜節律的形成和[[節律幅度]]的確定。
* 後來,又發現一種新基因,將其命名為 [[timeless]] 或 [[tim]][[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