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王君(中国美协)

增加 7,42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代表作品:《[[醉荷]]》《[[清韵依恋]]》《[[瑞雪晴暖图]]》。
[[File:王君3.jpg|缩略图|left|王君画作欣赏]]
 
师从著名画家[[尹默]]门下,得到[[孙其峰]]、[[霍春阳]]、[[白彦延]]先生的指教,主攻工、写花鸟,兼作山水、人物、并涉猎文学、书法、金石等艺术门类。
 
作品在全国及省、市美展中获奖五十余次,报刊杂志共发表近百件作品,曾获“2003年中国画名家大展” 金奖、“河北省艺术联展”一等奖,2005年被评为“中国画百杰”称号,《中国书画报》,《画苑》,《中国画名家颉英集》,《中国画百家》,2007年出版《十二生肖专辑》等。
 
电视台有专题片介绍,香港博雅画廊、日本等国内外机构和个人均有收藏,现任国内几家画廊特聘画师。<ref>[http://wemedia.ifeng.com/8076976/wemedia.shtml 《沧州美术名家档案》王君,大风号,沧州文艺网,2017-02-09]</ref>
===简介===
2008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高研班。
===风格===
涉猎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
[[File:王君6.jpg|缩略图|王君画作欣赏]]
===奖项===
《醉荷》荣获全国十一届美展[[河北]]展区优秀奖。
2012年[[天津杨柳青出版社]]出版《王君南国花卉写生集》。<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E%8B%E5%90%9B/15449473#viewPageContent 著名画家王君官方网站,中国美术协会网]</ref><ref>我市两位青年画家加入中国美协 .中国沧州[引用日期2014-08-27]</ref>
===骨风气韻===
 
 
王君是个很安静的画家。在很多人忙着炒影响、炒画价的时候他一直在闷头闷脑画自己的画,最近又找了个进修的机会去充电了。他早年投尹墨之门,也曾得到孙其峰、霍春阳、白庚延先生的指导,主攻工、写花鸟,兼善人物、山水,作品多次获奖,曾被评为“中国画百杰”称号。其作品多次被国内外收藏机构和个人收藏,被若干家画廊聘为画师。
 
读王君的画,可以读出一种奇骏的状气。这种状气在他的笔墨中成为主要特色。王君作画,多以骨法用笔,而臻于“骨气嶙峋”的境界。
 
所谓骨法,是由线条构成一幅画的骨干,使对象具最基本的形似。骨法乃是构成物体的最基本的条件,古人因有“用笔骨鲠”之说。骨的观念,最初是用在人伦鉴识方面,如《世说新语。赏誉第八》:“王右军目陈玄伯垒块有正骨”;《品藻第九》:“韩康柏虽无骨干,然亦肤立”。这里“骨”字都是形容某人有清钢之性格,这都是用于人伦鉴识的例子。转用于文学艺术,如钟嵘《诗品》谓曹植诗“骨气奇高”这里的“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即是“气”。顾恺之《论画》谓《伏羲神农》“有奇骨”,谓《汉本纪》“有天骨而少细美”。谓《孙武》“骨趣甚奇”,这里所谓的“骨”皆同于“气”。董其昌《画旨》说“友云淡宕,特饶骨韵”。黄修复《益州名画录》谓赵公佑“风骨神气,唯公佑得之”。这里的“骨”,亦与“气”相通。骨法固然有气的因素在焉,但又别一重含义,即技术层面的“骨”与精神层面的“骨”。张庚《图画精意识》则谓“气韵有发于墨者,有发于笔者,有发于意者,有发于无意者。”骨法用笔,是发于笔,而骨气之骨,则发于意或发于无意。
 
王君体现“骨气”的作品,以他的《荷塘》系列最具代表性。王君笔下的荷塘,秋景最多,花退场了,只有半枯的荷叶和一池丰硕的莲蓬。但是荷的精神和气韵也全在这里了。其风格疏简,构图疏空,尽量减少物象,同时又注重留意远近空间,而笔意飞动。他的线条恣肆秀劲,节奏迅疾,纵横驰骋而法度森然,而且由此也看出他书法的功力。王君作画,由泼墨写意而到工笔;王君书法,由草书而到行楷。他在书法与画法之间,写意与工笔之间,相辅相成的探求一种共通的方法。
 
在用墨上,他善于焦墨,用干皴的方式画荷叶也画莲梗,这样处理使物象的骨感更强烈,因而也更具视觉冲击力。这些枯叶、荷茎全是线条,但它们又无不带着画家的情感。看那莲茎或仰或俯,或疏或繁,或忧伤或轩昂,或适然或坚韧,无不是画家感情的宣泻,我觉得王君的画首先是画给他自己的。
 
笔墨是一种特殊的语码,笔的老辣也正是心灵的沧桑,墨的苍劲也正是心灵的坚韧。王君的笔墨语言不含混,不朦胧,耐品味。看上去一条空游无依的线,实际上它是有根的;看上去徒生意外的一笔,实际上它是有来历的。这些都来自于他生命最本质的内蕴。王君学画,受宋代院画影响较深。他是画了若干年之后才开始往回走的,所以对宋院画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宋微宗将高度的写实作为绘画原则,对中国绘画是有贡献的。正式因为他对写实的积极提倡,才树立起宣和画院重视写实的创作风范。画家们在努力提高自己文化、文学素养的同时,更加注重绘画本身的造型准确、笔墨精严,傅色鲜润,所以宋微宗时期画院创造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注重技术未必会消解艺术精神,因为就绘画本身而言,技术问题从来就不单纯是技术层面的,而是一个文化问题。王君对宋院画的学习采取了“得鱼忘筌”的态度,得其风神而遗其形骸。他没有一味在工笔的路子上走下去,而是奠定了属于他自己的工写杂糅,兼工带写的艺术风格。
 
从王君的画中可以读出一个并不完全属于逻辑的理性世界,这个世界里有生动的兴衰荣枯,也充满着生命坚忍的对抗。我相信画家的某一种感觉在他的作品中就是一种情境。
 
我在文章开头说过,王君是个安静的人,这安静来自他心灵的坚定。他作品的气韵也是安宁祥和的,这气韵不是笔墨技巧的气韵,乃是画家以自己的精神融合自然的精神而表现出的气韵。邹一桂谓“今以万物为师,以生机为运。见一花一萼,谛视而熟察之。以得其所以然,则韵致丰采。自然生动,而造物在我矣。”《小山画谱》师法自然而能移夺造化,才有艺术的大自由。徐复观先生认为:一个艺术家的最基本的,也是最伟大的能力,便在于能在第一自然中看出第二自然。我认为先生所言极是。
 
王君通过自然事物的媒介,充分运用象征来表达自己的精神情感,所以他的作品有着强烈的个人情感和心绪色彩。他力求与古人准确的说是宋元以来文人画家完成一种“打通”,不是客观的描摹视觉的事物,而是主观地抒发心灵。不是从视觉出发而是从心灵出发,把物象转化成心象。我想王君走出了他最重要的一步:即从追求笔墨情趣而追寻一种心灵的表达。他从对象化,观赏化中走出来。从愉悦心情的审美中走出来,走向心灵,表达心灵对大千世界和人生况味的感受。其笔墨的巧拙、浓淡、枯润、疏密、虚实、繁简也便构成了心象的语境,因此也便有了“真骨”与“气韵”。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理想的境界,即使是一个奉行写实主义的画家,他所追求的境界也一定是他的理想境界,理想是对现实的补充,换一个角度说,美是对存在的补充。
 
王君从未停止对他的理想境界的追求,这也正是他能够不断开拓新的艺术境界的原动力,因此我们也有信心期待他新的突破。
 
——何香久<ref>[http://www.cangzhou.gov.cn/wcjs/whzc/czmr/ddmr/shmr/148636.shtml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沧州 > 特色文化 > 沧州名人 > 当代名人 > 书画名人,王君,沧州市人民政府]</ref>
 
==参考文献==
135,73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