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2
次編輯
變更
达·迦马
,無編輯摘要
青年时代的达·伽马参加过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战争 ,后到葡宫廷任职 。1497年7月8日受葡萄牙国王派遣,率船从里斯本出发,寻找通向印度的海上航路,船经加那利群岛,绕好望角,经莫桑比克等地,于1498年5月20日到达印度西南部卡利卡特 。同年秋离开印度,于1499年9月9日回到里斯本。伽马在1502~1503年和1524年又两次到印度,后一次被任命为印度总督。伽马通航印度,促进了欧亚贸易的发展。在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前,欧洲对印度洋沿岸各国和中国的贸易 ,主要通过这条航路。这条航路的通航也是葡萄牙和欧洲其他国家在亚洲从事殖民活动的开端。
==人物简介==
瓦斯科·达·伽马(1469~1524.12.24)(葡萄牙语:Vasco da Gama)葡萄牙航海家,从欧洲绕好望角到印度航海路线的开拓者。生于葡萄牙锡尼什,卒于印度科钦。
青年时代参加过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战争,后到葡宫廷任职。
1497年7月8日受葡萄牙国王派遣,率船在里斯本出发,通过寻找印度的海上航路,船经过加那利群岛,绕过好望角,经过莫桑比克等地,于1498年5月20日到达印度西南部卡利卡特。
同年秋离开印度,于1499年9月9日回到里斯本。
伽马在1502~1503年和1524年又两次到印度,后一次被任命为印度总督。伽马通航印度,促进了欧亚贸易的发展。
在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前,欧洲对印度洋沿岸各国和中国的贸易,主要通过这条航路。这条航路的通航也是葡萄牙和欧洲其他国家在亚洲从事殖民活动的开端。
==人生生平==
瓦斯科·达·伽马是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也是开拓了从欧洲绕过好望角通往印度的地理大发现家。由于他实现了从西欧经海路抵达印度这一创举而驰名世界,并被永远载入史册!
1469年,达·伽马出生于葡萄牙一个名望显赫的贵族家庭,其父也是一名出色的航海探险家,曾受命于国王若昂二世的派遣从事过开辟通往亚洲海路的探险活动,几经挫折,宏大的抱负竟未如愿所偿而却溘然去世了。达·伽马的哥哥巴乌尔也是一名终生从事航海生涯的船长,曾随同达·伽马从事1497年的探索印度的海上活动。为此,达·伽马是一名青少年时代受过航海训练,出生于航海世家的贵族子弟。
西欧发展迅速,对外贸易交流也发展起来。由于《马克·波罗游记》对中国和印度的精彩描述,使西方人认为东方遍地是黄金、财宝。然而原有的东西方贸易商路却被阿拉伯人控制着。为了满足自己对黄金的贪欲,欧洲的封建主、商人、航海家开始冒着生命危险远航大西洋去开辟到东方的新航路。
15世纪下半叶,野心勃勃的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妄图称霸于世界,曾几次派遣船队考察和探索一条通向印度的航道,1486年,他派遣以著名航海家巴尔托洛梅乌·缪·迪亚士为首的探险队沿着非洲西海岸航行,决心找寻出一条通往东方的航路。当船队航行到今好望角附近的海域时,强劲的风暴使这支船队险些葬身于鱼腹之中。迪亚士被迫折回葡萄牙。从此,欧洲人便发现了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事过不到几年,1492年哥伦布率领的西班牙船队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消息传遍了西欧。面对西班牙将称霸于海上的挑战,葡萄牙王室决心加快抓紧探索通往印度的海上活动。子继父业,葡萄牙王室将这一重大政治使命交给了年富力强,富有冒险精神的贵族子弟达·伽马。
==首次航海==
1497年7月8日,瓦斯科,达·伽马奉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之命,率领四艘小型船共计170多名水手,由首都里斯本启航,踏上了去探索通往印度的航程。于是他循着10年之前迪亚士发现好望角的航路,迂回曲折地驶向东方。
此时的葡萄牙国内贵族们依然对在是否继续向东寻找印度的问题上,持否定态度。葡萄牙新国王曼努埃尔一世只能尽可能地购买和使用较小的船只出航,并得到了国内工商业阶层的一致支持。曾经为王国发现好望角的航海英雄迪亚士也率领一支小船队为新的印度洋远征舰队护航开道。经验丰富的他一直护送达·伽马的船队抵达葡萄牙位于西非海岸的殖民地堡垒,才与即将成为世界名人的后辈分道扬镳。
水手们历尽千辛万苦,在足足航行了将近4个月时间和4500多海里之后,来到了与好望角毗邻的圣赫勒章湾,看到了一片陆地。向前将遇到可怕的暴风袭击,水手们无意继续航行,纷纷要求返回里斯本,而此时达·伽马则执意向前,宣称不找到印度他是决不会罢休的。
圣诞节前夕,达·伽马率领的船队终于闯出了惊涛骇浪的海域,绕过了好望角驶进了西印度洋的非洲海岸。
1497年圣诞节时,达·伽马来到南纬31°附近一条高耸的海岸线面前,他想起这一天是圣诞节,于是将这一带命名为纳塔尔,现今南非共和国的纳塔尔省名即由此而来,葡语意为“圣诞节”。
1498年1月,达.伽马一行人的船队抵达了东非的莫桑比克海域。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史可查的大西洋直接至印度洋的深度航行,对于传说与财富的憧憬渐渐浮现。继后,船队逆着强大的莫桑比克海流北上,巡回于非洲中部赞比西河河口。这年的3月底,达.伽马的船队在消耗了大量补给品后,按照惯例凿沉了伴随航行的补给船,仅以3艘船只轻装前行。这些船只的人员薄弱,但却承载了葡萄牙人对于新世界的所有期待。
当葡萄牙人闯入印度洋世界时,这片广袤海域和周边的居民对他们而言都是陌生而危险的。
古代的部分希腊罗马商人都曾经亲临亚洲腹地和印度地区进行贸易,而在中世纪的欧洲,站在贸易最前沿的威尼斯商人是极少数能够抵达遥远的东方并且返回的幸运儿。
13世纪后期,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元朝时代,威尼斯商人就已经抵达印度甚至一路向东,最远抵达了中国沿海的福建等地。但是出于行业垄断以及威尼斯共和国严格的保密制度需要,这些旅行大都淹没于历史之中。少数的例外之一就是闻名遐迩的马可·波罗,他的《东方见闻录》在当代以《马可波罗游记》而为人们所熟知。在他的笔下,神秘的东方更加美妙而让人神往,乌托邦式的旅行见闻成让欧洲人愈发对亚洲心痒痒。
最后让包括葡萄牙在内的西欧人对东方朝思暮想的原因并非经济问题,而是宗教情节和地缘政治方面的考虑。如同神秘的印度、西非黄金这些中世纪通行欧洲的传说一样,一个关于遥远东方存在一个强大的基督教王国的故事几乎人尽皆知。现代历史学家对于这则传说的源头提出过各种猜测:从封闭在东非内陆的基督教古国埃塞尔比亚到印度的德干高原地区一直留存的发源自公元1世纪的原始基督教,以及蒙古高原地区那些皈依了中国人称之为景教的基督教涅斯托利派部落,应有尽有。中世纪的欧洲人习惯称呼这位东方基督教大国的统治者为“约翰长老”,并且希望有一天能与之取得联系,联手从东西两个方向上夹击他们的穆斯林敌人。
然而这些幻想很快就被残酷的现实给无情的打破了。4月1日,葡萄牙人来到了东非沿岸海洋贸易的重要港口-——蒙巴萨。城里的穆斯林居民和后来的印度人一样,对这些突如其来的船只毫无了解。
当蒙巴萨的居民发现这些神秘的来客居然是基督教徒后,双方的关系便迅速恶化。这座地区内最具份量的海洋贸易城市无疑以穆斯林商人为主,因商业利益而产生的异教排斥自然可想而知。葡萄牙人最初也期望这是传说中约翰长老治下的基督教城市,在无情的现实让他们认清这是一座穆斯林城市后,武装冲突也就不可避免。
由于达伽马深知自己有重任在身且兵力单薄,所以不敢在蒙巴萨恋战。在摆脱了临时聚集的穆斯林船只后,他们继续向北航行,于4月14日转入了同蒙巴萨的竞争对手城市——马林迪。当地的统治者虽然也是穆斯林,但却出于打击竞争对手的目的与葡萄牙人表示友好。
这种破碎而对立的政治格局,在当时的印度洋海岸各地的常态。葡萄牙人也很快认清了这个形势,并狡猾的利用了这点,在远海玩着拉帮结派的游戏。马林迪只是他们理解这一政治格局的第一站。
马林迪的统治者不仅允许达伽马在自己的城市建立用于贸易和支持航海的小型要塞,还为达伽马奉上大礼:资深领航员艾哈迈镕·伊本·马吉德。这位出生于阿拉伯半岛阿曼地区的导航员,是当时著名的航海学专家,由他编著的有关西印度洋方面的航海指南当代仍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他将带领远道而来的葡萄人,第一次穿越印度海域水手们已经玩转了2000多年的季风航线。正是在这位经验丰富的领航员的带领下,葡萄牙船队于4月24日从马林迪启航,利用印度洋海上只有每年上半年才特有的西南季风,直扑印度海岸。终于在1498年的5月20日抵达了印度西南海岸最强大的港口城市卡利卡特。而该港口正好是半个多世纪以前,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所经过和停泊的地方。
这是中世纪以来,西欧人的船只第一次航行到这片神秘的土地,达·伽马的名字和这一天一起被永远铭记在世界历史的纪念碑上。马吉德手里的印度洋海图,则成为了葡萄牙人之后探索和征服整个印度洋地区的情报来源。而卡利卡特的港口则在一片惊讶中,迎接了登岸的葡萄牙开拓者。印度当地更为多元的宗教文化和复杂的贸易活动,都让卡利卡特人在一开始并没有表现出蒙巴萨居民的那种强烈敌意。
之后的三个月里,达·伽马的小型远征部队一直呆在卡利卡特,一来是为寻求贸易,其次也是在进一步打探印度地区的情报。但在这段时间里,达·伽马和他的属下都过的却并不顺利。虽然卡利卡特的土著居民和国王都是印度教徒,但这里向西的贸易,大部分都已经被穆斯林所垄断。
由于穆斯林商人阶层出于打击竞争对手的缘由而介入进来,轻而易举的挑拨了萨摩林与达·伽马一行人的关系。结果葡萄牙人开始受到严格的监视和控制,甚至不被允许开船回国,部分登岸的使团成员被当局扣留。
一筹莫展的达·伽马仍旧不想用自己手头微弱的兵力,轻启战端,不过聪明的他很快找到了对策。当几位印度教贵族上船尝试贸易时,伽马果断下令将他们扣留,并作出要拔锚起航的姿态。萨摩林马上用之前扣押的葡萄牙人交换了这些重要人质,并允许葡萄牙船队立即起航离开。
临行前,达·伽马收到了萨摩林写给曼努埃尔一世的信件:只要能得到金、银、珊瑚和红布,愿意建立贸易关系。这样简短而刻板的客套话,仍然让达.伽马一行人备受鼓舞。
1498年的8月29日,达·伽马在留下少数几名联络人在当地建立他们在印度地区的第一个商站后,就带着船队匆匆起航回国了。在经过卡利卡特的北方邻居坎纳诺尔时,葡萄牙人终于在当地进行了友好的贸易,获得了香料、肉桂和五六个印度奴隶。当地统治者对于葡萄牙的态度与马林迪对蒙巴萨的怨恨基本一致。毕竟,同一联盟或阵营下的对手也不可能是铁板一块的。
返航途中,达·伽马经过马林迪,并在此建立了一座纪念碑,这座纪念碑当代还矗立着。
返航时船队就不太幸运了,许多水手在途中死于疾病,其中包括达·伽马的弟弟。最后只剩下2条船,1499年7月10日,“贝里奥”号回到葡萄牙,达·伽马的旗舰则在1499年9月9日才抵达里斯本。生还的水手仅有开航时水手总数的一半。
利益与瓦解有了达·伽马在1498年的这次成功,葡萄牙国内对于远航印度的热情再次高涨起来。1500年,曼努埃尔就派出了历史上去往印度的第二支舰队。这支由卡布拉尔率领的远征部队总共有13艘船只组成,比达·伽马之前指挥的探索舰队强大了不少。有了这样强大的舰队支持,卡布拉尔不必在同蒙巴萨以及卡利卡特的交涉中战战兢兢、缩手缩脚。
不过港口与市场内的穆斯林商人并不合作。他们联手抵制刚刚登陆的葡萄牙人,还收买了当地的印度商贩,让印度人谎称手里没有香料存货。
卡拉布尔于是下令突袭了一艘停泊在港口的阿拉伯帆船,并在船上搜出了大量印度人此前已经声称没有了的香料。这一行动也导致了当地的几千名穆斯林和印度人对陆地上的葡萄牙人发起了攻击。卡拉布尔派出的70人商团在众人的围攻中损失了50人。这位已经忍无可忍的统帅当即下令舰队炮轰卡利卡特城。
不愿意浪费时间的卡拉布尔在当地寻觅到了同情他们的印度人。在他建议下,卡拉布尔的舰队向南航行,来到了与卡利卡特有竞争关系的港口城市科钦。葡萄牙人在这个字条条件优良的港口内,如上一次达·伽马在坎那诺尔一样,成功地进行了贸易。
接着,更南方的港口奎隆也在得到这个消息后,向葡萄牙人伸出了橄榄枝。卡布拉尔顺势在科钦和奎隆两地建立了2个商站,加上此前就与葡萄牙关系密切的坎那诺尔,三座嫉妒和反对卡利卡特商业霸权的城市,一同向着葡萄牙一方倒戈。
如同东非的马林迪一样,葡萄牙人以旧格局破坏者的形象出现,很快获得了弱势一方的垂青。他们可以不用担心在印度缺乏停泊港口与贸易对象了。
1501年,卡拉布尔的舰队终于返回了葡萄牙本土。搭乘这些海船一同到达里斯本的三位大使。他们是科钦、奎隆和坎纳诺尔三座城市的外交代表,各自都随身携带了当地统治者给予曼努埃尔一世国王的信件。这三座城市都是印度洋西南海岸地区的重要贸易港口,却长期为最强大的卡特利特所压制。强大的葡萄牙人出现让这些地方的统治者看到了希望。
卡拉布尔身后逐渐远离的印度洋世界依然广袤而危险。对葡萄牙人抱有敌意的对手仍旧是他们数量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但这片破碎的世界的间隙已经被新来者所发现,利益让彼此陌生的他们迅速走到了一起。
1502年2月,瓦斯科·达·伽马再度率领船队开始了第二次印度探险,目的是建立葡萄牙在印度洋上的海上霸权地位,新的船队总共有多达23艘战船。船队途经基尔瓦时,达·伽马背信弃义把该国埃米尔扣押到自己的船上,威胁埃米尔臣服葡萄牙向葡萄牙国王进贡。
舰队抵达卡利卡特后萨摩林继续奉行一贯的不合作态度。达.伽马在要求萨摩林赔偿商站及人员的损失无果后也不再像第一次登陆时那么克制,下令舰队第二次炮轰卡利卡特城。
船队在坎纳诺尔附近海面上,达·伽马捕俘了一艘麦加驶来的埃及商船梅丽号,将船上300名乘客,包括妇女儿童全部烧死。据一名葡萄牙目击者叙述:“……在持续了长时间的战斗之后,司令以残暴和最无人性的手段烧毁了那只船,烧死了船上所有的人。”
他这是在向印度人释放一个强烈的信号:葡萄牙人的海军将接管并重新制定当地的贸易秩序。
为了减弱和打击阿拉伯商人在印度半岛上的利益,达·伽马下令卡利卡特城统治者驱逐该地阿拉伯人,尔后又在附近海域的一次战斗中,击溃了阿拉伯船队。
对于萨摩林而言,更加无法接受的是这次葡萄牙人的远征已经不满足于贸易和勒索。总共有5艘船在达伽马回国后被留在了科钦和奎隆,成为了近代欧洲人在亚洲地区的第一支常驻舰队。
这些战船不仅仅将在1502年年底到1503年年初保护两个城市的葡萄牙商站,还要在回国前执行在贸易季节封锁红海的重任。穆斯林的商船将在整个夏季被封锁在红海里无法进入印度洋,这样香料贸易将被葡萄牙独享。
这些军事力量已经拥有了印度和非洲本地盟友的支持。整个过程中军事所占据的比重并非大头,利益与外交才是达·伽马这样的葡萄牙指挥官的制胜之道。
1503年2月,达·伽马满载着从印度西南海岸掠夺来的大量价值昂贵的香料,乘着印度洋的东北季风,率领13艘船只向葡萄牙返回,同年10月回到了里斯本。据说,达·伽马此次航行掠夺而来的东方珍品:香料、丝绸、宝石等,其所得纯利竟超过第二次航行总费用的60倍以上。
当达·伽马完成了第二次远航印度的使命后,得到了葡萄牙国王的额外赏赐,1519年受封为伯爵。1524年,他被任命为印度副王。同年4月以葡属印度总督身份第三次赴印度,9月到达果阿,不久染疾。12月在卡利卡特逝世。
评价编辑
达·伽马率领由4艘船、约170名水手组成的船队由里斯本出发,探索出了绕过“好望角”通往印度的航线。达·伽马无疑是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但是人们对他人格的评价是“骄横跋扈,狂暴凶残”。
达·伽马是一个优秀的航海家,但不是一个称职的外交官,他更倾向于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
在达·伽马在内诸多葡萄牙探险家的努力下,经过近百年的探险、屠杀、抢掠,葡萄牙横跨半个地球的东方殖民帝国终于建立起来。
==后世影响==
为了垄断葡萄牙与东方之间的贸易利益,对于欧洲各列强,葡萄牙王室曾一度对他们封锁了绕过好望角可达到印度的消息。另一方面,葡萄牙王室又秘密策划了对印度洋上其他航路的封锁。为此,它发动了一场对阿拉伯人的海战,1503年,葡萄牙于印度洋上打败了阿拉伯舰队。一时间,葡萄牙船队成为独霸于印度洋海域的盟主地位。
从1494年葡、西两国签订的划分海外势力范围的《托尔德西拉条约》到1529年再次协议签订的《萨拉戈萨条约》,由于达·伽马开辟印度新航路的成功,像葡萄牙这样一个人口当时仅为150万的蕞尔小国竟囊括东大西洋、西太平洋、整个印度洋及其沿岸地区的贸易和殖民权利。
由于新航路的发现,自16世纪初以来,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很快成为西欧的海外贸易中心。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商人、传教士、冒险家糜集于此,从此启航去印度、去东方掠夺香料,掠夺珍宝、掠夺黄金。这条航道为西方殖民者掠夺东方财富而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无怪乎西方人直至400年后的1898年,仍念念不忘,达·伽马对开辟印度新航道的贡献而举行纪念活动。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新航道的打通同时也是欧洲殖民者对东方国家进行殖民掠夺的开端。在以后几个世纪中,由于西方列强接踵而来,印度洋沿岸各国以及西太平洋各国相继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达·伽马的印度新航路的开辟,最终给东方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
从短期来看,它对葡萄牙的影响最大。通过控制通往东方新的贸易航线,这个位于文明世界边远地区的国家,不久便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而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之一。葡萄牙人迅即在印度周围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殖民帝国。他们在印度、印度尼西亚、马达加斯加、非洲及其它地区均设有前哨站,这当然是对他们在巴西租界地和在非洲西部殖民地的巩固。甚至早在达·伽马之前他们就拥有在巴西的租界地,在非洲西部建立了殖民地。这些殖民地中有几个直到二十世纪上半叶还被葡萄牙人所把持。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瓦斯科·达·伽马航海所带来的影响不在欧洲或中东,而在印度和东南亚。事实上印度在大部分历史时期是一个相当闭关自守的国家,惟一重要的外来影响是来自西北,但是达·伽马的航海使印度通过海路与欧洲文明世界相接触。欧洲人的影响和势力在印度逐步上升,直到十九世纪下半叶,整个大陆都受不列颠君主统治为止。就印度尼西亚来说,它首先受到欧洲人的影响,随后又完全被欧洲人控制,直到二十世纪中期,这些地区才获得自主权。
==人物纪念==
为了表示对这位著名航海家的深刻怀念,葡萄牙发行一枚瓦斯科·达·迦马纪念金币,由João Duarte设计,葡萄牙造币厂铸造。该币成色为99.9%,直径为12毫米,重量为1.56克,发行量为20000枚。正面以大海为背景,左上方为葡萄牙国徽,右下方为面额,边缘为国名;背面为瓦斯科·达·迦马肖像和船只的线条抽象画,边缘为其姓名和生卒年份。
此外,葡萄牙更制造了达·伽马级护卫舰,来纪念达·伽马。
在历史上,葡萄牙是一个海上强国。它的殖民主义旗帜随着它的强大舰队所至,插遍了世界。可它也是个饱受其他海上强国欺压的国家。葡萄牙人忘不掉曾经辉煌和耻辱的历史,忘不掉葡萄牙在15~16世纪涌现出的一批优秀的航海家和探险家。葡萄牙人的这种情结在葡海军对最新一级护卫舰命名上得到充分表现。
在上世纪90年代初,葡萄牙新购的一级共3艘护卫舰相继服役。葡萄牙人分别用15世纪葡萄牙最著名的航海家和探险家的名字为其命名,强烈地表达对那段海上强国史的怀念。这便是“瓦斯科·达·伽马”号、“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号和“科尔特·雷亚尔”号,舷号分别为F330、F331和F332。这级舰也便称“瓦斯科·达·伽马”级,简称“达·伽马”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