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658
次編輯
變更
张凤翙
,创建页面,内容为“'''张凤翙'''(1881—1958),字翔初,陕西西安人,祖籍河南沁阳,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ref>[https://www.sohu.com/a/414469359_…”
'''张凤翙'''(1881—1958),字翔初,陕西[[西安]]人,祖籍河南沁阳,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ref>[https://www.sohu.com/a/414469359_354204 领导陕辛亥起义的“圈外人”张凤翙,解放后任陕西副省长,有人常在小吃摊见他],搜狐,2020-08-23</ref>
==人物生平==
张凤翙1909年回到西安,在西安衙门做缮写工作。1910年春被委任陕西省新军督练公所委员。是年冬,升任新军第三十九混成协司令部参军,接着又改任参谋兼二标一营管带。在新军期间,与康寄遥、惠春波等人将西安菊林寺塾改为西安菊林小学,即作为同盟会的联络据点,又为国家培养人才。武昌起义后,1911年10月,他与钱鼎、张钫等发动西安起义,被推为临时总指挥。1911年11月陕西军政府成立,一致推选张凤翙为“秦陇复汉军”大统领兼民政长(省长),亲赴战场督导。12月南京临时政府正式任命张凤翙为中华民国秦军政分府大都督。1912年8月,北洋政府任命张凤翙为陕西都督。9月,“国民党秦支部”成立,张任支部长。
鉴于西北人才缺乏,张凤翙为首的军政当局决定举办西北第一所大学---西北大学。张凤翙认为创办西北大学,“关系于现时建设”、“关系将来之建设”和“关系于外部之防御”。因此他与[[甘肃]]、[[新疆]]两省商议后,决定全力以赴地创办西北大学,并以原陕西法政学堂为基础,将三秦公学、陕西农业学堂、陕西实业学堂、陕西高等学校等校并入,设大学预科和法、文、商、农各专科。由于张凤翙的决心和努力,终于使西北大学在1912年正式开学,为西北培养了不少人才。以张凤翙为首的政府对禁烟也十分重视。设置“陕西禁烟督办”,拟定禁烟办法,把禁种鸦片列到首要任务,号召军政人员一致协同办理。陕西第1师师长张云山出巡渭河南北产烟较多地区,每到一个乡镇,召集当地居民宣布政府禁种鸦片的决心和办法,使陕西禁种鸦片收到一定的效果。
1913年二次革命时,张凤翙向北洋政府妥协,反对起兵讨伐袁世凯,还奉袁世凯旨意声讨[[孙中山]]和黄兴,率部入川镇压熊克武领导的反袁斗争,取得[[袁世凯]]信任。1914年3月,河南白朗起义军由湖北荆紫关入陕,张凤翙亲率大军镇压。袁世凯以追剿白狼军为名,派其亲信北京军政执法处处长陆建章为第七师师长兼“剿匪”总司令,率军入陕,并任陕西督军。从此,陕西成为北洋军阀反动政权直接控制下的据点。6月,用名升暗降的手法,撤任张凤翙都督。7月,被袁封为扬威将军,并上表劝进袁世凯称帝。1915年初,张凤翙在进京过潼关时,慨然吟诗到:
屠门大觉梦一场,醒来尤未熟黄梁。
三年威信一朝失,自愧不如陆建章。
1917年张勋复辟时张凤翙只身回陕西组织力量反对。1924年谋驱逐军阀刘镇华在陕西势力,被刘镇华软禁,后获释闲居北平。抗日战争爆发后,不愿做日寇铁蹄下的奴隶,由北平回到西安仍居住西安菊花园街张府巷旧居。每天读书写字,但仍不忘菊林,与陕籍刘治洲、宋联奎等人,又将菊林小学扩大为菊林中学,并亲任董事长。后任陕西省临时参议会议员和国民参政会政员,积极主张抗日。1943年到重庆参加参政会。1945年率领陕西各界代表团赴豫西各地慰劳抗日军队。
1949年解放前夕,张凤翙拒绝随国民党去[[台湾]],会同几位陕西籍进步民主人士到了兰州,寓居陕人开设了安泰堂药店。兰州解放,彭德怀元帅在陶乐春饭店设宴欢慰张凤翙诸老,并请诸老回陕,安度晚年。张凤翙兴奋的说:“共产党是宣哲清明,其言无理之不道,其行无事之不当,确是挽救此殖民地危亡中国的大救星,回陕确以秋叶余生,贡献新中国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凤翙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北行政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等职,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8年7月29日因病在西安逝世,终年77岁。
相关事件
“张总督”是《[[白鹿原]]》在记述西安“反正”的故事中曾数十次提到的一个革命军主要领导人物,这个小说中的张总督便是这一历史段上真正的陕西总督张凤翙。 在《[[白鹿原]]》中,张总督这个人物总是和与之相关的方巡抚、朱先生两个人物同时出现,其中还有这样一段叙述:“张总督和朱先生是同一年经方巡抚亲自监考得中的举人,那是方巡抚到陕赴任第一年的事。次年,方巡抚力荐当时的张举人官费赴日本国留学,他在日本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回陕后就成为方巡抚的头号政敌,直到反正成功,方巡抚仓皇逃出关中”。故小说称方巡抚是张总督的“恩师”。
其实,张凤翙和朱先生(牛兆濂)并非同一年经方巡抚(升允)亲自监考得中的举人,张凤翙也没有中举,而是考中[[秀才]]以后,由于新政府推行新政,取消科举,实行新学,张凤翙即进入陕西陆军武备学堂学习。因该校为升允亲手创建,所以张凤翙虽未中举,仍可视为升允的学生。而牛兆濂则是早在升允任陕西巡抚之前就已中举,所以两人一贯以至交故友相称。如果说小说作者在这一点多少有些虚构的话,而前面所述的其它情节则与事实情况基本相合。
==人物轶事==
1911年10月西安起义爆发。适陕西同盟会领导人井勿幕在渭北,临事指挥无人,钱鼎、张钫等推举张凤翙为首领。张凤翙此前没有参加革命活动,在日本加入同盟会的第二天,他就将会员证书付之一炬;还拒绝为反清刊物《[[秦陇]]》写稿。这次推举他当首领,是因为他懂军事、有威信、在新军中职位较高。他对众人的推举也不推辞,在22日清晨的林家坟会议上当众表示:“大家叫我干,就担当起来。”接着便以首领的身份说:“既已举事,当先发制人,不宜缓至天晚。”遂部署上午11时发动。
1911年10月22日,同盟会、新军、哥老会首领30余人在西安西郊林家坟秘密集会,公推张凤翙为首领,利用当日星期天清军各级军官照例休假之机,即刻发动起义。在张风翙的统一指挥下,分路攻占了除满城以外的西安城全部军事要地。当日晚张凤翙召集会议,商定了以“秦陇复汉军”为起义军的名称,刻制了“秦陇复汉军总司令部图记”。
由于他指挥得当,当天就占领除满城外的西安全城。 12月23日清晨,张凤翙亲自指挥攻打满城的关键性战斗。驻守满城的5000多名旗兵据城顽抗,经过一天的激战,起义军推倒一堵门墙,满城告破。清西安将军文瑞率旗兵拼死抵抗。战斗中陕西巡抚钱能训受伤被俘,满城守军统领文瑞投井自杀,西安城其它清军和城防部队亦反戈加入义军,西安城光复。张凤翙以秦陇复汉军大统领名义出安民告示。此后月余,全省各道、府与大部分州、县相继光复。
可是就在西安起义的当天,原陕西巡抚、陕甘总督升允却正在西安北郊草滩屯垦军田,不在西安城内。升允闻听西安出事,随即骑马轻装,连夜逃往甘肃,并在甘肃调集清军,南下反扑西安。这才又有了张凤翙请牛兆濂去乾州见升允,劝其议和罢兵的事。
==参考文献==
[[Category:政治家]]
==人物生平==
张凤翙1909年回到西安,在西安衙门做缮写工作。1910年春被委任陕西省新军督练公所委员。是年冬,升任新军第三十九混成协司令部参军,接着又改任参谋兼二标一营管带。在新军期间,与康寄遥、惠春波等人将西安菊林寺塾改为西安菊林小学,即作为同盟会的联络据点,又为国家培养人才。武昌起义后,1911年10月,他与钱鼎、张钫等发动西安起义,被推为临时总指挥。1911年11月陕西军政府成立,一致推选张凤翙为“秦陇复汉军”大统领兼民政长(省长),亲赴战场督导。12月南京临时政府正式任命张凤翙为中华民国秦军政分府大都督。1912年8月,北洋政府任命张凤翙为陕西都督。9月,“国民党秦支部”成立,张任支部长。
鉴于西北人才缺乏,张凤翙为首的军政当局决定举办西北第一所大学---西北大学。张凤翙认为创办西北大学,“关系于现时建设”、“关系将来之建设”和“关系于外部之防御”。因此他与[[甘肃]]、[[新疆]]两省商议后,决定全力以赴地创办西北大学,并以原陕西法政学堂为基础,将三秦公学、陕西农业学堂、陕西实业学堂、陕西高等学校等校并入,设大学预科和法、文、商、农各专科。由于张凤翙的决心和努力,终于使西北大学在1912年正式开学,为西北培养了不少人才。以张凤翙为首的政府对禁烟也十分重视。设置“陕西禁烟督办”,拟定禁烟办法,把禁种鸦片列到首要任务,号召军政人员一致协同办理。陕西第1师师长张云山出巡渭河南北产烟较多地区,每到一个乡镇,召集当地居民宣布政府禁种鸦片的决心和办法,使陕西禁种鸦片收到一定的效果。
1913年二次革命时,张凤翙向北洋政府妥协,反对起兵讨伐袁世凯,还奉袁世凯旨意声讨[[孙中山]]和黄兴,率部入川镇压熊克武领导的反袁斗争,取得[[袁世凯]]信任。1914年3月,河南白朗起义军由湖北荆紫关入陕,张凤翙亲率大军镇压。袁世凯以追剿白狼军为名,派其亲信北京军政执法处处长陆建章为第七师师长兼“剿匪”总司令,率军入陕,并任陕西督军。从此,陕西成为北洋军阀反动政权直接控制下的据点。6月,用名升暗降的手法,撤任张凤翙都督。7月,被袁封为扬威将军,并上表劝进袁世凯称帝。1915年初,张凤翙在进京过潼关时,慨然吟诗到:
屠门大觉梦一场,醒来尤未熟黄梁。
三年威信一朝失,自愧不如陆建章。
1917年张勋复辟时张凤翙只身回陕西组织力量反对。1924年谋驱逐军阀刘镇华在陕西势力,被刘镇华软禁,后获释闲居北平。抗日战争爆发后,不愿做日寇铁蹄下的奴隶,由北平回到西安仍居住西安菊花园街张府巷旧居。每天读书写字,但仍不忘菊林,与陕籍刘治洲、宋联奎等人,又将菊林小学扩大为菊林中学,并亲任董事长。后任陕西省临时参议会议员和国民参政会政员,积极主张抗日。1943年到重庆参加参政会。1945年率领陕西各界代表团赴豫西各地慰劳抗日军队。
1949年解放前夕,张凤翙拒绝随国民党去[[台湾]],会同几位陕西籍进步民主人士到了兰州,寓居陕人开设了安泰堂药店。兰州解放,彭德怀元帅在陶乐春饭店设宴欢慰张凤翙诸老,并请诸老回陕,安度晚年。张凤翙兴奋的说:“共产党是宣哲清明,其言无理之不道,其行无事之不当,确是挽救此殖民地危亡中国的大救星,回陕确以秋叶余生,贡献新中国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凤翙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北行政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等职,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8年7月29日因病在西安逝世,终年77岁。
相关事件
“张总督”是《[[白鹿原]]》在记述西安“反正”的故事中曾数十次提到的一个革命军主要领导人物,这个小说中的张总督便是这一历史段上真正的陕西总督张凤翙。 在《[[白鹿原]]》中,张总督这个人物总是和与之相关的方巡抚、朱先生两个人物同时出现,其中还有这样一段叙述:“张总督和朱先生是同一年经方巡抚亲自监考得中的举人,那是方巡抚到陕赴任第一年的事。次年,方巡抚力荐当时的张举人官费赴日本国留学,他在日本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回陕后就成为方巡抚的头号政敌,直到反正成功,方巡抚仓皇逃出关中”。故小说称方巡抚是张总督的“恩师”。
其实,张凤翙和朱先生(牛兆濂)并非同一年经方巡抚(升允)亲自监考得中的举人,张凤翙也没有中举,而是考中[[秀才]]以后,由于新政府推行新政,取消科举,实行新学,张凤翙即进入陕西陆军武备学堂学习。因该校为升允亲手创建,所以张凤翙虽未中举,仍可视为升允的学生。而牛兆濂则是早在升允任陕西巡抚之前就已中举,所以两人一贯以至交故友相称。如果说小说作者在这一点多少有些虚构的话,而前面所述的其它情节则与事实情况基本相合。
==人物轶事==
1911年10月西安起义爆发。适陕西同盟会领导人井勿幕在渭北,临事指挥无人,钱鼎、张钫等推举张凤翙为首领。张凤翙此前没有参加革命活动,在日本加入同盟会的第二天,他就将会员证书付之一炬;还拒绝为反清刊物《[[秦陇]]》写稿。这次推举他当首领,是因为他懂军事、有威信、在新军中职位较高。他对众人的推举也不推辞,在22日清晨的林家坟会议上当众表示:“大家叫我干,就担当起来。”接着便以首领的身份说:“既已举事,当先发制人,不宜缓至天晚。”遂部署上午11时发动。
1911年10月22日,同盟会、新军、哥老会首领30余人在西安西郊林家坟秘密集会,公推张凤翙为首领,利用当日星期天清军各级军官照例休假之机,即刻发动起义。在张风翙的统一指挥下,分路攻占了除满城以外的西安城全部军事要地。当日晚张凤翙召集会议,商定了以“秦陇复汉军”为起义军的名称,刻制了“秦陇复汉军总司令部图记”。
由于他指挥得当,当天就占领除满城外的西安全城。 12月23日清晨,张凤翙亲自指挥攻打满城的关键性战斗。驻守满城的5000多名旗兵据城顽抗,经过一天的激战,起义军推倒一堵门墙,满城告破。清西安将军文瑞率旗兵拼死抵抗。战斗中陕西巡抚钱能训受伤被俘,满城守军统领文瑞投井自杀,西安城其它清军和城防部队亦反戈加入义军,西安城光复。张凤翙以秦陇复汉军大统领名义出安民告示。此后月余,全省各道、府与大部分州、县相继光复。
可是就在西安起义的当天,原陕西巡抚、陕甘总督升允却正在西安北郊草滩屯垦军田,不在西安城内。升允闻听西安出事,随即骑马轻装,连夜逃往甘肃,并在甘肃调集清军,南下反扑西安。这才又有了张凤翙请牛兆濂去乾州见升允,劝其议和罢兵的事。
==参考文献==
[[Category: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