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臧振華

增加 55,076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臧振華 </p…”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臧振華 </p>

|-

|<center><img src="https://www.anth.nthu.edu.tw/wp-content/uploads/2019/12/%E8%87%A7%E8%80%81%E5%B8%AB%E6%96%B02%E5%A3%93%E7%B8%AE%E5%BE%8C-200x150.jpg" width="280" > </center>

<small>[https://www.anth.nthu.edu.tw/%E8%87%A7%E6%8C%AF%E8%8F%AF/ 圖片來自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br>

'''出生'''    1947年2月28日<br>

'''母校'''    [[哈佛大學]][[臺灣大學]]<br>

'''現職'''    [[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所長<br>

'''知名於'''   台灣考古學家,水下考古學家<br>

'''榮譽'''    中央研究院第三十届院士<br>

'''研究領域'''  水下考古學、社會考古學、文化資產管理<br>

</small>

|}

</div>
'''臧振華'''('''Tsang, Cheng-hwa''')({{bd|1947年|2月28日|||}})<ref name="Wu">祖籍山東日照,生於[[青島市]],1949年隨家人遷往臺灣[[臺北市]]。[http://www.wusanlien.org.tw/02awards/02winners28_e01.htm 臧振華簡介 - 吳三連獎基金會] </ref>,[[臺灣]]{{link-en|水下考古學|Underwater archaeology}}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中央研究院院士]]。研究領域:臺灣考古學、東南亞考古學、中國考古學、聚落考古學、水下考古學、社會考古學、文化資產管理。<ref>[http://www.wusanlien.org.tw/02awards/02winners/02winners28/e01/ 第28屆吳三連獎 人類學類-臧振華.專訪],財團法人吳三連獎基金會,2018年</ref>

==簡歷==
[[新北市立板橋高級中學|板橋中學高中部]]畢業後進入[[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今[[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獲得學士學位後曾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任職,後前往美國[[哈佛大學]]留學,並以《[[澎湖群島]]的考古學研究》<ref>[http://www.mdnkids.com.tw/info/news/content.asp?Serial_NO=89680 考古權威臧振華 與人為善遇事不亂]</ref>論文獲得人類學系和東亞語言文明系聯合博士。回到臺灣後進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任職,並曾任[[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館長等職務;現為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侯金堆特聘研究講座]]兼所長。研究領域:臺灣考古學、東南亞考古學、中國考古學、聚落考古學、水下考古學、社會考古學、文化資產管理。

==學歷==
* 1965-1969 – 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學士 (BA, Department of Archaeology and Anthropolog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R. O. C. ).
* 1970-1973 – 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研究所碩士 (MA,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and Anthropolog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R.O.C.).
* 1981-1986 – 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系和東亞語言文明系聯合課程博士 (Ph.D, Departments of Anthropology and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Civilizations, 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U. S. A.).

==經歷==
* 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助教(1973.8-75.7)Research Projec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 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講師(1975.8-76.1)Lecturer, Department of Archaeology and Anthropolog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76.2-1983.7)Assistant Research Fellow,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1983.8-1990.7)Associate Research Fellow,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學組代主任(1983.8-1990.7)Associate Research Fellow,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學組主任(1990.8-1996.7)Assistant Professor (part time),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兼任教授(1990.7-2002.6)Adjunct part-time Professor,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 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兼任教授(1996-1998) Adjunct part-time Professor,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Anthropology.
* Committee member of Advisory Board, Journal of East Asian Archaeology (CEAAC, Boston) (1998-2000)。
*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學術諮詢顧問 (2001-)。
* 《國立台灣大學文史哲學報》編輯委員(2000-2002)。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處人類學門召集人(2001-2004)。
* 臺灣人類學刊編輯委員 (2001-2016)。
*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館長(2002.3-2006.3)。
* 中國民族學會理事長(2004-2007 年)。
* The Indo-Pacific Prehistory Association, Vice President(2002-2004)。
* The Indo-Pacific Prehistory Association, President(2004-2006)。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處諮議委員(2005-2006)。
* 南島研究學報主編(2005-2017)。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所長(2007.11-2009.10)。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代所長(2016.10-2017.2)。
* 中華水下考古學會理事長(2008-2014)。
*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研究中心考古學研究專題中心執行長(2010.7-2012.12)。

==研究==
臧振華的研究著重於臺灣和菲律賓的史前考古,尤其著重於[[南島語系]]。曾經主持[[南科考古遺址]]、[[八仙洞遺址]]等大規模考古調查<ref>[http://www.cna.com.tw/news/aedu/201407060068-1.aspx 新科院士臧振華 水下考古先驅]</ref>。

臧振華是臺灣水下考古學的先驅,目前已在澎湖群島等臺灣沿海等海域尋獲多艘沈船,並取得大量古物<ref>[http://udn.com/news/story/7314/666365 台灣水下沉船 他9年找到78艘]</ref>。

==研究獎助與榮譽==
*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1988、1989、1990,1994、1995、1996、1998、1999 年)。
* 國科會傑出研究獎(1991、2000 年)。
* 吳三連獎基金會「第28 屆吳三連獎」(人文社會科學類) (2005)。
* 行政院一等服務獎章(2005)。
* 教育部優秀教育人員獎(2006)。
* 國科會獎勵特殊優秀人才獎(2010)。
* 石璋如先生考古學紀念獎─考古學講座(民國2010年)。
* 領導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從全國1515 個受評機關中獲得最優之「行政院服務品質獎(整體獎)」(民國2005 年)。
* 所主持南科考古計畫被國科會甄選為該會50年來所補助計畫中有重要貢獻與影響之50 項科學成就之一(民國2010 年)。
*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2014)。
* 中央研究院第30屆院士(2014)。
* Major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Award, Shanghai World Archaeological Forum, 2015.
* 台灣考古優秀成果獎,2017,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新北文化貢獻獎,2018。新北市政府

==空難搜救支援==
於2015年2月8日臧振華院士帶領中研院水下考古隊4人,支援[[復興航空235號班機空難]]搜救工作。搜救所帶的金屬探測儀可偵測40至50公尺深、方圓5公尺內的範圍,只要屍體上攜帶有錢幣、戒指項鍊等金屬物質,即可被偵測。<ref>社會中心/台北報導,"中研院水下考古隊加入搜救!金屬探測儀尋最後3遺體"[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0208/464884.htm],[[ETtoday 東森新聞雲]]-社會新聞,2015年02月8日 11:07.</ref><ref>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中研院水下考古隊 加入搜救"[http://udn.com/news/story/7759/695253],[[聯合晚報]],2015-02-08 14:10:29.</ref>

==期刊及專書論文(Journal Articles and Book Chapters)==
# 臧振華,1974,〈安陽殷墟頭骨的箕形門齒〉,《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35/36,頁69-82。
# 臧振華、黃增泉,1976,〈臺灣的古生態研究(六)──臺灣中部十八張、大邱園、牛罵頭、草鞋墩等史前遺址的孢粉分析〉,《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39/40,頁91-115。
# 臧振華,1977,〈南投縣烏溪河谷考古調查〉,張光直編,《臺灣省濁水溪與大肚溪流域考古調查報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70」(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63-236)。
# 臧振華,1977,〈田寮園遺址試掘簡報〉,《中國民族學通訊》15,頁27-28。
# 臧振華,1977,〈田寮園遺址發掘報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9:4,頁515-563。
# 臧振華,1977,〈圓山文化與臺灣史前史〉,(臺北:臺灣史蹟研究會)。
# 臧振華,1983,〈臺灣北部史前文化研究的幾個問題〉,《大陸雜誌》66:4,頁18-25。
# 臧振華,1983,〈從查塔虎悠遺址的考古發現看家養牛的起源問題〉,《大陸雜誌》66:4,頁18-25。
# 臧振華,1984,〈頂崁子遺址發掘報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5:3,頁567-601。
# Tsang, Cheng-hwa, 1986,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Historical Archaeology of Taiwan, 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57:4 , pp. 601-616.
# 臧振華,1987,〈從考古證據看漢人的拓殖澎湖〉,《臺灣風物》37:3,頁77-96。
# 馬雅的社會結構,1987,《馬雅文明》(臺北:歷史博物館,頁36-40)。
# 臧振華,1989,〈澎湖群島拓殖史的考古學研究〉,《中央研究院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頁87-112)。
# 臧振華,1989,〈地下出土的澎湖古史〉,《澎湖開拓史學術研討會實錄》(馬公:澎湖縣文化中心,頁63-102)。
# 臧振華,1989,〈臺灣史前史上的三個重要問題〉,《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45,頁85-106。
# Tsang, Cheng-hwa, 1989, Historical Archaeology in Taiwan, in Kwang Chih Chang, et al., ed., Anthropological Studies of the Taiwan Area: Accomplishments and Prospects (Taipei: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pp. 159-172)
# 轉變中的臺灣考古學,《中國民族學通訊》26(1989),頁24-28。
# 澎湖群島上的史前文化,《歷史月刊》21(1989),頁102-111。
# 古炮台之謎-億載金城考古,《歷史月刊》19(1989),頁12-22。
# 臧振華,1990,〈從考古資料看雲南滇池地區青銅文化的族群互動和社會發展〉,《中央研究所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9,頁45-66。
# 臧振華,1990,〈臺灣北海岸新發現的萬里加投遺址──兼述鄰近的龜子山遺址〉,《田野考古》1:1,頁27-36。
# 臧振華,1990,〈地下出土的臺灣古史〉,《國文天地》5:11,頁8-11。
# 臧振華,1990,〈記臺北盆地中一處已經湮滅的史前遺址〉,《田野考古》1:1,頁24-26。
# 我國文化資產保存去增加「考古遺址」一章芻議,《中國民族學通訊》27(1990),頁63-67。
# 談考古學的空間研究,《中國民族學通訊》27(1990),頁47-52。
# 臧振華,1991,〈試論臺灣的細繩紋陶文化──兼論臺灣史前文化的來源問題〉,《田野考古》1:2,頁1-32。
# 臧振華,1991,〈滇青銅器上的牛形裝飾〉,許倬雲等編,《考古與歷史文化──慶祝高去尋先生八十大壽論文集》(臺北:正中書局,頁155-182)。
# 臧振華,1991,〈澎湖群島的考古發現〉,張炎憲主編,《歷史文化與臺灣》,臺灣風物叢書8,頁33-46。
# 臧振華,1993,〈左營清代鳳山縣舊城聚落的試掘〉,《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4:3,頁763-865。
# 臧振華,1993,〈考古學在臺灣〉,《書卷》1993年冬季號,頁48-52。
# 臧振華,〈考古遺址文化資產價值的評價問題〉,《中國民族學通訊》29,頁19-24。
# 臧振華,1994,〈從細繩紋陶文化的來源論臺灣史前文化來源問題研究的概念和方法〉,魏橋編,《國際百越文化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頁442-451)。
# 臧振華,1995,〈中國東南地區出土先秦青銅器的社會涵義〉,《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50,頁230─239。
# Tsang, Cheng-hwa, 1995, New Archaeological Data from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Controversy about the Austronesian Origins and Expansion, in Austronesian Studies Relating to Taiwan, Symposium Series of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pp. 185-226.
# Tsang, Cheng-hwa, 1995, Marine Exploitation in Prehistoric Taiwan, in T. Y. Lin, ed.,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nthropology and the Museum (Taipei: Taiwan Museum, pp. 185-206).
# 臧振華,1995,〈考古學〉,《中華民國史學術志(初稿)》(臺北:國史館,頁131-161)。
# 臧振華,1995,〈從考古和文獻資料展望澎湖海域的水下考古〉,《海峽兩岸博物館事業之交流及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沈春池文教基金會),頁119─128。
# 臧振華,1995,〈中國舊石器時代的飲食証據〉,《第四屆中國飲食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又收入王明珂主編,2009,《古代飲食史》(臺北: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頁15-30)。
# 臧振華、劉益昌、邱敏勇,1996,〈史前考古〉,《重修臺灣省通誌》卷尾賸錄,頁1-226。
# 臧振華,1997,〈考古學與臺灣史〉,《中國考古學與歷史學之整合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721-742)。
# 臧振華,1998,〈臺灣考古概述〉,《文博》。
# 臧振華,1998,〈中國史前社會組織研究的回顧與前瞻〉,《跨世紀的中國考古學-回顧與前瞻》(香港:商務印書館,頁71-89)。
# 臧振華,1998,〈中國考古學的傳承和創新─從「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說起〉,《學術史與方法學的省思》,「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會議論文集之六」(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51-172)。
# 臧振華,1999,〈中國東南沿海史前文化的海洋適應和擴張〉,《考古與文物》第3期,頁20─34。
# .臧振華,1999,〈菲律賓呂宋島考古工作簡報〉,《東南亞區域研究通訊》第6期,1999,頁17─33。
# 臧振華,1999,〈東南亞考古的幾個重要課題〉,《東南亞區域研究通訊》第6期,頁 34-60。
# 臧振華,1999,〈臺灣考古的發現和研究〉,《東南考古研究》第2期,頁101-117。
# 臧振華,1999,〈中國史前社會的研究〉,收入許倬雲、張忠培編《中國考古學的跨世紀反思》(香港:商務印書館,頁53-72)。
# 臧振華,2000,〈考古遺址的保護:當前我國文化資產保存工作中的一個重要課題〉,《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9期,頁257-274。
# 臧振華,2000,〈呂宋島考古與南島語族的起源和擴散問題〉,《東南亞之變貌》(中央研究院東南亞區域研究計畫,頁3-26)。
# Tsang, Cheng-hwa, 2000, Recent advances in the Iron Age archaeology of Taiwan, Bulletin of Indo-Pacific Prehistory Association , No. 20, Vol. 4, pp. 153-158.
# 臧振華,2001,〈李濟與中國現代考古學傳統的建立〉,《二十世紀前半業的人文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東吳大學,頁473-500)。
# 臧振華、洪曉純,2001,〈澎湖七美島史前石器製造場的發現和初步研究〉,《中央研究院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2本第4分,頁1-17。
# 臧振華,2001,〈從“Polynesian origins: Insights from the Y chromosome”一文談南島民族的起源和擴散問題〉,《語言暨語言學》第2卷第1期,頁254-260。
# 臧振華,2001,〈十三行遺址搶救發掘過程與研究〉,《北縣文化》70:4-17。
# 臧振華、劉益昌、Michael Pietrusewsky,涂勤慧、2001,〈十三行遺址出土人骨初步報告〉,《北縣文化》70:18-22,2001。
# 臧振華、劉益昌、Michael Pietrusewsky、劭慶望,2001,〈十三行人面貌復原工作過程〉,《北縣文化》70:23-28。
# 臧振華。2001,〈南島原鄉在臺灣的新挑戰〉,《經典》37,頁60-63。
# Tsang, Cheng-hwa, 2002, Maritime adaptations in prehistoric Southeast China: implications for the problem of Austronesian expansion, Journal of East Asian Archaeology 3, 1-2, pp. 15-45.
# 臧振華,2002,〈曾文溪流史前聚落的時空架構〉,《南瀛文獻》改版第一輯,頁14-37。
# 臧振華,2002,〈臺灣海峽水下考古的重要課題〉,李亦園等編《石璋如院士百歲祝壽論文集》(臺北:南天書局,頁329-348)。
# Michael Pietrusewsky and Tsang, Cheng-hwa, 2003, A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health and disease in human skeletal remains from Shi San Hang: a prehistoric aboriginal site on Taiwan, Anthropological Science 111: 2: pp. 204-223.
# 臧振華,2004,〈澎湖玄武岩石器製造場的發現及其在臺灣史前史上的意義〉,《澎湖研究第三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馬公:澎湖縣文化局)。
# 臧振華,2005,〈海隅奇葩:臺灣東海岸的玉器文明〉,《卑南遺址玉器圖錄》(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頁3-16)。
# Tsang, Cheng-hwa, 2005, Recent discoveries at the Tapenkeng culture sites in Taiwan: implications for the problem of Austronesian origins. In Laurent Sasgart, Roger Blench and Alicia Sanchez-Mazas, eds. The Peopling of East Asia. London: Routledge Curzon, pp. 63-74.
# 臧振華、潘怡仲,2005,〈澎湖七美島史前石材資源的開採:一個島嶼考古學的研究〉,《中國東南沿海島嶼考古學研討會》(連江:連江縣政府,頁199-238)。
# 臧振華,2005,〈與社區作伙─史前館的「藍海策略」〉,《博物館、社區與文化多樣性─2005年館長論壇論文集》。(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 臧振華,2006,〈從考古資料看蘭嶼雅美人的祖源問題〉,《南島研究學報》第1卷第1期,頁137-151。
# 臧振華,2006,從卑南文物之移轉爭議談出土文物之歸屬、分級指定及相關問題,《古物普查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頁119-128)。
# 臧振華,2006,〈南臺灣的史前社會發展〉,《南臺灣的社會發展研討會論文集》(屏東:屏東教育大學出版 ,頁41-50)。
# 臧振華,2006,〈華南、臺灣與東南亞的史前文化關係:生態區位、文化互動與歷史過程〉,許倬雲、張忠培主編 《新世紀的考古學-文化、區位、生態的多元互動》(北京:紫禁城出版社,頁71-89)。
# 臧振華,2006,〈從臺灣南科大坌坑文化的新發現檢討南島語族的起源地問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學刊》第八輯(北京:科學出版社,頁337-348)。
# 臧振華,2006,從考古學看臺灣,《臺灣史十一講》(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頁7-33)。
# Tsang, Cheng-hwa, 2007, Recent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in Taiwan and Northern Luzon: implications for the Austronesian dispersal. In From Southeast Asia to the Pacific: Archae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the Austronesian Expansion and the Lapita Cultural Complex. Taipei: Research Center for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cademia Sinica. 63-91.
# 臧振華,2007,〈談談考古繪圖的重要性〉,《臺灣博物季刊》26卷1期,頁28-31。
# 臧振華,2007,〈遺址的維護與急難處理─以台南科學工業園區為例〉,《文化資產為管理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頁1─10)。
# 臧振華,2007,〈一個從小立志成為考古學家的人:張光直先生地的學術貢獻與生平事蹟〉,《二十世紀人文大師的風範與思想》(臺北:臺灣學生書局,頁495-508)。
# 臧振華、劉金源,2009,〈臺灣水下考古的啟動:近年來澎湖海域水下考古調查〉,收入邱文彥主編《海洋臺灣─教育文化與海洋法政》(財團法人臺灣研究基金會、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頁158─183)。
# Tsang, Cheng-hwa, 2010, Neolithic interaction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Implications for the issue of Asutronesian origin and dispersal, In Masegseg Z. Gadu and Hsiu-man Lin, ed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ustronesian Studies. Taitung: National Museum of Prehistory, pp. 1-11.
# 臧振華,2011,〈潛進歷史─水下考古〉,《科學發展》458, 頁4-22。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臧振華,2011,〈百年來的考古學:傳承與轉型〉,《中華民國發展史論文集》「學術發展(上冊)」(臺北:政治大學、聯經出版社出版,頁141-174)。
# 臧振華,2011,〈戰後六十年臺灣考古學的研究與發展〉,收入林建甫主編《海峽兩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1949-2009)》(臺北:臺大出版中心,45-72)。
# 臧振華,2011,〈從馬祖的史前文化談南島語族的擴散〉,《馬祖 列島海洋環境與文化研討會論文集》(馬祖縣政府、中研院人文社會中心考古研究專題中心,頁61-66)
# 臧振華,2011〈甚麼是水下考古〉,《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12卷3期,86-94。
# 臧振華,2011,〈現代考古學在我國的誕生與發展〉,楊儒賓等主編《人文百年、化成天下─百年人文傳承大展文集》(國科會人文處,國立清華大學,頁363-372)。
# 臧振華,2012,〈再論南島語族的起源問題〉,《南島研究學報》第3卷第1期,頁87-119。
# 臧振華、李仁癸,2012,〈百年來的臺灣原住民研究〉(對談錄),《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13卷2期,頁21-27。
# 臧振華,2012,〈南科考古出土的稻米與小米兼論相關問題〉,《中國飲食文化》,第8卷第1期,頁1-24。
# 臧振華,2012,〈東南亞史前文化的幾個問題〉,《考古學研究》第8卷,頁83-105。北京: 文物出版社。
# 臧振華,2012,〈臺灣海域考古〉,《中央研究院知識饗宴叢書系列(8)》 (臺北:中央研究院,259-288)
# 臧振華,2012,〈從沈船打撈到水下考古〉,《海下技術季刊》,22卷期,頁13-19。
# 臧振華,2012,〈陶器研究:進入臺灣史前史的門徑〉,《土理土器:臺灣史前陶容器特展標本圖錄》,(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頁11-26)。
# 李匡悌、臧振華,朱正宜,2012,〈研發與創新:論南科園區出土大坌坑文化的陶器叢集〉,《土理土器:臺灣史前陶容器特展標本圖錄》(臺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頁27-61)。
# 莊釗鳴、謝凱旋、臧振華、鮑曉鷗、盧詩丁、朱傚祖、劉彥求、林燕慧、陳柏村、黃志遠、姜彥麟,2013,〈基隆和平島考古探坑的海嘯沉積層初探〉,臺灣地球科學聯合學術研討會TGA (5/13-5/17)。
# Liu Chin-hsing, John Krigbaum,Tsang Chenghwa and Liu Yichang, 2013, A Palaeohealth Assessment of the Shih-san-hang Site from Neolithic Taiwan. In Kate Pachenkina and Marc Oxenham, eds. Bioarchaeology of East Asia-Movement, Contact, Health. Gainesville: University Press of Florida, pp. 417-443.
# Michael Pietrusewsky, Adam Lauer, Tsang Chenghwa, Li Kuangti, Dental Indicators of Health in Early Neolithic and Iron Age Skeletons from Taiwan, Journal of Austronesian Studies, Vol. 4, No. 2, 2013.
# 臧振華,2013,〈八仙洞考古的新發現兼論臺灣舊石器文化的相關問題〉,《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
# 臧振華,2013,〈臺灣新石器時代早期居民對環境的認知及資源利用〉,《考古學與永續發展》(臺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研究中心考古學研究專題中心,頁235-258)。
# 臧振華,2013,〈再思大坌坑文化圈與南島語族的起源地問題〉,《東亞考古學的再思》。(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1-20)。
# 臧振華,2013,〈甲骨文與公眾考古學〉,《古今論衡》25。
# 臧振華,2014,〈臺灣水下文化資產的啟動、發展與課題〉,《保 存的軌跡─臺灣文化資產保存機制研討會論文集》。(臺中: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頁131-146)。
# 臧振華,2014,〈澎湖海域水下考古地發現與研究〉,《第十三 屆澎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輯》,澎湖縣政府文化局,頁45-61.
# Pietrusewsky M, Lauer A, Tsang CH, Li KT, Douglas MT., 2014, Tooth ablation in early Neolithic skeletons from Taiwan.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 S58:207
# Tsang, Cheng-hwa and Kuang-ti Li, 2015 The Archaeological Heritage in the Tainan Science Park of Taiwan. Taitung: National Museum of Prehistory.
#
# 臧振華,2015,〈李濟與殷墟發掘:一個學術史的透視與省思〉,《紀念殷虛發掘八十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Tsang, Cheng-hwa, et al. Continuity and European disruption in the Hoping Island archaeological record: excavation of test pits T2P8 and T3P1. In 鲍曉鷗、洪曉純編:《尋找消逝的基隆:臺灣北部和平島的新考古發現》。臺北:南天書局,2015。(與Maria Cruz Berrocal 等合著)。
# 臧振華,2015,〈台灣水下考古的發現兼論台灣海域作為古代貿 易航線的問題〉,《針路藍縷》,香港海事博物館、上海中華書 局,2015,頁242-250。
# 臧振華,2015,〈水下文化資產的管理與現地保存〉,《海洋及水下科技季刊》25卷4期,頁8-15。
# 臧振華、李匡悌,2015,搶救考古發掘揭示台灣5000年的歷史,《上海世界考古論壇會志》。
# 臧振華,2016,〈臺灣原住民的源流:考古學的證據與觀點〉,《台灣原住民族國際學術研討會專書》,南天書局出版。
# 曾于宣、臧振華,2016,重訪台灣最古老的人類文化-八仙洞遺址。《考古台灣》。經典雜誌出版,頁26─37。
# Tsang, Cheng-hwa, et al. 臧振華等, 2016, Report on the Underwater Heritage Survey in the Seas of Taiwan (Stage 1) 臺灣附近海域水下文化資產普查計畫報告輯第一階段報告. Taichung: Cultural Heritage Bureau, Ministry of Culture. 台中: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Pietrusewsky M, Lauer A, Tsang C-h, Li K-t, Douglas MT. In press. A biodistance analysis mandibles from Taiwan, Asia, and the Pacific: a search for Polynesian origins. In: Pilloud MA, Hefner JT, editors. Forensic and Bioarchae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Biological Distance. Elsevier.
# Tsang, Cheng-hwa and Kuang-ti Li,臧振華、李匡悌, 2017 Nanke Chutu Wenwu Xuancui南科出土文物選粹 [Quintessential Cultural Relics Unearthed at the Tainan Science Park],Taitung: National Museum of Prehistory 台東: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Tsang, Chen-hwa, Kuang-ti Li, Tze-fu Hsu, Yuan-ching Tsai, Po-hsuan Fang, and Yue-ie Caroline Hsing, 2017, Broomcorn and Foxtail Millet Were Cultivated in Taiwan About 5000 Years Ago,” Botanical Studies, 58: 1 (2017.1), pp. 1–10.
# 臧振華、陳文山、李匡悌等,2018, 八仙洞考古遺址,《台灣考古發掘報告精選》。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出版,頁4─50。
# 臧振華、黃漢彰,2018,臺灣水下考古發展的現狀與課題,《海洋及水下科技季刊》 28:2,頁1-9。
# Maria Berrocal, Cheng-hwa Tsang, et. al, 2018, A Comprised Archaeological History of Taiwan through the Long-Term Record of Heping Dao, Keelu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storical Archaeology, January, 2018.
# Cheng-hwa Tsang, Cross-Ocean Interaction during the Early Neolithic Period of Taiwan, in Taiwan Maritime Landscapes from Neolothic to Early Modern Times: Cross-Regional Perspectives, É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Orient. Taiwan Maritime Landscape from Neolithic to Early Modern, published by EFEO, 2019 (forthcoming)
# Kaifu, Yousuke, Chih-hsing Lin, Akira Goto, Nobuyuki Ikeya, Masahisa Yamada, Wei-Chuan Chiang, Masaki Fujita, Koji Hara, Toiora Hawira, Kuo-en Huang, Chih-huei Huang,Yoshimi Kubota, Chiung-hsi Liu, Kumino Miura,Yasumasa Miyazawa, Osamu Monden, Minoru Muramatsu,Yunkai Sung, Katsuaki Suzuki, Nobuyuki Tanaka, Cheng-hwa Tsang, Saki Uchida & Pi-ling Wen, 2019, Palaeolithic seafaring in East Asia: testing the bamboo raft hypothesis, Antiquity 93 372 (2019): 1424–1441.
# Berrocal, María Cruz, Elena Serrano, Frederique Valentin, Cheng-hwa Tsang, Amaya Gorostiza, Elena Campoy, Rui Pereira, Antonio González Martín & Karsten Bracker,, 2020, The Study of European Migration in Asia-Pacific During the Early Modern Period: San Salvador de Isla Hermosa (Keelung, Taiw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storical Archaeology, vol.24, pp. 233–283.
# Yang , Melinda A., Xuechun Fan, Bo Sun, Chungyu Chen, Jianfeng Lang, Ying-Chin Ko, Cheng-hwa Tsang, Hunglin Chiu, Tianyi Wang, Qingchuan Bao, Xiaohong Wu, Mateja Hajdinjak, Albert Min-Shan Ko, Manyu Ding, Peng Cao, Ruowei Yang, Feng Liu, Birgit Nicke, Qingyan Dai, Xiaotian Feng, Lizhao Zhang, Chengkai Sun, Chao Ning, Wen Zeng, Yongsheng Zhao, Ming Zhang, Xing Gao, Yinqiu Cui, David Reich, Mark Stoneking, Qiaomei Fu, 2020, Ancient DNA indicates human population shifts and admixture in northern and southern China, Science 14 May 2020.
# Tsang, Cheng-hwa, 2020, Cross-Strait Migration during the Early Neolithic Period of Taiwan, in Taiwan Maritime Landscapes from Neolithic to Early Modern Times: Cross-Regional Perspectives, É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Orient (forthcoming).
# Tsang, Cheng-hwa 臧振華, 2020, Kaoguxue yuyong ma [Does archaeology matter?]. in Lecture Series for Learning Paradigm]. Kaohsiung Medical University 高雄醫學大學.
# Tsang, Cheng-hwa 臧振華, 2020, Heishuigou chuanqi-shiqianshiqi chanxiao zhongxin zai Penghu 史前石器-史前石器產銷中心在澎湖 [Legends of the Penghu channel- a center for stone tool production and trade at Penghu]. Scientific American (Taiwan edition) 科學人, no. 221.

==考古研究計畫報告==
# 臧振華,1994,一級古蹟臺北北門城樓基地試掘計畫報告。清水──太平洋聯合施工所委託執行。
# 臧振華,1995,臺北縣八里鄉十三行遺址文物陳列館規劃報告。臺北縣政府委託。
# 臧振華、劉益昌、陳光祖,1996,核能四廠預定地文化遺址調查評估報告。經濟部國營會委託執行。
# 臧振華,1996,台南科學園區開發基地文化遺址調查評估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委託。
# 臧振華,1996,二高路權範圍烏山頭遺址文化層鑽探調查評估報告。臺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委託。
# 何傳坤、陳浩維、臧振華,1997,考古調查暨考古發掘報告,臺灣地區地方考古人才培訓班第三期第二階段田野實習課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協辦。
# 臧振華、劉益昌、郭素秋、楊鳳屏、涂勤慧、陳思嘉,2000,第二級古蹟十三行遺址調查研究報告。臺北縣政府文化局。
# 臧振華、劉益昌、涂勤慧、陳思嘉,2001,十三行博物館展示內容相關研究計畫期末報。十三行博物館籌備處委託。
# 臧振華、李匡悌、朱正宜、林淑芬,2001,台南縣新市鄉道爺及五間厝邊遺址涵蓋範圍評鑑計畫期終報告。台南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籌備處委託計畫。
# 臧振華,2006,澎湖七美島史前石器製造場考古發掘計畫報告。澎湖縣政府民政局委託。
# 臧振華、劉金源,2006,澎湖馬公港古沉船調查、發掘及水下文化資產研究保存科學人才培育計畫期末報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
# 臧振華、李匡悌、朱正宜及南科考古隊團隊,2008,台南科學工業園區搶救出土考古遺存整理分析計畫第一階段期末報告。國科會補助計畫。
# 臧振華、劉金源,2008,澎湖馬公港古沉船調查、發掘及水下文化資產研究保存科學人才培育計畫第二年度期末報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計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
# 臧振華,2008,南島民族的分類與擴散:人類學、考古學、遺傳學、語言學的整合研究-南島語族起源與擴散的考古學研究:臺灣的證據(子計畫三)期末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計畫。
# 臧振華、李匡悌、李德仁、朱正宜,2007,南部科學工業園區考古遺址搶救監測計畫期末報告。台南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籌備處委託計畫。
# 臧振華、劉金源,2007,「澎湖馬公港古沈船調查、發掘及水下文化資產研究、保存科學人才培育計畫」第一年度期末報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計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
# 臧振華、劉金源,2008,「澎湖馬公港古沈船調查、發掘及水下文化資產研究、保存科學人才培育計畫」第二年度工作成果報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計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
# 臧振華、李匡悌、朱正宜及南科考古隊團隊,2008,台南科學工業園區搶救出土考古遺存整理分析計畫第一階段第一年期末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計畫。
# 臧振華,2008,澎湖考古遺址調查及補遺計畫期末報告(第一年)。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委託,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執行。
# 臧振華,2009,澎湖考古遺址調查及補遺計畫期末報告(第二年)。澎湖縣政府文化局委託,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執行。
# 臧振華、劉金源,2009,澎湖馬公港古沈船調查、發掘及水下文化資產研究、保存科學人才培育計畫第三年度─澎湖水域水下文化資產第一期調查成果報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計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
# 臧振華、李匡悌、朱正宜及南科考古隊團隊,2009,台南科學工業園區搶救出土考古遺存整理分析計畫第一階段第二年期末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計畫。
# 臧振華、陳文山、李匡悌,2009,臺東縣長濱鄉八仙洞遺址調查研究報告(第一年)。臺東縣政府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
# 臧振華、李匡悌、南科考古隊團隊,2010,台南科學工業園區搶救出土考古遺存整理分析計畫第一階段第三年期末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計畫。
# 臧振華、劉金源,2010,臺灣附近海域水下文化資產第二階段普查計畫(99-101年度)第一年度調查計畫成果報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
# 臧振華、陳文山、李匡悌、郭中端,2010,八仙洞史前遺址公園及展示館規劃報告。交通部觀光局東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執行。
# 臧振華、李匡悌、南科考古隊團隊,2011,台南科學工業園區搶救出土考古遺存整理分析計畫第二階段第一年期末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計畫。
# 臧振華、劉金源,2011,臺灣附近海域水下文化資產第二階段普查計畫(99-101年度)第二年度調查計畫成果報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
# 臧振華、陳文山、李匡悌,2011,臺東縣長濱鄉八仙洞遺址調查研究計畫(第二年)期末報告。臺東縣政府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
# 臧振華、李匡悌、南科考古隊團隊,2012,《台南科學工業園區搶救出土考古遺存整理分析計畫–第二階段第二年期末報告》。國科會補助計畫。
# 臧振華,2013,遺址出土文物維護管理資料蒐集計畫期末報告。文化部委託計畫。
# 臧振華及團隊,2012,《臺東縣長濱鄉八仙洞遺址海雷洞清理復原與考古探勘計畫期末報告》。臺東縣政府委託計畫。
# 臧振華,2012,《臺灣海域文化資產第二階段普查計畫(99-101年)第三年度(101年)計畫期末報告》。文化部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
# María Cruz Berrocal, Elena Serrano Herrero, Susana Consuegra, Rodríguez, Mar Torra, Mar Gener, Tsang Cheng-hwa, 2013, 2011-2013 Excavations in Hoping Dao, Keelung, Report of Activities.
# 臧振華、陳文山、李匡悌,2013,臺東縣長濱鄉八仙洞遺址調查研究計畫研究報告(第三年)。臺東縣政府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
# 臧振華、李匡悌、南科考古隊團隊,2013,台南科學工業園區搶救出土考古遺存整理分析計畫第二階段第三年期末報告。科技部補助計畫。
# 臧振華,2013,《臺灣海域文化資產第三階段普查計畫(99-101年)第一年度(102年)計畫期末報告》。文化部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
# 臧振華,2014,《臺灣海域文化資產第三階段普查計畫(99-101年)第二年(103年)計畫期末報告》。文化部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執行。
# 臧振華、李匡悌、南科考古隊團隊,2014,《台南科學工業園區搶救出土考古遺存整理分析計畫–第三階段第一年期末報告》。科技部補助計畫。(9.1-2014.8.31)
# 臧振華、李匡悌、南科考古隊團隊,2015,《台南科學工業園區搶救出土考古遺存整理分析計畫(第三階段第二年)》,科技部補助。(9.1-2015.8.31)成果報告。
# 臧振華,2015, 《臺灣附近海域水下文化資產調查第三階段第三年(104年)計畫期末報告》。
# 臧振華、陳文山、李匡悌,2016,《臺東縣長濱鄉八仙洞遺址調查研究計畫(第四年度)期末報告》。台東縣政府委託。
# 臧振華,2016,臺東縣長濱鄉國定八仙洞遺址文化資產資訊研究計畫期末報告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委託研究計畫報告。
# 臧振華等,2017,水下文化資產普查計畫第一階段報告,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出版。
# 臧振華等,2018,水下文化資產普查計畫第二階段報告(第一年),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出版。
# 臧振華等,2018,水下文化資產普查計畫第二階段報告(第二年),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出版。
# 臧振華等,2018,水下文化資產普查計畫第二階段報告(第三年),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出版。
# 臧振華等,2019,水下文化資產普查計畫第三階段報告(第一年),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出版。
# 臧振華等,2019,水下文化資產普查計畫第三階段報告(第二年),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出版。
# 臧振華等,2018,水下文化資產普查計畫第三階段報告(第三年),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出版。
# 臧振華等,2018,水下文化資產普查計畫第三階段報告(第四年),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出版。

==會議論文==
# Coastal Adaptation as Expansion Phenomena in the Prehistory of the Southeastern Coast of China and Taiwan : Implication for the Problem of Austronesian Expansion, Paper presented in the 15th IPPA Congress (Chiang Mai, Thailand, 1994).
# The Importance of the Underwater Archaeology of the Taiwan Straits, in Sunken Treasures: Underwater Archaeology in China (conference papers),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95).
# 菲律賓呂宋島北岸考古工作的收穫與展望,東南亞考古國際小型演討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0年4月7日。
# Newly discovered Neolithic workshops on Chimei Island, Penghu, Taiwan, Symposium on Neolithic Cultures of Southeast China and Taiwan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University of Hawaii, October 8-14, 2001).
# 環珠江口、臺灣與東南亞:考古學的再思,「珠江三角洲與臺灣地區考古——近年來的新發現和新評估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6.8)。 .
# 菲律賓考古工作簡報,臺灣考古百年紀念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6年6月15─16日。
# Recent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on the Qimei Islands, Penghu,「第18屆印度太平洋史前史學會會議」,菲律賓馬尼拉,3.20-26。
# 國科會「南島民族語言及文化之研究」計畫子計畫「南島民族起源與擴散問題的考古學研究:臺灣的證據」簡介〉,「2005年臺灣考古工作會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主辦,3.4-5。(臧振華、李匡悌共同發表)
# 試論台南地區出土的十七世紀日本肥前青花瓷,「2005年臺灣考古工作會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主辦,3.4-5。(李匡悌、盧泰康、朱正宜、臧振華共同發表)
# 淺談考古學上植物遺留的研究方法,「2005年臺灣考古工作會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主辦,3.4-5。(徐子富、屈慧麗、何傳坤、朱正宜、李匡悌、臧振華、謝兆樞、邢禹依共同發表)
# 臺灣出土古稻的初步研究,「2005年臺灣考古工作會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主辦,3.4-5。(王映皓、朱正宜、李匡悌、臧振華、屈慧麗、何傳坤、邢禹依、謝兆樞共同發表)
# 七美南港遺址出土貝類碳氧同位素所反映之環境紀錄,「2005年臺灣考古工作會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主辦,3.4-5。(林怡美、米泓生、臧振華、潘怡仲、施峰熙共同發表)
# 論台南地區史前採貝經濟策略與古環境意涵:碳氧同位素分析的考古學應用,「2005年臺灣考古工作會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主辦,3.4-5。(李匡悌、米泓生、施峰熙、臧振華、朱正宜共同發表)
# On some unsolved problems in the studies of the Megalithic culture in Taiwan,韓國巨石文化學會主辦之第九屆學術研討會,2006年 4月19-23。
# Rethinking the origin of agriculture in Taiwan,72rd Annual Meeting of Society of American Archaeology.。(與李匡悌、朱正宜與邢禹依合寫),
# 澎湖水域水下文化資產第一期調查工作簡報,「環臺灣地區考古學國際研討會暨2007年度臺灣考古工作會報」,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主辦,5.10。(與王瑜合寫)
# 關於南島語族起源問題的考古新證據,「環臺灣地區考古學國際研討會暨2007年度臺灣考古工作會報」,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主辦,5.11。
# Neolithic interaction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73rd Annual Meeting of Society of American Archaeology.
# 主題演講:水下考古在臺灣:資源、課題與機會,「2008水下考古國際研討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臺北縣政府、中研院史語所主辦,12.5。
# 〈澎湖水域水下文化資產調查工作〉,「2008水下考古國際研討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臺北縣政府、中研院史語所主辦,12.5。(與王瑜共同發表)
# Single route or multiple routes? Rethinking Austronesian dispersal,” 19th Congress of the Indo-Pacific Prehistory Association (IPPA), Vietnam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Conference Centre, Hanoi, Vietnam, 2009.11.29-12.6.
# A New Hypothesis for Austronesian origin and dispersal, PNC 2009 Annual Conference and Joint Meeting, Academia Sinica, 2009.10.6-9.
# 臺灣考古遺址的保護與經營─回顧與前瞻,推動公眾參與考古:遺址保存暨遺址文化園區營運研討會,2010年9月24-25日。
# 〈長濱文化研究的幾個問題〉,2010年臺灣考古年會,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主辦,5.28-30)。
# 〈八仙洞遺址調查計畫現階段的重要發現〉, 2010年臺灣考古年會,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主辦,5.28-30)。
# 〈臺灣水下考古計畫近來的工作與成果〉, 2010年臺灣考古年會,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 物館主辦,5.28-30)。
# 〈臺灣水下文化資產的管理及原址保存問題〉,發表於「第四屆海峽兩岸物質文化遺產論壇」,12.3。
# 〈論長濱文化的年代與類緣〉,發表於「八仙洞國定遺址保護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臺東縣政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主辦,臺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03.29-30。
# 〈八仙洞遺址調查研究計畫簡報〉,發表於「八仙洞國定遺址保護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臺東縣政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主辦,臺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03.29-30。(與陳文山、李匡悌、曾于宣、陳文連合著)
# 〈八仙洞遺址的保護與經營〉發表於「八仙洞國定遺址保護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臺東縣政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主辦,臺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03.29-30。
# 〈遺址出土文物的管理問題〉,第五屆物海峽兩岸有形文化資產論壇,11.4-5.
# 〈繼往開來〉,宋文薰教授九秩華誕慶祝學術論壇會議論文集,3.31.
# 〈澎湖海域水下考古的發現與研究〉,澎湖研究第十三屆學術研討會,10.19-20。
# 〈臺灣水下文化資產保護的啟動、發展與課題〉,第四屆海峽兩岸論壇,11.7
# 〈2013年臺灣水下考古工作概況及初步成果會報〉,2013年度臺灣考古工作會報,3.22 。(與黃漢彰合寫)
# 〈臺東縣長濱鄉八仙洞遺址調查研究計畫(第三年)工作簡報〉,2013年度臺灣考古工作會報,3.22。 (與陳文山、李匡悌等合寫)
# 〈綜論台南西南部地區的史前文化-兼論大湖文化的重要性〉,湖漾巴圖─大湖文化特展系列講座。台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2014年5月1日。
# 〈水下考古在臺灣:資源、啟動、現況與挑戰〉,《新技術、新方法、新思路─首屆「水下考古,寧波論壇文集》。 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中國港口博物館、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合編,2015,頁32-40。
# 〈從八仙洞的考古發現論東南亞洲舊石器晚期文化的幾個問題〉,本所講論會,6.22。
# 論臺灣水下文資產業發展的潛力, 「水下文化資產保護與管理研討會 -理論、方法與實務」講稿2015年10月4日至6日。
# 談海上絲綢之路水下文化遺產保護方法的幾個面向.「第二屆海上絲綢之路水下文化遺產保護論壇」2015年12月8-10日。
# Cross-Strait Interaction during the Prehistoric Time of Taiwan: An Example of the Early Neolithic Period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Taiwan Maritimes Landscapes from Neolithic to Early Modern Times, Cross-Regional Perspectives»17-18 Nov. 2015 , Paris.

==其它一般或科普類文章==
# 臧振華,1983,〈被忽視的古蹟:談歷史考古學對古蹟保存的重要性〉,《中國民族學通訊》20,頁
# 臧振華,1984,〈石璋如先生對中國考古學的貢獻〉,《中國民族學通訊》25,頁1-2。
# 臧振華,1990,〈什麼是歷史考古學〉,《人類與文化》26,頁48-50。
# 臧振華,1990,〈從十三行遺址的搶救看臺灣考古遺址的保護〉,《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16,頁9-11。
# 臧振華,1991,〈大陸考古之旅記行〉,《中國民族學通訊》28,頁19-28。
# 臧振華,1991,〈莫讓文化成遺址─十三行的困境〉,《卓越》,頁134-135。
# 臧振華,1992,〈我國考古遺址與古物維護、保存的現狀和課題〉,《文化資產維護與保存座談會引言人報告》(臺北:行政院文建會)。
# 臧振華,1992,十三行遺址搶救始末,《中央研究院學術諮詢總會通訊》1,2,頁36-40。
# 臧振華,1993,〈考古學概論〉,《臺灣地區地方考古人才培訓班教材講義》(臺北:行政院文建會)。
# 管東貴,臧振華,1994,〈歷史和語言研究的新工具和新課題─近年來史語所工作的成果與展望〉,《吳大猷院長榮退學術研究會》(臺北:中央研究院)。
# 臧振華,2000,〈英國文化資產保存法規與制度〉,收入《英美日法保存法規與制度文化資產簡介》(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 臧振華,2001,張光直生平事略,《古今論衡》6,頁106-110。
# 臧振華,2001,〈樸實無華——懷念張光直先生〉,《古今論衡》6,頁115-118。
# 臧振華,2002,〈談博物館行銷〉,《史前館電子報》第3期11.01。
# 臧振華,2002,〈根與芽〉,《史前館電子報》第4期12.01。
# 臧振華,2002,〈自信與自省〉,《史前館電子報》第2期12.01。
# 臧振華,2003,〈南島文化節的願景〉,《史前館電子報》第5期01.01。
# 臧振華,2003,〈新年‧求新〉,《史前館電子報》第6期02.01。
# 臧振華,2003,〈卑南遺址與世界文化遺產〉,《史前館電子報》第7期03.01。
# 臧振華,2003,〈史前館之美〉,《史前館電子報》第8期04.01。
# 臧振華,2003,〈博物館的大與小〉,《史前館電子報》第10期05.01。
# 臧振華,2003,〈考古學考些什麼〉,《文化視窗月刊》第57期,頁22-3。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 臧振華,2003,〈序〉,《沈沒世界探索啟示錄》。三藝文化出版事業公司。
# 臧振華,2003,〈考古學導論〉,《探尋史前文化,南瀛考古研習營教材》。台南縣政府文化局。
# 臧振華,2003,〈館長序〉,《郭德鈴先生收藏史前暨原住民文物圖錄》。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臧振華,2003,水下考古─解析封存海底的「歷史寶囊」,中國時報民國九十二年五月十一日「科技與人文專刊」。
# 臧振華,2003,〈水下考古─ 解析封存海底的「歷史寶囊」〉,《史前館電子報》第11期05.15。
# 臧振華,2003,〈觀眾人數〉,《史前館電子報》第13期06.01。
# 臧振華,2003,〈期待新的「文資法」〉,《史前館電子報》第16期08.01。
# 臧振華,2003,〈向賴阿遊老先生致敬〉,《史前館電子報》第20期010.01。
# 臧振華,2004,〈什麼是「南島文化」?〉,《史前館電子報》第26期08.15。
# 臧振華,2004,〈歐洲的考古勝地─龐貝(Pompeii)古城遺址〉,《史前館電子報》第38期07.01。
# 臧振華,2004,〈史前館兩歲了!〉,《史前館電子報》第41期07.01。
# 臧振華,2005,〈文資法與遺址保存〉,《史前館電子報》第52期02.01
# 臧振華,2005,〈慶祝開館三週年〉,《史前館電子報》第65期08.15。
# 臧振華,2006,〈導讀〉,《人類最美麗的故事》。玉山社出版公司出版,2006年6月。
# 臧振華,2007,〈我國水下考古的啟動〉,《中華水下考古學會會訊》4(2007),頁2-5。
# 臧振華,2008,〈從「南海一號」談水下考古〉,《中華水下考古學會會訊》5,頁1-5。
# 臧振華,2009,〈發展臺灣考古學的推手〉,《潛德幽光─高去尋院士百歲冥誕紀念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79─80。
# 臧振華,2009,〈考古學導論〉,《發現遺址》「發現遺址-遺址建管及行政管理人員培訓課程成果報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臺北縣政府)
# 臧振華,2010,〈出席第三屆國際水下考古學大會紀實〉,《中華水下考古學會會訊》8:11-16。
# 臧振華,2011,〈中國考古學的奠基者─李濟〉,楊儒賓等主編《人文百年、化成天下─百年人文傳承大展文集》(國科會人文處,國立清華大學)。
# 臧振華,2011,〈心繫兩岸的考古學者─張光直〉,楊儒賓等主編《人文百年、化成天下─百年人文傳承大展文集》(國科會人文處,國立清華大學)。
# 臧振華,2011,〈考古研究計畫介紹〉,楊儒賓等主編《人文百年、化成天下─百年人文傳承大展文集》(國科會人文處,國立清華大學)。
# 臧振華,2013,〈考古學與文化資產─臺灣的考古遺址保護與考古博物館〉,「臺灣文化大學2013年夏季學校」講稿。
# 臧振華,2013,〈臺灣考古遺物的認識〉。文化部「102年遺址監管及行政管理人員培訓班」講稿。
# 臧振華,2013,〈台南地區的遺址與史前文化〉。「臺灣文化大學2013年夏季學校」講稿。
# 臧振華,2013,〈李濟〉,《二十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學術成就概覽考古學卷》。北京:科學出版社。
# 臧振華,2013,〈石璋如〉,《二十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學術成就概覽考古學卷》。北京:科學出版社。
# 臧振華,水下文化資產的新視界─水下的文化資產及其保護,海底新視野─2013水下考古成果展。文化部文化資產。
# 臧振華,2014,〈臺灣近鄰國家水下考古的發展〉,《中華水下考古學會會訊》,第11期,頁15-30。
# Tsang Cheng-hwa and Kuang-ti Li, 2016, Five Thousand Years of Taiwan’s Past Brought to Light by Rescue Archaeology. 2015 Shanghai Archaeology Forum.
# 臧振華,2016,〈左鎮人幻滅帶來新的期待〉,國家地理雜誌官網,2015,12,9.
# 臧振華,2016、〈我所認識的宋文薰先生〉,《人類學視界》19期。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

==視頻==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POfT_DFDtM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48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古代臺灣人的故事 | 歷史語言研究所 臧振華院士}}

</div> {{-}}



<ref>[http://www.wusanlien.org.tw/02awards/02winners/02winners28/e01/ 第28屆吳三連獎 人類學類-臧振華.專訪],財團法人吳三連獎基金會,2018年</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外部連結==
*[https://www2.ihp.sinica.edu.tw/staffProfile.php?TM=3&M=1&uid=5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臧振華網頁]
*[https://www.anth.nthu.edu.tw/%E8%87%A7%E6%8C%AF%E8%8F%AF/  侯金堆特聘研究講座兼所長-臧振華 ]
*[http://saturn.ihp.sinica.edu.tw/~hanchi/homepage/people/people1/2-2.htm 中央研究院 -臧振華 Tsang Cheng-hwa]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269842 北京衮雪科技有限公司 -臧振華 教授 ]
24,89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