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23
次編輯
變更
杨凤
,無編輯摘要
| 知名作品 = 《杜兰朵公主》,《夕鹤》
}}
'''杨凤一''',1962年出生。昆曲刀马旦。北方昆曲剧院一级演员。一九八二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师从[[李金鸿]]、[[荀令香]]、[[谢锐青]]、[[张正芳]]、[[吴吟秋]]等名家,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唱念做打俱佳。
1982年,不到20岁的杨凤一被分配到北方昆曲剧院。当时,正憧憬着成为一名优秀刀马旦演员的杨凤一其实并不情愿。毕竟,她从小就深爱刀马旦,并为之努力了多年。但一个偶然的机会却使杨凤一悄然爱上了昆曲。那是在她观看了昆曲《牡丹亭》之后,昆曲艺术那恒久隽永的魅力,使她充分感悟到古典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更使她发自内心地爱上了文化底蕴深厚的昆曲艺术。
2007年11月15日,杨凤一将赴法国参加一个世界民族艺术展演活动,带去的剧目是昆曲《白蛇传》,她希望将中国美丽动人的古老传说传播到更多的地方。
外界的诱惑也在不断地影响着杨凤一,毕竟拍电影、电视,可以得到很多的收入,并能更快出名。但在事业与金钱的之间,她毅然选择了前者。1998年,杨凤一开始担任副院长。从此,她从舞台的主角转变为幕后管理者。杨凤一深知自己从小学戏,文化知识不够,因此她加强学习,从各方面锻炼提高自己。杨凤一知道,作为北昆的一名管理者,她要全面带动起演职员做德才兼备的人,在昆曲事业还不景气的今天踏踏实实,耐住寂寞。她说,只有严于律己才能影响他人。
杨凤一是在北京市第十次党代会上得知自己被正式推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的。她坦言:“这是莫大的荣誉,更是一种责任。”杨凤一说,记得在一次出国演出的时候,遇到了在海外留学的一位同学,当我们聊起共产党时,他由衷地说,中国越来越强大,我们这些身处海外的人是最有感触的,也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让13亿中国人过上现在的美好日子,共产党太伟大了!短短的几句感慨让自己心中油然产生了一种自豪感,因为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杨凤一几乎所有的朋友都排着队的不喜欢昆曲,排在最前头的就是老公。杨凤一说你能来看看我的戏吗,老公说,别,我一看就打瞌睡。老公不是她的昆曲知音,不能欣赏妻子在舞台上的万种风情。当年凤一遇到这个人,就下决心这辈子死心塌地就他了。丈夫并非有钱有势,也非仪表堂堂,刚认识时他不过一个北京体育学院的穷学生。两个人站一起,亲朋好友说什么也不乐意。但在北京没亲没故的凤一,觉得有那么个人可以相互照顾。1986年结婚那几年,没有手机,没有车,丈夫总在演出剧院外面或者公交车站,焦灼不安地等着妻子,他就是不去演出现场等。凤一出来后第一眼总能看到夜幕下丈夫的身影,无论风雨中,还是雪夜中,熟悉而温暖的身影,这叫凤一心疼不已。丈夫生怕这朵美丽的花遭遇江湖危险,乐此不疲地担当着无微不至的护花使者。
杨凤一36岁才生孩子,之前一直没机会要,丈夫是独生子,公公婆婆年龄也大了。1996年,院里要排《偶人记》,凤一请假,说能不能给我一年时间生孩子,院里于是外借了个演员。后来那演员要出国,半截儿不排戏了,凤一又被拉了回去,要孩子只好又拖后了。好在家人从来都顺着她。如今,不到十岁的儿子经常说,妈妈你怎么不早生我,你看你现在这么大了,我还这么小。凤一听了有种酸酸的感觉。儿子很懂事,经常担当公共“电梯司机”,大家没上去,他先冲上去按着按钮,用小胳膊把着门。家里最温馨的场景就是凤一和老公下班回去,儿子放学,公公婆婆、保姆也都在家,大家懒散地翻着报纸聊天。婆婆尤其关心国内国外大事,什么报纸都订,边看边侃侃而谈。当初丈夫没入党,成了全家人的靶子,天天开他的“批斗会”,婆婆说他是后进分子,老公不入都不行了。“我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平平淡淡,但这是我真实的幸福。”
1988年获首届北京市青年戏曲演员调演优秀表演奖,
1995年主演《夕鹤》获中国第四届戏剧节优秀表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