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1
次編輯
變更
公仔瓶
,無編輯摘要
[[File:豬籠草001.jpg | thumb | 300px | 豬籠草 <br> [https://www.facebook.com/nepenwonderland/ 原圖鏈接] ]]
''' 豬籠草 公仔瓶 '''又名 豬籠草, 豬仔籠<ref>{{cite web|url=https://kknews.cc/zh-tw/agriculture/3qrrjo.html |title=盆栽豬籠草繁殖與養護技術|date=2016-09-23|work=每日頭條}}</ref>、食蟲草、公仔瓶、招財進寶、袋袋平安等,是豬籠草屬全體物種的總稱。
屬於熱帶食蟲植物,<ref>{{cite web|url=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C%AA%E7%AC%BC%E8%8D%89/477679 |title=豬籠草簡介|date=|work=百度百科}}</ref> 原產地主要為舊大陸熱帶地區。
其擁有一個獨特的吸取營養的器官——捕蟲籠,捕蟲籠呈圓筒形,下半部稍膨大,籠口上具有蓋子,因其形狀像豬籠而得名。
[[林奈]]描述的豬籠草是來自斯里蘭卡的滴液豬籠草(N. distillatoria)。
在1753年,在林奈的《植物種志(Species Plantarum)》中正式的公佈了對豬籠草屬的命名。<ref>[https://tech.sina.com.cn/d/a/2019-07-05/doc-ihytcitk9840216.shtml 植物种志》已有571种被认定灭绝],新浪网, </ref>
那時起“ Nepenthes ”便成為了豬籠草屬的正式名稱。滴液豬籠草(N. distillatoria)也作為了豬籠草屬的模式種。
'''研究歷史'''
關於 豬籠草 公仔瓶 最早的記錄可追溯到17世紀。1658年,
法國殖民總督艾蒂安·德·弗拉古(Etienne de Flacourt)在他的開創性著作《馬達加斯加島的歷史(Histoire de la Gra nde Isle de Madagascar)》中,
對 豬籠草 公仔瓶 進行了第一次描述,他寫道:
這種植物高約3英尺,葉片長約7英寸,在葉片的末端有一個類似果實或花朵一樣的帶蓋的花瓶狀結構。
之後,在斯里蘭卡發現了第二種豬籠草——滴液豬籠草(N. distillatoria)。
''' 捕蟲籠 公仔瓶 的兩種形態'''
除了風鈴 豬籠草 公仔瓶 (N. campanulata)之外,大部分 豬籠草 公仔瓶 會產生兩種形態的捕蟲籠。
這種差異有時會非常的巨大,如[[萊佛士豬籠草]](N. rafflesiana)的上位籠和下位籠。
有些籠子的形態處於下位籠和上位籠的中間型,則稱之為“中位籠” 。
''' 籠身形体'''
有些 豬籠草 公仔瓶 的籠子最大可高達50厘米,寬達25厘米,大小相當於一個10 L的家用水桶。
籠身可為綠色、橙色、紅色等顏色,部分會具有塊狀或帶狀的斑點,
顏色有褐色、紫色、黑色、白色等。這些斑點在某些豬籠草身上有特別的作用。
如馬兜鈴 豬籠草 公仔瓶 (N. aristolochioides)和克洛斯 豬籠草 公仔瓶 (N. klossii)的上位籠具有白斑,
使得陽光可以照入捕蟲籠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