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言論的邊界

增加 52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File:言論的邊界001.jpg|150px|有框|左| 言論的邊界相片來自[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8%A8%80%E8%AB%96%E7%9A%84%E9%82%8A%E7%95%8C&hl=zh-TW&authuser=0&biw=1366&bih=608&source=lnms&tbm=isch&sa=X&ved=0ahUKEwjZloyi5cLgAhWRxosBHbu0AQgQ_AUIDygC#imgrc=VbuSoWKsahLOpM: google搜尋]]]) '''言論的邊界'''作者安东尼•刘易斯英語:Freedom for the Thought That We Hate: A Biography of the First Amendment),毕业于哈佛学院。曾任《纽约时报》周日版编辑、驻华盛顿司法事务报道记者、伦敦记者站主任、专栏作者,目前是《纽约书评》专栏作者。1955年、1963年两度获普利策奖。刘易斯曾在哈佛大学执教(1974-1989),并自1982年起,担任哥伦比亚大学“詹姆斯•麦迪逊讲席”教授,讲授第一修正案与新闻自由。著有《吉迪恩的号角》、《十年人物:第二次美国革命》、《言论的边界: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简史》是2007年出版的非小說類書籍,涉及主題為言論自由、新聞自由、思想自由和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第一條修正案。該書以引用第一修正案開頭,這條修正案禁止美國國會立法限制言論自由或新聞自。       
本书以引用禁止美国国会立法限制言论自由或新闻自由的第一修正案开头。作者分析了这一条款的影响并提及美国宪法之父詹姆斯•麦迪逊,麦迪逊认为,新闻自由可以成为对政府权力分立的一种形式。刘易斯在书中阐述了言论自由的扩张性,告知读者政府会试图对报道一场存在争议战争起因的媒体加以封锁,还指出公民应该反对政府的这种封锁行径。刘易斯警告称,在一个不允许发表争议性观点的国度里,公民和记者都不过是这个国家的喉舌。他详述了多起因恐惧而导致政府,特别是行政机构制订越权法案造成严重后果的重大历史事件。书中还概括了美国言论自由上百年的漫长发展史,司法系统是如何开始阻止政府对出版商和作家的言论自由进行压制。
 
 
==時代背景==
书中回忆了1927年的惠特尼诉加利福尼亚州案判决书中大法官布兰戴斯撰写,霍姆斯联名的意见,其中对人民发表言论这一权力的观念作出了进一步发展。两位大法官强调了自由的价值,并确认对于自由来说,最危险的莫过于一个麻木不仁的社会对向公众表明立场行为的反感。
在1964年的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中,最高法院裁决指出,针对公众问题的言论应该是不受限制、充满活力而且完全公开的,即便这些讨论中会有对公务员和政府成员极其负面的批评也不例外。刘易斯称赞这一裁决让媒体可以更好地对存在争议的新闻进行追踪和调查,水门事件和越南战争就是其中的典型例证。他认为,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裁决的理念正是詹姆斯•麦迪逊所信奉的。书中接下来又提及了1971年联邦最高法院审理的纽约时报诉合众国案,对法院允许媒体发布涉及越南战争机密信息的裁决表示支持。
 
==中心思想==
2010年,该书入选新浪2010年度中国社科好书榜。
 
==參考文獻==
[https://zhuanlan.zhihu.com/p/34266586 《言论的边界: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简史》]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CN11367314 博客來-言論的邊界: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簡史]
5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