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荳蘭社

增加 974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但是,各項歲時祭儀(如捕魚節、運動會、[[成年禮]]及[[豐年祭]]等),均是由散居各村的部落族人共同辦理。<ref name=":0" /><ref name=":1">{{Cite web|title=阿美族傳統社會文化的持續與變遷-以花蓮荳蘭部落(Natawlan)為例__國立政治大學博碩士論文全文影像系統|url=http://thesis.lib.ncc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allcdr&s=id=%22G0087259006%22.&searchmode=basic|work=thesis.lib.nccu.edu.tw|accessdate=2019-05-05}}</ref>
 
== 部落由來 ==
那荳蘭部落(Natauran)是南勢阿美(又稱奇萊阿美)的傳統部落,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7世紀,而文獻中,最早詳細記載的則是周鍾瑄領銜編纂的《諸羅縣志》,範圍上是指以宜昌村、南昌村、北昌村、稻香村、滕安村、永安村為主的區域,後來迭經變化,目前指的是南昌村及宜昌村等二個行政區域,但是不論是各項歲時祭儀活動如捕魚節、運動會、成年禮及豐年祭活動,均是由該二村的部落族人共同辦理,也是吉安鄉阿美族部落群居人數最大聚集的部落。晚清以前,部落是一個與外界隔離,內部自行拓展的部落,後受到「加禮宛」事件的影響,不少薩奇萊雅族人曾遷入此居住,人口激增下,使得本社耕地不足,不少族人往光榮、月眉、水璉一帶遷居。<ref>[http://www.tipp.org.tw/tribe_detail4.asp?City_No=19&TA_No=7&T_ID=1735 部落由來],台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ref>
== 阿美族文物館 ==
2001年10月,[[原住民族委員會]]補助當地在神社舊址處興建文物館及多功能活動中心;該場館即現今之「阿美族文物館」,館外存有「先祖祭[[紀念碑]]」。<ref name=":0" /><ref name=":1" />
== 參見 ==
 
*[[七腳川社]]
*[[吉野村]]
== 參考資料 ==
{{Reflist}}
9,0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