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李雙澤

增加 8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李雙澤'''({{bd|1949年|7月14日|1977年|9月10日|catIdx=Li李}}),畢業於[[ 國立師大附中]] 、[[淡江大學]]。 [[ 畫家 ]] [[ 作曲家 ]] 、[[民歌]]歌手,與[[胡德夫 (歌手)|胡德夫]]、[[楊弦]]被共尊為台灣[[校園民歌]]運動的催生者。
== 生平簡歷 ==
李雙澤,有「中國[[巴布·狄倫|鮑比迪倫]]」之稱的青年作曲家。
父親為[[菲律賓 ]][[ 華僑]]的李雙澤,小學時就隨母親經[[香港]]來到台灣。1968年,李雙澤考進淡江文理學院(後改制成[[淡江大學]])數學系,卻與建築系頗有淵源:曾想放棄數學系課業、轉往建築系發展。在藝術評論家[[顧獻樑]]兼任淡江大學建築系主任後,啟迪了李雙澤往文藝界開拓的方向。李雙澤幾乎選修了建築系所有與藝術有關的課程,尤其喜愛[[席德進]]的[[水彩]]課;卻因數學系本科的[[學分]]數不足,無法轉系成功。然而這已奠定李雙澤日後深耕藝文的基礎。
1972年,李雙澤開始在[[台北市]]各地[[打工]]謀生。在當時人文集粹的[[哥倫比亞大使館咖啡廳]]中,有著跟李雙澤一樣的青年,像是[[胡德夫 (歌手)|胡德夫]]、[[楊弦]]、[[韓正皓]]、[[吳楚楚]]等人。李雙澤說:「在國外從沒有機會進入這樣繁華的場所:桃木細雕桌椅,[[落地窗]]加腥紅地氈;紳士淑女,珠光寶氣;[[牛排]]滋滋作響,刀叉杯盤交錯;胡德夫在[[鋼琴]]後,鋼琴隨著旋轉台轉。」這時候的台灣,[[中華民國]]甫與[[日本]]斷交,退出[[聯合國]],國際地位逐步下滑;而青年學子口中哼哼唧唧的仍是西洋歌曲,對自己語言的歌謠興趣缺缺。有感於此,李雙澤立志要「唱自己的歌」。當時胡德夫為了父親的[[手術]]費用,在哥倫比亞咖啡廳駐唱;李雙澤問他:「你是[[卑南族]]吧,你們有沒有自己的歌?唱一首你們自己的歌!」胡德夫愣了一下,一時想不起來有什麼「自己的歌」可以唱;過了一會,才想起小時候父親唱過的一首歌《美麗的稻穗》。胡德夫唱了這首歌,並教大家一起唱。這埋下了日後李雙澤奔走各[[大專院校]]鼓吹「唱自己的歌」之種子。
99,3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