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3
次編輯
變更
白喉冠鹎
,创建页面,内容为“'''白喉冠鹎'''(学名:Alophoixus pallidus):体长20-25厘米。头顶红褐色,有长而细的羽冠、红褐色,头侧灰色。上体橄榄绿黄色…”
'''白喉冠鹎'''(学名:Alophoixus pallidus):体长20-25厘米。头顶红褐色,有长而细的羽冠、红褐色,头侧灰色。上体橄榄绿黄色,飞羽暗褐色,外翈茶黄色,尾下覆羽皮黄色。
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阔叶林]]、[[次生林]]、常绿阔叶林、季雨林和雨林中。常成小群活动在乔木树冠层,也到林下灌木层活动和觅食。很少到地上活动,有时也见活动在林缘或林外一些散生的树木上。以植物果实与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昆虫、昆虫幼虫和蜘蛛等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
分布于中国、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等地。
== 保护现状 ==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69333568220567&wfr=spider&for=pc 白喉冠鹎是一种很漂亮的鸟,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它]卧谈汇</ref>
== 形态特征 ==
白喉冠鹎的头顶和冠羽褐色或红褐色,眼先、眼周、颊、耳羽等头侧灰色或褐灰色。上体橄榄绿褐色,尾上覆羽棕色,翼上覆羽橄榄绿褐色,飞羽暗褐色,外翈除先端外大部分呈暗茶黄色,最内侧飞羽暗茶褐色。尾羽棕褐色具不明显的横纹,外侧尾羽端部略浅。颏、喉白色,其余下体橄榄黄色,胸和两胁沾灰褐色,有的具乳白色或黄色轴纹。尾下覆羽皮黄色,翼缘和翼下覆羽黄白色或浅皮黄色。
虹膜褐色或暗褐色,嘴深蓝灰色、上嘴暗褐或黑色,下嘴铅灰色或淡黄色,跗蹠暗肉色或肉灰色。
大小量度:♂45-60克,♀40-58克;体长♂195-255毫米,♀198-255毫米;嘴峰♂18-20.5毫米,♀18-20毫米;翅♂97-114毫米,♀95-109毫米;尾♂97-116毫米,♀97.5-113毫米;跗蹠♂18.5-22.5毫米,♀18-22毫米。 <ref>[https://www.sohu.com/a/386658740_99910226 又到一年观鸟季,成都这些地方可以看到鸟类迁徙 ]搜狐</ref>
== 栖息环境 ==
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阔叶林、次生林、常绿阔叶林、季雨林和雨林中,尤以溪流、沟谷沿岸较为开阔的次生阔叶林较常见。
== 生活习性 ==
主要以植物果实与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象甲]]、[[瓢甲]]、蝉、[[蜂]]、蝗虫等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昆虫、昆虫幼虫和蜘蛛等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
常成小群活动在乔木树冠层,也到林下灌木层活动和觅食。很少到地上活动,有时也见活动在林缘或林外一些散生的树木上。
叫声:群鸟持续地发出断续高叫,偶有细弱鸣声。
== 分布范围 ==
分布于缅甸、泰国、老挝、越南、中国(云南西南部、南部、东南部和贵州及广西等地。)。
== 繁殖方式 ==
繁殖期5-6月,通常营巢于阔叶林中,巢多置于林下灌木或藤条上。每窝产卵2-4枚。卵呈深彩红色具血红色斑点。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阔叶林]]、[[次生林]]、常绿阔叶林、季雨林和雨林中。常成小群活动在乔木树冠层,也到林下灌木层活动和觅食。很少到地上活动,有时也见活动在林缘或林外一些散生的树木上。以植物果实与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昆虫、昆虫幼虫和蜘蛛等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
分布于中国、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等地。
== 保护现状 ==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69333568220567&wfr=spider&for=pc 白喉冠鹎是一种很漂亮的鸟,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它]卧谈汇</ref>
== 形态特征 ==
白喉冠鹎的头顶和冠羽褐色或红褐色,眼先、眼周、颊、耳羽等头侧灰色或褐灰色。上体橄榄绿褐色,尾上覆羽棕色,翼上覆羽橄榄绿褐色,飞羽暗褐色,外翈除先端外大部分呈暗茶黄色,最内侧飞羽暗茶褐色。尾羽棕褐色具不明显的横纹,外侧尾羽端部略浅。颏、喉白色,其余下体橄榄黄色,胸和两胁沾灰褐色,有的具乳白色或黄色轴纹。尾下覆羽皮黄色,翼缘和翼下覆羽黄白色或浅皮黄色。
虹膜褐色或暗褐色,嘴深蓝灰色、上嘴暗褐或黑色,下嘴铅灰色或淡黄色,跗蹠暗肉色或肉灰色。
大小量度:♂45-60克,♀40-58克;体长♂195-255毫米,♀198-255毫米;嘴峰♂18-20.5毫米,♀18-20毫米;翅♂97-114毫米,♀95-109毫米;尾♂97-116毫米,♀97.5-113毫米;跗蹠♂18.5-22.5毫米,♀18-22毫米。 <ref>[https://www.sohu.com/a/386658740_99910226 又到一年观鸟季,成都这些地方可以看到鸟类迁徙 ]搜狐</ref>
== 栖息环境 ==
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阔叶林、次生林、常绿阔叶林、季雨林和雨林中,尤以溪流、沟谷沿岸较为开阔的次生阔叶林较常见。
== 生活习性 ==
主要以植物果实与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象甲]]、[[瓢甲]]、蝉、[[蜂]]、蝗虫等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昆虫、昆虫幼虫和蜘蛛等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
常成小群活动在乔木树冠层,也到林下灌木层活动和觅食。很少到地上活动,有时也见活动在林缘或林外一些散生的树木上。
叫声:群鸟持续地发出断续高叫,偶有细弱鸣声。
== 分布范围 ==
分布于缅甸、泰国、老挝、越南、中国(云南西南部、南部、东南部和贵州及广西等地。)。
== 繁殖方式 ==
繁殖期5-6月,通常营巢于阔叶林中,巢多置于林下灌木或藤条上。每窝产卵2-4枚。卵呈深彩红色具血红色斑点。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