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982
次編輯
變更
东北陆军讲武堂
,创建页面,内容为“'''东北陆军讲武堂'''位于沈阳市大东区珠林路25号的“东北讲武堂”是东北地区历史最久,培养干部最多的军事机构,东三…”
'''东北陆军讲武堂'''位于[[沈阳市]]大东区珠林路25号的“东北讲武堂”是东北地区历史最久,培养干部最多的军事机构,东三省讲武堂设立于1906年。它与“云南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并列为中国四大军官学校。大东区政协委员邹长顺建议:“东北讲武堂”亟待引起全社会关注,应该恢复其原貌并作为教育基地加以保护。
“东北陆军讲武堂”与沈阳大型企业中捷友谊厂相邻,中捷友谊厂的搬迁对于凸现和保护“东北陆军讲武堂”旧址是一场千载难逢的机遇。<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ODDLNDU0522OK2O.html 东北陆军讲武堂,我们能叫得上名的东北军将领,大多都毕业于这里],网易,2021-11-10</ref>
==历史介绍==
大家都知道孙中山在广东创办的黄埔军校,在东北也有一所这样的学校,比广东黄埔军校还要早,它就是东北讲武堂。东北讲武堂初称东三省讲武堂,[[张学良]]主政时期改名为东北讲武堂。作为奉系军阀的军官学校,奉系军队的高、中级军官基本都经过它的培训。它在提高奉军的战斗力,促进奉系军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的军校史上也非常著名,与云南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以及后来的黄埔军官学校并列为当时中国的四大军官学校。
在[[台湾]],“东北陆军讲武堂”赫赫有名,很多老者是从这里毕业的,包括其家属对“东北陆军讲武堂”都有感情。
1907年8月,东三省总督徐世昌遵照清政府兵部奏定“各省应在省垣设立讲武堂,作为带兵者研究武学之所”,遂借用奉天陆军小学堂房舍(大北关老将军府院内)最终设立东三省讲武堂。1908年10月移至奉天省城小东边门外,校名始为东三省讲武堂普通科,又改为陆军讲武堂选拔巡防营优秀军官入堂培训,学期一年。张作霖主政东北后,改名为东北讲武堂。
讲武堂设立之时,即颁行《[[东三省讲武堂暂行章程]]》,规定“本堂为三省各营现带兵官长研究武学之所”,“全堂设总办一员、监督一员、分科教练官四员、总教习一员、分科教习四员、分科助教习二十员、执事官一员”,俱以陆军学堂毕业学生出身人员充当,同时聘请各部队长官来堂讲习。培训对象分为两科,第一科为新编陆军军官,第二科为巡防、捕盗各营军官。每期名额,第一科100名,学期半年;第二科200 名,学期一年。学员均由各镇(师)、协(旅)、标(团)、营摊派选送。教学内容“分为学科、术科两类:学科为战术、军制、兵器、地形、筑垒、交通、卫生、马学、服务纲要、军用文牍等项;术科为各兵科操练、野操、体操、剑术、射击等项”。
1908年10月始,开设陆军、巡防两个班,学期六个月,共举办三期。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东三省讲武堂停办。1912年,巡防营改为陆军师,为整顿军队,又继续开办,名为陆军二十七师随营讲堂,分为军官团和军士团,1915年因中日交涉再次停办。
==张作霖接手东三省讲武堂==
1918年末,[[张作霖]]就任东三省巡阅使,为在东北进一步称霸,大肆扩军。为了解决军官不足问题,1919年3月,在原东三省讲武堂原址重新开办讲武堂,校名定为东三省陆军讲武堂,隶属东三省巡阅使署,先后举办八期。讲武堂改总办为堂长,由张作霖兼任,委任熙洽为教育长、孙旭昌为总队长,本部设教育、庶务、军需、军医、兽医、书记各官,学员编为四个区队。
1919年5月,第一期学员由奉军各部队选送,共有222名在职而无正式出身之军官入堂学习,授以初级军事理论知识,1920年4月毕业。5月续招第二期,毕业学员352名。1921年5月招收第三期,毕业学员391名。
1922年10月举办第四期,并调整机构,堂长之下设监督一人,由张学良兼任,肖其煊为教育长,增设步、骑、炮、工、辎术科担任官各一名,由队长或教官兼任,改区队为中队,设置步、骑、炮、工、辎五科,培训对象主要是奉军各部队在职初级军官,每期400名,学期一年。
学习内容分为学科和术科两大部分。学科有两项,一为六大教程(战术、兵器、地形、筑城、交通、军制),二为典范令(各兵科操典、射击教范、阵中勤务令、通信教范、内务规则、陆军惩罚令等),以及马学、卫生学等。
术科包括操场教练、野外演习、技术体操、劈刺、[[马术]]等。教官由国内各军官学校和留日回国军官担任。
第四期学员共有335名,除招收现役军官外,同时招考青年学生约占三分之一,学习期限为一年,但青年学生毕业后须见习三个月方准补用。1923年10月本期学员毕业。
1924年1月复招第五期学员324名,改术科担任官为科长。9月曾因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学员临时解散各回原职。翌年4月复又召集入校,于10月毕业。1926年6月改称东北陆军讲武堂,8月招收第六期学员,委任朱继先为教育长,增设各科主任教官,由各兵科教官兼任之。
张学良原准备报考保定军官学校,后在东三省巡阅使署参谋长张作相鼓动下,决定进入东三省讲武堂学习。张学良在讲武堂学习是非常刻苦的,自觉遵守校规,尊敬教官,团结同学,刻苦训练,从不搞特殊,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
张学良晚年回忆当时情况时说:“我头一个月就考了个第一,第二月又考了个第一……当时学校里闹点儿学潮,忽然传闻考试有人作弊,就让我们调换位子。那时我们有两个教育班,差不多有一百多人。有一天老师出了四个题目,结果,除我之外,没有一个人答完全,就我一个人全答对了。我也从不作弊。本来,别人并不太注意我,可这样一来,同学和教官都注意我了,连郭松龄也看中我了,我就跟郭松龄变成了好朋友。当然,讲武堂考第一,并不是我有多大的能力,实在是讲武堂的学员那时候都是行伍的人,再加上我在讲武堂也是很努力的。”
==设立讲武堂分校==
当时的讲武堂毕竟规模有限,每期只能招收400余名,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而雄心勃勃的张作霖认为:要想雄霸天下,必须要有雄厚的兵力。为此,他在整军经武、大肆扩军的同时,深感军事人才匮乏。
1926年3月,张作霖决定在北京黄寺成立讲武堂分校,招考青年学生千余名,定名为东北陆军第三、四方面联合军团候补军官入伍生队,学期六个月,成绩优良者进入讲武堂北京分校继续深造。8月,在北京、沈阳两地招生,经过考试录取1000名学员。1927年3月末,入伍生队学员经过考核全部通过,正式进入讲武堂北京分校学习,称为第七期。
1928年3月,随着控制区域扩大,张作霖就任陆海军大元帅后,又将东北二字取消,就称陆军讲武堂。
==陆海空专门班==
自第十期学员毕业后,当即续办第十一期,并将讲武堂监督管辖的其他军事教育机构,如高等军事研究班、步兵研究班、[[炮兵]]研究班和步炮兵教导队以及新成立的技术班,全部迁至东大营。在原校址设立讲武堂本部,统一负责各军事教育机构的一切行政事务,监督仍为张学良,监督之下另设副监督主持工作,由周濂担任,同时设置教务、训练、事务三个处,王瑞华出任辽宁该校教育长。
10月,所有堂本部及辽宁该校与新设立之各研究班等均已先后组织成立。同以前相比,此时的东北讲武堂学科更全,规模更大,学员更多,并设立了各种专科教育班、研究班,还设有陆海空专门班。
1931年1月,招集各军队无正式出身之军官及优秀之军士共约2300名入堂学习,按学员素质分为甲、乙、丙三级。甲级即按该校原来教育计划教学,乙、丙两级则各增加一个学期,补充基础知识。九一八事变时,第十一期学员尚未毕业,到10月下旬,陆续转移到北平。11月上旬,校方宣布:因困难当头,开学无期,东北讲武堂停办,学员提前毕业,回原部队任职。
东北讲武堂从第一期至第十一期止(九一八事变止),除第七期在北京外,其他各期均在沈阳,总共毕业学员近万名,另有各种专科班、研究班毕业学员1000余人。
==现状==
与其他三大军校相比,目前有关东北讲武堂的研究成果明显欠缺,东北讲武堂的历史逐渐被人们所淡忘,加强对东北讲武堂的历史研究对于保护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
==文物保护==
2021年3月,被辽宁省文物局确定为[[辽宁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参考文献==
[[Category:590 軍事總論]]
“东北陆军讲武堂”与沈阳大型企业中捷友谊厂相邻,中捷友谊厂的搬迁对于凸现和保护“东北陆军讲武堂”旧址是一场千载难逢的机遇。<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ODDLNDU0522OK2O.html 东北陆军讲武堂,我们能叫得上名的东北军将领,大多都毕业于这里],网易,2021-11-10</ref>
==历史介绍==
大家都知道孙中山在广东创办的黄埔军校,在东北也有一所这样的学校,比广东黄埔军校还要早,它就是东北讲武堂。东北讲武堂初称东三省讲武堂,[[张学良]]主政时期改名为东北讲武堂。作为奉系军阀的军官学校,奉系军队的高、中级军官基本都经过它的培训。它在提高奉军的战斗力,促进奉系军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的军校史上也非常著名,与云南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以及后来的黄埔军官学校并列为当时中国的四大军官学校。
在[[台湾]],“东北陆军讲武堂”赫赫有名,很多老者是从这里毕业的,包括其家属对“东北陆军讲武堂”都有感情。
1907年8月,东三省总督徐世昌遵照清政府兵部奏定“各省应在省垣设立讲武堂,作为带兵者研究武学之所”,遂借用奉天陆军小学堂房舍(大北关老将军府院内)最终设立东三省讲武堂。1908年10月移至奉天省城小东边门外,校名始为东三省讲武堂普通科,又改为陆军讲武堂选拔巡防营优秀军官入堂培训,学期一年。张作霖主政东北后,改名为东北讲武堂。
讲武堂设立之时,即颁行《[[东三省讲武堂暂行章程]]》,规定“本堂为三省各营现带兵官长研究武学之所”,“全堂设总办一员、监督一员、分科教练官四员、总教习一员、分科教习四员、分科助教习二十员、执事官一员”,俱以陆军学堂毕业学生出身人员充当,同时聘请各部队长官来堂讲习。培训对象分为两科,第一科为新编陆军军官,第二科为巡防、捕盗各营军官。每期名额,第一科100名,学期半年;第二科200 名,学期一年。学员均由各镇(师)、协(旅)、标(团)、营摊派选送。教学内容“分为学科、术科两类:学科为战术、军制、兵器、地形、筑垒、交通、卫生、马学、服务纲要、军用文牍等项;术科为各兵科操练、野操、体操、剑术、射击等项”。
1908年10月始,开设陆军、巡防两个班,学期六个月,共举办三期。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东三省讲武堂停办。1912年,巡防营改为陆军师,为整顿军队,又继续开办,名为陆军二十七师随营讲堂,分为军官团和军士团,1915年因中日交涉再次停办。
==张作霖接手东三省讲武堂==
1918年末,[[张作霖]]就任东三省巡阅使,为在东北进一步称霸,大肆扩军。为了解决军官不足问题,1919年3月,在原东三省讲武堂原址重新开办讲武堂,校名定为东三省陆军讲武堂,隶属东三省巡阅使署,先后举办八期。讲武堂改总办为堂长,由张作霖兼任,委任熙洽为教育长、孙旭昌为总队长,本部设教育、庶务、军需、军医、兽医、书记各官,学员编为四个区队。
1919年5月,第一期学员由奉军各部队选送,共有222名在职而无正式出身之军官入堂学习,授以初级军事理论知识,1920年4月毕业。5月续招第二期,毕业学员352名。1921年5月招收第三期,毕业学员391名。
1922年10月举办第四期,并调整机构,堂长之下设监督一人,由张学良兼任,肖其煊为教育长,增设步、骑、炮、工、辎术科担任官各一名,由队长或教官兼任,改区队为中队,设置步、骑、炮、工、辎五科,培训对象主要是奉军各部队在职初级军官,每期400名,学期一年。
学习内容分为学科和术科两大部分。学科有两项,一为六大教程(战术、兵器、地形、筑城、交通、军制),二为典范令(各兵科操典、射击教范、阵中勤务令、通信教范、内务规则、陆军惩罚令等),以及马学、卫生学等。
术科包括操场教练、野外演习、技术体操、劈刺、[[马术]]等。教官由国内各军官学校和留日回国军官担任。
第四期学员共有335名,除招收现役军官外,同时招考青年学生约占三分之一,学习期限为一年,但青年学生毕业后须见习三个月方准补用。1923年10月本期学员毕业。
1924年1月复招第五期学员324名,改术科担任官为科长。9月曾因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学员临时解散各回原职。翌年4月复又召集入校,于10月毕业。1926年6月改称东北陆军讲武堂,8月招收第六期学员,委任朱继先为教育长,增设各科主任教官,由各兵科教官兼任之。
张学良原准备报考保定军官学校,后在东三省巡阅使署参谋长张作相鼓动下,决定进入东三省讲武堂学习。张学良在讲武堂学习是非常刻苦的,自觉遵守校规,尊敬教官,团结同学,刻苦训练,从不搞特殊,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
张学良晚年回忆当时情况时说:“我头一个月就考了个第一,第二月又考了个第一……当时学校里闹点儿学潮,忽然传闻考试有人作弊,就让我们调换位子。那时我们有两个教育班,差不多有一百多人。有一天老师出了四个题目,结果,除我之外,没有一个人答完全,就我一个人全答对了。我也从不作弊。本来,别人并不太注意我,可这样一来,同学和教官都注意我了,连郭松龄也看中我了,我就跟郭松龄变成了好朋友。当然,讲武堂考第一,并不是我有多大的能力,实在是讲武堂的学员那时候都是行伍的人,再加上我在讲武堂也是很努力的。”
==设立讲武堂分校==
当时的讲武堂毕竟规模有限,每期只能招收400余名,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而雄心勃勃的张作霖认为:要想雄霸天下,必须要有雄厚的兵力。为此,他在整军经武、大肆扩军的同时,深感军事人才匮乏。
1926年3月,张作霖决定在北京黄寺成立讲武堂分校,招考青年学生千余名,定名为东北陆军第三、四方面联合军团候补军官入伍生队,学期六个月,成绩优良者进入讲武堂北京分校继续深造。8月,在北京、沈阳两地招生,经过考试录取1000名学员。1927年3月末,入伍生队学员经过考核全部通过,正式进入讲武堂北京分校学习,称为第七期。
1928年3月,随着控制区域扩大,张作霖就任陆海军大元帅后,又将东北二字取消,就称陆军讲武堂。
==陆海空专门班==
自第十期学员毕业后,当即续办第十一期,并将讲武堂监督管辖的其他军事教育机构,如高等军事研究班、步兵研究班、[[炮兵]]研究班和步炮兵教导队以及新成立的技术班,全部迁至东大营。在原校址设立讲武堂本部,统一负责各军事教育机构的一切行政事务,监督仍为张学良,监督之下另设副监督主持工作,由周濂担任,同时设置教务、训练、事务三个处,王瑞华出任辽宁该校教育长。
10月,所有堂本部及辽宁该校与新设立之各研究班等均已先后组织成立。同以前相比,此时的东北讲武堂学科更全,规模更大,学员更多,并设立了各种专科教育班、研究班,还设有陆海空专门班。
1931年1月,招集各军队无正式出身之军官及优秀之军士共约2300名入堂学习,按学员素质分为甲、乙、丙三级。甲级即按该校原来教育计划教学,乙、丙两级则各增加一个学期,补充基础知识。九一八事变时,第十一期学员尚未毕业,到10月下旬,陆续转移到北平。11月上旬,校方宣布:因困难当头,开学无期,东北讲武堂停办,学员提前毕业,回原部队任职。
东北讲武堂从第一期至第十一期止(九一八事变止),除第七期在北京外,其他各期均在沈阳,总共毕业学员近万名,另有各种专科班、研究班毕业学员1000余人。
==现状==
与其他三大军校相比,目前有关东北讲武堂的研究成果明显欠缺,东北讲武堂的历史逐渐被人们所淡忘,加强对东北讲武堂的历史研究对于保护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
==文物保护==
2021年3月,被辽宁省文物局确定为[[辽宁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参考文献==
[[Category:590 軍事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