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石头希迁禅师

增加 8,468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石头希迁禅师</big> '''   |-   | File:Fbc02e4872bb8da2.j…”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石头希迁禅师</big> '''
 
|-
 
|
[[File:Fbc02e4872bb8da2.jpg|缩略图|居中|[https://i03piccdn.sogoucdn.com/fbc02e4872bb8da2 原图链接][http://pic.sogou.com/pics?ie=utf8&p=40230504&interV=kKIOkrELjboMmLkEkL0TkKIMkLELjbgQmLkEmrELjbkRmLkElbYTkKIMkrELjbgRmLkEkLYTMkjYKTiBHUMElKJ6zeV%2Fj%2FlBz%20cGwOVFj%20lGmTbxFE4ElKJ6wu981qR7zOMTKVeRFTbxHUwElKJ6wu9DxqRLzO1H1qR7zOM%3D_473266868&query=%E7%9F%B3%E5%A4%B4%E5%B8%8C%E8%BF%81%E7%A6%85%E5%B8%88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石头希迁禅师'''(700~790),唐代禅僧。俗姓陈,端州高要(今广东省高要县)人。
希迁年轻时即沉毅果断,自信力强。他反对乡邑迷信神祠、定期杀牛洒酒的祭祀,每逢祀期,就前往毁祠夺牛,态度坚决。
希迁的禅法总结于他所撰的《[[参同契]]》。

=='''人物简介'''==

石头希迁(700~790),唐代禅僧,又称无际大师。
旋赴曹溪,投禅家南宗惠能门下,受度为沙弥。惠能逝世时,他还没有受具足戒。
不久,前往吉州青原山静居寺,依止先得曹溪心法的行思禅师,因机辩敏捷,受到行思的器重,有“众角虽多,一麟已足”的称誉。
不久,行思又命希迁持书往参曹溪门下的另一位宗匠南岳怀让,经过一番锻炼,再回到静居寺。
后来行思就付法与他。唐玄宗天宝初年(742),希迁离开青原山到南岳,受请住衡山南寺。
寺东有大石,平坦如台,希迁就石上结庵而居,因此时人多称他为石头和尚。
代宗广德二年(764),希迁应门人之请,下山住端梁弘化,和当时师承南岳怀让住江西南康弘化的马祖道一,称并世二大士。
希迁弟子甚多,晚年付法给药山惟俨。于德宗贞元六年(790)逝世。年90岁

=='''主要文献'''==

《景德传灯录》卷五载:
六祖将示灭,有沙弥希迁(即南岳石头和尚也)问曰:和尚百年后,希迁未审当依附何人?
祖曰:寻思去。
及祖顺世,迁每于静处端坐寂若忘生。
第一坐问曰:汝师已逝,空坐奚为?迁曰:我禀遗诫故寻思尔。
第一坐曰:汝有师兄[[行思和尚]],今住吉州,汝因缘在彼。
师言甚直,汝自迷耳。
迁闻语,便礼辞祖龛,直诣静居。
师问曰:子何方而来?
迁曰:曹溪。
师曰:将得什么来?
曰:未到曹溪亦不失。
师曰:恁么用去曹溪作什么?
曰:若不到曹溪,争知不失?
迁又问曰:曹溪大师还识和尚否?
师曰:汝今识吾否?
曰:识又争能识得?
师曰:众角虽多,一麟足矣。
迁又问:和尚出岭多少时?
师曰:我却不知。汝早晚离曹溪?
曰:希迁不从曹溪来。
师曰:我亦知汝去处也。
曰:和尚幸是大人,莫造次。
他日,师复问迁:汝什么处来?曰曹溪。
师乃举拂子曰:曹溪还有这个么?
曰:非但曹溪,西天亦无。
师曰:子莫曾到西天否?
曰:若到即有也。
师曰:未在,更道。
曰:和尚也须道取一半,莫全靠学人。
师曰:不辞向汝道,恐已后无人承当。
师令希迁持书与南岳让和尚曰:汝达书了,速回。
吾有个鈯斧子,与汝住山。
迁至彼,未呈书,便问:不慕诸圣,不重己灵时如何?
让曰:子问太高生,何不向下问?
迁曰:宁可永劫沈沦,不慕诸圣解脱。
让便休。
迁回至静居,师问曰:子去未久,送书达否?
迁曰:信亦不通,书亦不达。
师曰:作么生?迁举前话了,却云:发时蒙和尚许鈯斧子,便请取。
师垂一足,迁礼拜。
寻辞往南岳。”

=='''参禅经过'''==

希迁先在曹溪门下受了熏陶,已有所证悟。
当他初到青原山和行思见面时,行思问他为了求得什么而来,他说,未到曹溪以前,原未曾失落过什么。
行思再问,那么为什么要到曹溪去,他就说,若不到曹溪,怎知不失。
在这番简短的问答里,可以想见希迁直下承当,自信之切。
后来希迁亦常以此旨接引门下,如慧朗问如何是佛,希迁就呵他无佛性。
慧朗再问,一切含灵都有佛性,他为何却没有?希迁直示道,为汝不肯承当,朗因于言下悟入,即其一例。
希迁自说他的法门“不论禅定精进,惟达佛之知见”,并说“能自知之,即无所不备”,都着重在这一点。
希迁自依止行思后,受到进一步的陶冶,禅境有了新的扩展,禅法益臻灵活细致。
门人道悟问佛法大意,希迁答以“不得,不知”。
又问,向上更有转处否,答云“'''心空不碍白云飞'''”,即暗示在悟入以后,机境可以无限开拓,自在运用。
相传希迁因读《[[肇论]]》至“'''圣人会万物为己'''”句,得到启发,对于《肇论》中所说的“法身不隔自他,圆镜体现万象”之旨深有契会,于是有〈'''[[参同契]]〉'''之作。“参同”二字,原出于道家,希迁盖取其意,以发挥他的以“回互”为眼目的禅法。其所谓“参”是指万殊诸法各守其位,互不相犯。
其所谓“同”,意示诸法虽万殊而统于一元,以见个别之非孤立地存在。
而他所创倡的“回互”,则指见于万殊诸法间的互不相犯而又相涉相入的关系。修禅者领会此旨,于日用行事上着着证验,灵照不昧,是谓之“契”。
他把这种思想导入禅观,加以发挥,丰富了禅法的内容,遂开辟了他这一系的宗风。
〈参同契〉中反复阐明一心与诸法间的本末显隐交互流注的关系,以见从个别的事上显现出全体理的联系。
要是将理事分开来看,则“执事原是迷,契理亦非悟”;如果统一起来看,则每一门都有一切境界在,即所谓“门门一切境,回互不回互”;这里面有相互含摄的地方,也有互相排斥的地方。
中间说到诸法自复其性,如子得母,以见会末归本之不待安排;同时一法体而用(动态的)处(静态的)兼具,而彼此互相倚待,如明暗相生,往来转化,辗转无住。
能这样地体认一切事象,自然事存理应,举足知路,而达到“即事而真”的境界。
其禅法运用之妙,圆转无碍,如环无端。和希迁同时异派的禅家马祖道一,对于希迁的禅风,常有“石头路滑”之说,很足以道出它的特征。
希迁的禅风,显然带有哲学思索的倾向,和同时的马祖道一之盛倡大机大用相比较,它是近于静态的。因而他所创倡的禅法,也可以说就是一种禅思。
这种思想,以后还结合了坐禅而续有发展。承受希迁付法的药山惟俨即常事闲坐,并有“思量个不思量底”之说。
再传到云岩昙晟(782~841),又提出了“宝镜三昧”法门,以临镜形、影对显的关系,说明由个别上体现全体的境界。
续传到洞山良价(807~869)、曹山本寂(840~901)师弟,都向这方向发展,成为曹洞一派。
他们更从事象各别相涉的关系上建立了偏正回互、五位功勋等等说法,禅法的运用愈趋细密。
曹洞一派和同时马祖下再传临济一派,并世各行其是。临济宗风以棒喝峻烈著称;而曹洞禅则回互叮咛,亲切绵密,颇重传授,表现出惠能门下青原行思和南岳怀让两大系各自发展,形成不同宗风的显著对照。
希迁的禅法,还经他的门下天皇道悟弘传,到五代时,更衍为云门、法眼两系,他们同样着重在“一切现成”,都和希迁所主张的“即事而真”的宗旨一脉相通。禅宗五家中,沩仰一家早绝,其余四家除临济外,曹洞、云门和法眼三家,在传承上都渊源于希迁。曹洞禅后传入日本,迄今传习不衰。
法眼的再传也曾繁衍于高丽。对于国内外的禅学界,希迁的禅思想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ref>[https://www.sogou.com/sogou?interation=1728053249&interV=&pid=sogou-wsse-7050094b04fd9aa3&ie=utf8&query=%E7%9F%B3%E5%A4%B4%E5%B8%8C%E8%BF%81%E7%A6%85%E5%B8%88  石头希迁禅师],
凤凰网2020年11月8日</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2,43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