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链球

增加 18,294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链球</big> ''' |- | [[F|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h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链球</big> '''

|-

|
[[F|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ht 来自搜狗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链球(英文名:hammer)是田径运动中投掷项目之一。

其使用的投掷器械,球体用铁或铜制成,上面安有链子和把手。运动员两手握着链球的把手,人和球同时旋转,最后加力使球脱手而出。链球运动属于一种可增长力量型运动,要求运动员有高协调性和在高速度的旋转中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
==基本内容==
中文名:掷链球

举办时间:1900年

赛事类型:第二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属性:田径运动中投掷项目之一

英文名称:hammer

举办地点:[[巴黎]]

女子链球:2000年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
==项目起源==
链球是由打铁的铁锤演变而来。中世纪时,[[苏格兰]]的铁匠和 矿工,在业余时间里经常用他们的生产工具--带有木柄的铁锤进行掷远比赛。以后,这样的比赛渐在[[苏格兰]]、[[爱尔兰]]的旷工和山民中流行。链球的英语词意即铁锤。

19世纪后期,链球成为 [[英国]][[牛津大学]]和 [[剑桥大学]]运动会的比赛项目。那时的投掷方法是旋转五圈后掷出,投掷的方向没有限制。决定投掷距离的办法,是从投掷者的前脚到链球的落点来计算。第一个纪录是 牛津大学学生在1873年创造的,他使用的球柄比较长,球体是用铅做的。从那时起,链球才开始改为圆形,其后柄也由木制的改为钢链。当时使用的器械是将木柄的铁球,后为便于投掷,将木柄改为钢链,链球由此而来。掷链球最初采用原地投,后逐渐改进为侧向投,旋转一圈投、两圈投、三圈投,现运动员多采用四圈投。男子链球重7.26公斤,总长117.5~121.5厘米,女子链球重4公斤,总长116.0~119.5厘米。比赛时,运动员必须在直径2.135米的圈内用双手将球掷出,链球必须落在40度的角度线内方为有效。圈外有U形护笼,确保投掷安全。男子链球于1900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女子链球将于2000年列入。
==发展历史==
国际发展

1900年在第二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掷链球被列为比赛项目。同时规定了在直径2.135米的圆圈内投掷,链球落地的有效区为九十度,以后改为六十度。

链球运动的故乡虽在英国,但英国却没有在这项运动中取得过出色的成绩,也从未创造过世界纪录和在奥运会上获得过 金牌。而美国在本世纪初却有出色的表演。美国人创造了第一个链球世界纪录。自1900年链列入奥运会比赛后,美国人从1900年~1924年后, 美国人在这一项目上曾失去优势,但50年代中期重新崛起,其著名选手 康纳利,曾6次创世界纪录,并获1956年奥运会金牌。1960年他又第一个突破70米大关,并创造了70.33米的世界纪录。

继美国之后,链球优势之争全在欧洲国家之间展开。世界纪录在德国、 匈牙利、 挪威、 前苏联等国之间多次改写。奥运金牌也全由欧洲人包揽。匈牙利一度较为突出。

1954年,前苏联选手发威, 克里沃诺索夫接连5次创世界纪录。60年代的 克里姆、帮达

丘克,70年代的斯皮里多诺夫、扎伊丘克,都曾刷新过世界纪录。进入80年代,前苏联包下了全部世界纪录。

在1960年-1988年的8届奥运会中,前苏联除1968年、1984年两届未参加外,包揽了其余各届的金牌。特别是1976年奥运会时,帮达丘克带着他的两名学生参赛,师徒三人包揽全部奖牌。师徒同台领奖,成为奥运会上的一段佳话。另外,他们还在 世界田径锦标赛、世界杯赛中多次夺魁。

掷链球的运动员最初都是些身体高大的人,大多是单纯用力量进行投掷,以后,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运动技术的不断完善和训练方法的改进,投掷链球的技术便向着加快速度方面发展。投掷方法又有较大的突破,出现了旋转四圈投掷的技术。这就加快了链球出手的速度,提高了运动成绩,世界纪录已达86.74米。近两年在国际上已有一些国家开展了女子链球运动,并且发展很快,1998年被正式列为奥运会和田径系列大赛的正式比赛项目。

国内发展

链球运动在中国发展较晚, 1910年 旧中国第1届运动会上曾设过掷链球的比赛,成绩约34米。当时用的球仅重12磅,所以旧中国还没有留下正式的链球纪录。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链球纪录是在1954年创造的,成绩为29.92米。

1956年-1966年,链球在中国发展较快。1957年全国纪录达到50.68米,1963年为 62.33米,与当时的世界纪录相差7.47米,接近了世界水平。

1967年-1972年,链球训练呈停滞状态。从1973年起,链球运动的训练重新恢复。1976年全国纪录达到63.96米。1986年全国纪录为70.08米,证明了中国人有能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1988年后, 毕忠6次创全国纪录,并以77.04米创造亚洲当时的纪录。

1998年-2000年,可以说是中国女子链球的起点。在1998年亚洲田径锦标赛中中国优秀链球运动员 顾原以70米的成绩为中国取得了历史上第一块女子链球的金牌,同时她也是亚洲第一个投出70米的选手。

2002年亚洲田径锦标赛,中国女子链球顾原又以71米10的成绩在次打破亚洲纪录成为冠军,她先后14次打破亚洲纪录,为中国链球项目的发展垫下了一定的基础。

2003-2008年,中国链球项目的发展已经变的很强大了,当时的成绩也都开始跟国际等级选手接轨,并且在国际各种大赛上也都出现了中国选手的身影。

2003年,世界军人运动会,中国女子链球运动员, 张文秀以69米89的成绩取得了金牌,这也是中国链球历史上第二个近70米大关的优秀运动员。

2004年,希腊雅典奥运会,中国链球运动员,张文秀以72米03的成绩取得了第七名,也是第一个进入奥运会链球决赛的中国运动员。

2007年,日本大阪世界锦标赛,中国链球运动员,张文秀又以74米39的成绩,夺取了总排第三的好成绩,同时也证实了中国的链球运动在不断的进步。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链球运动员,张文秀以74米32的成绩,为中国拿下了田径历史上唯一一块链球项目的铜牌,由此可见,中国的链球运动在中国有更加大的发展空间。
==技术动作==
运动员持链球在投掷圈内,以旋转前进的动 作形式,使链球获得逐渐加速,最后将球投向远方。球的飞行远度,取决于链球出手初速度和出手角度。要获得最大的出手初速度,就是最大限度地加大旋转半径,适当增加旋转圈数。投掷链球超过80米的运动员, 出手初速度达到27~30米/秒, 出手的适宜角度为40- 44。链球运动员一般采用旋转3-4圈的方法。

投掷链球的完整技术是由持握器械、预备姿势、预摆、旋转和最后用力五部分组成。
==使用器材==
链球由三部分组成:球体、链子和把手。球体、链子和把手。

球体一般为铁质制成。球体外形应为完整的球形。链子应以直而有弹性并不易折断的单根钢丝制成。把手为单环或双环结构,但必须质地坚硬,没有任何种类的铰链连接。链球的规格见下表。

男子 女子

重量(千克) 7.26 4.00

最大直径(厘米) 13 11

最小直径(厘米) 11 9.5

掷链球场地与推铅球场地相同,但不安装抵趾板,而且为了使用安全,需在投掷圈外安装护笼。

护笼的俯视图为“U”字形。护笼由7块挡网组成,每块挡网宽2.74米。护笼开口宽度应为6米,位于投掷圈圆心前方4.2米处。挡网高度为5米。
==比赛规则==
1、应抽签决定运动员试掷顺序。

2、运动员超过8人,应允许每人试掷3次,有效成绩最好的前8名运动员可再试掷3次,试掷顺序与前3次试掷后的排名相反。如果在第3次试掷结束后出现第8名成绩相等,按规则第146条3处理。当比赛人数只有8人或少于8人时,每人均可试掷6次。

3、比赛开始前,运动员可在比赛场地练习投掷,练习时应按抽签排定的顺序进行,并始终处于裁判员的监督之下。

4、一旦比赛开始,运动员不得持器械练习。无论持器械与否,均不得使用投掷圈或落地区内地面练习试掷。

5、应从投掷圈内掷出链球。运动员必须从静止姿势开始进行试掷。

在预摆和旋转前的开始姿势中,运动员可将球体放在圈内或圈外地面。

允许运动员触及投掷圈内侧。

6、运动员进行预摆或旋转时,如果链球球体触及地面或铁圈上沿不判为犯规,但球体触地后,运动员停止试掷一边重新开始试掷,应判为一次试掷失败。

7、(a)不允许使用任何装置对投掷时的运动员进行帮助,例如使用带子将量各或更多的手指绑在一起。允许用胶布对个别手指进行包扎,但应在该项比赛开始前给该项目主裁判察看。除开放性伤口需要包扎外,不得在手上使用绷带或胶布。

(b)允许使用保护双手的手套。手套的手掌和手背部必须光华。除拇指外其他手指尖必须露出。

(c)为了更好地持握器械,允许运动员使用某种物质,但仅限于双手或手套。

(d)为防止脊柱受伤,运动员可系一条皮带或其他适宜材料制成的带子。

(e)不允许运动员向圈内或鞋底喷洒任何物质。

8.运动员进入圈内开始试掷后,如果运动员身体的任何部位触及圈外地面或铁圈上沿,均为一次试掷失败。

9.如果在试掷中本违反上述规则,运动员可中止已开始的试掷,可将器械放在圈内或圈外,在遵守本条第13款的前提下,可以离开投掷圈,然后返回圈内从静止姿势重新开始试掷。

注:本款中允许的所有行动应包括在规则第142条4中规定的一次试掷的时限之内。

10、如链球在试掷时或在空中断脱,只要试掷符合规则,不应判为一次试掷失败,如果运动员因次失去平衡而犯规,也不应判为试掷失败。

11、链球球体应完全落在落地区角度线内沿以内,试掷方为有效。

12.每次有效试掷后,应立即测量成绩。从链球球体落地痕迹取直线量至投掷圈内沿,测量线应通过投掷圈圆心。

13.运动员在器械落地后方可离开投掷圈。离开投掷圈时,首先触及的铁圈上沿或圈外地面必须完全在圈外白线的后面。白线后沿的延长线应能通过投掷圈圆心。

14.应将器械送回投掷圈,不许掷回。

15.应以每名运动员最好的一次试掷成绩,包括因第一名成绩相等而进行的决名次赛的试掷成绩,作为其最后的决定成绩。

链球投掷圈

16.结构

投掷圈应以带形钢、铁或其他适宜的材料制成,上沿与圈外地面齐平。圈内地面可用混凝土、沥青或其他坚而不滑的材料修建。圈内地面应保持水平,低于铁圈上沿14~26毫米。

17、规格

投掷圈内沿直径应为2.135米(15毫米)。

铁圈边沿至少厚6毫米,涂成白色。

18.从投掷圈两侧顶端向外各画一条宽5厘米、长至少75厘米的白线,此线可以画出,也可用木料或其他适宜的材料制成。白线后沿的延长线应能通过投掷圈的圆心,并与投掷区中轴线垂直。

可在 铁饼圈内投掷链球,但圆圈直径须从2.50米减为2.135米。也可在铁饼圈内安放一个链球投掷圈。

链球

19.结构

链球应由三部分组成:球体、链子和把手。

20、链球球体

应用固体的铁或硬度不低于铜的其他金属制成链球球体,或用此类金属制成外壳,中。已灌铅或其他固体材料。男子链球的球体直径最小为110毫米,女子链球的球体直径最小为95毫米。链球球体外形应为完整的球形。

如果使用填充物,应使其不能移动,球体重心至中。动的距离不应大于6毫米。

21.链子

应以直而有弹性、不易折断的单根钢丝制成。钢丝直径不小于3毫米,即回四号标准钢丝。投掷时链子应无明显延长,钢丝的一端或两端可弯成环状以便于连接。

22.把手

把手可为单环或双环结构,但必须质地坚硬,没有任何种类的铰链连接。投掷时不得有显著延长。把手与链子的连接必须做到把手在链环中转动时,链球的总长度不得增加。

23.链午与球体的连接

链子应借助于转动轴承与球体连接,转动轴承可为滑动轴承或滚珠轴承。把手与链子的连接应为环状连接,不得使用转动轴承。

24·链球应符合下列规格:

球体重心

球体重心至球体中心距离不得大于6毫米,将去掉把手和链子的球体放在一个水平的、直径为12毫米的圆形口刃上,一球体必须保持平衡。

25.在规则第12条1(a)的比赛中,只允许使用组委会提供的器材,比赛期间不得改变。不允许运动员携带任何器材进入比赛场地。

在所有其他比赛中,运动员可以使用自备器材,但在比赛前应经组委会批准,这些检查合格并做有标记的自备器材,所有运动员均可使用。

链球落地区

26、已落地区在投掷方向上的向下倾斜度不得超过1:1000。

应用煤渣或草地以及其他适宜材料铺设落地区,链球 落地时应能留下痕迹。

27、应用宽5厘米的两条白线标出落地区,如将两条白线延长,则应以40度角相交于投掷圈圆心。

注:可用下列方法精确设置40度扇形落地区,在距投掷目圆心20米处,二条落地区角度线相距13.68米。即每离开圆心1米,落地区角度线的根距增加68.4厘米。

28.可用醒目的旗帜或标志物标出每名运动员的最好试掷成绩,放置标志物时应沿落地区角度线的方向放在角度线的外侧。

应用醒目的旗帜或标志物标出最新的世界纪录,如在合适场合,也可标出最新的洲际或国家纪录。
==世界纪录==
男子链球世界纪录进展表成绩创造者国家(地区)创造时间地点

57.77米帕·瑞安美国1913.08.17纽约

59.00米埃·布拉斯克德国1938.08.27 斯德哥尔摩

59.02米伊姆雷·内迈特(1917.09.23—)匈牙利1948.07.14陶陶

59.57米伊姆雷·内迈特(1917.09.23—)匈牙利1949.09.04 卡托维兹

59.88米伊姆雷·内迈特(1917.09.23—) 匈牙利1950.05.19 布达佩斯

60.34米约瑟夫·切尔马克(1932.05.14—)匈牙利1952.07.24 赫尔辛基

61.25 米斯韦尔·斯特 兰利(1925.09.30—) 挪威1952.09.14 奥斯陆

62.36米斯韦尔·斯特兰利(1925.09.30—)挪威1953.09.05奥斯陆

63.34米米哈伊尔· 克里沃诺索夫(1929.05.1—)苏联1954.08.29 伯尔尼

64.05米斯·涅纳舍夫苏联1954.12.12 巴库

64.33米米哈伊尔·克里沃诺索夫(1929.05.1—)苏联1955.08.04 华沙

64.52米米哈伊尔·克里沃诺索夫(1929.05.1—)苏联1955.09.19 贝尔格莱德

65.85米米哈伊尔·克里沃诺索夫(1929.05.1—)苏联1956.04.25 纳尔奇克

66.38米米哈伊尔·克里沃诺索夫(1929.05.1—)苏联1956.07.08 明斯克

67.32米米哈伊尔·克里沃诺索夫(1929.05.1—)苏联1956.10.22 塔什干

68.54米哈罗德·康诺利(1931.08.1—)美国1956.11.02 洛杉矶

68.68米哈罗德·康诺利(1931.08.1—)美国1958.06.20 贝克斯菲尔德

70.33米哈罗德·康诺利(1931.08.1—)美国1960.08.12 沃尔纳特

70.67米哈罗德·康诺利(1931.08.1—)美国1962.07.21帕洛 阿尔托

71.06米哈罗德·康诺利(1931.08.1—)美国1965.05.29塞里斯

71.26米哈罗德·康诺利(1931.08.1—)美国1965.06.20沃尔纳特

73.74米久拉·日沃茨基(1937.02.25—)匈牙利1965.09.04 德布勒森

73.76米久拉·日 沃茨基(1937.02.25—) 匈牙利1968.09.14 布达佩斯

74.52米罗穆亚尔德· 克里姆(1933.05.25—)苏联1969.06.15布达佩斯

74.68米阿纳托利·邦达丘克(1940.05.31—)苏联1969.09.20 雅典

75.48米阿纳托利·邦达丘克(1940.05.31—)苏联1969.10.12 罗夫诺

76.40米瓦尔特·施密特(1948—)联邦德国1971.09.04拉尔

76.60米赖·泰默尔民主德国1974.07.04莱比锡

76.66米阿·斯皮里多诺夫苏联1974.09.11 慕尼黑

76.70米卡尔—汉斯·里姆(1951.05.31—) 联邦德国1975.05.19雷林根

77.56米卡尔—汉斯·里姆(1951.05.31—)联邦德国1975.05.19雷林根

78.50米卡尔—汉斯·里姆(1951.05.31—)联邦德国1975.05.19雷林根

79.30米瓦尔特·施密特(1948—)联邦德国1975.08.14美因河畔 法兰克福

80.14米鲍·扎伊 丘克苏联1978.07.09莫斯科

80.32米卡尔—汉斯·里姆(1951.05.31—)联邦德国1978.08.06 海登海姆

80.38米 尤里·谢迪赫(1955.06.11—)苏联1980.05.16列谢利泽

80.46米尤里·塔姆(1957.11.15—)苏联1980.05.16列谢利泽

80.64米尤里·谢迪赫(1955.06.11—)苏联1980.05.16列谢利泽

81.66米谢尔盖·利特维诺夫(1958.01.23—)苏联1980.05.24 索契

80.80米尤里·谢迪赫(1955.06.11—)苏联1980.07.31莫斯科

83.98米谢尔盖·利特维诺夫(1958.01.23—)苏联1982.06.04 莫斯科

84.14米谢尔盖·利特维诺夫(1958.01.23—)苏联1983.06.21莫斯科

86.54米尤里·谢迪赫(1955.06.11—)苏联1984.07.03 科克

86.66米尤里·谢迪赫(1955.06.11—)苏联1986.06.02塔林

86.74米尤里·谢迪赫(1955.06.11—)苏联1986.08.30 斯图加特<ref>[https://www.pchouse.com.cn/baike/shenghuo/5869/  链球]太平洋家居网</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21,85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