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诸楚卿

增加 12,36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诸楚卿| 图像 =[[File:诸楚卿.jpg|缩略图|center|[http://big5.gmw.cn/g2b/www.gmw.cn/images/2005-09/19/xin_130902192250046265624.jpg 原图链接]]]| 图像说明 = '''<big></big>'''| 出生日期 = | 国籍 = | 籍贯 = | 职业 = | 母校 = | 研究领域 = }}''' 诸楚卿 ''' ,染整专家、教育家。1897年出生于上海市。1952年8月纺织院校调整后,诸楚卿调华东纺织工学院(1986年改名为中国纺织大学),历任染化工程系教授、系副主任、系主任、院务委员会委员。1954年评为二级教授。1984年退休。早期致力于染整生产技术工作,后长期从事纺织品染整高等教育,为中国染整工业的开拓、发展和纺织染整专业人才的培养作出了很大成绩。撰写了《染织品整理学》、《染色学》、《整理机器专号》等专业著作和染整方面的论文20余篇。==人物简介==诸楚卿,曾用名克成、善宝,1897年3月9日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江苏武进县横林乡顺庄诸家村。1903—1909年先后在上海私塾、上海敬业学堂就读,1909—1912年就读于上海神州大学附中,1912年毕业后进江苏省立第二工业学校(后更名为江苏公立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学习。1917年诸楚卿赴日本就读于东京高等工业学校,1921年毕业后到日本市居染工场、大阪染化合资会社实习。1922年,诸楚卿怀着满腔爱国热情回国,担任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染织科主任。1923—1935年先后担任上海启明染织厂工务主任、染部主任、厂长,常州大成纺织染公司染厂、上海纺织印染厂工务主任、工程师,上海丽明机织印染厂工务顾问;在此期间,并在南洋医科大学任教。1935年秋,诸楚卿应南通学院之聘,任纺织科染化工程系教授、系主任、纺织科科长达17年之久。1941—1951年间,诸楚卿还先后兼任苏州蚕丝专科、私立上海工业专科、中国纺织染专科等学校教授,上海文绮染织专科学校教授、教务主任、代理校长。1952年8月纺织院校调整后,诸楚卿调华东纺织工学院(1986年改名为中国纺织大学),历任染化工程系(后改名纺织化学工程系)教授、系副主任、系主任、院务委员会委员。1954年评为二级教授。1984年退休。诸楚卿于30年代筹组中国染化工程学会,先后担任该学会理事长、常务理事、监事,还曾担任中国纺织学会理事。1955年,诸楚卿参加九三学社,曾担任华东纺织工学院九三学社支社主任委员,为该支社创始人之一。==职业生涯==诸楚卿在日本学校学习和工厂实习期间,目睹日本纺织印染技术的发展,对比之下深感中国纺织印染生产的落后。使他内心产生了强烈的愿望,必须吸收国外先进生产技术,振兴中国的纺织印染工业。他带着所学专业知识,满腔热情地投入了这一开拓性的事业。1923—1935年间他先后任上海启明染织厂、常州大成纺织染公司染厂、上海纺织印染厂的工程师、染部主任、厂长以及上海丽明机织印染厂工务顾问等职。不遗余力地吸收、借鉴国外先进印染生产技术,并结合中国纺织原料资源、工厂生产条件,提高产品质量,研制开发印染新品种。当时,国外新兴染料阴丹士林、凡拉明蓝、海昌蓝等竞销中国,但其染色技术又被各国染料商所操纵。诸楚卿在启明、大成等工厂任职期间,指导、帮助工厂掌握这些染料对纱线和织物的染色技术,创制出与舶来品媲美的国产印染产品,使上海启明染织厂的产品名闻中国,对提高中国印染行业染色技术起着突出的推动作用。 纺织、印染生产的发展,除应精选性能良好的工艺设备外,软件技术是更为重要的决定因素;因而必须依靠专业技术人员共同交流生产经验和提高学术水平。诸楚卿十分重视专业学术团体的这一作用,对中国纺织学会的会务非常关心。特别是1936年赴日考察、交流期间,看到日方有印染加工和染料研制两部分科技人员组成的学术团体,很受启发。回国后,即广泛征求有关人士意见,于次年在上海筹组中国染化工程学会,因“八·一三”战乱停止筹组工作,至1939年才正式成立。诸楚卿当选该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对筹划会务和推动工作不遗余力。 1941年12月日本侵略军占领上海租界后,该学会停止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复会,诸楚卿任第二、三届常务理事和第四届监事等职。中国染化工程学会在诸楚卿的主持和领导下,开办科技讲习班和业余补习学校,组织会员开展技术经验交流,编辑出版《染化》月刊,进行染化技术问题解答和染化人才的就业介绍。而且他工作中联系群众,作风民主,重视老中青结合,提议该学会理事长轮换制,热情扶持培养中青年技术人员,并在第一届理事长任满改选时,他即自动退让,表现出当时知识分子阶层中难能可贵的品质和胸怀。行业人士对诸楚卿在尚处于启蒙时期的中国纺织印染工业作出的开拓、发展方面的突出贡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诸楚卿投身于纺织、印染工业的开拓事业,亲身体会到培养纺织、印染专业人才必须先行。诸楚卿自日本回国,即担任中华职业学校染织科主任。1935年秋应南通学院之聘至1952年夏期间,先后担任该院纺织科染化工程系教授、系主任、代理纺织科科长、纺织科科长。诸楚卿对教育事业十分热心,工作务实勤奋,为人厚道,热爱学生。他亲自编写了《染织品整理学》、《染色学》、《整理机器专号》等多种教材,特别重视整理工艺和技术,把它提到与染色工艺、技术的同样高度。这除填补了当时纺织品整理教材的空白,并在尚未被人们认识织物整理重要性的时期,起到宣传和普及的效果。在染色方面,他积极介绍阴丹士林、凡拉明蓝、海昌蓝等当时的新兴染料,以求学生和染整专业人员尽快掌握这些染料的染色技术。1937年春南通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南通学院纺织科迁入上海租界。诸楚卿于授课之外,多方奔走,为染化系聘请教师,替学生联系实习工厂,乃至张罗筹集办学经费,不辞辛苦为历届毕业生介绍工作,指导就业,深受师生们爱戴和同业人士赞誉。抗日战争胜利后,学生们分批迁回南通,诸楚卿更是热情倍增,往返于沪、通两地授课和处理科务、系务工作。诸楚卿于1951年还为南通学院纺织科染化工程系增设染料专业,培养了两届染料专业毕业生,为新中国染料工业的开创输送了专业人才,开国内纺织院校染化工程系设置染料专业之先河。 诸楚卿在二十余年教学中,特别重视纺织印染科学技术的发展,注重理论联系生产实际,他除经常撰写专文介绍印染生产技术和实践经验外,还经常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和译编外国专业书刊上的文章、撰写论文,刊登在国内的有关专业期刊上。诸楚卿担任《染织纺》周刊主编多年,1946年7月起又主编《染化》月刊,这些专业学术期刊在当时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学生学习、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获得良好效果。诸楚卿长期热心从事教育工作,务实勤奋,桃李满天下。南通学院纺织科、上海文绮染织专科学校等院校的很多校友,对诸楚卿老师的治学严谨、待人诚恳、热爱学生的优秀品质记忆犹新,深为怀念。诸楚卿在培养高等纺织染整专业人才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诸楚卿从事高等教育工作数十年,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始终如一,在及时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了解最新动态和信息方面,身体力行。对中国纺织纤维的开发利用的重视,从未稍减。即使年迈退居在家,仍稿牍满案,孜孜不倦地学习并进行调查研究,关心着学校的教育事业和中国纺织印染工业的发展。液氨处理是70年代美国专利的一项先进的染整加工新技术,处理效果显著。在尚未引进液氨处理设备时,上海第十一印染厂承担了原纺织工业部棉织物液氨处理工艺及设备研制项目,诸楚卿极为热情地支持这项新工艺技术的研究、应用,不顾年迈体衰,亲自查阅、译供多篇有关资料,几次挤乘公共汽车亲临试车现场,仔细观察、分析,参加研讨。他在东北探亲期间,还不辞辛劳去当地有关单位调研柞蚕生长及柞丝的应用情况,并查阅有关图书、资料。 早在1985年,诸楚卿就提出用离子交换法预处理柞丝绸、番瓜酵素(木瓜蛋白酶)法练绸以及接枝和剥皮处理,以改进传统工艺,提高柞丝绸的持久性、柔软手感等效果。同时他还提出广东顺德养蚕方法是建立了农业生态结构,使农林牧副渔结合种桑养蚕,形成大循环的观点;进而提出为提高丝绸染整产品质量应从纤维原料品质抓起,制丝和染整工作者要联系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生态系统来研究种桑养蚕、改良蚕丝品种和改进丝绸加工的新观点,并建议开发蚕丝与化纤的混纺产品。制丝和染整专家们评论,认为诸楚卿十年前提出的这些卓越远见的观点和建议是正确的,具有科学价值和指导意义,并可举一反三应用于其他天然纤维,是符合21世纪科技发展须保护大自然生态环境要求的。诸楚卿在90高龄还调研中国苎麻生产情况,并提出以生物技术改良苎麻品种,以期从根本上改善苎麻纤维性能的可贵建议。 多年来,诸楚卿经常以书面形式,给学校有关领导部门提出自己对中国如何进一步开发纺织纤维和应用染整新技术的想法和建议。诸楚卿1986年7月31日为提供日本蚕丝技术发展动向及研究改良信息,在寄给学校纺化系中共党总支和九三支社的函件中,表示“我虽然年老体衰,但看书、写建议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做的,是为人民群众的,不是为我私人。我有一点微弱力量,要发挥出来贡献于社会主义。”寥寥数语,热爱社会主义之情,跃然纸上。==人物简历==1897年3月9日出生于上海市。1903—1909年先后在上海私塾、上海敬业学堂就读。 1909—1912年就读于上海神州大学附中,1912年毕业后进江苏省立第二工业学校。 1912—1916年苏州工业专门学校肄业。 1917—1921年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毕业。 1921—1922年日本市居染工场、大阪染化合资会社实习。 1922—1923年任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染织科主任、教授。 1923—1927年任上海启明染织厂工务主任、染部主任、厂长。 1927—1931年任上海南洋医科大学南洋医学院教授。 1932—1933年任常州大成纺织染公司染色工场主任技师。 1933—1935年任上海纺织印染厂主任、工程师。兼任上海丽明机织印染厂工务顾问、工程师。 1935—1952年任南通学校纺织科染化工程系教授、系主任、代纺织科科长、纺织科科长。 1941—1944年,苏州蚕丝专科、私立上海工业专科学校、中国纺织染专科等学校兼职教授。 1945—1949年,上海文绮染织专科学校兼职教授、教务主任及代理校长。 1952—1958年任华东纺织工学院染化工程系教授、系副主任、系主任、院务委员会委员。 1992年10月19日逝世于北京。==主要论著==1诸楚卿.棉布染元色.染织纺周刊,1935,1(5):67. 2诸楚卿.化学方法制布实现之推测.染织纺周刊,1936,1(22):341. 3诸楚卿.染织品整理学.上海:染织纺周刊社,1936. 4诸楚卿.棉之漂白.染织纺周刊,1939,4(3):2087—2089. 5诸楚卿.蒽醌族染料.染织纺周刊,1940,6(1):2385—2391. 6诸楚卿.整理机器专号.上海:染织纺周刊社,1942. 7诸楚卿.用整理方法上丝光法.杼声,1944,8(14). 8诸楚卿.推进染料工业之计划.纺织周刊,1946,7(11):340—341. 9诸楚卿.氧化染料与其染色法.染化月刊,1947,4(4、5):33. 10诸楚卿.棉纱之煮练.染化月刊,1947,4(9):25. 11诸楚卿.亚麻.杼声,1947,9(19). 12诸楚卿.黄麻.染化月刊,1947,4(7)、(8). 13诸楚卿.染色学.上海:诸氏丛书出版社,1950.
1,25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