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闵一得

增加 3,342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闵一得'''(1749—1836),为清代著名道士,嗣龙门光大者,注重学术改革教派,于当时南方影响甚大,实为一道清流。名…”
'''闵一得'''(1749—1836),为清代著名[[道士]],嗣龙门光大者,注重学术改革教派,于当时南方影响甚大,实为一道清流。名苕旉(敷),原名思澄,字谱芝,又字补之,号小艮,派名一得,别号懒云子。世为吴兴(今浙江)人望族。龙门派第十一代传人。<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606/16/10111616_216419998.shtml 刘一明、柳华阳、闵一得的内丹说],个人图书馆,2012-06-06</ref>

==简介==

闵一得约于乾隆末年去官归吴兴,修真金盖山,并主持该山教务,从事著述。他隐居金盖山四十余年,于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仙逝。他是继王常月之后,[[乾隆]]嘉庆年间江南全真龙门派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传奇与史实==

闵一得生时,父梦羽服者至,曰,余俱懒云也。故别署懒云子。幼聪颖却体弱,九岁犹艰于行。乾隆三十二年丁亥(1767)师从高东篱,名一得,习导引后,三年后疾愈,气渐充。

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高东蓠仙去后,又以师礼侍高之弟子沈一炳(号轻云),为龙门派十一代。曾出游吴、楚、燕、赵,与龙门西竺心宗之金怀怀(王清楚,云南人)、白马李(李清纯,湖北江夏人)、李蓬头(名字,里籍不详)辈相往还。曾于乾隆55年(或云57年)服官滇南时,谒云南[[鸡足山]]鸡足道者(月支人,拜王常月为师)。一得以戒律书授道者,道者则传一得斗法。

闵一得年七十,仍精力依然,尝冬日遇一故人,衣薄见寒色,即脱裘衣之。

闵一得为人笃实纯静,平易近人,曾自题:“我忘景岂真,我觉景岂幻,若待罔两问,已若庄生叹,省自复省省,真幻持两端,非省非非省,应作如是观,渺渺太虚中,赘此一身景,问景是何为,真幻何时省”。

闵一得临仙逝前拟联:“修道只为求己志,著书未尽度人心。”

==思想与著述==

闵一得自主持金盖山教务后,以三教同修,儒者读书穷理,治国齐家;释者参禅悟道,见性明心;道者修身寡过,利物济人。至律、法、宗、教四家及居家出仕,入山修道,寻师访友,蓄发易服,均俾有志者自然而行。

闵一得的内丹以修性为主,性中兼命,也兼言命术,其说颇不同于诸家。如《[[古书隐楼藏书]]》以脊前心后的“黄道”为先天元气循行路径,不同于一般丹书所说的循任督两脉运转。其功法及思想核心为“医世”。《[[古书隐楼藏书]]》收集的丹书多出自乩笔者,然为乩笔中之精品。

闵一得著述颇丰,清嘉庆年间撰《[[金盖心灯]]》八卷,以纪传体形式记录龙门派第一代至第十四代一百余人的生平事迹,因《[[钵鉴]]》、《[[钵鉴续]]》等书的佚失,成为研究龙门派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不过因为是“心灯”笔法,其思想价值更大于史料价值。

又纂有《[[古书隐楼藏书]]》,收清人和自撰内丹书二十八种(光绪本三十六种)。或传道光年中,闵一得又编纂《[[道藏续编]]》。 以上两书是研究明清道教内丹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Category:230 道教總論]]
[[Category:道教人物]]
275,40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