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86
次編輯
變更
颖
,创建页面,内容为“{{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颖 </big> ''' |- | File:T017a9f650d29741fef.jpg|缩…”
{{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颖 </big> '''
|-
|
[[File:T017a9f650d29741fef.jpg|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img.com/t017a9f650d29741fef.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373544&sid=5609523 来自 360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颖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 ,读作yǐng,[[形声字]],最早见于《说文》小篆 。其本义是禾穗的尖端。长在植物尖端的一般都是嫩芽,所以"颖"引申指草木的嫩芽。引申泛指物体的[[尖端]]。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颖
汉语拼音;
yǐng
注音字母;
ㄧㄥˇ
平水韵部;
上声二十三梗
部首;
页
笔画数;
13
统一码;
U+9896
五笔;
xtdm
仓颉码;
pdmbo
郑码;
rrmg
四角码;
21982
造字法;
形声
结构;
左右结构
异体字;
颕
字级;
一级字
繁体字;
颖
=='''字源演变'''==
此字始见于篆文。形声字。形构从禾、顷声。从禾,表示与稻禾相关;顷声,表示音读。隶变作颖,楷书作颖。在六书中属于形声。规范字作"颖"。
汉印有"颖川太守",用为地名。《说文》:"颖,禾末也。从禾,[[顷声]]。《诗》曰:禾颖穟穟。"所以"颖"的本义就是指禾穗的末端,借指禾穗。《诗·大雅·生民》:"实颖实栗。"毛传:"颖,垂颖也。"就是指下垂的"禾穗"。由于"颖"处于最尖端,又有"禾芒",所以人们就把"尖端"、"锋芒"等也称为"颖"。《史记·平原君传》:"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这样的话,整个锥子尖都会全部掉出来,不光是仅露个头罢了)这又是指"锥尖"了。后来引申为"突出"、"杰出"之义。"颖"还可以指"刀环"。《礼记·少仪》:"刀却刃授颖。" (刀要避开刀刃,抓住刀环)郑玄注:"颖,镮也。"也可以指"警枕"。《礼记·少仪》:"枕几颖杖。"郑玄注:"颖,警枕也。"或以为此"颖"为"警"之假借。今简化为"颖"。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说文·禾部》:"颖,禾末也。从禾,顷声。《诗》日:'禾颖穗稿。"'(颖,禾穗的末端。[[从禾]],顷声。《诗经》说:"禾穗美好。")
=='''说文解字注'''==
(颖)禾末也。
颖之言茎也。颈也。近于采及贯于采者皆是也。大雅。实颖实栗。毛曰。颖、垂颖也。禹贡郑注曰。百里赋入总。谓入刈禾也。二百里铚。铚、断去稿也。三百里秸。秸、又去颖也。四百里入粟、五百里入米者、远弥轻也。礼器。稾鞂之设。郑注。穗去实曰鞂。鞂与秸同物。郑注尙书曰。去颖、谓用其采也。注礼器曰。去实、谓用其颖也。史记曰。锥处囊中。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巳。少仪。刀却刃授颖。是则颖在锥则却於末。在刀则却於刃。在禾则却於坩也。浑言之则颖为禾末。析言之则禾芒乃为秒。从禾。顷声。余顷切。十一部。
诗曰禾颖穟穟。
大雅生民文。今诗作禾役。毛曰。役、列也。[[玉裁]]按。役者、颖之叚借字。古支耕合韵之理也。列者、之叚借。禾穰也。此颖通穰言之。下章之颖则专谓垂者。
=='''康熙字典'''==
《唐韵》余顷切。《集韵》《韵会》《正韵》庾顷切。并[[音颍]]。《玉篇》:禾末也。《诗·大雅》:实颖实栗。傅:颖,垂颖也。疏:是禾穗之挺,言其穗重而颖垂也。《书序》:唐叔得禾,异亩同颖。傅:颖,穗也。禾各生一茎,而合为一穗。
又镮也。《礼·少仪》:刀却刃授颖。
又锥芒也。《史记·平原君传》:如锥之处囊中,乃颖脱而出。
又警枕也。《礼·少议》:颖杖琴瑟。注:颖,警枕也。疏:颖是颖发之义,故为警枕。《释文》:颖,京领反。
又《韵会》:笔头也。韩愈有《毛颖传》。
又《正字通》:士才能拔类者亦曰颖。陆机《文赋》:拔尤取颖。
又姓。《左传·隐元年》:颖考叔为颍谷封人。后遂以为氏。《急就篇》亦作颍。按颖当依《说文》隶禾部,《字汇》《正字通》讹入页部,今改正。<ref>[https://guoxue.baike.so.com/query/view?type=word&title=%E9%A2%96 颖],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颖 </big> '''
|-
|
[[File:T017a9f650d29741fef.jpg|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img.com/t017a9f650d29741fef.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373544&sid=5609523 来自 360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颖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 ,读作yǐng,[[形声字]],最早见于《说文》小篆 。其本义是禾穗的尖端。长在植物尖端的一般都是嫩芽,所以"颖"引申指草木的嫩芽。引申泛指物体的[[尖端]]。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颖
汉语拼音;
yǐng
注音字母;
ㄧㄥˇ
平水韵部;
上声二十三梗
部首;
页
笔画数;
13
统一码;
U+9896
五笔;
xtdm
仓颉码;
pdmbo
郑码;
rrmg
四角码;
21982
造字法;
形声
结构;
左右结构
异体字;
颕
字级;
一级字
繁体字;
颖
=='''字源演变'''==
此字始见于篆文。形声字。形构从禾、顷声。从禾,表示与稻禾相关;顷声,表示音读。隶变作颖,楷书作颖。在六书中属于形声。规范字作"颖"。
汉印有"颖川太守",用为地名。《说文》:"颖,禾末也。从禾,[[顷声]]。《诗》曰:禾颖穟穟。"所以"颖"的本义就是指禾穗的末端,借指禾穗。《诗·大雅·生民》:"实颖实栗。"毛传:"颖,垂颖也。"就是指下垂的"禾穗"。由于"颖"处于最尖端,又有"禾芒",所以人们就把"尖端"、"锋芒"等也称为"颖"。《史记·平原君传》:"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这样的话,整个锥子尖都会全部掉出来,不光是仅露个头罢了)这又是指"锥尖"了。后来引申为"突出"、"杰出"之义。"颖"还可以指"刀环"。《礼记·少仪》:"刀却刃授颖。" (刀要避开刀刃,抓住刀环)郑玄注:"颖,镮也。"也可以指"警枕"。《礼记·少仪》:"枕几颖杖。"郑玄注:"颖,警枕也。"或以为此"颖"为"警"之假借。今简化为"颖"。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说文·禾部》:"颖,禾末也。从禾,顷声。《诗》日:'禾颖穗稿。"'(颖,禾穗的末端。[[从禾]],顷声。《诗经》说:"禾穗美好。")
=='''说文解字注'''==
(颖)禾末也。
颖之言茎也。颈也。近于采及贯于采者皆是也。大雅。实颖实栗。毛曰。颖、垂颖也。禹贡郑注曰。百里赋入总。谓入刈禾也。二百里铚。铚、断去稿也。三百里秸。秸、又去颖也。四百里入粟、五百里入米者、远弥轻也。礼器。稾鞂之设。郑注。穗去实曰鞂。鞂与秸同物。郑注尙书曰。去颖、谓用其采也。注礼器曰。去实、谓用其颖也。史记曰。锥处囊中。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巳。少仪。刀却刃授颖。是则颖在锥则却於末。在刀则却於刃。在禾则却於坩也。浑言之则颖为禾末。析言之则禾芒乃为秒。从禾。顷声。余顷切。十一部。
诗曰禾颖穟穟。
大雅生民文。今诗作禾役。毛曰。役、列也。[[玉裁]]按。役者、颖之叚借字。古支耕合韵之理也。列者、之叚借。禾穰也。此颖通穰言之。下章之颖则专谓垂者。
=='''康熙字典'''==
《唐韵》余顷切。《集韵》《韵会》《正韵》庾顷切。并[[音颍]]。《玉篇》:禾末也。《诗·大雅》:实颖实栗。傅:颖,垂颖也。疏:是禾穗之挺,言其穗重而颖垂也。《书序》:唐叔得禾,异亩同颖。傅:颖,穗也。禾各生一茎,而合为一穗。
又镮也。《礼·少仪》:刀却刃授颖。
又锥芒也。《史记·平原君传》:如锥之处囊中,乃颖脱而出。
又警枕也。《礼·少议》:颖杖琴瑟。注:颖,警枕也。疏:颖是颖发之义,故为警枕。《释文》:颖,京领反。
又《韵会》:笔头也。韩愈有《毛颖传》。
又《正字通》:士才能拔类者亦曰颖。陆机《文赋》:拔尤取颖。
又姓。《左传·隐元年》:颖考叔为颍谷封人。后遂以为氏。《急就篇》亦作颍。按颖当依《说文》隶禾部,《字汇》《正字通》讹入页部,今改正。<ref>[https://guoxue.baike.so.com/query/view?type=word&title=%E9%A2%96 颖],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