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

增加 108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设有中国语言文学系、 [[ 历史学 ]] 系、新闻传播学系、文化产业系、汉语国际教育系、播音与主持艺术系,开办了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影视文化)、历史学、文化产业管理、广告学、汉语国际教育、播音与主持艺术7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横跨文学、史学、管理学、艺术学四大学科门类,拥有6个硕士学位点:包括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两个 [[ 硕士 ]] 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学科教学(语文)和学科教学(历史)两个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广播电视领域艺术专业硕士学位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下面的文化艺术产品营销与服务学科方向硕士点。学院还成立有江汉大学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江汉大学城市研究中心、 [[ 江汉大学 ]] 武汉抗战研究中心、江汉大学新诗研究所、江汉大学网络传播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拥有江汉大学传播技术试验中心、江汉大学播音与主持演播厅、江汉大学普通话培训与测试中心等实训基地。各类实验实训室20多间600多平方米,实验设备价值600多万元。学院与湖北省电视台、武汉市电视台、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武汉档案馆、 [[ 武汉博物馆 ]] 、武汉外国语学校、武汉二中广雅中学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人文学院有汉语言文学、 [[ 汉语言文学 ]] (影视文化)、历史学、公共事业管理(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广告学五个专业及专业方向,并有 [[ 新闻学 ]] 、广告学两个专科专业。人文学院形成了以下特色:
==科研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
人文学院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 [[ 年龄 ]] 结构、学术水平等在江汉大学处于领先地位。学院有教授4人、副教授36人,高级职称者占到教师总人数的58%。学院还拥有一批有相当知名度的专家、 [[ 学者 ]] ,他们的科研实力强,并获得包括各类政府津贴在内的多项奖励与肯定。其中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武汉市管优秀专家3人,武汉市政府专项津贴获得者4人,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4人, [[ 武汉市 ]] “213人才”1人等等。他们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地位已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认同。
人文学院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的进修学习,并提供相应的物质与 [[ 精神 ]] 支持,年轻教师迅速成长,拥有较为合理的学术和学科梯队。学院40岁以下的年轻副教授已占学院副教授总数的三分之二。学院有博士后1人, [[ 士4 士]]4 人,硕士30人,中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绝大多数,学院的科研后劲足。
==学科优势明显,科研成果丰硕==
人文学院的传统专业办学 [[ 历史 ]] 悠久,经过长期的积淀,已形成一批在国内具有一定学术地位的学科和专业。中文系教授多,各学科都有其独到之处。其中汉语言文学为武汉市品牌专业立项建设专业,文艺学为武汉市重点学科、湖北省硕士学位点建设立项学科, [[ 语言学 ]] 为校重点学科、省硕士学位点建设立项学科。历史系和新闻系则以教师年轻、博士和硕士多而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学院还设置有生态文艺学研究所、社会语言学研究所、黄兴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学院主办的《学语文报》是全省发行量最大的专业性 [[ 报纸 ]]
人文学院以科研立项多、论著多、获奖多、 [[ 质量 ]] 高而著称。学院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科研项目1项, [[ 文化部 ]] 科研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15项,市、校级科研项目21项;出版专著、教材6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已有成果中,有7项获得省部级奖励,有16项获得市级奖励。《新华文摘》、《语言文字应用》、《文学评论》、《鲁迅研究月刊》、《史学理论研究》、《拉丁美洲研究》等国家级刊物经常可以见到人文学院教师发表的论文。
==教研风气浓厚,教师学有所长==
“九五”期间,人文学院教师人均发表论文在5篇以上。学院的教学科研奖励机制促进了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积极性的普遍调动提高了学院教学科研的整体氛围。学院教师竞相使用 [[ 多媒体 ]] 教学和双语教学,积极申报各类科研立项。目前,学院的“ [[ 现代汉语 ]] ”为湖北省优质课程、精品课程建设立项课程,“中国文化概论”、“世界现代化进程”、“文艺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广告学概论”为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立项课程。
学院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与科研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科研方向,构造了独特而出色的研究领域。如中文系周建民 [[ 教授 ]] 的广告语言学研究、皇甫积庆教授的鲁迅研究、王立教授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刘超班教授的中国敬语研究、王仁铭教授的《红楼梦》后四十回研究、吴艳副教授的文学评论、吕幼安副教授的文学创作、彭松乔副教授的生态文艺学研究等在 [[ 学术 ]] 界都有较大影响;历史系邓正兵教授的民国时期地方主义研究、宋传银博士的历史地理研究、程洪副教授的拉美史研究、赵炎才副教授的中国近代伦理研究、张克兰副教授的史学理论研究等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新闻系阮卫副教授等人的 [[ 广告 ]] 艺术研究还吸引了传媒的注意。
==学生思维活跃,素质及成材率高==
人文学院着力对学生进行 [[ 素质教育 ]] ,不断进行教学课程体系和授课模式的改革。汉语言文学和历史专业实行3+1模式,即前3学年学习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第4学年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志愿,再分流设置师范专业培养方向,学习高等师范教育必备的专业课程。各专业注重实践环节,培养 [[ 学生 ]] 多方面的能力。学院还开办了“人文大讲堂”等第二课堂,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学术和文体活动。学院在校生思维敏捷,勤奋好学,勇于开拓,积极参与校内外各项活动,并获多种奖项。
人文学院有学生近1200人,不断有 [[ 韩国 ]] [[ 泰国 ]] 留学生前来就学。多年来,人文学院的学生以知识面广、理论性强、敬业奉献等素质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学院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学校居于前列。新闻系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90%以上。
==教师奋发努力,前景更为光明==
学院现有在读博士18人,在读 [[ 士6 士]]6 人,教师均在积极为提高学历、职称层次和学术水平而努力。学院也在大力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大力加强 [[ 本科 ]] 教育,巩固优势专业,积极申办新兴专业,不断寻找新的专业增长点。同时,积极申报硕士学位点。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770,0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