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佛为病比丘洗浴

增加 7,180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佛为病比丘洗浴.jpg|thumb|350px|right|[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43a7c985d7574fffbea850b9ab01725e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
[[File:佛为病比丘洗浴.jpg|thumb|350px|right|[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43a7c985d7574fffbea850b9ab01725e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18344c67a0102yplr.html 图片来自新浪网]]]
'''佛为病比丘洗浴''',五百大力士命終之後,因生前作惡多端,墮於地獄當中,受盡千般拷打,痛苦不堪。地獄罪盡又投生於畜生道中,亦受鞭打之苦,直至五百世後,罪報受盡才投生為人。五百雖然生而為人,仍常身患重病,飽受病痛。

== 原文 ==

  佛陀時代,有一個國家名為「賢提」,當時有位年老比丘因長期臥病,不僅身體枯瘦、形容憔悴,甚至因無人看顧而污穢不堪,散發出陣陣惡臭。

  一天,佛陀於定中觀察到這位病比丘的處境,於是帶領五百位比丘前往他的住所。與世尊同行的比丘們,見到屋內如此污穢髒亂,個個掩鼻皺眉,希望能儘速離開這個地方。但是,佛陀卻請比丘們輪流進去探視,並且請人熬煮稀飯給病比丘食用。大家見到病比丘羸瘦的身軀,又聞到他身上發出的惡臭,不禁心生輕賤、厭惡。萬萬沒有想到,為三界共尊的佛陀,竟然請帝釋天王取來香湯,親自為病比丘洗浴身體。此時,大地為之震動,放大光明,大眾見此景象,莫不驚訝。

  世尊為病比丘洗浴的事情立刻傳遍各地,國王大臣、諸天鬼神們紛紛前來求見佛陀。國王至誠頂禮後,恭敬地請示:「佛陀,您是三界至尊,萬德具足,是什麼因緣讓您屈意為這位又臭又髒、枯瘦無德的病比丘洗浴呢?」

  佛陀告訴國王及與會大眾:「諸佛世尊之所以出現於世,就是為了要救度一切窮厄無護的眾生,使他們能離苦得樂,解脫自在。更何況,供養病弱沙門、修道者及貧窮孤獨的老人,可以獲得無量的福德,所願如意。就像五大河流匯聚成大海一般,唯有從點點滴滴的善行開始累積,方能圓滿功德,得道證果。」

  國王又請示佛陀 :「世尊!這位病比丘過去到底造了何種罪業,以致今世老病羸瘦,無法痊癒呢?」於是佛陀將病比丘的前世因緣娓娓道來。

  過去,有位暴虐無道的國王名為「惡行」,他常命令一位名叫「五百」的大力士去鞭打犯人。五百憑藉著國王的權勢,私自收取賄賂,對於有賄賂的犯人,在行刑時就會輕輕鞭笞;反之,則會加重力道,令受刑者痛不欲生。當時,有位賢人被人誣陷,即將接受鞭刑。行刑前,賢人告訴五百大力士:「我是佛弟子,從來沒犯過惡行,今日因遭人陷害,才落此下場,希望您能手下留情,放我一條生路。」五百聽了賢人的請求,刻意在施鞭時,不讓鞭子落到賢者的身上。

  五百大力士命終之後,因生前作惡多端,墮於地獄當中,受盡千般拷打,痛苦不堪。地獄罪盡又投生於畜生道中,亦受鞭打之苦,直至五百世後,罪報受盡才投生為人。五百雖然生而為人,仍常身患重病,飽受病痛。

  佛陀說完後,告訴國王:「當時的惡行王即是今日的調達比丘,五百大力士則是這位為病所苦的老比丘,而當時被人誣諂的賢者,即是我的前生。因為前世受到五百的恩惠,才能免受鞭刑之苦,所以今日我親自為其洗滌污穢。其實,人生在世,無論為善作惡,終究自作自受,即使生死流轉,都無法逃過因果!」接著,佛陀為大眾說了一首偈語:

  「撾杖良善,妄讒無罪,其殃十倍。

  災卒無赦,生受酷痛,形體毀折。

  自然惱病,失意恍忽,人所誣者。

  或縣官厄,財產耗盡,親戚離別。

  舍宅所有,災火焚燒,死入地獄,如是為十。」

  病比丘聽完開示後,悟知過去所造的惡行,於是向佛至誠懺悔,結果連年病痛霍然痊癒,同時因為身心安定,與道相應,而證得阿羅漢果。賢提國的國王,因聽聞佛陀微妙的開示,法喜非常而求受五戒,終生謹遵教誨,精進用功,最後亦證得須陀洹果。<ref>[https://www.liaotuo.com/fojiaogushi/fojing/19000.html 佛为病比丘洗浴]</ref>
== 佛教信仰 ==

信仰佛教的好处,有些虽然信仰他教亦能获得,但毕竟佛教要高超、殊胜多了。

佛教详尽地剖析宇宙人生的问题,目的在使人对人生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一般人对人生的看法,不外乎[[悲观]]与[[乐观]]两种。

而佛教的人生观,严格说来,是既不属于悲观,也不属于乐观的,我们可以勉强称它做:‘中观’。

什么叫‘中观’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叹人生,也不浑浑噩噩地虚掷生命,它能用智慧的眼光,扫除一切人生的疑惧、苦闷和误解,而正确地认识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佛教又认为众生是一体的,休戚与共的,小我生活于大我之中。因此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对命运操纵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当,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劳,努力奋斗,为了明日,必须献出今天,没有辛勤的耕耘,哪会有丰硕的收获呢?

佛教的戒律,对人的行为并不是死的束缚,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极方面可以止恶防罪,在积极方面能够鼓励救人济世。举‘不杀生’为例,它的真正精神与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杀,而是要去劝人戒杀,一个立志学菩萨道的人,自己杀生固是破戒,就是见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盗’、‘说谎’,更要劝人不要偷盗、说谎,苦口婆心的,不厌其烦的劝人改邪归正。

严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违犯五戒在社会上就不能立足,同时为国法所不容,最后只有身系囹圄,饱尝铁窗滋味。而佛教更认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违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将堕入地狱、畜生、饿鬼等三恶道了。(这三类众生的报应都是痛苦不堪的,因此称为恶道。)我们且不管下世如何,看看目前就够了,人能不杀生,社会上就没有杀人命案;能不偷盗,就没有小偷、强盗;能不邪淫,就不会有男偷女娼,破坏家庭伦理的事;能不妄语也就不会有欺、诈、骗等事;能不饮酒,则身心愉快,头脑清晰,不会因一时糊涂而闯祸。(酒有害身体,早经医学一再证明。)如此,这个社会不是宁静、安乐的社会吗?因此我说佛教有净化社会人心的功用。

佛从不生气,或处罚弟子,在佛教经典中,绝对找不到佛发怒而用洪水、瘟疫来处罚人类的。

佛对弟子一直和颜悦色,谆谆教诲,他真的是‘[[有教无类]]’——不论老、少、贫、富、贵、贱,同时包括宇宙间每一类众生在内。

佛最懂得因材施教,能把握不同的时机,对不同资质的众生说最好的道理。<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3281fa0102yc7l.html 信仰佛教的好处]</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佛教人物]] 
27,00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