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王怀隐

增加 6,728 位元組, 5 年前
增加或调整分类
* '''主要作品:'''《太平圣惠方》<br>
* '''其它作品:'''<br>
 == 王怀隐 人物简介=='''<bigbr>    王怀隐</big>''' 约929~997 约925—997 年)宋 州睢 朝雌 阳(今河南商丘 )人 。[[王怀隐]]起 初为 道士,居住在京城[[ 开封]] 建隆观 的道士,精通岐黄之术,医理精深 术精湛 <br>==人物生平== <ref>{{cite book|url=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PFD&dbname=CPFD0914&filename=ZHZY200807006036&uid=WEEvREcwSlJHSldRa1FhdXNXaEd1ZHpwQlZiNlFCMHVZb21uNFVScytQND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IQMovwHtwkF4VYPoHbKxJw!!&v=MzA1NjZkRWVNT1VLcmlmWnU5dkZ5bm1VNzNKSkZ3UlB5WFJkN0c0SHRuTXFJOUZZdXNNQ2hOS3VoZGhuajk4VG5qcXF4 |title=王怀隐与《太平圣惠方》[A]. |author=付笑萍. |work=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易学与科学委员会.第十一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第十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易学与科学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 |date=2008:3. }}</ref><br>   太平兴国 三年(公元978年),王怀隐 宋太宗 还俗,任 命为 尚药奉御 后来 至[[ 为“翰林医官使”。同年奉命与 翰林]] 医官 院副使王佑、郑奇和医官陈昭遇等,共同编纂《太平圣惠方》。这部医学著作广泛收集宋代以前的医药方书及民间验方,内容丰富,结构完整,在临床的 使 用上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后世方剂学的影响也很大 今人所用的很多方剂和药物的选择和配伍,以及 世的中成药的选方、制作等,不少出自此书,效验犹佳。它既是各家验方的汇编,又是 直在京供职 部综合性的医学巨著 直至去世 对文献研究和中医临床实践均有重要价值 <br>==王怀隐《太平圣惠方》学术特点== <ref>{{cite book|url=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PFD&dbname=CPFD0914&filename=ZHZY200807006036&uid=WEEvREcwSlJHSldRa1FhdXNXaEd1ZHpwQlZiNlFCMHVZb21uNFVScytQND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IQMovwHtwkF4VYPoHbKxJw!!&v=MzA1NjZkRWVNT1VLcmlmWnU5dkZ5bm1VNzNKSkZ3UlB5WFJkN0c0SHRuTXFJOUZZdXNNQ2hOS3VoZGhuajk4VG5qcXF4 |title=王怀隐与《太平圣惠方》[A]. |author=付笑萍. |work=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易学与科学委员会.第十一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第十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C].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易学与科学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 |date=2008:3. }}</ref><ref>{{cite book|url=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2006&filename=SXZY200609080&uid=WEEvREcwSlJHSldRa1FhdXNXaEd1ZHpwQlZiNlFCMHVZb21uNFVScytQND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IQMovwHtwkF4VYPoHbKxJw!!&v=MjY5OTRya1ZMM05OalhSZDdHNEh0Zk1wbzlOWklSOGVYMUx1eFlTN0RoMVQzcVRyV00xRnJDVVJMT2ZadVp0Rnk= |title=略论《太平圣惠方》编著特点[J]. |author=田文敬. |work=陕西中医, |date=2006(09):1135-1137. }}</ref><br>  据《宋史》“王怀隐传”及《玉海》记载, 宋太宗]]即位 在藩邸时曾对方药有所研究,暇日多留意医术,藏有名方千余首。称帝 又诏翰林医官院 各具家传验方以献,又万余首。在太平兴国三年诏 翰林医官使 王怀隐 与副使王祐、郑奇和医官陈迢遇 ,广 藏名 验方、秘方、时方以及历代医书所载之 千余首 校勘 进行参对 编类,每部以隋 太医令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有关论述 之理 冠其首,而方药次之, 成百卷,赐名《太平圣惠方》。<br>  在“御制太平圣惠方序”中清楚地记述了该书编撰的经过,“朕昔自潜邸,求集名方、异术玄针,皆得其要,兼收得妙方千余首,无不亲验,并有准绳,贵在救民,去除疾苦,并偏 翰林医官院,各取到经乎家传应效药方,合万余道,……仍令雕刻印版”。至 淳化三年 (992 (公元992 年) 编印完 书100卷 太宗御制序文 於“五月乙亥正式颁布天下 题名为 诸州各置医博士掌之”。<br>  '''先论后方, 方剂学确立'''<br>   《太平圣惠方》 ,凡1670 全书分1670 门,录方16834首 ,内容丰富。采取按脏腑病证的分类方法和先论后方的编写体例。首列“诊断脉法”,次列“用药法则”,同时兼收了《内经》、《难经》、《脉经》、《千金方》、《外台秘要》等古代名著的医理和治疗方法,对于病证、病机、方剂和药物都有论述 。<br>  王怀隐等人 遵循 “搜隐微,求妙删繁,探赜要, 括简编” 的原则 撰成《太平圣惠方》一书,书中 强调医生治疗疾病必须辨明阴阳、虚实、寒热、表里,务使方随证设,药随方施,并论述了病因病机、证候与方剂药物的关系。王 怀隐 采用按脏腑和各科病证分类的体例,先论后方,在每门之下先引《诸病源候论》的理论为总论,然后汇集方药 ,分门别类分述各科病证的证治 ,体现了 较完整的 理、法、方、药 较完整的 辨证论治体系,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br>  王 怀隐 重视脏腑疾病,把“脏腑疾病”置于所载各种疾病之首,对脏腑的生理病理、虚实寒热、主证诸方,均作了论述 ,计有13种肝胆病方,14种心与小肠疾患,18种脾与胃疾患,14种肺与大肠疾患,16种肾与膀胱疾患 。根据每一类型中所出现的不同症状,施以不同的治法,有纲有目,条分缕晰。对五脏用药, 王氏并 加以明确归类 ,其中肝脏用药有蕤仁等28种,心脏用药有麦门冬等23种,脾脏用药有黄芪等25种,肺脏用药有款冬花等26种,肾脏用药有肉苁蓉等21种 ,这种归类方法,对后世医家有很大影响。 王氏等还总结出95种 <br>  '''重视保健养生,体现道医特点'''<br>  进入宋代,上至皇家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以饮食养生,以饮食治 的通用药 并选用了一些前代罕用或不用 成为人们 药物 普遍要求 。王 氏于经络、腧穴以及刺灸、治法等方面成就也很高 怀隐作为道士 他们还 非常重视 医德和医术的修养 “食治”,认为“安人之本 指出:是以学者 须傍探典笈 资于食。食能排邪而安脏腑 邈审妍媸 精神爽志 服勤 求,探赜无厌,其对医术修 资血气。”把 之要求 生的论述 至今仍有 要的现实意义 点着落在药饵和食疗上 。<br>   王氏等 在其 编著的《太平圣惠方》 一书中 总结了 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为蓝本,广集汉 宗之际 以来 方书 的有关内容 广大人 群众的 医疗经验 。第94卷列神仙服饵共40法,其中所选食药 既是 多为抗衰老食药;第97卷列有药茶专篇,收集药方8首;第98卷列补益药50多种;第96、97卷末专列“食治门”,对中风、三渴、水肿、咳嗽、烦热、霍乱、心腹痛、痢疾、五淋、妊娠、产后、小儿、养老、眼痛、耳鸣耳聋、骨蒸劳、五劳七伤、虚损赢瘦、脾胃气弱不下食、腰脚疼痛等28种疾病情况,介绍了将 种营养丰富的食物调制成粥用以治病的方法。这些食养、食疗方药,多为后世医 所引用,使饮食养生在宋代初步形成一门专一的学科。<br>  书中涉及妇科、儿科处 数量很多,体现宋初医学对妇女、儿童健康的关注;书中有关美容的内容占有一定 汇编 篇幅 至今许多美容药方仍在使用;而神仙、食治、补益方的独立归类表明当时对养生保健有着广泛的需求。这些均说明《太平圣惠方》不仅 是一部 综合性 大型方书,其内容还涉及到日常生活 方方面面,对普及 医学 巨著 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方法 其内容丰富 这与王怀隐身为道士 理论观点 注重养生 比较统 有密切关系。<br>  '''继承发展,开拓创新'''<br>  《太平圣惠方》是我国历史上第 部由政府组织编写的方书,在继承发展前代医学的基础上,也有许多创新之处。<br>  《太平圣惠方》不仅补充了唐代以后的大量药方 对文献研究 还为许多无名的古方确立了方剂名称。<br>  《太平圣惠方•针经》新增腧穴13个,其中经穴有6个,经外奇穴有7个,除眉冲、膏肓俞、厥阴俞3个经穴见载于《脉经》、《千金方》 《外台秘要》外,其余3个经穴、7个经外奇穴均为《太平圣惠方》首载。<br>  有关外科的“五善七恶”之说,也是首先出现在《太平圣惠方》 。该书卷六十一“辨痈疽证候好恶法”明确记载,“然则痈疽之发,有五善七恶之证”,并逐一介绍了“五善七恶”的 临床 表现及诊断结果。<br>  《太平圣惠方》中有许多含有大黄的复方及单味大黄治病的方法,在中医药史上第一次提出不论阴黄或阳黄都可用单味大黄治疗。<br>  书中明确提出“惊风”病名,并对急慢惊风的病因及症状详加辨析。这在我国古代医籍中 践均 属首见,对后世医家很 启发。<br>  书中首次记载了新生儿断脐后,用药物对脐部进行消毒处理、预防脐风的治疗方法。该书卷七十六“孩子 价值 用药物”条下有“烙脐圆方”和“封脐散方”,首次记载了采用药物对初生儿断脐后进行妥善处理、避免“脐肿”的方法。这一成果,比欧洲医生提出用漂白粉泡洗接生者的手和器械来预防新生儿“脐带风”的主张,早了将近50年,堪称我国医学史上的一项创举。<br>  此外,植牙术、枯痔钉疗法、“肛肠”一词的应用等,在《太平圣惠方》中都属首创记载。<br>  宋真宗赵恒两次将《太平圣惠方》赠给高丽,促进朝鲜医药的发展。《太平圣惠方》后来传至日本,对日本医药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 ==参考来源=={{reflist}}
11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