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吴松弟

增加 26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一)著作
1、《 [[ 欧阳修集 ]] 》,整理并点校,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7年,列《 [[ 传世藏书 ]] 》集库别集。
2、《 [[ 两唐书地理志汇释 ]]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二)论文
1、《旧唐书·地理志》总叙部分纠谬,《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 》1992年第1期。
2、新旧《唐书地理志》今河南省部分纠谬,《 [[ 中州今古 ]] 》1992年第3期。
3、《旧唐书·地理志》京师、 [[ 京兆府 ]] 和华州部分纠谬,《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4年第2期。
4、《旧唐书·地理志》延、绥、银、灵、会、麟诸州部分纠谬,《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4年第3期。
5、两唐书地理志今山东部分纠谬,《古籍整理与研究》1994年第4期。
6、《旧唐书·地理志》同、丹、庆三州和 [[ 凤翔府 ]] 部分纠谬,《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第1期。
7、《新唐书地理志纠谬》,《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6年第4期。
五、其他 (一)著作
1、《无所不在的伟力-地理环境与中国政治》,独 (一) ,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台湾万象图书出版公司,1993年。
2 1 、《 无所不在的伟力-地理环境与 中国 古代都城 政治 》,独著, 中共中央党校 [[吉林教育 出版社 ,1991 ]],1989 年; [[ 台湾 商务印 万象]]图 馆,1994年;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增订版;中国国际广播 出版 社,2009年11月 公司,1993年
3 2 、《 素质教育在英 [[中 ——英国教育亲历记 古代都城]] 》,独著, 广西民族 [[中共中央党校 出版社 ,2000 ]],1991 ;2002 ;[[台湾商务印书馆]],1994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 增订版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年11月
3、《素质教育在英国——英国教育亲历记》,独著,[[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年;2002年增订版。 4、《 [[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 》,合著, [[ 邹逸麟 ]] 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年。
(三)论文
1、中国载籍中的 [[ 日本海 ]] 地名,《 [[ 太平洋学报 ]] 》1995年第1期。
2、韩国东海(日本海)地名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 韩国研究论丛 ]] 》第2辑,1996年。
3、欧洲和日本古 [[ 地图 ]] 中的日本海地名,《韩国研究论丛》第9辑,2002年;《面向太平洋》2002年第1期。
4、 [[ 王应麟 ]] 评传,载 [[ 谭其骧 ]] 主编《历代地理学家评传》第二卷, [[ 山东教育出版社 ]] ,1990年。
5、台湾 [[ 史学家 ]] 翁同文和他的学术成就,合作,《 [[ 中国史研究动态 ]] 》1996年第8期; [[ 台湾东吴大学 ]] 《翁同文教授逝世纪念集(初编)》全文转载。
6、翁同文在台湾研究宋史,《 [[ 温州日报 ]] 》人物版1996年9月3日。
7、读书务求得真知-忆翁同文教授,《 [[ 社会科学报 ]] 》2001年2月15日,第4版,《温州侨乡报》2001年4月24日,第14版。
8、谭其骧教授与 [[ 中国历史地理学 ]] ,《嘉禾春秋》第2辑,1996年出版,。
9、读韩著《 [[ 宋代农业地理 ]] 》,《中国史研究动态》1996年第4期。
10、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半世纪回顾,《 [[ 中华读书报 ]] 》2001年7月11日,第7版。
11、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半世纪回顾——读《 [[ 中国历史地理学五十年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16卷第3辑,2001年9月。
12、从传统的沿革地理学到现代的历史地理学,载 [[ 姜义华 ]] 、武克全主编《 [[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 ]] 》历史学卷,第294—319页,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05年。
== 苦读人生 ==
吴松弟:我的苦读人生 我出生在浙江地势最高的山乡泰顺县罗阳镇。罗阳虽然是县城,但改革开放前其实只是一个人民公社,居民绝大多数是农民,生活比较贫困。我出生时,父母年事已高,在我幼小时便相继亡故。当帮助照料病中母亲的邻居深夜将我叫醒,告诉我母亲已经离我而去时,我还睡在母亲的脚后头。当时我才8岁,不知哭泣,只是发呆。自此以后,我成为农村的五保户,从小学二年级开始便成了住校生。那时生产队很穷,仍给我提供了差不多10年的每年360斤的稻谷。除此之外,出租自家房屋获得的每月2元的租钱成为我多年生活费的另一主要来源。由于小学时经常吃不饱,我长得又小又瘦。
'''吴松弟:我的苦读人生'''  我出生在浙江地势最高的山乡[[泰顺县罗阳镇]]。罗阳虽然是县城,但改革开放前其实只是一个人民公社,居民绝大多数是农民,生活比较贫困。我出生时,父母年事已高,在我幼小时便相继亡故。当帮助照料病中母亲的邻居深夜将我叫醒,告诉我母亲已经离我而去时,我还睡在母亲的脚后头。当时我才8岁,不知哭泣,只是发呆。自此以后,我成为农村的五保户,从[[小学二年级]]开始便成了住校生。那时生产队很穷,仍给我提供了差不多10年的每年360斤的稻谷。除此之外,出租自家房屋获得的每月2元的租钱成为我多年生活费的另一主要来源。由于小学时经常吃不饱,我长得又小又瘦。 孤儿在书中成长  8岁的年龄正是最需要父母疼爱的时候。每当周末同学纷纷离开学校以后,我面对空空的宿舍,沉浸在深深的孤寂和凄凉之中。幸好小学附近是县图书馆,以今天的眼光看这个图书馆很小,书也不多,但摊放在报架上的一份份报纸杂志,却深深地吸引着我。每当课后周末,我都到县图书馆看报读书。直到1974 年参军离开泰顺,我都是县图书馆为数不多的常客之一  每当寒暑假,我都要到在温州市居住的我唯一的亲人、年龄比我大许多的姐姐那里度假。位于[[五马街]]的新华书店,又成了我假期读书的好去处。后来,姐夫调到[[瑞安县]]新华书店工作,我假期读书从书店的门市部,一直读到书店的仓库
每当寒暑假 “文革”开始以后,学校停课 我都要到 温州市居住的我唯一的亲 那个 、年龄比我大许多 妖颠倒 姐姐那里度假。位于五马街的新华 日子,读 店,又 成了我 假期读书 劳作之余 好去处 全部乐趣所在 无论白天多累,晚饭 来,姐夫调 我总是习惯 瑞安 新华 图书馆看 店工作 读报。我又到供销社的[[废品收购站]]找书看,每找到一本,便视如至宝,购回阅读。冬日里 邻居小伙看中 假期读书从书店 一人之家,是最好的玩牌赌钱 地方,叫 市部 再三,我装聋作哑,拒之门外 一直 继续 自己的 店的仓库
“文革”开始以后,学校停课,在那个人妖颠倒 我对地理一向有着浓厚 日子 兴趣。当时 读书成了 劳作之余 国开始与较多 全部乐趣所在 [[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无论白天多累 每当与一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晚饭后我总是习惯到县图书馆看书读 纸都要刊登有关这个国家的资料 。我 又到供销社 将这些报纸上抄来 资料和 废品收购站找 来的地理 上的资料 每找到 揉为 体,编写各国地理 便视如至宝 举凡自然、经济以及政治情况 购回阅读 都有简要的说明 冬日里 此外 邻居小伙看 又将 我一人之家 国各省的市县镇名称 是最好 以及报刊出现 玩牌赌钱 大工厂 地方 名字,分类抄写 叫门再 汇编成文。又逐句背诵《[[宋词 百首]]》 我装聋 模仿格律,试着写词。此外,介绍各国历史的著 、政治经济和哲学的教科书,以及中医中药的书 拒之门外 只要找到 继续 无不浏览阅 自己的 。虽然我兴趣广泛,但当时无 可读,只好找到什么看什么
1974年 对地理一向有着浓厚的 应征入伍,来到大 安岭当[[铁道兵]] 当时,我国开始与较多的 三世界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每当与 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年在施工连队 报纸都要刊登有关这个国家 繁忙艰苦 资料。我将这些报纸上抄来的资料 劳动 废品收购站找来的地理 训练,又加缺少图 上的资料 揉为一体,编写各国地理,举凡自然、经济以及政治情况,都 我只能在 简要 说明 时间中读读报纸 此外 第二年幸运地调到师机关 又将中国各省 工作之余 市县镇名称,以及报刊出现的大工厂 [[读书时间]]多了。通过朋友 名字 帮助 分类抄写,汇编成文。又逐句背诵 读了[[ 宋词 百首》,模仿格律,试着写词。此外,介绍各 兴亡 的著作 政治经济 《战争与 平》、《安娜·卡列尼娜》]]等文 的教科书 名著 ,以及 中医中药 有关文学创作 的书 ,只要找到,无不浏览阅读。虽然我兴趣广泛,但当时无书可读,只好找到什么看什么
1974年 一本本图书,一张张报纸,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展示给 应征入伍 。一个个正面人物 来到大兴安岭当铁 成了我的朋友。我体会着书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兵。第一年在施工连队 德理念 繁忙艰苦 领悟了人生 劳动和训练 前进方向 又加缺少图 也成了我的导师。从[[小学三年级]]开始 ,我 只能 的各门成绩都 有限的时间中读读报纸 年级名列前茅,并始终担任年级学习委员 第二年幸运地调到 加上学校老 、村中干部和善邻的 工作之余 尽管生活是那么 读书时间多了。通过朋友 艰难,道路是那么 帮助 坎坷 读了《第三帝国兴亡史》、《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文学名著 我总是充满自信地成长,并没有因自己是孤儿而自卑或自暴自弃,没有因经历曲折而迷失方向 以及 也没 关文学创作 形成孤僻 性格
一本本图 命运在 ,一张张报纸,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展示给我。一个个正面人物,成了我的朋友。我体会着书中蕴含的人生哲理、道德理念,领悟了人生的前进方向,书也成了我的导师。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的各门成绩都在年级名列前茅,并始终担任年级学习委员。加上学校老师、村 干部和善邻的关心,尽管生活是那么的艰难,道路是那么的坎坷,我总是充满自信地成长,并没有因自己是孤儿而自卑或自暴自弃,没有因经历曲折而迷失方向,也没有形成孤僻的性格。改变
命运在书中改变 读书伴随我成长, [[ 读书改变了 ]] 我的命运。我之所以能够从基层连队调到师机关,除了工作认真之外,主要靠我好读能写,给领导留下的好印象。1978年全师集中六七百名军人考生集训,参加全国统考,考上本科仅2人,我是其中之一。我只有初二学历,如果没有多年的读书积累,那2人中肯定没有我。
我本科就读的东北师大是我国著名的 [[ 师范大学 ]] ,历史系更是拥有一批全国著名的教授以及在学术界崭露头角的新秀,他们学识渊博,诲人不倦。当时,东北师大像我们这种因“文革”辍学的人极多,大家饱尝过失学的痛苦,无不刻苦读书。
1982年,我从东北师大毕业,报考 [[ 杭州大学 ]] 的历史地理专业,准备成为 [[ 陈桥驿 ]] 先生的研究生。然而,因外语不及格考研失败,被总政治部分到西安的 [[ 第二炮兵技术学院 ]] 政治教研室任教。在陈桥驿先生的多次写信鼓励下,第二年我再次报考历史地理专业,当年全国只有 [[ 复旦大学的邹逸麟 ]] 先生招此专业,二十多人报名。我有幸被录取,开始进入这所过去想都不敢想的江南名校。
入学不久,便考虑研究方向。我想,人生在世,首先要吃饭穿衣,经济是第一要务,那就研究经济。我对 [[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 ]] 以来的南方经济特别感兴趣,于是决定先从宋代开始。全国地域太大,要选一个区域,江南研究者太多, [[ 东南沿海丘陵 ]] 研究者较少,于是选定宋代东南沿海丘陵的经济开发作为研究题目。谁料这个选择,竟是此后多年研究宋代历史的开端。我在东北师大读书刻苦,成绩不错,但到了读研究生时才知道原先学的仍极为浅显,因此到复旦以后加倍努力。当时历史地理所只有五六个研究生,借书不受限制,我每每提着 [[ 旅行包 ]] 去借书,看了不少的书。又喜欢到学校的文科报刊阅览室翻阅杂志,从第一架上的第一本开始,到最后一架上的最后一本结束,无论什么,拿起放下,看到感兴趣的便坐下来仔细阅读。这种没有目的、不分专业的阅读,对于开阔视野、学科综合,其实还是有很多好处的。当硕士论文《宋代东南沿海丘陵地区的经济开发》答辩时, [[ 谭其骧 ]] 先生不问我宋代的问题而问我明代的问题,我从容回答,有根有据,得到老先生的青睐,将论文评为当时非常难得的“优秀”。我此后研究出唐入宋,从古到近,视野和思路尚觉宽广,或许也是得益于这种读书习惯。
至今为止,读书仍是我的第一兴趣,快乐之所在。如果一天不读书,不写几个字,便感到难受。积累至今,攒下满满一书房的书。我也从读书人,变成写书人,先后写过十余本历史学、 [[ 历史地理学 ]] 的著作。或许受我影响,我的 [[ 一对双胞胎儿女 ]] 从小也喜欢读书。我送他们的礼物,最多的就是书。 [[ 每当我 ]] 跑书店时,也带他们一起去,他们找他们喜欢的书,我找我需要的书。天长日久,他们的书也越来越多,学习的兴趣更与日俱增。由于这样的原因,他们从小都有很好的学习自觉性,很好的学习成绩,最后都考上不错的大学。儿子尤其好学,文科理科,天上地下,历史地理,几乎没有不要看的书,门门成绩都名列前茅,高中尚未毕业便被美国 [[ 长春藤盟校 ]] 、著名的Dartmouth College录取,并获 [[ 全额奖学金 ]]
我通过个人的经历,深刻地体会到“ [[ 知识改变命运 ]] ”。一个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可以没有知识;可以什么都喜欢,而首先要喜欢的应当是读书。财富需要,知识更需要。知识改变命运,知识自然也会给人带来财富。 [[ 古代农业 ]] 社会,有头脑的人靠“耕读持家”,即一边耕种,一边读书,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不缺。今天的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对知识的追求更是生活的第一需要。
28,54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