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93
次編輯
變更
卡洛琳·甘迺迪
,创建页面,内容为“<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卡羅琳·…”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卡羅琳·布维尔·肯尼迪 </p>
|-
|<center><img src="https://4.bp.blogspot.com/-X1tx7pDTLdo/UL0EAVZQHTI/AAAAAAAAiwE/sub5pXICdxA/s640/Caroline+Kennedy.jpg" width="280" > </center>
<small>[http://nickverrreos.blogspot.com/2012/12/red-carpet-minute-2012-kennedy-center.html 圖片來自nickverrreos.blogspot] <br>
'''出生''' 1957年11月27日美國紐約曼哈頓<br>
'''政黨''' 民主黨<br>
'''配偶''' 艾德溫·史洛斯柏格(1986年結婚)<br>
'''曾擔任''' 第二十九任美國駐日大使 2013年11月19日-2017年1月18日<br>
</small>
|}
</div>
'''卡羅琳·布维尔·肯尼迪'''({{lang-en|Caroline Bouvier Kennedy}},{{bd|1957年|11月27日|catIdx=Kennedy}}),[[美国]][[律師]]、[[外交官]],前任{{Link-en|美國駐日大使|United States Ambassador to Japan}},第35任[[美国总统]][[約翰·肯尼迪]]之女,也是肯尼迪总统夫婦四名子女中唯一在世者<ref>{{cite news|last=Gross|first=Michael|title=Caroline Kennedy's fiance respected as innovator|url=http://news.google.com/newspapers?id=gsAsAAAAIBAJ&sjid=GRQEAAAAIBAJ&pg=3749,2092594&dq=roman+catholic+caroline-kennedy&hl=en|newspaper=Star-News|date=July 8, 1986}}</ref>。
== 早年 ==
=== 显赫甘迺迪家族后裔 ===
卡羅琳在1957年11月27日生于[[美国]][[纽约市]]紐約長老教會威爾康奈爾醫療中心,双亲是第35任[[美国]][[美国总统|总统]][[約翰·甘迺迪]]及其妻[[賈桂琳·甘迺迪]]。甘迺迪夫人四度怀胎里仅有两胎顺利存活,是卡罗琳(第二胎)和[[小約翰·甘迺迪]](第三胎)。
=== 年少丧父 ===
1963年11月22日,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身亡,终年46岁,[[肯尼迪遇刺案]]瞬间震惊全球。当时卡罗琳6岁,弟弟则是在葬礼当天正好3岁。
肯尼迪遗体运回了白宫的东大厅并放置了24小时,并且星期日以美国国旗掩盖灵柩送往国会大厦以供公众悼念。从早上直到深夜,成千上万的公众前来悼念这看守严密的棺材。
11月25日,来自超过90个国家的代表(包括苏联)参加了肯尼迪总统国葬,其中包括8位国家元首、10位总理(首相)以及大批各国政府要员。当天,美国国会圆形大厅里前来向肯尼迪致以最后敬意的人超过25万。上午11:00,覆盖着星条旗的灵柩从大厅中移出,放置在由4匹马拉的灵车上,首先前往白宫,然后前往圣马修使徒大教堂,最后送到阿灵顿国家公墓并安葬在一个特制的地下墓穴裡。当天全球在电视机前收看葬礼现场直播的人有数亿之多。
1968年6月5日,卡罗琳的叔叔、同为政治人物的[[罗伯特·弗朗西斯·肯尼迪|罗伯特]]也遇刺身亡,终年42岁。
1999年,卡洛琳失去弟弟[[小約翰·甘迺迪]]及弟媳{{link-en|Bessette|Carolyn Bessette}},终年39岁,亡于[[小约翰·肯尼迪坠机事件|私人飛機事故]]。
== 成年 ==
=== 资优生 ===
卡洛琳曾就读于The Brearley School、Concord Academy in Massachusetts、[[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作风低调,但肯尼迪之女的身份依旧使她容易成为焦点。
=== 职业、形象、个人生活 ===
1977年,卡罗琳開始在[[紐約每日新聞]]實習,周薪156美元。
1980年,卡罗琳進入纽约大艺术博物馆擔任助理职務。期间结识Edwin Arthur Schlossberg,1986年7月19日兩人结婚,育有三名子女Rose、Tatiana和John。
卡洛琳曾为律师和专栏作家。她理解[[同性恋]]、支持枪支控制,並关注[[以色列]]与[[巴基斯坦]]情勢。
=== 支持奥巴马 ===
[[File:20080128 Caroline and Ted Kennedy endorsing Barack Obama.jpg|200px|thumbnail|right|奥巴马获肯尼迪之女的热忱支持]]
[[File:Caroline Kennedy DNC 2008.jpg|200px|thumbnail|right|奥巴马获肯尼迪之女的热忱支持]]
2008年1月27日星期天,即[[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卡洛琳公开夸奖和支持[[奥巴马]]可能成为“像我爸爸一样的伟大总统”。她这样说道:“ I have never had a president who inspired me the way people tell me that my father inspired them. But for the first time, I believe I have found the man who could be that president—not just for me, but for a new generation of Americans.”卡洛琳此生支持的总统候选人共两位,另一位是她的叔叔[[爱德华-肯尼迪]]。
2013年,卡洛琳獲提名為{{Link-en|美國駐日大使|United States Ambassador to Japan}},11月15日抵達日本履新,11月19日到[[皇居]]向[[天皇]][[明仁]]呈遞到任國書。
2014年1月18日,克羅琳針對日本[[和歌山縣]][[太地町]]的[[日本捕鲸业|圍捕海豚]]活動,在其個人[[Twitter]]上投稿寫道:“美國政府反對围捕海豚的活動。捕殺海豚的非人道性極其令人擔憂。”<ref>{{Twitter status|キャロライン・ケネディ駐日米国大使|424405149730107393}}</ref>,其後引發爭議<ref>{{Cite news |title=「米国政府はイルカ漁反対」 ケネディ大使がツイート |newspaper=[[朝日新聞]] |date=2014-01-19 |url=http://www.asahi.com/articles/ASG1M66QTG1MUHBI013.html |accessdate=2014-01-20}}</ref><ref>{{Cite news |title=太地町のイルカ追い込み漁に非難の声、ケネディ大使も懸念表明 |newspaper=[[CNN]] |date=2014-01-19 |url=http://www.cnn.co.jp/world/35042729.html |accessdate=2014-01-20}}</ref>。
2014年3月6日,卡洛琳接受[[日本放送協會]]採訪時說,[[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這項舉動導致地區局勢混亂,沒有建設性,而且導致[[日韓關係]]與[[日中關係]]惡化,她對此表示關切;但她也說,盟國有時也會存在不同意見,[[日美關係]]非常牢固,日本與[[韓國]]都是美國在亞洲最緊密的盟國,希望日本與韓國保持對話、改善關係。
== 参考文献 ==
{{Reflist}}
==外部链接==
*{{IMDb name|id=0447952|name=Caroline Kennedy}}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105052557/http://www.booknotes.org/Watch/17736-1/Caroline+Kennedy.aspx ''Booknotes'' interview with Kennedy and Ellen Alderman on ''In Our Defense: The Bill of Rights in Action'', April 28, 1991.]
*[http://www.newyorker.com/reporting/2009/02/02/090202fa_fact_macfarquhar Ms. Kennedy Regrets She's Unable to Be in the Senate Today, Larissa MacFarquhar, The New Yorker, February 2, 2009]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卡羅琳·布维尔·肯尼迪 </p>
|-
|<center><img src="https://4.bp.blogspot.com/-X1tx7pDTLdo/UL0EAVZQHTI/AAAAAAAAiwE/sub5pXICdxA/s640/Caroline+Kennedy.jpg" width="280" > </center>
<small>[http://nickverrreos.blogspot.com/2012/12/red-carpet-minute-2012-kennedy-center.html 圖片來自nickverrreos.blogspot] <br>
'''出生''' 1957年11月27日美國紐約曼哈頓<br>
'''政黨''' 民主黨<br>
'''配偶''' 艾德溫·史洛斯柏格(1986年結婚)<br>
'''曾擔任''' 第二十九任美國駐日大使 2013年11月19日-2017年1月18日<br>
</small>
|}
</div>
'''卡羅琳·布维尔·肯尼迪'''({{lang-en|Caroline Bouvier Kennedy}},{{bd|1957年|11月27日|catIdx=Kennedy}}),[[美国]][[律師]]、[[外交官]],前任{{Link-en|美國駐日大使|United States Ambassador to Japan}},第35任[[美国总统]][[約翰·肯尼迪]]之女,也是肯尼迪总统夫婦四名子女中唯一在世者<ref>{{cite news|last=Gross|first=Michael|title=Caroline Kennedy's fiance respected as innovator|url=http://news.google.com/newspapers?id=gsAsAAAAIBAJ&sjid=GRQEAAAAIBAJ&pg=3749,2092594&dq=roman+catholic+caroline-kennedy&hl=en|newspaper=Star-News|date=July 8, 1986}}</ref>。
== 早年 ==
=== 显赫甘迺迪家族后裔 ===
卡羅琳在1957年11月27日生于[[美国]][[纽约市]]紐約長老教會威爾康奈爾醫療中心,双亲是第35任[[美国]][[美国总统|总统]][[約翰·甘迺迪]]及其妻[[賈桂琳·甘迺迪]]。甘迺迪夫人四度怀胎里仅有两胎顺利存活,是卡罗琳(第二胎)和[[小約翰·甘迺迪]](第三胎)。
=== 年少丧父 ===
1963年11月22日,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身亡,终年46岁,[[肯尼迪遇刺案]]瞬间震惊全球。当时卡罗琳6岁,弟弟则是在葬礼当天正好3岁。
肯尼迪遗体运回了白宫的东大厅并放置了24小时,并且星期日以美国国旗掩盖灵柩送往国会大厦以供公众悼念。从早上直到深夜,成千上万的公众前来悼念这看守严密的棺材。
11月25日,来自超过90个国家的代表(包括苏联)参加了肯尼迪总统国葬,其中包括8位国家元首、10位总理(首相)以及大批各国政府要员。当天,美国国会圆形大厅里前来向肯尼迪致以最后敬意的人超过25万。上午11:00,覆盖着星条旗的灵柩从大厅中移出,放置在由4匹马拉的灵车上,首先前往白宫,然后前往圣马修使徒大教堂,最后送到阿灵顿国家公墓并安葬在一个特制的地下墓穴裡。当天全球在电视机前收看葬礼现场直播的人有数亿之多。
1968年6月5日,卡罗琳的叔叔、同为政治人物的[[罗伯特·弗朗西斯·肯尼迪|罗伯特]]也遇刺身亡,终年42岁。
1999年,卡洛琳失去弟弟[[小約翰·甘迺迪]]及弟媳{{link-en|Bessette|Carolyn Bessette}},终年39岁,亡于[[小约翰·肯尼迪坠机事件|私人飛機事故]]。
== 成年 ==
=== 资优生 ===
卡洛琳曾就读于The Brearley School、Concord Academy in Massachusetts、[[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作风低调,但肯尼迪之女的身份依旧使她容易成为焦点。
=== 职业、形象、个人生活 ===
1977年,卡罗琳開始在[[紐約每日新聞]]實習,周薪156美元。
1980年,卡罗琳進入纽约大艺术博物馆擔任助理职務。期间结识Edwin Arthur Schlossberg,1986年7月19日兩人结婚,育有三名子女Rose、Tatiana和John。
卡洛琳曾为律师和专栏作家。她理解[[同性恋]]、支持枪支控制,並关注[[以色列]]与[[巴基斯坦]]情勢。
=== 支持奥巴马 ===
[[File:20080128 Caroline and Ted Kennedy endorsing Barack Obama.jpg|200px|thumbnail|right|奥巴马获肯尼迪之女的热忱支持]]
[[File:Caroline Kennedy DNC 2008.jpg|200px|thumbnail|right|奥巴马获肯尼迪之女的热忱支持]]
2008年1月27日星期天,即[[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卡洛琳公开夸奖和支持[[奥巴马]]可能成为“像我爸爸一样的伟大总统”。她这样说道:“ I have never had a president who inspired me the way people tell me that my father inspired them. But for the first time, I believe I have found the man who could be that president—not just for me, but for a new generation of Americans.”卡洛琳此生支持的总统候选人共两位,另一位是她的叔叔[[爱德华-肯尼迪]]。
2013年,卡洛琳獲提名為{{Link-en|美國駐日大使|United States Ambassador to Japan}},11月15日抵達日本履新,11月19日到[[皇居]]向[[天皇]][[明仁]]呈遞到任國書。
2014年1月18日,克羅琳針對日本[[和歌山縣]][[太地町]]的[[日本捕鲸业|圍捕海豚]]活動,在其個人[[Twitter]]上投稿寫道:“美國政府反對围捕海豚的活動。捕殺海豚的非人道性極其令人擔憂。”<ref>{{Twitter status|キャロライン・ケネディ駐日米国大使|424405149730107393}}</ref>,其後引發爭議<ref>{{Cite news |title=「米国政府はイルカ漁反対」 ケネディ大使がツイート |newspaper=[[朝日新聞]] |date=2014-01-19 |url=http://www.asahi.com/articles/ASG1M66QTG1MUHBI013.html |accessdate=2014-01-20}}</ref><ref>{{Cite news |title=太地町のイルカ追い込み漁に非難の声、ケネディ大使も懸念表明 |newspaper=[[CNN]] |date=2014-01-19 |url=http://www.cnn.co.jp/world/35042729.html |accessdate=2014-01-20}}</ref>。
2014年3月6日,卡洛琳接受[[日本放送協會]]採訪時說,[[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這項舉動導致地區局勢混亂,沒有建設性,而且導致[[日韓關係]]與[[日中關係]]惡化,她對此表示關切;但她也說,盟國有時也會存在不同意見,[[日美關係]]非常牢固,日本與[[韓國]]都是美國在亞洲最緊密的盟國,希望日本與韓國保持對話、改善關係。
== 参考文献 ==
{{Reflist}}
==外部链接==
*{{IMDb name|id=0447952|name=Caroline Kennedy}}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105052557/http://www.booknotes.org/Watch/17736-1/Caroline+Kennedy.aspx ''Booknotes'' interview with Kennedy and Ellen Alderman on ''In Our Defense: The Bill of Rights in Action'', April 28, 1991.]
*[http://www.newyorker.com/reporting/2009/02/02/090202fa_fact_macfarquhar Ms. Kennedy Regrets She's Unable to Be in the Senate Today, Larissa MacFarquhar, The New Yorker, February 2,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