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嬴立

移除 1,47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Template:Infobox 先秦人物
|名称=秦宪公
|图像=[[File:秦宪公.jpg|缩略图|居中|[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5642717213&di=c418ba6c3f031a90c62f85ecd8cffb46&imgtype=0&src=http%3A%2F%2Fpic.baike.soso.com%2Fp%2F20110818%2F20110818103121-1547902262.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gou.com/h611731.htm?sp=Snext&sp=l104248644 来自搜狗百科的图片]]]
|图说=
|别称=秦宁公
}}
== [[File: 秦宪公 == ''' .jpg|缩略图| 秦宪公'''(|[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5642717213&di=c418ba6c3f031a90c62f85ecd8cffb46&imgtype=0&src=http%3A%2F%2Fpic.baike.soso.com%2Fp%2F20110818%2F20110818103121- 公元前766年),嬴姓,赵氏,名不详,[[秦庄公1547902262.jpg 原图链接]]次子,是[[春秋]https://baike.sogou.com/h611731.htm?sp=Snext&sp=l104248644 来自搜狗百科的图片] 时期[[秦国]] 被正式列为诸侯的第一任国君,公元前778年―公元前766年在位。
公元前778年,秦庄公为犬戎所杀,他的长子世父率军与犬戎作战,而把国君位置让给=='''[[秦 公]] 。当时秦国力弱,狄戎为近患。秦襄公即位初,将其妹[[缪嬴]]嫁给戎人丰王为妻,以分化戎人。公元前776年,秦襄公迁都汧邑(今陕西陇县),向东进逼。'''==
'''[[秦宪公]]'''(?- 公元 前771 前766 ) ,[[ 申侯嬴姓]] 联合犬戎进攻镐京 袭杀[[ 周幽王赵氏]] 于骊山之下 名不详,[[ 以兵救周。]]次子,是[[ 周平王春秋]] 东迁,秦襄公出兵护送,以功封诸侯。东迁后,周平王把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 时期[[ 秦国 ,自此秦国开始成 ]]被正式列 西周的 诸侯 的第一任 为日后秦国强大打下基础 公元前778年―公元前766年在位
公元 前766 前778 年, [[ 在讨伐西 ]]为[[犬 ]]所杀,他 途中去 [[长子]][[ 父]]率军与[[犬戎]]作战,而把国君位置让给[[秦襄公]]。当时[[秦国]]力弱 葬于故地 [[狄戎]]为近患。[[秦襄公]]即位初,将其妹[[缪嬴]]嫁给[[戎人]][[丰王]]为妻,以分化[[戎人]]。公元前776年,[[秦襄公]]迁都[[汧邑]](今[[陕 西 垂(甘肃省礼 ]][[陇 大堡子山]]) 其子秦文公继位 向东进逼
== 人物生平 ===== 继承君位 === 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袭杀[[周幽王]]于[[骊山]]之下,[[ 人祖居东方 襄公]]以兵救周 西 [[ 初年 平王]]东迁 嬴姓一支西迁 [[秦襄公]]出兵护送 游牧于渭水流域 以功封诸侯 东迁 因非子养马有功 [[ 平王]]把 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 地(今甘肃天水)封给非子。西周晚期 国]] 自此[[ 仲诛伐 国]]开始成为[[ 西 戎有功,获封西垂大夫 周]]的[[诸侯国]] 为日 传位长子 [[ 庄公。秦襄公是秦庄公次子,其长兄世父知其有雄心壮志,于是将太子之位让给秦襄公 国]]强大打下基础
秦庄公四十四年( 公元 前778 前766 ),秦庄公去世 [[ 秦襄公 即位。当时, ]]在讨伐[[西 狄之势仍非常强大,直接威胁秦国 ]] 基业之本。另一方面,秦国仅为"大夫"之职,只有卖命效力的义务,并未得到周王室的信任。秦襄公深知秦人是在夹缝 求生存,稍有不慎将会导致灭种之祸。秦襄公审时度势 去世 秦襄公元年故地[[西垂]]( 公元前777年[[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 妹穆嬴嫁与西戎丰王为妻 , 子[[ 的决策显示出他的敏锐判断力和战略眼光 ]]继位
秦襄公二年(公元前776年),秦襄公将都城迁到汧邑 (今陕西省陇县东南)。同年,戎兵大举围攻犬丘,世父率军顽强抵抗,不幸城破被俘。由于秦襄公和亲西戎,而且据有汧邑战略要地,戎人没有诛杀世父,一年后便放其归秦 ,双方一度和好相处。秦襄公通过嫁妹、迁都这两项重大决策,秦人一方面加强与周王室的关系,得到较可靠的声援;另一方面东进占据汧邑膏沃之地,可以大力发展 ==''' 产,加强武备,赖此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平'''==
=== 攻打亳戎 === 前718年,[[秦文公]]之子[[ 国在向上发展 静公]]去世 西周王朝已日暮途穷 其孙[[秦宪公]]被立为[[太子]] 荒淫无道的周幽王因宠幸褒姒的缘故 <ref>《史记·卷五·秦本纪》:(秦文公)四十八年 废黜王后申后和 文公 太子 姬宜臼 改立褒姒 赐谥 王后,褒姒之子姬伯服 竫公。竫 为太子 。而且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屡次欺瞒诸侯 因此诸侯都反叛他 是文公孙也 </ref>
前716年,[[秦文公]]去世,[[ 七年( ]]继位。<ref>《史记·卷五·秦本纪》:(秦文 元前771 )五十 ) 申国国君申侯因周幽王废黜自己的女儿申后、外孙姬宜臼而恼怒 文公卒…竫公子立 联合缯国、犬戎进攻周朝都城镐京,在骊山下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当时,秦襄 为宁(应为宪) 曾率兵援救周朝,作战得力,立有大功 </ref>
周幽王死后 前714年 诸侯共立太子姬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当时丰镐周围主要有四种力量:一是周幽王和姬伯服的势力,他们死后 将[[秦国]]国都 王子余臣(周携王)继承;二是周平王的势力;三是戎族的势力;四是秦的势力。在周幽王被杀 [[汧渭 后,秦襄公面临的抉择是或者追随周携王,或者拥戴周 会]](今[[陕西省]][[眉县]]附近)迁至[[ 王。秦襄公利用周王室的传统威信,而并不拘于 阳[[([[ 秦国 与周幽王、姬伯服的旧有关系,特别是周幽王死后,他更没有必要与王室的正统代表周平王相敌对。于是在周朝为逃避犬戎祸难, ]]国 城东迁洛邑时,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周 )|[[ 王封秦襄公为诸侯,赐给他岐山以 阳]](今[[陕 西 的土地。并说:"犬戎凶恶无道,掠夺我们 省]][[ 、丰的土地,只要秦国能攻打并赶走西戎,就可以占有那些土地。"周平王与秦襄公盟誓,封给他爵位。秦襄公这时才开始建立诸侯国,享有与齐、晋、郑等国一样的地位,得与 东各诸侯国互通使节,彼此访问。这是巨大的飞跃。秦襄公非常高兴,即立 县]] 西 汧,用骝驹、黄牛、羝羊各三头的太牢大礼,在西畴祭祀白帝 ,以庆贺秦国的正式立国 南)
=== 俘虏前713年,与[[ 芮伯亳戎]] ===尽管秦人获得在关中地区自由发展的机会 交战 但是在建国之初,还面临着能否生存下去的严峻考验。周平 [[亳 赐给秦的土地 ]]战败 实际上布满 逃往[[西 、狄部落,秦国要存在下去,就必须与戎、狄作长期的斗争,不断壮大自己,拓展疆土 ]] 最初几 的斗争 均以 [[ 国的失败而告终。秦襄 眼看着封赐给自己的土地却得不到手,很不甘心,于是连年向戎、狄 ]] 动进 灭[[荡社]] <ref>《史记·卷五· 本纪》:(秦宪 有一次率兵终于攻到属于自己的封地岐山 )三年,与亳战 但未能立足 亳王奔戎 只好退回"西垂"故地 遂灭荡社 </ref>
秦襄公十二年(公元前766 前710 ) 次子[[ 讨伐西戎,打到岐山时突然去世,其子 ]]出生。<ref>《史记·卷五· 本纪》:德 继位 生三十三岁而立 </ref>
=== 前709 早逝 ===秦宪公十二年(公元前704年) 秦宪公派兵攻打 [[芮伯万]]的母亲[[芮姜]]厌恶[[芮伯]]的宠姬太多,将他赶走,让他居住在[[魏城]](今[[山 西 戎小国荡氏,不久秦军夺取荡氏 省]][[芮城县]]北) <ref>《左传·桓公三 》:芮伯万之母芮姜恶芮伯之多宠人也 秦宪公去世,终年二十一岁 故逐之 出居 西山 大麓 (今陕西省宝鸡市北陵园) </ref>
秦宪公有三个儿子:长 前708年,[[少 ]][[ 武公和次 秦德公是鲁姬子所 ]]出 ,少子 。<ref>《史记·卷五· 本纪》: 出子 是王姬所 五岁立 </ref>同年秋, 宪公死后 国攻打[[芮国]],由于轻视敌军而战败。冬 大庶长弗忌、威垒 [[周桓王]] 三父废黜太子 国的军队一起包围魏城,俘虏了[[芮伯万]]。<ref>《左传·桓 四年》:秋 改立 出子继位 师侵芮,败焉,小之也。冬,王师、秦师围魏,执芮伯以归 </ref>
== 为政举措 ==前704年,攻灭[[荡氏 (古代民族)|荡氏]]。<ref>《史记·卷五·秦本纪》:(秦宪公)十二年,伐荡氏,取之。</ref>同年,[[秦宪公]]去世。
秦宪公继位之初,居于西新邑,后从西新邑迁居平阳 (今陕西省陈仓区);并相继派兵夺取亳戎(西戎一支)的荡社(一作汤杜) ;俘虏芮国国君芮伯万 ;消灭西戎小国荡氏。==='''英年早逝'''===
[[秦宪公]]十二年(公元前704年),[[秦宪公]]派兵攻打[[西戎]]小国[[荡氏]],不久秦军夺取[[荡氏]]。同年,[[秦宪公]]去世,终年二十一岁,葬于[[西山]] [[大麓]] (今[[陕西省]][[宝鸡市]][[北陵园]])<ref>《史记集解·秦本纪》引徐广曰:皇甫谧云葬于西山,在今陇西之西县。</ref>  [[秦宪公]]有三个儿子:[[长子]][[秦武公]]和[[次子]][[秦德公]]是[[鲁姬子]]所生,[[少子]][[秦出子]]是[[王姬]]所生。[[秦宪公]]死后,[[大庶长]][[弗忌]]、[[威垒]]和三父废黜[[太子]][[秦武公]],改立[[秦出子]]继位。 == ''' 奇闻轶事 '''== === ''' 编钟之谜 '''==={{Infobox person| 姓名 = 秦宪公编钟| 圖像 = [[File:秦宪公编钟.jpg|缩略图|右|[http://oimagea1.ydstatic.com/image?url=http://c.hiphotos.baidu.com/baike/s%3D220/sign=999d79582edda3cc0fe4bf2231eb3905/9358d109b3de9c8203f319486c81800a18d84367.jpg&product=dictwiki 原图链接]]]}}1978年1月,原 [[ 宝鸡 ]] [[ 太公庙 ]] 村村民 [[ 冉怀绪 ]] 在自家的后院断崖上取土时,发现一套 [[ 青铜乐器 ]] ,计有 [[ 秦公 钟5 钟]]5 件、 [[ 秦公 镈3 镈]]3 件, [[ 宝鸡市 ]][[ 博物馆 ]] 得知消息后前去清理。发现出 [[ 青铜器 ]] 的地方在村前老城墙外的一处断崖上的窖穴里,窖穴距崖面约3米,5件 [[ 青铜乐器 ]] 在窖内一字形排列,3件镈围绕钟作半圆状。 出土的这套乐器为 [[ 秦宫 ]] 室重器,5件 [[ 秦公钟 ]] 的形制是一致的,惟大小有差。最大的通高48厘米,重24公斤;最小的通高27.6厘米,重6公斤。 [[ 秦公钟 ]] 上的纹饰也是一致的,甬上饰四条小龙,带上有四组变形雷纹,旋部饰重环纹,舞部纹饰可分四个区段,每一区段内有三条变体夔纹相绕。钲部可分五个区段,内饰两条双身夔纹。鼓部饰相向而立的凤鸟一对。3件镈的形制基本上也是一致的,只是大小有所不同。最大的通高75.1厘米,身高53厘米,舞宽30.4×26厘米,重62.5公斤。最小的通高64.2厘米,身高46厘米,舞宽26.6×22.4厘米,重46.5公斤。 这套编钟是 [[ 秦国 ]] 早期有铭文的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因此被定为 [[ 国宝 ]] ,现藏 [[ 宝鸡 ]][[ 青铜器 ]][[ 博物馆 ]] 。8件乐器上分铸5套铭文,内容完全一致,3件镈上各铸一套,3件秦公钟上分铸两套,但其中较小的3件钟上范铸的铭文缺少一段,说明这套乐器尚少一件。因这套编钟并非科学发掘出土,是由村民挖土时挖出,当时挖出后也并未及时报告文物部门,农民将镈装到架子车内用土掩盖准备拉回家,由于镈体太大,舞钮部分露出,被人发现,于是才报告了 [[ 文物部门 ]] 。后经做工作,器物才被文物部门收回。因此,缺失的那一件是原来就缺失还是后来缺失?这始终是一个谜。 铭文长达135字,铭文中的“先祖既受天命”又“赏宅受国”则非 [[ 秦襄公 ]] 莫属。先祖之下紧接 [[ 文公 ]] 亦与秦世系相合。铭只叙到 [[ 宪公 ]] ,则作器者当 [[ 宪公 ]] 之子。 [[ 宪公 ]] 有三子,三子曾均即位,多数认为作器者当为乃东伐 [[ 彭戎氏 ]] 而至 [[ 华山 ]] ,诛三父夷三族,西伐邽、冀之戎、县杜、郑、灭小虢的 [[ 秦武公 ]] 。但仍有一些学者认为出子为作器者的可能也不能排除,这是其二。 这套 [[ 秦公 ]] 编钟的发现对于确定秦早期徙都平阳意义重大,它的出土地 [[ 太公庙 ]] 一带应当是 [[ 平阳 ]] 故址所在地,这一点已被学术界所接受。有专家推测, [[ 太公庙 ]] 这套编钟不应当是一个窖藏,应当是一个乐器坑。在其边可能有 [[ 秦公 ]] 大墓。惜那里为现代民宅,无法作进一步确定。这是其三。 [[ 国家博物馆 ]][[ 梁云 ]] 先生依据 [[ 礼县 ]] 发现的这套编钟铭文中的“ [[ 秦子 ]] ××在位”推测认为,此 [[ 秦子非 ]][[ 秦宪公子 ]] 出子莫属。这就有了故事: [[ 太公庙 ]] 出土的那套编钟,也有学者认为当是 [[ 秦宪公 ]] 之子出子所作。因为时代相近,都涉及到 [[ 秦宪公 ]] ,且学界对史载 [[ 秦宪公 ]] [[ 西山 ]] 的理解也意见不一。可 [[ 秦宪公 ]] 的墓葬只会是一处,不可能是两处。这就给这套编钟又增加了一个难解之谜。<ref>[http://dict.youdao.com/search?q=bk:%E7%A7%A6%E5%AE%81%E5%85%AC&wikisearch 编钟之谜],有道网</ref> =='''历史评价'''==
== 历史评价 == [[ 秦武公]]:" [[ 烈烈文公 ]] [[ 静公 ]] [[ 宪公 ]] 不坠于上,昭合皇天,以虩事蛮方。"
== 上下五千年春秋战国人物篇之-秦宪公 ==
《[[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ref>[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hiji/sj_005.htm 秦本纪第五],国学网</ref>
 
==参考资料==
4,96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