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葛钟麟

增加 2,09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在校期间,他与同学合办了一所中学补习夜校。他任校长,把夜校会计班办得很出色,赢得社会承认和盛誉。<br>
1951年,葛钟麟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南通学院农艺系病虫害组。<br>
是年,他参加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招收研究人员的考试,以优异成绩被录取,但因教育部强调统一分配,仍分回南通学院任教。1952年院系调整,他随校合并至苏北农学院工作 。1954 。葛钟麟1954 年,葛钟麟调至安徽大学农学院。安徽农学院独立建院后,他一直在该院任教。数十年间,葛钟麟从未放松教学和科研,1979年晋升副教授,1981年晋升教授,曾担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系主任等职。<br>
1955年,葛钟麟被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借用,参加中苏生物调查团,到云南调查紫胶虫,为发展中国紫胶生产打下基础。<br>
葛钟麟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如1982年在伦敦召开的同翅目叶蝉与飞虱科学术会议,1984年第17届和1988年第18届国际昆虫学大会。葛钟麟曾任中国昆虫学会理事、中国动物志编委会常委、安徽省昆虫学会理事长、安徽农业大学植保系主任;长期担任《昆虫学报》、《昆虫分类学报》及《华东昆虫学报》编委,《安徽植保》和《安徽昆虫》主编 。1995 。<br>1995 年9月26日,因脑溢血复发,不幸在合肥逝世。<br> ==学术成就==一、完成《中国经济昆虫志·叶蝉科》<br> 1956年起,在朱弘复指导下,葛钟麟开始从事叶蝉分类研究。他经常利用夜晚时间进行标本解剖和鉴定,每年暑假都外出采集。经过3年多的努力和艰苦奋斗,他终于完成了《中国经济昆虫志·叶蝉科》一书的初稿。该书于1966年出版,为教学、科研和生产提供了基本资料。<br>二、进行飞虱分类研究,解决了3种褐飞虱的鉴别区分<br> 70年代初,褐飞虱大发生,为害严重。葛钟麟集中精力进行了飞虱分类研究,解决了3种褐飞虱的鉴别区分,写出《诱虫灯下常见飞虱种类的鉴别》一文。这篇文章对测报站工作有指导作用,是迫切需要的资料,对研究越冬迁飞与防治措施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br> 三、合作完成《中国经济昆虫志,第二十七册飞虱科》<br> 1984年,葛钟麟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写出《中国经济昆虫志,第二十七册飞虱科》一书。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葛钟麟还承担了为各省市有关单位鉴定标本的任务。这一工作非常繁重,每天平均接到20多个邮件,有些还限期完成。这期间,葛钟麟患有高血压和胆结石等多种疾病,健康状况不佳。他常常带病工作,在没有助手的情况下,整天埋头于显微镜下,解剖叶蝉和飞虱的细小虫体。多年来,共为100多个单位鉴定了约1万多号标本,从未索取过任何报酬<br>。 四、完成《中国动物志·大叶蝉》<br> 结合标本鉴定,葛钟麟参与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编写的《西藏昆虫》等4部专著中的叶蝉总科部分。此外,还参加地方志的编写,如《云南森林昆虫志》、《西藏病虫杂草》等。当他在1991年因工作过于繁重以致中风和留下偏瘫后遗症后,仍然坚持完成了《武夷山昆虫》一书,并着手写作《中国动物志·大叶蝉》一书。<br>
==主要论著编辑==
《昆虫学报》
1、葛钟麟:《蚕豆象的初步研究》,《昆虫学报》,1952,2(1):38-46<br>2、葛钟麟:《角点毒蛾的初步研究》,《昆虫学报》,1952,2(2):87-102<br>3、葛钟麟:《黑缘透翅蛾的研究》,《昆虫学报》,1953,3(3)245-288<br>4、葛钟麟,吴达璋等:《农业害虫丛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56<br>5、葛钟麟译:《苏联茶场的害虫》,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br>6、葛钟麟:《安徽省农林害虫名录初报》,《安徽农学院学报》,1957(1):127-142<br>7、葛钟麟:《合肥市蔬菜害虫初步调查》,《安徽农学院学报》,1958(2):1-13<br>8、葛钟麟:《铜绿金龟子的研究》,《昆虫学报》,1959,9(6):491-519<br>9 葛钟麟.中国经济昆虫志·第十册叶蝉科.北京:科学出版社,1966<br>10 葛钟麟,中国科学院登山科学考察队.西藏昆虫.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br>
1,16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