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西蒙波娃

增加 22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西蒙·露茜-厄爾奈斯丁-瑪莉-波特朗·德·波伏娃''' '''Simone Lucie Ernestine Marie Bertrand de Beauvoir''',(1908年1月9日-1986年4月14日),簡稱為西蒙·波娃,是[[法國作家]]、[[存在主義哲學家]]、[[女權主義者]]、[[政治家]]、[[社會理論家]],1970年代女權運動的重要理論家和創始人。波娃是法國人,她是二十世紀最有名的才女之一,現代社會女權運動基礎就是她奠定的。波娃不僅在政治活動上大名鼎鼎,在思想學術上也很了不起,她寫了大量的小說、評論和存在主義的哲學著作以及一些關於中國的書籍。 她在女權主義和存在主義領域具有很大的影響力,著作有小說、議論文、傳記等,著名小說有《女客》(L'Invitée)、《名士風流》(Les Mandarins),哲學散文《第二性》(Le Deuxième Sexe)是現代[[女權主義]]的奠基之作。她和存在主義哲學家[[[沙特]]]是伴侶關係。
<ref>[http://shin02.pixnet.net/blog/post/26669117-%E8%A5%BF%E8%92%99%E6%B3%A2%E5%A8%83 西蒙波娃簡介]</ref>
== 生平 ==
*1986/04/14病逝於巴黎柯尚醫院。
<ref>[http://shin02.pixnet.net/blog/post/26669117-%E8%A5%BF%E8%92%99%E6%B3%A2%E5%A8%83 西蒙波娃生平]</ref>
== 生長背景 ==
西蒙波娃出生於巴黎一個天主教色彩很濃的資產階級家庭,父母均是天主教徒。西蒙波娃的母親出身於富有的銀行家家庭,但生活得並不幸福,她在修道院中完成了中學學業,這使她很早就習慣了掩飾和壓抑自己,成為一個貌美而憂鬱的女人。而婚姻使她延續了這種習慣。西蒙波娃的父親對妻子的美貌感到滿意,他很愛妻子,但同時他玩牌賽馬,和咖啡館的妓女鬼混,使得西蒙波娃的母親強烈不滿,但她說服自己應服從男人,於是她心裡無法發洩的怨恨暴躁就留給了僕人孩子,如此一來西蒙波娃很早就對女人成年後,是否必須以一種「家庭」的形式存在感到懷疑。
<ref>[http://shin02.pixnet.net/blog/post/26669117-%E8%A5%BF%E8%92%99%E6%B3%A2%E5%A8%83 西蒙波娃背景]</ref>
== 與[[[沙特]]]的關係 ==
難以想象這個曾被《紐約時報》稱為「女權運動之母」、這個令無數女性羨慕、佩服的榜樣,常常如一個小女人般可憐。她的經歷無法不給人一種感覺,她本人是她那種女權主義的最大受害者,只不過她用巨大的理性克制了自己。她說希望把自己的生活變成一種樣板式的經驗。於是為了成為樣板,為了實踐一種理論和設想的生活方式,她寧肯忍受巨大的痛苦,寧肯扭曲自己。(被視為女性主義聖經的《第二性》因而誕生。)
<ref>[http://shin02.pixnet.net/blog/post/26669117-%E8%A5%BF%E8%92%99%E6%B3%A2%E5%A8%83 西蒙波娃與沙特]</ref>
== 作品 ==
*1979年:[[《至高無上的精神》]],小說
*1981年:[[《告別儀式》]],繼《1974年8月至9月與薩特的談話》,自傳
<ref>[http://shin02.pixnet.net/blog/post/26669117-%E8%A5%BF%E8%92%99%E6%B3%A2%E5%A8%83 西蒙波娃作品]</ref>
== 外部連結 ==
*[https://www.iep.utm.edu/beauvoir/ 波伏娃介紹(英文)]
*[http://ntmail.tku.edu.tw/fanmj/map.html 中國女性文學研究室]
*[https://www.iep.utm.edu/beauvoir/ IEP]
 
 
== 相關視頻 ==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pjKzPDK3Ps}}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z8-a_9ewP8}}
=== 參考資料 ==
{{Reflist}}
 
[[Category:設計師‎]]
77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