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何克希

增加 13,43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何克希''',又名何静。 [[ 四川 ]] 峨眉人。1929年加入 [[ 中国 ]] 共产党。曾在四川、 [[ 上海 ]] 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后任 [[ 江南 ]] 抗日义勇军第三路副指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副司令员、浙东游击纵队司令员。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 == 简介 ==何克希(1906年-1982年),长期在国民党统治区从事地下工作,先后在成都、上海等地进行革命何克希何克希活动。1935年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入川,曾在峨眉县组织农民武装暴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新四军,先后任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三路军副司令员,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指挥部副指挥,中共东路工作委员会副书记,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东路保安司令员,江南行政委员会主任兼地方保安司令员,新四军第六师副参谋长。1942年7月新四军浙东抗日自卫军成立,任司令员,参与领导开辟发展浙东抗日根据地。1944年1月部队扩编成立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任司令员。1945年1月任苏浙军区第二纵队司令员。率部参加江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三旅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副司令员。1948年10月任第三野战军第三十五军政治委员。1949年6月任第三野战军兼华东军区特种兵纵队政治委员。率部参加解放华东的多次重要战役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区特种兵司令部政治委员,华东军区装甲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装甲兵系主任,国务院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助理,浙江省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和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被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何克希原名和成孝,曾用名何静斋。1906年生于四川峨眉县(今峨眉市)。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曾到忠县组织游击队。后在达县、成都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5年1月在峨眉组织武装暴动,后率百余人转至洪雅、雅安一带开展游击斗争。同年5月赴上海从事情报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江阴参与组建抗日武装。1938年秋起,任江南抗日义勇军第3路军副司令员、江南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副司令员、新四军第6师副参谋长等职,参与领导开辟苏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42年6月被派至浙东,后任三北(镇海、慈溪、余姚3县北部)游击司令部司令员。1944年1月任浙东游击纵队司令员。是浙东抗日武装和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新四军第1纵队第3旅政治委员,1947年1月任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副司令员,1948年10月任第三野战军第35军政治委员。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战役和解放浙江。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特种兵纵队政治委员、军区装甲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南京军事学院装甲系主任。1956年任国务院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助理兼办公厅主任。1966年起先后任浙江省第三届、第四届政协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2年12月17日在杭州逝世。==人物概述==何克希 (1906~1982) ,原名和成孝,四川峨嵋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在峨嵋县组织暴动。抗日战争爆发前,在上海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8年后,参加开辟苏南抗日根据地,先后任江南抗日义勇军指挥部副司令、中共东路工委副书记、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东路司令员、江南行政委员会主任兼地方保安司令员、新四军第六师副参谋长。1942年6月,为加强浙东敌后抗日斗争,奉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军部命,至浙东四明山,任三北(镇海、慈溪、余姚三县北部)游击司令部司令员。1944年1月,部队整编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任司令员。与谭启龙等一起,领导浙东军民打击日军、伪军,使浙东抗日根据地不断巩固和发展,成为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期间,攻克敌伪在四明山区的重要据点梁弄镇,与日伪军多次作战,粉碎敌人的多次"扫荡"和武装抢粮的计划,并取得三次反顽自卫战争的胜利。1945年10月,浙东游击纵队奉命北撤后,历任军政治委员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装甲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国务院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助理、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授少将军衔。1982年病逝杭州。==革命生涯==折叠新中国成立前折叠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后,何克希历任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政委、华东装甲兵司令兼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装甲兵系主任,为实现我军现代化作出了极大的努力。1956年国家决定成立核工业部并研制原子弹,何克希不惜大幅度降低生活待遇,主动要求转业到地方,调入第二机械工业部任部长助理兼办公厅主任。他为核燃料生产基地的勘察、选址,顶风沙、冒严寒,遍访大西北。在国家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时期,他不辞辛苦地上高原、涉瀚海、钻山沟、下矿井,千方百计为基层单位排忧解难。他为我国原子武器和核工业的开拓试验及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 1966年初,已届花甲之年的何克希调任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尽力在帮助老区经济建设、组织民主党派学习和参政议政方面多做一些工作。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他的愿望在粉碎"四人帮"后才开始逐步实现。1979年他又担负起对台工作的重任。==社会评价==折叠一,革命事业的开拓能力苏南地区和浙东地区一直是反动势力的老巢,日本侵略军侵占后,又成为其军事、何克希抗日游击战何克希抗日游击战经济和政治的战略要区。这里的斗争形势极其尖锐复杂,开展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要在这两个地区打开局面、立定足跟,建立抗日根据地,光有坚强的革命意志而缺乏实际的开拓能力是不可能实现的。何克希在党的领导下,与战友们共同努力,把党的方针政策迅速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灵活制定斗争策略和具体方案,在敌、伪、顽三面夹击的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何克希的这种开拓能力,在改造济南战役中起义的吴化文部队、新中国成立初期实现军队现代化以及开创核工业事业中,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和表现。我们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他的这种锐意进取、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在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历程中,更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继承与发扬。 折叠二,统一战线的工作能力何克希在工作中非常善于按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人。他确实能够做到团结一切应该团结和可以团结的人,在苏南开辟路东地区工作时,在这方面就有了出色的表现,后来又经过虚心向陈毅同志学习,从事统一战线工作的本领得到进一步提高。到浙东后,他既是司令员,又分管统战工作。他不仅抓统战工作的开展,而且以很大的精力亲自广交朋友。每到一地,他都登门造访当地中上层爱国人士,做争取团结的工作。特别是他冒着巨大风险,几次"单刀赴会",去国民党部队杂牌军驻地谈判,争取分化对方投奔抗日阵营的故事,已成为浙东革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折叠三,民主平等的亲和力何克希长期处在领导岗位,但总是以普通一兵自居。他虽然在入党以前曾在四川军阀刘文辉部队受过军政训练,并任职达四年之久,但丝毫没有沾染上旧军队的不良习气,而是处处按照革命军队的要求建设部队和教育干部。他作风民主,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他能与干部战士打成一片,生活上同甘共苦,思想上亲切关怀,工作上共同商量,乐于听取各种意见,并尽量帮助部队解决各种实际困难。他在平时经常深入基层,与干部战士进行无拘束的交谈,掌握第一手资料,切实了解实际情况。他知人善任,使用干部时坚持原则,不偏心,不搞"小圈子"。在浙东地区工作过的同志,普遍感到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因而心情舒畅。他常常亲自给部队讲课做报告。部队开展大练兵活动时,他与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真正做到身先士卒,因而受到广大群众的热情赞扬。他善于联系群众,与他接触时大家倍感温暖,从而他也受到大家的衷心拥戴。当年在浙东工作的同志如今回忆那段日子,提起"我们的何司令"时,仍是那样充满亲切和自豪的感情。 折叠四,鼓舞斗志的宣传鼓动力何克希由于作风深入,对实际情况心中有数,所以可以做到讲话从不用讲稿。平时在与统战对象交谈时,向干部战士做报告或个别谈话时,他能够掌握对方的心理状态和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循循善诱,深入浅出,语言生动,以理服人,使人心悦诚服。对于那些年纪较大、体质较差以及伤病员等困难较多的同志,都能以诚挚的感情、亲切的语言,安慰和鼓励大家增强信心、渡过难关,去争取胜利。在战时,特别是情况危急时,他简明有力的战斗动员更加鼓舞人心,使全体参战人员迅速了解面临的局势和战斗任务,明了完成任务的重要性和实现任务的方法及途径,从而大大提高部队的战斗意志和战斗力==重要贡献==折叠一,重视学习非常重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他在频繁的战斗和繁重的工作中,千方百计挤时间读书学习。他特别对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分析的观点,努力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尤其结合自身世界观的改造,牢记"知识分子必须工农化"的教导,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他到军事学院和核工业部门后,更是如饥似渴地钻研装甲坦克的技术和战术、原子科学等新的学问,使自己很快掌握这方面的有关知识。 折叠二,勇挑重担胸怀全局,勇挑重担,推动全盘工作。何克希考虑问题全面,很少有片面性。他在何克希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何克希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浙东地区,除了以很大精力抓好分工负责的军事斗争和统战工作外,同时也非常重视地方政权建设,关注根据地经济建设和财政、税务工作;关心部队和群众文艺工作,过问书籍、报刊的出版发行,并亲自撰写重要文章;亲自抓各级干部的培训;关心军需后勤保障和医疗卫生工作;过问通信、侦察工作和敌伪军工作,等等。对各项工作无不放在心上,并加以必要指导。此后在抓军队现代化建设和筹建核工业期间,他更注意抓好对新知识的钻研,做好教职学员和广大职工的管理、生活保障及物资供应等各方面的工作。 折叠三,生活工作作风个人生活十分俭朴,而对同志对人民极为关心。何克希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他在各级领导岗位上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坚决反对特殊化。转业到二机部后,他放弃了原来军队规定的种种比较优厚的待遇。记得我有一次去看他时,他们一家人挤住在一间平房内,他笑着说:"现在是房子越住越小,车子越坐越大。"接着又说:"这才真正符合生活应该低标准,工作应该高标准的要求"。他到浙江担任政协副主席后,每天坚持步行上下班,风雨无阻。在长期斗争中,他与党内外的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建立了亲密的感情。他自己省吃俭用,经常慷慨资助生活有困难的同志。他总在惦记过去曾经一起工作过的老战友,特别有的同志身处逆境,如王仲良同志"三反"时被误打成"大贪污犯",黄源同志反右时被错划成右派分子,何克希不避嫌疑,照常去看望他们,并尽量给予帮助和鼓励。老作家楼适夷同志离休后与外界来往很少,何克希1968年来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时,要我一定要找到他。我经过中国作家协会联系,终于陪同何克希去看望了楼老,楼老和他的一家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折叠四,教育子女何克希同志不仅严于律己,而且按照培养革命后代的要求,严格教育子女。他的大儿子高中还没有毕业,正遇上抗美援朝的战火燃起,就参加志愿军到最艰险的朝鲜前线。他全力支持二女儿从中央民族学院毕业后,去西藏海拔4500米的阿里地区工作达八年之久。接着,他又先后支持三女儿到延安地区、另一个儿子到黑龙江同江县插队落户。其余的儿女插队到浙江农村,身边没有留一个。这些孩子都不负他的期望,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
{{Infobox person
[[File:何克.jpg|缩略图|何克]]
来自360网]]]
|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and age|YYYY1906|MM01|DD01}} <!-- 逝世用: {{Birth date|YYYY1982|MM01|DD01}} -->
| 出生地点 =四川峨眉
|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YYYY1982|MM01|DD01|YYYY1906|MM01|DD01}} <!-- 死亡日期在前, 出生日期在后 --> | 逝世地点 =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何静
| 职业 = 中国共产党
| 知名于 = 1935年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入川,曾在峨眉县组织农民武装暴动 <br>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和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被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
57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