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4
次編輯
變更
张文瓘
,無編輯摘要
[[乾封]]二年(667年)四月<ref>《舊唐書•高宗紀下》《新唐書•高宗紀》作六月。</ref>,在東台舍人任上被授[[同東西台三品]],為[[實質宰相]],兼知左史事。當時,唐高宗建造蓬萊、上陽、合璧等宮,國庫空虛,還養了一萬匹廄馬以為征討四夷之軍用。張文瓘因而以隋煬帝的類似行為招致民怨和亡國之事警告高宗,高宗因而減少了數千廄馬,賜張文瓘繒錦百段。[[總章]]二年(669年)二月,遷東台侍郎。<ref name=BT5>[[:s:舊唐書/卷5|《舊唐書》卷五]]</ref><ref name=NBT3>[[:s:新唐書/卷3|《新唐書》卷三]]</ref>[[同中書門下三品]]成為宰相銜,從張文瓘開始。<ref>[[:s:舊唐書/卷43|《舊唐書》卷四十三]]</ref><ref>[[:s:新唐書/卷46|《新唐書》卷四十六]]</ref>
[[ 鹹 咸 亨]]二年(671年)正月,高宗幸東都[[洛陽]],留[[皇太子]][[李弘]][[監國]],令[[戴至德]]、張文瓘、[[李敬玄]]等侍臣輔佐之。三年(672年),官名復舊,改授[[黃門侍郎]],兼太子左庶子,因李弘多病,事務多由同為兼太子左庶子的戴至德、張文瓘和右庶子[[蕭德昭]]決斷<ref>[[:s:舊唐書/卷86|《舊唐書》卷八十六]]</ref>。十月,檢校大理卿(等同最高法院法官),依舊為同中書門下三品知政事。張文瓘有效且公平地複查案卷,不到十天就決斷疑案四百餘條,即使被他判處有罪的人也無怨言,他還能為無罪之人翻案。他曾患病,等待他複查案卷的囚犯都為他祈禱,希望他立即好起來恢復工作。當時人稱他執法公平寬大,堪比唐太宗年間著名的大理卿[[戴胄]]。[[上元]]二年(675年)八月,拜[[侍中]]<ref name=NBT3/>,九月,兼[[太子賓客]]。<ref name=BT5/>囚犯們得知他升遷不再擔任大理卿,都悲傷地哭了。有時他臥病在家,宰相們對高宗奏事,高宗便問他們是否已和張文瓘商議過,若答未曾,則派他們去張文瓘府上共同商議,若答已商議過,則都准奏。
[[儀鳳]]年間,張文瓘與左僕射[[劉仁軌]]、右僕射戴至德、[[中書令]]李敬玄、右庶子[[郝處俊]]、[[黃門侍郎]][[來恒]]、左庶子[[高智周]]、右庶子[[李義琰]]、吏部侍郎[[裴行儉]]、[[馬載]]、兵部侍郎蕭德昭、[[裴炎]]、工部侍郎[[李義琛]]、刑部侍郎[[張楚]]、金部郎中[[盧律師]]等奉敕刪緝刑法格式,並於二年(677年)二月九日撰定《永徽留本司格後》十一卷奏上<ref>[[:s:舊唐書/卷50|《舊唐書》卷五十]]</ref><ref>[[:s:新唐書/卷58|《新唐書》卷五十八]]</ref>。三年(678年)九月,張文瓘病重,得知高宗準備討伐[[新羅]],乘輿入見,對高宗說:“現在我們正在防禦[[吐蕃]]入侵。新羅雖然不順,卻沒有犯境。若分兵東征,臣擔心政府和百姓都承受不住。”高宗聽從了,取消討伐新羅。同月,張文瓘病故<ref name=BT5/><ref name=NBT3/>,諡'''懿'''。因他曾侍奉先於675年就去世並被追封為孝敬皇帝的[[李弘]],[[唐高宗]]敕他陪葬李弘陵墓[[恭陵]]。
[[唐德宗]]年間,張文瓘得續圖[[淩煙閣]]。<ref>[[:s:新唐書/卷191|《新唐書》卷一百九十一]]</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