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王芗斋

增加 2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王芗斋'''
'''王芗斋'''先生,名政和,又名尼宝,字宇僧,晚年自号“矛盾老人”,1885年生于河北深县魏家林村。自1894年从郭云深大师学习形意拳。因其终年苦修苦练,寒暑不辍,深究拳理,倍受郭老青睐,故尽得郭老毕生拳学之精髓。弱冠之年,已成为一代名师。
{{艺人
| 姓名 = 王芗斋
}}
<big>'''王芗斋'''</big>
'''王芗斋'''先生,名政和,又名尼宝,字宇僧,晚年自号“矛盾老人”,1885年生于河北深县魏家林村。自1894年从郭云深大师学习形意拳。因其终年苦修苦练,寒暑不辍,深究拳理,倍受郭老青睐,故尽得郭老毕生拳学之精髓。弱冠之年,已成为一代名师。
== 人物平生 ==
 '''王芗斋'''先生于1886年(光绪十二年丙戌年)11月24日(农历十月二十九日)生於[[河北省深县魏家林村]](质疑:上文资料写的是1985年)。原名尼宝,又名宇僧,後启用芗斋名。祖父在本县一商肆中管账。深县民风强悍,民多习武,名家辈出。如河北省形意拳鼻祖[[李洛能]]先生,八卦掌名家[[程延华]]兄弟。[[李洛能]]先生的弟子[[刘奇]]兰、[[郭云深]]都是深县人。郭云深以半步崩拳驰名於世。郭云深马庄人,与魏家林村为邻。王郭两家原有戚谊,芗斋先生封翁 亦曾随郭氏学形意拳,因王氏幼年瘦弱,又患喘病,家人恐其不寿,拟送其到郭处学拳。郭氏因年迈,又患足疾,原不拟收王芗斋为弟子,适郭云深独子郭深堕马死,经另一戚谊赵乐亭先生极力说项,郭方破格允准,并留王芗斋居於家中。时王芗斋年方14岁,聪敏过人,锻炼刻苦,郭云深爱如己出,倾囊相授。郭老晚年习惯盤腿坐炕上搭手传艺,王芗斋则立炕下站桩换劲。冬季郭老起床後,首先查看站桩脚印的湿润程度,如不够,则怒目视之,王芗斋须再练习站桩,直至湿度充足方可休息,可见郭老对王芗斋要求之严。郭老于易箦之时,犹以绝艺示之。从郭老学拳者多矣,但能克承其教者,不多。郭老曾有非其人不能学,非其人不能传之叹。郭太师母曾对王芗斋说:“你们爷俩真有缘份。”并谆谆相嘱要勤奋学习,勿负师望。 
郭老对其他学员皆以常规拳套招法教之,独不教王芗斋。先生遂从师兄弟处偷偷学习,郭老发现後,叱之曰: “玉皇大帝在此,你不向他学习,反而各处找土地爷,跟他们能学会什麼?”是以郭氏门下深入之摩地,得心意门之真髓者唯王芗斋先生一人而已。
近代谈河北形意拳者,将形意拳分为三派:一是以刘奇兰先生弟子李存义为代表的保守派;二是以李魁元先生弟子孙福全为代表的综合派;三是以郭云深先生弟子王芗斋为代表的心意派。形意拳原出自少林镇.山拳法“心意把”。
 
1903年,保定府一镖局主持人,原从学于郭云深。因失镖誉落,乃遣人送厚礼请郭老出山代为挽回声誉(质疑,郭云深在1903年已经去世)。郭氏以年迈辞,在坚请下,郭老乃遣王芗斋携亲笔书札前往保定。镖局主持人以王芗斋年幼颇为不满。次日王芗斋在镖局院内闲顾,见院内两侧兵器架上陈列多种兵器,先生顺手拔出一白蜡竿子试手,镖局夥计大惊,入报总镖头。昔日镖行规矩,如有人动门前大枪及竿子等兵器者,即表示前来寻衅比武。镖头赶来,举手拍先生手腕怒叱曰:“小孩子不许乱动!”话未了,先生顺手一抖,镖头已飞出丈许跌倒在地,惊恐之馀,高呼: “好!这才是老师教的真功夫!师弟,你可要把这一手留下来,教给我们。”经此一战,镖局方知王芗斋身手不凡,改容相待。从此王芗斋之名不胫而走。王芗斋回故乡後将此事禀告郭老,郭老抚须点首笑曰:“他们没有站过桩,怎能发出这个劲儿。”王芗斋先生晚年常告门人云: “从那时起我才明白摔人是怎麼个劲儿。”是年王芗斋年仅18岁。郭老亦于当年逝世。此後王芗斋更刻苦锻炼,每日清晨携乾粮和水到村外林中练功,日暮方归,数年功力大增。
 
  
1905年,先生20岁,随父往绥远经商,归途遇路劫者10多人,均持械,王芗斋与父亲徒手将匪徒击散,强人边跳边呼:“这小孩子真厉害。”先生每忆及此事即说:“你打倒几个,其馀的不打就跑了,并不费劲。”
曾应军政界名人徐树铮之约与当时总统府武术教师、名拳术家李瑞东竞技。徐氏设宴於官邸,请京都各武术界及军政界显赫人物作陪。芗斋先生先到,李氏後到,王遥见李氏到即至大厅门外相迎,入厅时,两人互相礼让先行,两臂相交,表面似礼让,实则各试暗劲,李氏年老不支,一腿软曲下跪,王氏顺势搀扶,二人仍互让:“请,请。”同入厅内。外行人不明底细,但胜负已自知。俟群起入席,首遍酒後,李氏即托辞入厕,离席而去。後徐氏再设宴为二人和解,但李氏已返武清故里。芗斋先生後每谈及此事则悔恨不已,盖李氏已是成名人物,且年事已高(时年62岁),自己不应壮年盛气,致使李氏郁郁成疾。先生每以此事训戒学人,而先生个人亦引以为戒,并严嘱如,今後遇见练太极五形锤者都应礼让为先,不可好勇斗狠。是年,先生应陆军部之聘任武技教练所教务长,徐氏任所长。先生聘刘奇兰先生之子刘文华、李存义先生嫡传弟子尚云祥、李魁元先生弟子孙福全等为该所教练。时教练所群英荟萃,盛极一时。
 
山东临清名武师周子炎,原是临清州大户,由於穷文富武,把家产都花在练武上了。慕芗斋先生大名,特到北京与先生较量。一试辄北,败後即走,次年仍败,到了第三次方心悦诚服,拜先生门下,入教练所学习。诚如他自己所说:“我来是想当先生的,孰知却当了学生了。”这就是当时拳术界盛传之“王芗斋气走鼻子李,周子炎三败入王门”故事的由来。
1929年,王芗斋先生44岁,应李景林、张之江先生二人之请,伴张占魁先生赴杭州“国术游艺大会”任评判委员後。应师兄钱观堂先生之约赴上海相见。
 
1929年武术名家留影照片中有李景林,孙禄堂、褚民谊,刘崇峻、杨澄甫、杜心武、吴鉴泉、刘百川、蒋馨山、张兆东、王渊生、张绍贤、刘协生、王宇僧、蒋桂枝、高风岭、尚云祥、张秀林、邓云峰、马玉堂、许禹生、韩化臣、黄柏年、刘彩臣、杨季子、王茂齐、刘恩寿、吴恩候、金佳福等。
还有孙存周、高振东、左振英、佟忠义、刘高升、田兆麟、褚桂亭、李星阶、肖品山、李书文、叶大密、陈微明、刘丕显、任鹤山、汤鹏超、姚馥春、万籁声、李丽久、张思庆、耿霞光、朱霞天、朱邵英、李子杨、傅剑秋、候秉瑞、韩其昌、赵道新、武汇新、程有功、窦来庚、谌祖安、杨明齐、朱国福、施一峰、刘善青、任虎臣、陈明证等人。
1945年“八一五”光复後,先生每日清晨到太庙散步。知情者相聚跟先生习站柱,人员逐渐增多,遂於1947年由王少兰、秦重三、胡耀贞、陈海亭、孙文青、李健羽、於永年等人发起,呈请设立中国拳学研究会於太庙(现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东南角小亭中,芗斋先生任会长,倡导以意念诱导与精神假借为主要手段的大成拳站桩功。每日晨於该处练功者达百馀人。最初不相信站桩功能治病强身者说:“这些人(指站桩练功者)都是吃饱饭撑的。”还有人说:“王芗斋会定身术,把这些人给迷住了。”也有人看到参加站桩练功者日多就想其中定有道理,不会都是傻子。又经受益者现身说法,参加练功者更多了,对一些医药无效的慢性病患者收到良好效果。它给以後开展站桩疗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在北京以站桩治病的历史是从这裏开始的。
 
1949年,先生64岁。北京解放後,太庙的中国拳学研究会因故停办。改为冬季在中山公园唐花坞前,夏季在西北角後河边树林中教授养生桩(站桩功)。从学者仍众,多以治病健身为主,较少教授拳法。
先生晚年主要研究站桩功治疗慢性病,在医疗保健、延年益寿方面独有心得。从先生学站桩的患者虽多,但从未发生过任何偏差或不良副作用。这与先生之教学方法及指导原则有关。先生主张以“内虚灵、外挺拨,舒适得力为基本不动的原则。更以刚柔虚实、动静松紧,同时起参互错综作用”为方针。
 
1955年王芗斋先生住和平门外琉璃厂东北园21号时期,在沈其悟教授和于永年医师协助下,整理出站桩功二十四式和《习拳一得》初稿,完成了《大成拳论》(即《拳道中枢》)一书。
1958年,先生73岁。先生应北京中医研究院之邀在广安门医院以站桩为主治疗各种慢性疾病,为解除患者痛苦,恢复人民健康作出了贡献。从此,养生桩(站桩功)之名大彰。但因先生坚持叫“站桩”而不叫“气功”,因此,较少与气功界人士往来。
 
1961年,先生75岁。河北省卫生厅段惠轩厅长闻先生名,聘先生到保定中医医院工作,教授养生桩治疗各种慢性疾病。1962年在保定召开河北省气功学术会议上芗斋先生曾表演“健舞”、“勒马听风舞”,并表演发力动作,会议室地板为之颤动,与会者为之咋舌,惊询先生从何处来,段厅长说:“这是我从北京‘垃圾堆’裏捡来的。”先生则笑而不答。
1963年7月12,芗斋先生病逝于天津,享年7 8岁。先生生前、还著有《拳道中枢》、《意拳正轨》、《大成拳论》等著作,使意拳在理论上及应用实战的价值上进一步得到提高。
1982年,先生次女王玉芳主编《站桩功疗法汇编》一册,由北京市总工会出版,以後又出版了《奇功妙法》一书。(香港著名爱国人士霍英东之子霍震寰,乃是芗斋先生关门弟子姚宗勋先生的弟子。他全程资助姚氏後人出版《实战拳学意拳》一书。并拍摄下了姚老出神入化的武艺,实乃功德无量!) == 人物平生 = 
{{#ev:youku|XMzg1OTYxMzA2MA|alignment=left}}
<ref>王芗斋。[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zg1OTYxMzA2MA==.html?spm=a2h0k.11417342.soresults.dtitle 优酷]。</ref>
<ref>[http://网址 新闻标题], 来源网站名字, 日期</ref>
== 参考文献 主要作品 =={{Reflist}}
== 主要作品 ==
'''拳道中枢(大成拳论)'''
拳道之大,实为民族精神之需要,学术之国本,人生哲学之基础,社会教育命派,其使命要在修正人心,抒发感情,改造人理,发挥良能,使学者精明体健利国利群,故不专重技击一端也,若能完成其命,则可谓之拳,否则是异端耳。习异拳如饮鸠毒,其害不可胜言也,余素以已利人为怀,触目痛心,不忍坐视,本四十余年习拳经验,探其真义之所在,参以学理,证以体认,祛其敝发其安徽密,舍短取长,去伪存真,融会贯通,以发扬而光大之,令成一处特殊拳学,而友人多试之甜密,习之愉快,因佥以大成二字为吾拳,欲却之而无从也,听这而已,今夫本拳之所重者,在精神,在意感,在自然力之锻炼,统而言之,使人自与大气相应合,分而言之,以宇宙之原则原理以为本,养成神圆力方,形屈意直,虚实无定,锻成触觉活力之本能,以言其体,则无为不具,以言其用,则有感即应,以视彼一般拳学家尚形式,重方法,讲蛮力者,故不可相提并论也。诚以一般拳家多因注重形式与方法,而演成各种繁畸形怪状之拳套,更因讲求蛮力之增进而操各项激烈运动,误传误受,自尚以为得意者,殊不知尽是戕生运动,其神经肢体气管筋肉已受其摧残而至颓废,安能望其完成拳道之使命乎?余虽不敢谓本拳为无上之学,若从现代及过去而论,信他所无而我独有也。学术本应一代高一代,否则当无存在之必要矣!余深信拳学适于神经肢体之锻炼,方因而益智,尤适于筋肉温养血液之滋荣,更使呼吸舒畅肺量加深,而本能之力亦随之渐长,而实现一触即发的功能,至于致力之要,用功之法,统于篇内述之,兹不赘述。但此篇原为同志习拳较易而设,非向世之文者比也,盖因余年已老,大家迫求,只得以留鹜鸿爪影于泥雪之中寻之,仅将平日所学,拉杂记载,留作参考,将来人手一篇,领会较易,但余素以求知为职志,果有海内贤达,对本拳予以指教,或进而教之,则尤感焉,以一得之愚,得籍他山之攻,而益有进益。日后望从学诸生虚心博访,一方向尽量向唯一方面尽力发挥,倘有心得,希随时共同研究,以求博得精奥,而期福利人群,提高国民体育之水准,实为盼甚,否则毫无价值也。如此提高而不果,是吾辈精神之不逮焉,或智力未符故耳。夫学术本为人类所共有,余亦何人,而敢自秘?所以不揣简陋,努力而成是篇。余不文,对本拳之精微,不能阐发净尽,所望者,仅不过笔录而已,实难形容其底蕴,以详吾胸中之事矣,一偶三反,是在学者,余因授道之诚,情绪之热,遂不免言论之激,失之狂放,知我罪我,笑骂由人。
 
河北博陵 芗斋王尼宝 志 于太液万字廊
拳学一道,不仅锻炼肢体,尚有重要深意存焉。就传统而言,首重德性,其应遵守之信条,如尊师敬长,重亲孝长,信义仁爱等,皆是也。此外更需要侠骨佛心之热诚,舍已从人之蓄志,苟不具备,则不得谓拳家之上选。至于浑厚深沉之气概,坚忍果决之精神,抒发人类之情感,敏捷英勇之资质,尤为学者所必备之根本要件,否则恐难得传,即使传之,则亦难能得其神髓矣。故先辈每于传人之际,必要再三审慎行之者,盖因人材难得,不肯轻录门墙,至其传授之程序,率皆先以四容五要为本。如头直、目正、神庄、声静,再以恭慎意切和五字诀示之,兹将五字诀歌列后,以示其意。
 
习拳即入门 首要遵师亲 尚友需重义 武德更谨遵
动则如龙虎 静尤古佛心 举心宜恭慎 如同会大宾
习拳不尽在年限之远近与功力之深浅和身体及年龄之高下,更不在方法之多寡,动作之快慢,辈份之高低。要在于学术原则原理通与不通。尤须在天赋之精神有无真实力量,再度其才志之何似。始定其造诣之深浅,将来成就至何境地也。习拳最贵明理和精神有力。换言之,即有无兽性之笃力也。果能如是之力笃,再加之以修养,锻成神志清逸之大勇,自不难入法海,博得道要至通家而超神化之堂奥也矣。夫所谓通家者,不仅精于一门,而于诸般学术,闻其言便知其程度何似,是否正规,有无实际,观其方法,一望而知其底蕴或具体局部,或具体而微,用何法补救,自能一语道破,所谓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夫为教授者,能语人以规矩,不能示人巧,更不得为人工,是在学者精心模仿,体会操存,然后观察其功夫与精神合作之巧妙如何耳。以上所谈为拳道,乃拳拳服膺谓所拳,亦即心领神会,体认操存之义,非世之所见一般为之拳也。
 
== 参考文献 ==
{{Reflist}}
63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