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致汪敬熙(茅盾)

增加 3,388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缩略图|[https://www.163.com/dy/article/GIBF4DPV0543QWGK.html 茅盾] '''《致汪敬熙》'''是中国现代作家茅盾写的散文。 ==作…”

[[File:MD29.jpg|缩略图|[https://www.163.com/dy/article/GIBF4DPV0543QWGK.html 茅盾]]]
'''《致汪敬熙》'''是中国现代作家茅盾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敬熙[[先生]]:来信及“短文”均悉。因要早些[[发表]],以便大家[[研究]][[讨论]],故[[擅自]]排入[[通信栏]]里了。这一点,万望[[原谅]]。

我对于尊论各条有点不同的[[意见]]。简单陈说于下。

一、“心心念念在一种主义”,未曾下笔,先已打定腹稿,定要做一篇“新[[浪漫]]”[[作品]]:象这样子,诚然不免先生“新镣铐”之讥。但如果为要打破“旧镣铐”,因而向慕新的某种[[主义]],把新主义的[[精神]]融会了[[自己]]的[[心情]],创造他自己的作品,这新主义便不是镣铐了。譬如自然主义的本家是[[法国]],[[俄国]]、[[德国]]的[[自然]]主义作家明明是受了法国自然主义的影响,然而法国的自然主义并不变成“新镣铐”,俄、德的作家也产出不朽的作品来了。这不是眼前现成的例么?

二、“为人生的艺术”云云本关系于各作家本性之所近;人道主义是从真心里发出来的,不是“慈善”可以假做。怀抱人道主义者的小说或得〔许〕做得不好——成了“劝善书”——这只是艺术手段有高低的缘故,决不是人道主义害他。先生以人道主义为“新镣铐”,我以为未免太过分了。

三、近来多短篇,很有人不满意,(请参看本刊上普通信谭国棠君的话);然而这恐怕也是时机未成熟的缘故,不见得是自要“自设一个专做短篇的桎梏”。再者,做长篇小说也须得相当的闲暇时间;据我个人所知,现在的创作者大都忙于生活问题,并不能专心去做长篇。先生说他们自要新镣铐,太冤屈他们了。

“扶得东来西又倒”,误会新思想的人很多,我们都已看见的了;文学上的主义……人道主义……短篇小说……三者本不是不可学的,但是给人一误会,象汪先生所说的,把他们做成了“新镣铐”,自然要有多少的流弊了。汪先生既然见到这层,想必终有些原委,只是我的见闻有限,觉得这三样的新镣铐,远不如旧的那样实在而坚牢!

记者雁冰〔一九二二年三月〕<ref>[https://www.kanunu8.com/book3/8330/184934.html 致汪敬熙] </ref>

==作者简介==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是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毗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成就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茅盾于1981年3月27日辞世。<ref>[https://www.kanunu8.com/files/writer/8316.html 茅盾] </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10,77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